三亞潛水業亂象調查之三
多次死灰復燃的非法潛水活動不僅讓三亞潛水業吃盡了苦頭,也令有關主管部門十分頭痛。
如今,黑潛水已經形成了一條產業鏈。斬斷這條產業鏈,成為根治黑潛水的關鍵。
「一直在打,卻一直打不絕」
面對這支靈活、機動性強的黑潛水「遊擊隊」,執法隊伍有時「很無奈」。
「我們一直在打,卻一直打不絕。」三亞市海洋與漁業局局長章華忠說,自發現非法潛水活動開始,有關部門就從未停止對黑潛水的打擊活動。
海南日報記者了解到,在2009年之前,打擊非法潛水活動由旅遊主管部門負責牽頭,多部門聯合開展。而在三亞市潛水企業聯合會成立之後,直接負責取締黑潛點的海洋部門成了牽頭部門。目前,與打擊黑潛水有關的部門已達10多個,分別為海洋、旅遊、工商、交通、物價、公安、文體、衛生、安監等部門,還包括珊瑚礁保護區管理處。幾年來,多部門或聯合行動,或單獨出擊,但始終未能徹底剷除黑潛水產業鏈。
「很多人把打擊黑潛水活動簡單地歸結為取締黑潛點,是一種誤區。」章華忠說,且不說黑潛點只是這條產業鏈的最後一個環節,單單就取締黑潛點本身來說,執法部門便已經「十分尷尬」。
依照有關現行法規,在同一片海域,無海域使用權卻持續3個月不間斷的潛水活動才能被視為非法潛水活動,這個非法潛水活動點被稱為黑潛點。由於黑潛點多採取遊擊戰略,海上執法調查取證難。
而對於黑潛點的懲罰措施,相關法規對於有關人員與設備的處罰力度不夠大,造成違法成本較低,很多黑潛點便鋌而走險。
「網上查、岸上堵、海上打」
為了取締黑潛水活動,有關部門到底應該從何下手呢?
「打蛇要打七寸,但黑潛水產業鏈沒有七寸,對每個環節都必須嚴打。」三亞市潛水企業聯合會秘書長劉立民說,從市場宣傳、市場開拓直至接客,這條產業鏈已經比較完備,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各個擊破。
在大東海、三亞灣等重點區域發放小傳單是黑潛水的傳統營銷策略。而現在,黑潛水更加善用網絡,「網絡水軍」專門在各類論壇上發帖,以旅遊攻略的形式介紹潛水體驗,吸引了很多自由人和散客的關注。接下來,類似於「黑社」、「黑導」的非法旅遊組織和人員專門負責攬客、接客,他們甚至蹲點三亞各酒店,兜售廉價的非法潛水產品。把客人用非法營運車輛送至碼頭後,黑潛點便負責最後一個環節———遊客的潛水活動。
從攬客的「黑導」、「黑社」,到接送遊客的「黑車」、「黑船」,再到「黑潛點」,黑潛水產業鏈的每個環節都存在諸多消費陷阱及安全隱患。
「打擊黑潛水,就必須從源頭開始。」章華忠說,各相關部門只有聯手緊密合作,各司其職,充分配合,採取「網上查、岸上堵、海上打」的策略,才能徹底斬斷黑潛水產業鏈。
成立打黑聯合執法隊
三亞各有關部門負責人均表示,讓10多個部門常年開展聯合執法打擊黑潛水,在組織與行動上存在諸多不便。相對於黑潛水活動,不定期的聯合執法還存在機動性差、針對性不強的缺點。在多次活動中,非法潛水活動組織者望風逃竄,聯合執法人員經常撲空。
「成立打黑聯合執法隊,或能成為有效的措施。」三亞旅遊、海洋等部門負責人表示,從各有關部門抽調人員,或招募專門人員成立一支固定的專業執法隊伍,將克服以往聯合執法的缺陷,開展更加有效的打擊活動。
三亞大東海、蜈支洲島潛水企業負責人也表示,潛水業界樂意與執法部門開展合作,為執法部門提供線索,讓聯合執法活動的針對性更強,目標更加明確。
政府有關部門和潛水企業都認為,只要下大力度,黑潛水產業鏈就一定能被剷除。而在打擊黑潛水的同時,潛水業規範行業管理,加強行業自律也同樣不可忽視。
(本報三亞5月22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