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蟲:鮮美滋味沙裡藏 - 海南日報數字報刊

2020-12-24 海南日報數字報

  文/海南日報記者 王 勇  圖/海南日報記者 陳德雄

  很多人第一次吃沙蟲時,會因為它形狀像蚯蚓而心存偏見,但經過嘗試,你會被它的美味徹底徵服。沙蟲的美譽並不單單因物以稀為貴,其口感鮮嫩,味道香甜,可做主菜,可當配料,可鮮吃,可幹吃。只要你變著戲法吃,它就會變著戲法挑逗你的味蕾。除了美味無敵,沙蟲還有很高的藥用價值。

  沙蟲是生長在灘涂上的一種海洋生物,雖然其貌不揚,但味道鮮美,營養豐富,不輸給任何一種名貴海鮮。

  愛吃沙蟲的美食家喜歡這樣對比:「龍蝦你在很多海鮮店都可以吃到,但要吃上沙蟲就得看你的運氣了」。

  由於沙蟲多為野生,對生長環境有苛刻的要求,雖然是海洋大省,海南的沙蟲產量並不多。

  但沙蟲的美譽並不單單因物以稀為貴,其口感鮮嫩,味道香甜,可做主菜,可當配料,可鮮吃,可幹吃。只要你變著戲法吃,它就會變著戲法挑逗你的味蕾。

  趕海拾貝挖沙蟲

  不過不要急,在品嘗沙蟲之前,我們還是先帶大家去海邊看看沙蟲是怎樣長成的,如果能品嘗到自己挖出的沙蟲,豈不更有意思。

  在海水乾淨的灘涂一般都能找到沙蟲,只是有些地方多有些地方少而已。在海南,儋州的光村、臨高的馬嫋、萬寧的港北、陵水的英州都是著名的沙蟲產地,沙蟲產量多品質好。

  此番我們把地點選在臨高馬嫋。沙蟲生長在海邊的沙灘上,要看到它必須趁著退潮的時間。與當地漁民了解到準確的潮汐時間表後,我們準備好趕海的裝備從海口一路西行。

  馬嫋海灣多,風光秀美,我們到時很多漁民已開始趕海。潮水退去,露出一望無際的沙灘和礁石,漁民們左手提魚簍,右手拿魚叉,眼前呈現出一幅動人的耕海牧漁圖。

  老漁民馮斯仁告訴我們,為了方便趕海,體現公平,海灘也被劃分成一塊一塊的,漁民們在各自的「責任田」裡勞作。

  看到我們驚奇的表情,馮斯仁索性把挖沙蟲的活動推後,先帶我們捉魚拾貝。

  為了擋住漲潮時遊過來的海洋生物,漁民們在海灘上壘起一道道礁石牆,隨著潮水漸退,礁石上的各種螺都裸露出來,你可以不緊不慢地一個個把它們「摘」下來;礁石下面的魚也顯得笨拙起來,慢慢移動魚叉,靠近目標時突然加速,魚叉前端就會收穫沉甸甸的「戰利品」。

  由於退潮與漲潮之間的時間並不長,我們只得迅速轉移「戰場」,只一會兒功夫,我們就收穫十多斤的魚和螺。

  挖沙蟲不像抓魚拾貝這麼容易,沙蟲藏在沙裡,並且移動速度快,好不容易發現它,一不留神它又會逃得無影無蹤。我們順著蟲穴挖了個半米深的坑,仍一無所獲。

  看到我們一籌莫展的樣子,馮斯仁安慰我們說,不是每個人都會挖沙蟲的,即使在漁區也只有少數人會挖。

  這是一項專業技能,馮斯仁請來一位漁姑給我們演示。這位漁姑邊在沙灘上走,邊拿著一把特製鋤頭,不斷地敲打沙地,只見她敲幾下後馬上用鋤頭去挖,很快就從沙裡把沙蟲揪出來。

  問其訣竅,漁姑告訴我們,沙蟲鑽進沙裡時,會有一條沙道,但肉眼很難看到,用鋤頭敲沙灘表面,沙裡的沙蟲受驚動就會往下鑽,沙道內就會濺出水來。根據水柱的情況判斷沙裡是沙蟲還是螺,就可以在沙蟲逃走的路途前邊挖斷,抓住沙蟲。

  成年沙蟲一般兩寸左右,狀若蘆芽,拿在手中沉甸甸的;如果挖到幼蟲,漁姑就會把她重新扔回沙灘上。漁姑告訴我們,沙蟲就像植物一樣,你扔到哪裡它就長在哪裡,如果不驚擾它,它一般不會橫向移動,放歸沙灘下次還可以在原地挖回來。

  「海灘香腸」不虛傳

  挖沙蟲難,翻沙蟲更難。

  沙蟲生長在沙裡,靠吃沙灘裡的微生物長大。因此,其肚子裡不免有沙,必須將沙取出。

  取出沙時,也不能弄破蟲體,蟲體弄破後沙子會進入肉內,就更難洗乾淨,用刀是行不通的。

  在沙蟲產地,人們吃沙蟲是用竹籤來翻。在翻沙蟲前,先要把沙蟲血放到容器裡,供後面做菜時用。

  翻沙蟲是精細活,一般都由心靈手巧的小漁姑幹,只見她左手固定住沙蟲,右手一隻竹籤從沙蟲頭端進尾端出,然後順著竹籤把腔內翻過來,再放入水中把腔內沙子洗淨。

  在一些吃沙蟲的海鮮店,有這樣一個說法,店家生意好不好,取決於翻沙蟲的技術好不好。

  由於翻好的沙蟲像一根小香腸,因此沙蟲也稱作「海灘香腸」。

  在馬嫋的漁家樂裡,我們終於等到品嘗這一刻。漁民馮斯仁介紹,在臨高最普遍的吃法就是邊爐沙蟲。

  只見店家拿出一鍋清水,放在爐上加熱,水沸時放入少量排骨和文蛤,水開後去除泡沫,把洗淨的沙蟲放進鍋裡,1分鐘左右沙蟲就可以食用了。

  這種沒有任何作料的做法,保持了沙蟲獨有的鮮味。夾入嘴中,口感柔嫩,味道清甜,忍不住加快了撈沙蟲的頻率。

  馮斯仁說,沙蟲和文蛤是「天鮮配」,這兩樣在一起,鍋裡的湯比放了味精還要鮮。

  幾口下肚,馮斯仁建議我們換換口味。像吃日本魚生一樣,吃醋泡沙蟲。店家拿出準備好的調料,一碗醋裡有薑絲、蒜蓉、辣椒末、花椒、芥末、炒芝麻等,把沙蟲放進調料裡浸泡一會兒,看著它慢慢收縮後,一口下去,又脆又辣。

  很多人第一次吃沙蟲時,會因為它形狀像蚯蚓而心存偏見,但經過嘗試,你會被它的美味徹底徵服。

  接著來看複雜做法的沙蟲菜。在海南有一道沙蟲湯很出名,這道湯裡有沙蟲、魷魚乾、粉絲、黃花菜等,湯味濃香,食材爽口,很受歡迎。

  在臨高新盈鎮一家老字號店裡,我們找到做這道菜的大廚王福東。他告訴我們,這道菜之所以味美有兩個原因,一是湯裡要放沙蟲血,二是放胡椒粉。

  王福東介紹,沙蟲血在民間是上好的補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和鈣、磷、鐵等多種營養成分。在沙蟲湯將要起鍋時,王福東將半碗沙蟲血倒進鍋裡,本來的清湯瞬間變成乳白色了,放上適量的胡椒粉,香味隨著蒸氣立即四散開來。

  「三色沙蟲」是海南另一道知名菜餚,把青紅菜椒和沙蟲放在一起爆炒,炒出的菜品紅、青、白三色鮮明清雅,嫩滑脆爽,有微辣味,口感上佳。

  蒜蓉蒸沙蟲也不得不提,把沙蟲洗淨後,用鹽醃製5分鐘,再用清水衝洗一下,擺在粉絲上,再將薑末、蒜末、油鹽放在沙蟲上,水滾後入鍋,用猛火蒸8-10分鐘出鍋撒上蔥花,立即滿屋飄香。

  一隻沙蟲香滿鍋

  沙蟲做主菜味美,做配料也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俗話有「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但沙蟲恰好是相反,如果在一鍋粥裡放點沙蟲幹或者沙蟲末,味道立即就不一樣了。

  沙蟲粥不僅味道美,還是民間的大補食物。把沙蟲幹切成小段,和米一起放在陶罐裡熬,將熟時放上蔥姜蒜,食療效果很好。

  大廚王福東還告訴我們一個故事,前些年新盈有一名廚師到廣東某星級酒店打工,恰逢廚藝大賽,這名廚師把沙蟲炒幹後磨成粉,在比賽時將沙蟲粉放進湯內,結果他做的湯鮮美無比,讓評委們連聲叫絕,不知他如何調出這麼鮮的味道。

  沙蟲幹浸雞也是沙蟲幹比較常見的用法之一。將雞洗淨斬件,以鹽、糖、生抽、生粉、米酒拌勻備用;沙蟲乾洗淨,以溫水浸泡至軟,然後用清水衝洗片刻,下雞骨、沙蟲幹、清水和薑片於中火煲45分鐘,然後取出雞骨,放入雞塊慢火煮熟,最後以鹽、糖調味。

  海產與禽類搭配,不僅味道可口,營養成分上也互補。沙蟲幹燜鵝也是一道強腎健胃的菜,開鍋下油,爆香老薑和蔥段,放入鵝肉大火翻炒,攢米酒,下適量水、豉油、蠔油、鹽、糖、胡椒粒、老抽和沙蟲幹,中火燜45分鐘香氣四溢的沙蟲幹燜鵝就可起鍋了。

  沙蟲幹也是下酒的佳品,只是煎沙蟲幹時既要有耐心,又要注意火候。首先要把曬乾的沙蟲放在熱鍋中翻炒,同時用手揉搓達到脫沙的目的;然後洗鍋熱鍋,倒入花生油,待油燒滾後放入沙蟲幹,連續用鐵勺翻炒,到沙蟲變成棕黃色起鍋即可。這種做法味道香脆可口,久有餘香。

  王福東介紹,沙蟲還有很高的藥用價值。醫書記載其性寒,有滋陰降火、清肺補虛之功效。凡有骨蒸潮熱、陰虛盜汗、肺虛咳喘、胸悶痰多以及婦女產後乳汁稀少等症狀,食沙蟲可改善。

  沙蟲猶如藏在沙子裡的金子,貌不揚卻不能掩蓋其味美實用的光芒。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黎安最美屬沙蟲
    文\海南日報記者 於偉慧  問到黎安港什麼海鮮最為出名?
  • 海南日報數字報-光村沙蟲:此蟲味美 不可辜負
    儋州光村沙蟲猶如藏在沙子裡的金子,其貌不揚卻難以掩蓋其味美的光芒。漫步雪白細膩的沙灘,享受沙蟲灼炒溜炸的美味,讓不少食客不禁直呼:「唯有美食不可辜負。」  老知青重返光村品沙蟲  「喜歡沙蟲的鮮甜,這麼多年過去了,還是原來的味道。」
  • 其貌不揚的海鮮珍品:臨高沙蟲揚名海南美食節
    (資料圖)  南海網海口5月24日消息(南海網記者吳維楊)如果你只知道臨高乳豬聲名遠揚的話,那臨高另外一個特色美食——沙蟲,你更應該用心記住它。今天,被人們瞧不起眼的沙蟲已悄然成為海南美食節(meishi.hinews.cn)上臨高力推的一道美食。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上風味自不同
    文\海南日報記者 於偉慧  太陽開始落山,陵水新村港的海水變換了色彩,當白日的喧囂即將結束之際,新村港上機動船的馬達聲又開始熱鬧起來,疍家漁排的海上餐廳人流開始匯聚,一艘艘小船穿梭在碼頭和漁排之間。
  • 海南日報數字報-無法割捨的海南滋味
    文\海南日報記者 劉夢曉  海南人的清晨,從一碗熱騰騰的粉湯開始。佐料豐富的粉湯,鮮、香、鹹,滋味飽滿。但若要說到味道的層次,還需再加一抹辣,才能夠真正讓味蕾得到滿足,打開一天的食慾。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中沙群島:隱伏在海下的暗沙群
    中沙群島:  隱伏在海下的暗沙群  文\海南日報記者 胡續發
  • 沙蟲難看不難賣 一個億產值不在話下(圖)
    海沙下面藏著蟲,走向市場挺受寵,沙蟲雖小价值高,獨特開發有高招。  今天節目中您將會看到一種受到許多人歡迎的小東西,這個小東西平時很難見到,因為它總是藏在沙子裡,但是一旦在市場上亮相,就會受到人們的追捧。那麼這到底是一種什麼東西,又為什麼招人喜愛呢?
  • 儋州食遊記:光村沙蟲與紅旗市場的小吃
    最近的幾個月裡,我們海南食遊記團隊,陸陸續續在各個不同的地方找尋當地最有特色的美食,我們試圖通過「吃」來記錄海南餐飲文化。我們通過文字與影像,記錄不同地區的美食,以及當地人的生活,美食背後的故事讓我們感動。味道的差異化,原本就是地域與文化的差異化。我們真實的記錄,珍惜我們現在所擁有的共同的美好,分享不一樣的美食生活。
  • 年味‖北海年貨攻略:小孫哥帶你買沙蟲幹!
    沙蟲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沿岸,在我國主要分布於廣東、廣西、海南、福建沿海灘涂沙泥底質的海域,尤以廣西北海出產的品質最為上乘。李君光攝 沙蟲是北海近海灘涂的名貴海產,肉質脆嫩、味道鮮美,且營養豐富,富含蛋白質、胺基酸、維生素和鈣、鋅等多種營養成分,其中穀氨酸含量特別豐富,以「鮮美」見稱,有「天然味精」美譽,是北海人日常食用和酒席、待客的上好食材,曬乾之後的沙蟲幹亦是逢年過節走親訪友的首選禮品。
  • 西南中沙群島檔案館批准成立 - 海南日報數字報刊
    記者今天從省檔案局獲悉,國家檔案局日前已批覆同意設置我國最南端檔案館———海南省西南中沙群島檔案館。  據了解,西南中沙群島檔案館項目總建築面積擬定3000平方米。目前,該檔案館籌建工作正在進行中。  西南中沙群島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固有領土。
  • 舌尖上的美味沙蟲
    倘若你生活在海南儋州,想必都吃過沙蟲。沙蟲學名方格星蟲,又稱光裸星蟲,也叫沙腸子。它生活在沿海灘涂一帶沙泥底質的海域,漲潮時鑽出,退潮時潛伏在沙泥洞中,大眾故名沙蟲。儋州的光村灘涂資源豐富,盛產沙蟲。出產的沙蟲以個體適中、肉質肥厚脆嫩而聞名。據說當地漁民講在大月亮的晚上,沙蟲浮到淺海水面0時所捕撈的為最佳,特具補腎壯陽之效。光村的沙蟲做法通常有兩種,即爆炒和煮湯。其中「三色沙蟲」已經成為海南的知名菜餚。沙蟲是藏在沙子裡的金子,其貌不揚卻難以掩蓋其味美的光芒。而沙蟲幹就好比來自大海的蟲草,每一根都顯得彌足珍貴。
  • [每日農經] 沙蟲難看不難吃 20150706
    記者:哈哈,終於見到這沙蟲了!啊,我覺得我渾身都起雞皮疙瘩了,真的我是第一次見到這個沙蟲啊,真的挺瘮人的,身體是等粗的,看上去就像巨大型的蚯蚓,而且這個顏色呈暗紅色。 沙蟲沙蟲,從名字上就可以猜出它們應該喜歡沙質的環境。沒錯,沙蟲的一生幾乎都和沙結緣,它們喜歡藏在沙地下的洞穴裡,過著近乎隱居的生活。雖然沙蟲長相難看,可海邊的漁民們對它卻非常喜愛。
  • 沙蟲、禾蟲、海腸傻傻分不清楚?
    今天,海鮮海南就為大家盤點一下那些可以吃的海鮮之「蟲」。    綜合/ 海鮮指南(seafood-guide) 張麗麗  圖/ 網絡    在我國沿海地區,有很多小海鮮以「蟲」的形態存在,雖然看上去可能「難以下咽」,但在當地,烹製之後常被視為珍饈。今天,海鮮海南就為大家盤點一下那些可以吃的海鮮之「蟲」。
  • 海南日報數字報-進口報刊收訂通知
    海南省各有關單位:  2020年進口報刊收訂工作已經全面展開。
  • 海南日報數字報-塔市海鮮蘊藏著吃的學問
    文\海南日報記者 於偉慧  在塔市的紅樹林海邊,有一家海鮮店。
  • 海南日報數字報-石頭蟹味蕾上的金秋滋味
    雖說生活在海邊的海南人一年四季皆可吃螃蟹,可細心的你,會發現其它三個季節的螃蟹總是美中略有不足:春天蟹小,夏天蟹瘦,冬天蟹少。  可秋天,正是螃蟹長得最好的季節,俗話說:「秋風起,蟹腳癢;菊花開,聞蟹來」,此時的螃蟹,正是一年最肥美的季節,也是大量上市的季節。  要說起吃蟹,就不得不說起這個季節我們所最常見到的螃蟹種類之一——石頭蟹。
  • 革命菜 - 海南日報數字報刊
    [ 海天片羽 ]  海南因為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最適宜各種野菜的生長。在田間地頭,在溝兒礆畔,甚至在深山老林裡,都能看到一叢叢碧綠的野菜。它們以充滿勃勃生機的綠色生命,給這座海島增添了一道亮麗的色彩。  海南的野菜,種類繁多,目前發現的就有上百種,最常見的也有二十多種,像樹仔菜、黃鵪菜、馬齒莧、雷公筍,等等。
  • 把熱氣球節做成時尚品牌 - 海南日報數字報刊
    在系留飛行表演活動中,很多市民和遊客首次登上熱氣球,初嘗「空中漫步」的滋味。  海南日報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由於飛行時間短,飛行高度低,很多市民都大呼不過癮,紛紛希望能夠「飛得高一些」「飛得遠一點」。  此外,一些海口市民紛紛致電記者,希望能在周末空閒時間參與到熱氣球飛行活動中。但是,由於系留飛行表演沒有安排在周末,許多市民最後只能遺憾地放棄。
  • 當美食和文化碰撞,海南儋州的味道很鄉土
    可是他被貶儋州三年,儘管留下了180多篇詩文,影響了整個海南文化,卻沒有留下一道美食。 其弟子葛延之在《食姜粥記》記載的「東坡宴」(設帳授徒時的宴請)共有八道菜:東坡豆、東坡雞、東坡肉、東坡三鮮、東坡蠔、東坡狗肉、東坡肘子、玉糝羹。另外,還記有用黑豆和春冬釀製的東坡酒。在如今儋州的幾大美食和鄉土特產裡,這些都沒有流傳下來。
  • 海南日報數字報刊
    從小在椰林裡長大,黃春光心裡始終有個揮之不去的「椰子情結」。高中畢業後,他進入椰子加工廠當學徒。那時候,他每天要把煮好的椰子糖趁熱用手飛快地拉成一條拇指般粗細、40釐米長的糖條,傳給下一道工序切割成顆粒糖果。打工幾年後,他跟著父親做貿易,把海南的椰子運到內地銷售。很快,他發現做椰子原果生意利潤薄、收款難,怎樣才能實現椰子價值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