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覺得,美食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一種溫暖的傳遞。
不同地區的食物,代表著不同的文化,於此也是當地人生活的血脈,也是記憶的一部分。美食會將人們的味蕾、記憶和情感連接起來。最近的幾個月裡,我們海南食遊記團隊,陸陸續續在各個不同的地方找尋當地最有特色的美食,我們試圖通過「吃」來記錄海南餐飲文化。我們通過文字與影像,記錄不同地區的美食,以及當地人的生活,美食背後的故事讓我們感動。
味道的差異化,原本就是地域與文化的差異化。我們真實的記錄,珍惜我們現在所擁有的共同的美好,分享不一樣的美食生活。---- 李子
提及光村,長約三十公裡的沙質雪白細膩的銀灘與鮮美沙蟲可謂聞名遐邇。自泊潮港灣至西北面的沙井灣起,榕橋江在此入海,淡水與海水交匯處正是優質沙蟲繁衍生息的最佳地點。
銀灘優質的海鮮,帶著些天涯海角的曠遠,帶著些指尖珠崖的俊逸,翩然而至,加諸烹焯灼炒溜炸的火候,亦生亦熟,別具風味。
受到光村「永昌海鮮」劉德教女士的盛情邀請,我們有幸見識到來自光村銀灘品質極優的海產。
通體白而潔淨,食之脆韌鮮香。白灼的沙蟲品味得出原汁的甘美細嫩,光村的沙蟲有一種特別的,細膩的,類似於甜玉米的清香味道。另外,佐以姜蒜爆炒或香煎,油脂的芳香與沙蟲的鮮美正相宜,也是難得的美味。光村的香炸沙蟲幹也是值得特別推薦的一道特色美食。
切段燒制,滑膩鬆軟的厚皮嫩而入口即化,皮下甘香如飴的膠質油脂和緊緻細膩的雪白鰻肉鮮甜而潤澤,令舌頭都化掉。
肥厚的鰻魚風乾入油鍋煎炸,膠質皮質仍保持潤澤而韌的口感,夾起一塊慢慢咀嚼得滿口生香,抿一口小酒也是無盡豐饒的風味。
半醃程度的魚肉既衍生出魚乾的鹹鮮風味又保留水分魚肉緊緻而不發乾硬的口感,厚厚的紮實魚肉,食之產生強烈滿足感。
烏骨雞乃雞中魁首,散養飼以椰肉米糠使之食起來肉質韌而細嫩,紮實的口感鮮甜的滋味,高營養價值與雞鮮嫩風味一併令人大快朵頤。
在光村的「永昌海鮮酒家」,沙蟲和鰻魚乾是相當地道的特色美食。觥籌交錯的席間,店主劉德教女士笑談自己竭盡所能拉扯幾個子女的不易與辛酸;樂觀與堅強。「永昌海鮮」也因這樣一名普通母親數十年的執拗與堅守,選最優質的海鮮食材、燒最親切家常的母親味道而煥發光彩。她淳樸的開懷的微笑,綻放著海南海濱女人的美麗與魅力。
店內中庭植有一株高大的楊桃樹,今已碧綠成蔭綴滿果實亭亭如蓋,一如苦盡甘來膝下兒女纏繞的偉大母親。媽媽的味道,微苦清甜勤勞踏實的篤實,即為永昌海鮮唇齒相依的無盡滋味。
大快朵頤之後,可以在劉大姐樓頂的楊桃樹邊,感受一下海邊漁村的慢調生活。
不知在你的腦海是否對如紅旗市場這般熱鬧的市集大食堂留有難以割捨的溫情記憶?來者不謂老幼男女屆擠在好味道的小攤一字排座,端起熱氣騰騰的碗或大口吞食餛飩,或夾起豬腸粑品味柔嫩米粉與香脆椰絲的相得益彰,或剝開一枚蛋黃黑豬粽子,脂肪與米香的混合味覺中唇齒留香。
我們逢至必食的則是已開十年的小攤的鹼水饃。▼
煎蘿蔔糕蔥油的濃鬱淡淡的鹹香,煎得外皮微微金黃髮焦,口感仍嫩而保留恰到好處的韌勁。▼
白涼粉晶瑩透亮,黑涼粉香糯清爽,一勺甜滋滋的糖水是海南人在炎炎夏日中的美妙詮釋。 ▼
食客往來不絕皆對自己的喜好既欲罷不能又熟念於心。鹼水饃攤位上既有每周向母親掏零錢日日來捧場的垂髫小童,又會迎來數年熱愛這滋味的蒼蒼老翁。
紅旗市場的煙火氣,大概是古舊小城裡最熟悉最溫情的一抹暖色記憶。
古色傳香的小鎮與舊城,碧綠菜畦與田野;雨後的樹葉、孤自而立的翠鳥、林間小路間穿行而過的單車姑娘。如此種種許是喧囂吵雜的繽紛世界外的一口鮮氧,而鄉村小鎮市集的飲饌、風物與人情,恰恰離煙火最近,又離燥熱吵鬧最遠。愈發虛擬化的時代,食物似乎成為了亙古不變的穩定介質,優質食材入口的快慰,會營造心靈可安放的妥帖與踏實。--- 宋佳花
文字:宋佳花(L&B)
攝影:甘小靜(L&B)// 視覺編輯:吳思雨(L&B)
轉載自【海南食遊記】
飛特君正在招收實習生,請回復【實習】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