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輿訊 據東方新報報導 10月18日到21日,菅義偉首相訪問了越南和印度尼西亞,這是他出任首相後的首次出訪。在越南訪問期間,菅義偉與越南總理阮春福舉行會談,確定了日本和越南將在疫情後經濟恢復、供應網絡多元化和勞務交流等方面加強合作。在訪問印尼時,菅義偉和印尼總統佐科就加強兩國以及日本東協之間的經貿合作達成共識,他還在記者會上宣布,日本將向印尼提供500億日元貸款,以幫助印尼加強「防災措施」。
日本在外交方面一直最為重視日美關係,很多日本首相都會把美國選作上任後的首訪目的地。但前首相安倍晉三沒有遵循這樣的慣例,在2012年第二次出任首相後,他把首次出訪的目的地就選在了東南亞,其中就包括越南和印尼兩國。菅義偉曾擔任經濟官僚,並長期擔任議員,在經濟政策和國會運營方面都經驗豐富,可他沒有參與過外交事務,甚至可以說,在外交上完全是一個「新手」。作為外交「新手」,菅義偉不便對前任的外交戰略做出重大調整,他選擇東南亞作為首次出訪的目的地,表現出要繼承安倍外交政策的信號,向外界傳遞日本外交政策不會因人事更迭而驟變,仍保有穩定性和延續性。前不久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中,菅義偉發表視頻講話時,也沿用了安倍提出的「積極的和平主義」等說法,同樣也是為了表現出他在外交上將沿襲安倍的政策。
菅義偉首次出訪,沒有選擇美國,而是選擇東南亞,還因不願卷進麻煩。美國大選正處在關鍵階段,美日之間的貿易談判也還未達成最終協議,菅義偉此時訪美,不會取得多少實質性成果,還有可能招致美國國內一些派別不滿,最終影響了美日貿易談判。自川普出任總統後,美國「四面出擊」,對日本、中國、歐盟、加拿大、墨西哥等主要貿易夥伴施加壓力,甚至不惜打打貿易戰。疫情爆發後,美國更是加快了和中國「經濟脫鉤」的進程,又因北溪-2號項目、數字稅等問題和歐盟再起摩擦。這樣的背景下,菅義偉首次出訪若選在美國,會給人留下日本無法承受來自美國的壓力、追隨美國而行動的印象,會打破日本的外交平衡,也會削弱日本在全球和亞太地區事務中的影響力。
菅義偉訪問東南亞,也宣示了外交政策「重經濟」的特點,這與日本戰後外交傳統是一致的。越南是東協輪值主席國,印尼是東協總部所在地,同時也是二十國集團成員,菅義偉訪問這兩國,可以達到增進與東協和新興市場國際合作的目的。東南亞一直是日本經濟外交的主要支點,日本經濟在戰後實現恢復和高速增長之後,立即把目光投向東南亞,不斷加大對東南亞投資的同時,日本還成為了「亞洲開發銀行」的主導者,而「亞洲開發銀行」總部就設在菲律賓的馬尼拉,主要業務也集中在東南亞地區。日本通過參與TPP談判,強化了自己在亞太地區的經濟影響力,美國退出談判後,日本還成為了「無美國版」TPP主導國。日本主導的CPTPP中就有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日本還把泰國視為重點擴員對象。藉助「亞洲開發銀行」和CPTPP的影響,日本可以在開發金融、投資、貿易、技術和勞務合作等方面鞏固對東南亞的影響,東南亞各國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也能給日本企業增加營收和日本拉高經濟增長提供助力。
勞動力短缺是日本經濟增長的主要隱患,近年來,日本加大了吸引外籍勞工的力度。東南亞是日本外籍勞工的主要來源地,其中,越南是日本技能實習生的最大來源國,在41萬名外籍技能實習生中,有22萬來自越南,印尼的在日技能實習生人數也不少。受到疫情影響,大部分技能實習生無法回到日本工作,導致日本的製造業、建築業、農業等行業都出現人力缺口,同時,這些技能實習生的工作和收入也受到影響。菅義偉在前不久的自民黨會議上曾表示,要和東南亞國家協商技能實習生來日問題,此次訪問越南和印尼,一個重要目的是與兩國就技能實習生回日工作的具體安排進行協商。同時,日本還需在疫情過後吸引更多技能實習生,以支撐經濟復甦,為降低勞動力流動門檻,鼓勵東南亞年輕人到日本進行工作,菅義偉也需儘早與東南亞各國就加強勞務合作進行溝通。
菅義偉在訪問越南時提出要在供應網絡多元化方面與東南亞各國加強合作。美國發起的貿易戰給日本經濟造成嚴峻挑戰,過去,日本的企業,特別是汽車企業的生產基地大都集中在中國、墨西哥等國,可美國對這些國家製成品加徵關稅,使得日本車企生產成本驟增;美國主導的新版北美自貿協定,還迫使日本企業不得不將部分生產和組裝工廠都遷至北美。為了應對美國在經濟上的施壓,日本一面與美國對話,以尋求緩和雙方經貿關係的辦法,一面積極構建「美中之外的經濟圈」,以減少美中貿易衝突給日本對外貿易造成的衝擊。過去,日本一直將東南亞視為消費市場和基礎設施投資目的地,近來,東南亞各國製造業迅速發展,很多跨國企業開始在東南亞設立生產基地,帶動了東南亞工人素質的普遍提升。日本想要確保經濟運行穩定,就需要實施「分散戰略」,將一部分可能受到貿易戰和疫情影響的海外工廠遷回國內,或移往其他地區。東南亞與日本經濟聯繫緊密,相距不遠,又有一定的製造業基礎和很強的發展潛力,因而成為日本轉移生產的一個較好選擇。菅義偉訪問越南和印尼,也是為了給日本企業加大對東南亞投資鋪平道路。
無論是延續安倍外交政策,還是回歸戰後日本「經濟優先」的外交戰略,菅義偉的首次出訪都傳遞出要在外交上求穩的信號。由於疫情長期持續,日本正面臨著較「次貸危機」時更為嚴峻的經濟形勢,東京奧運會延期也給日本帶來了沉重壓力,這種情形之下,菅義偉也無力在外交上開展更為積極的行動。在中美、歐美貿易摩擦日益升級,亞太地區局勢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日本回歸「經濟優先」的外交模式,也能避免捲入大國爭鬥之中,這是日本當前最合適的外交選擇。但要確保自身外交平衡,並為恢復經濟增進對外經貿聯繫,日本除了在外交上更為謹慎外,還需更加積極參與多邊合作,這樣才能鞏固自由貿易體系的基礎,進而使日本的外部經濟環境得到改善。(原標題:【新報評論】菅義偉上任後首訪凸顯「重經濟」的外交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