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武漢城管官方力薦的紀錄片,顛覆城管與攤販強弱的刻板認識

2020-12-25 澎湃新聞

就在陳為軍導演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專訪的當天,8月25日,四川閬中發生的一則城管執法人員與商戶產生肢體衝突的事件被媒體曝光,引發輿論強烈關注。

媒體報導稱,閬中城管方面一開始認為涉事商鋪屬於佔道經營,他們在正常執法。此後,隨著事件熱度在網上發酵,官方又公開發布通報表示,在執法過程中,個別執法人員語氣生硬、現場處置欠妥,已對涉事人員暫停執行職務。

事實上,這不過是我國諸多城管與商販衝突事件中的一個小小案例。

《生門》《好死不如賴活著》《請為我投票》等高分紀錄片的導演陳為軍,把他最新的作品鏡頭就對準了城管和擺地攤的商販。而故事的發生地,仍然是他最為熟悉的湖北武漢。

《城市夢》劇照。 本文圖均為製片方供圖8月28日,陳為軍導演新作《城市夢》在國內公映。該片聚焦了來自河南農村的王天成一家,他們靠著在武漢市洪山區魯磨路上擺水果攤逐漸在城市中紮根,直到這條街道按照城市規劃需要徹底清理所有沿街攤販,王天成一家和洪山區城管的矛盾開始升級,一場「生存保衛戰」就此展開。就在公映當天,該片拍攝對象之一——武漢城管通過其官方微信公眾號薦片,認為這是「中國首部真實反映城管的紀錄片」,並表示,「一方面,我們可以看到代表著底層人民生活樣態的攤販群像;另一方面,我們還能看到突破刻板印象的城管形象。」

儘管排片不多,但對陳為軍來說,能夠完成拍攝、製作到拿到「龍標」公映的整個過程已經實屬不易。據了解,《城市夢》拍攝於2014年的武漢,拍攝期長達一年,但當時陳為軍的身體狀況急轉直下,看著總共600多個小時的素材,他覺得自己根本不可能完成後期製作工作。

在合作夥伴的鼓勵下,陳為軍用了近三年時間剪完全片,審片又用了兩年,《城市夢》也是他將近20年紀錄片生涯的收官之作。

該片小心觸碰並希望去探討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快速城市化進程中的一種「疑難雜症」——城市管理問題。一方面,農村人想要到城裡謀生,去尋求更好的工作和生活,卻在佔道經營中給城市管理帶來挑戰;另一方面,各個城市的城管部門作為基層行政執法機構,在攬下眾多城市管理中矛盾重重的任務後,卻並沒有太多實權讓他們順順利利化解矛盾。

王天成撕掉執法通知單「城管與王天成這樣的商販之間當然有強弱關係,但是一種錯位的強弱。」陳為軍近日在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時表示,像王天成這種從農村到城市謀生的小商販在社會上是弱者,城管和商販之間,人們往往覺得是「雞蛋碰石頭」的關係,自然會同情「雞蛋」,但城管在整個行政體系裡又是最弱的一個機構,是「沒有牙齒的老虎」。錯位的強弱造成了影片中愈演愈烈的衝突,直到在鏡頭中看到王天成掌摑城管隊員,眾多城管又頭戴鋼盔、手拿盾牌將70歲的王天成團團圍住,最終只是為了丈量一下他違法佔道的面積。

紀錄片中一名城管執法人員如此感慨道,「他(王天成)是生活裡的弱者,我們是工作中的弱者。」

那麼,該片拍攝的目的就是為了消除公眾對城管的「刻板印象」嗎?陳為軍顯然希望個案的背後有更加深刻的表達。他告訴澎湃新聞,一部好的紀錄片是從小處著眼講一個故事,但解決一個個體問題,並不是他的紀錄片要表達的。

「這些人(王天成們)不應該成為城市的過客,中國城市化發展幾十年,如果沒有農民工撇家立業,去蓋高樓,當建築工,哪來這麼光鮮亮麗的城市景觀呢?在工廠流水線上,如果不是他們加班加點工作,哪來現在製造業大國的說法?他們來追求自己的城市夢想,他們已經做了他們該做的,現在該到了給他們正名的時候了。」

陳為軍說,「他們不應該一直生活在城市夢裡,要讓他們醒過來以後發現,『我是城市居民,我被城市接納了』。」

《城市夢》導演陳為軍以下是對陳為軍的專訪:「敢不敢做城管這個題材」

澎湃新聞:是什麼樣的契機讓你選擇了把鏡頭和故事對準城管與商販?

陳為軍:這是五六年之前的事情了,當時有一次在北京和戴年文(《城市夢》製片人)還有廣電總局的一個領導見面,當時領導就說要講一個中國故事的話,敢不敢做城管這個題材。既然領導有這樣開放的心態,想做這個片子,製片方又可以提供支持,我就覺得這是可以做的一件事。

過去大家只要一想到城管,無論是國內的媒體,還是海外的媒體都把城管當作是中國行政系統裡面最招人恨的一個部門。為什麼大家對城管的態度都是這樣的?我堅決不相信政府部門設立城管這個機構是為了激化社會矛盾,任何一個政府都是希望把社會管理得比較和諧。

另外,其實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就是中國快速城市化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沒有哪個國家可以在這麼短的一二十年的時間內實現。在這個過程裡,要講述一個現代中國的故事,就要抓住城鄉之間的矛盾,或者說是農民進城之後的矛盾。

城管是代表政府一方,管理城市的一方,尋求法治和秩序的一方。農民到城市裡來,想滿足自己的城市夢、生活夢,他們在城市裡遇到什麼,城市是如何接納他們的?如果把這些事情搞清楚了,我覺得基本就抓住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一個主要的變化。

王天成(左)與城管隊長澎湃新聞:在取材、溝通,包括與王天成一家、與武漢城管的對接溝通,以及拍攝、剪輯、成片,在這個過程中,你覺得最難的是什麼?陳為軍:每部紀錄片最難的還是和拍攝對象之間的分寸問題。王天成是一個從農村到城市裡去謀生的人,沒有任何人告訴他離開了一個農民社會到城市裡到底應該怎麼謀生,怎麼與人打交道,他的內心實際上非常敏感。

在拍的過程裡,我就跟王天成說想拍他跟城管之間的故事,他一開始是拒絕的。直到後來,他發現城管對他的態度稍微有些改善,他認為是因為有我們在拍的緣故,所以可以讓我們繼續拍。當城管對他的攤位加大整治力度的時候,他又認為,就是因為我們在拍他,讓他成了「出頭鳥」,這時他就不讓拍了。

我相信有的觀眾可能認為,就是因為我們去拍了,王天成才和城管發生激烈的衝突。其實不是,進入拍攝之前,他跟城管已經鬥爭了十幾年,烈度遠遠超過我們拍攝期間。他的兒媳婦之前有一次和城管衝突起來,用椅子把城管的頭都打破了。如果他們原來在生活裡沒有發生過這樣烈度的爭鬥的話,對於有臺攝像機在拍的時候,他不會也不敢去做出非常衝動的行為。攝像機就是一臺攝像機而已,並不能給他的生活帶來更大的保護,也不會為他的行為背書。

紀錄片中,王天成與城管發生衝突。城管與攤販間錯位的強弱澎湃新聞:你是怎麼看待城管與商販之間的關係的?他們之間是否是「貓鼠遊戲」,是否有明顯的強弱關係?

陳為軍:當然有強弱關係,但這個強弱是錯位的強弱。王天成這樣的商販在社會上就是弱者,他們想過更好的生活,到城裡去謀生,但他們既沒錢,也沒什麼技術,成為城市中生活在底層的群體。他和城管之間就是「雞蛋碰石頭」,因此很多人會選擇站在「雞蛋」這一邊,同情弱者。

然而,城管在整個行政體系裡又是最弱的一個機構。城管跟警察相比,警察是執法主體,他手中有刑法和治安條例,沒有誰會輕易和警察發生強烈的衝突,但是城管就不同了。《城市夢》裡也展現了,每次王天成都把城管給他開的整改通知單撕了,那個單子並不是處罰決定書,只是起到「溫馨提示」的作用,就是告訴王天成,他在魯磨路擺攤不對。

為什麼他可以拒絕甚至撕掉城管開的單子呢?就是因為城管是「沒有牙齒的老虎」。對於王天成這樣的商販來說,他每天需要擺攤,他需要吃飯,營業額就是他的口糧,有人來搶他飯碗的時候,他就要試探對方的底線。慢慢的他就發現,城管沒有什麼強制手段,衝突也就慢慢產生。

就像片中一名城管說的,王天成是生活裡的弱者,城管是工作中的弱者。當中國的城市化慢慢加速以後,突然從農村湧來大量人口,開始打破了城市裡的一些規矩,影響了城市的發展和正常運營的時候,政府就建立了城管這麼一支隊伍。城管不僅要面對攤販和現代城市運行之間的矛盾,還要管拆遷,最終導致弱者不弱,強者不強,形成完全錯位的強弱關係。

澎湃新聞:你希望扭轉受眾對城管的印象嗎?

陳為軍:過去在國內,無論是主流媒體還是網上,對城管都有一些誤解。以前我家旁邊有所小學,門口有一些炸火腿腸、賣小吃的小攤販,小孩放學後就喜歡買來吃。有一次城管正在執法,把油鍋、小推車沒收了,那時有小販和城管打起來,要用熱油潑城管,周圍的家長就罵城管,但是城管是有口難辯的。其中有個城管就跟周圍支持小販的人說,是孩子的家長投訴到城管委,家長一投訴,城管就必須要來處理。這個執法過程中,如果小販把熱油潑到城管身上,有的城管年輕氣盛就和小販動起手,那大家就不再會去關注為什麼城管非要把他們趕走,只會關注城管把人打傷了。

王天成河南老家的房子「城市夢」不應只是一場夢澎湃新聞:你希望通過記錄片的拍攝找出答案嗎?比如,王天成一家和城管都得到自己化解矛盾的答案,給他們未來的工作和生活帶去一些影響?

陳為軍:一部紀錄片是從小處著眼講一個故事,但解決個體問題並不是我要表達的,觀眾可能會關注王天成一家以後生活如何,武漢的這支城管隊伍之後的工作是怎麼做的。個案雖然是我講故事的主題,但我更想讓大家看到的是,我們正好生活在城市化大變革的時間段裡,過去我們對待進城務工人員,有些把他們當作城市的過客,他們不應只是過客,他們的城市夢醒來以後,應該成為城市人。

這個片子中,最後城管跟王天成一家達成的最大共識就是,大家在望向未來解決問題時發現,萍萍(王天成孫女)心理上已經是城市人了,王天成和他兒子或許還可以回農村去種田,但到了他們的第三代的時候,萍萍就是武漢人,她從小在城市裡長大,已經成為一個普通的城市女孩,她再回到農村是沒有朋友的。

我們的社會如何去面對後城市化的現狀?中國城市化幾十年,如果沒有農民工撇家立業,去蓋高樓大廈,當建築工,哪來這麼光鮮亮麗的城市景觀呢?工廠的流水線上要不是他們加班加點,哪來現在製造業大國的說法?他們來追求城市夢想,他們已經做了他們該做的,現在無論是政府也好,還是其他群體也好,該到了給他們正名的時候了。對很多農民工來說,他們的城市夢不是到城裡來辛辛苦苦打拼,就為了做一場夢而已,我希望他們的夢早點醒來後變成現實,讓他們醒來發現,「我是城市居民,我被城市接納了」,這是我最想表達的。

王天成兒子、兒媳婦和孫女一家在城市裡的住所。「武漢是非常包容的城市」澎湃新聞:你有不少紀錄片的故事都是在武漢發生,因為新冠肺炎疫情,今年武漢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疫情也影響了這座城市的應急、醫療、管理等方方面面,你心中的武漢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陳為軍:我在武漢生活了幾十年,我一直覺得武漢是一個非常包容的城市,影片裡面也可以看到王天成發自肺腑的話,他也認為武漢是個非常包容的城市,他不想離開武漢。武漢歷史上就是碼頭文化,碼頭就是一個你來我往的地方,大家憑實力吃飯,互相之間沒有太多的歧視。

澎湃新聞:無論是《生門》、《好死不如賴活著》,還是此次上映的《城市夢》,生存的權利都被你的紀錄片反覆訴說著,你認為個體在大環境和時代背景下,生存的矛盾究竟體現在哪裡?

陳為軍:對於中國人來說,真正過上很體面的生活,有車有房,其實很短,才二十年不到的時間,在此之前,中國人處在「弄飯吃」的階段。過去形容找工作,從來不會說我喜歡從事哪個職業, 而是說「找一個飯碗」,不同職業的區別就是看是不是「鐵飯碗」。要想講述中國故事,生存權是繞不開的話題。現在在中國幾乎沒有人吃不到飯了,生存權問題也就變成能不能生存更好的問題。不論是白領也好,還是企業高管也好,有些人可能會感到焦慮。從另一個角度看,生存權如今已經變成了生活壓力、焦灼感的問題。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提名奧斯卡的武漢導演,拍出中國首部「城管VS攤販」最真實電影全國...
    》在武漢市洪山禮堂首映為什麼選擇武漢這座城市首映,因為電影裡記錄的是真實的武漢,真實的城管,真實的攤販,真實的過程······為什麼選擇在武漢拍攝這部城管題材電影,因為在決定開拍的2014年之前,武漢城管因為系列柔性執法、小販「詐屍」、「城管練攤
  • 街頭「拉鋸戰」:武漢城管與「地攤王」的矛盾與和解
    很多情況都是「打遊擊戰」,城管一出現,攤販就收拾東西離開,只要城管一走,攤販又回來。對這類「頑固」的攤販,城管會採取「暫扣」的措施,收繳他們的經營工具,處以罰款後再歸還。「當時各個省市連城管的制服都不一樣,我們沒有統一的部門來管理,沒有統一的規範。所有的程序都是在一步步地探索,碰到一些情況,有時候連城管自己都不知道應該怎麼做,也有可能會做錯,但這也是探索。」胡毅鋒說。
  • 武漢城管「隨手拍」為民解憂三萬件
    在武漢,最快的解決方式,就是拍下現場照片,發到「武漢城管隨手拍」微信小程序。據統計,去年8月開通的「武漢城管隨手拍」,共接到市民上傳問題3.4萬餘個,九成以上問題得到解決。連日來,楚天都市報記者通過暗訪和跟蹤城管、街道工作的方式,發現「武漢城管隨手拍」收到的問題,多數可以當場解決,但也有一些問題容易出現反彈。
  • 菜市場裡城管與攤販起了衝突
    本報記者張樹波  長沙報導 昨日,本報熱線96360接到市民報料稱,在嶽麓區望城坡陽明小學附近的菜市場,城管與小攤販發生衝突,兩名攤販被多名城管「圍毆」。昨日中午,記者從望城坡街道城管辦了解到,商販不服從管理被要求退場,當時城管隊員並沒有打人,只是在搶奪商販手中的刀,爭執過程中發生推搡。
  • 武漢紀錄片導演,拍下魯磨路上城管和小攤的城市夢
    在陳為軍導演團隊的新片《城市夢》上映前,我提前在一場觀影會上看到了這部產自武漢的紀錄片。觀影會選在南湖邊的一處居民區內,是主創兼攝影師程春霖老朋友的家。從主路下來,需要一連拐幾道彎,再穿過一片高低不同、風格迥異的別墅群——湖景區向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才能抵達緊鄰湖邊的目的地。
  • 攤販當眾給城管下跪?!真相到底為何?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最近,陝西西安市碑林區的居民反映稱,6月13號,城管執法人員在清理商販佔道經營時,一攤販突然下跪,這一幕也被附近的商戶所證實。從附近居民提供的一張照片可以看到,現場有兩名城管執法人員,其中一名執法人員坐在攤販的三輪車上,旁邊一穿白衣服的男子也就是攤販跪在三輪車旁邊。
  • 武漢城管圍毆配菜員?官方:視頻真實 警方已受理
    (原標題:官方回應「武漢城管圍毆配菜員」:視頻真實,公安機關已受理)
  • 湖北隨州城管人文執法讓流動小攤販有家可歸 弱勢群體需要關懷
    湖北隨州城管人文執法讓流動小攤販有家可歸 弱勢群體需要關懷湖北隨州城管從抓不法到倡合法 對待弱勢群體需要有人文情懷和溫度熱度標籤:社會市井民生法制、法製法治城市管理、湖北隨州、隨州城管人文執法、話題事件看法觀點態度言論據荊楚網消息,前不久一名小攤販向該網東湖社區反饋流動攤販管理建議,湖北隨州城管人文執法,變抓不法到倡合法,疏導結合,合理設置各類市場,引導攤販入市,讓他們有家可歸。
  • 西安網評:依法文明執法,城管何須跪勸擺攤?
    近日,一張城管向商販下跪的照片在網絡上流傳並引發熱議。針對這一情況,四川綿陽經開區管委會成立專項調查組,對事情經過進行調查。(7月2日 中新網)  近日,綿陽的城管跪勸擺攤,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在加強城市管理、保證攤販適當販售方面,城管肩負著應有的責任。城管和攤販的矛盾,一直是道需要用心去化解的問題。
  • 地攤王與城管恩怨14年背後:彼此磕磕碰碰的城市夢
    導演陳為軍的上一部作品《生門》在2016年上映時,成為首部進入國內院線的紀錄片,這部豆瓣評分高達8.8的作品,也讓當時罹患癌症的陳為軍將其視為自己的最後一部紀錄片。但他在與病魔的抗爭中撐了下來,等到了《城市夢》的問世。歷經一年拍攝、兩年剪輯、3年等待,用製片人戴年文的話說:「我們熬了6年,拿到了『出生證』(龍標),才讓它能進影院。」
  • 武漢城管群毆配菜員3人被辭,城管:不管你是誰,我不怕事
    3月2日,湖北武漢,有網民發布一段視頻迅速引發廣大網友高度關注,稱武漢城管用群毆的方式暴力執法,毆打一名配菜分揀員。從視頻中我們看到,7名城管人員對一名女子和一名黃衣男子進行拉扯、毆打。據事件當事人朋友講述,黃衣男子為民營生鮮企業的員工,他們在小區外分揀配菜時,城管人員稱其違法經營,要沒收相關物品。由此,雙方言辭逐漸激烈,最後演變成視頻裡的撕扯毆打內容。漢興街辦事處值班人員表示:「他是違法的嘛!他不是政府的定點配菜的,他什麼都沒有,要規定的幾大商超才能配送。」
  • 水果攤販與城管發生衝突,造成二死一傷,群眾:小夥子,你快跑吧
    城管一直以來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職業,城管暴力執法的事情屢見不鮮,一般受害者往往都是商販,因為城管執法人員較多,在暴力執法的時候往往會沒收商販的所售物品,並且對其進行驅趕。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有很多在路邊販賣商品的商販在看到城管以後,會立馬收拾自己的東西逃跑,避免被城管抓到進行處罰。在雲南羅平,九龍菜市場裡就發生了一起城管與商販的案件。在10月31日的時候,雲南羅平的九龍菜市場發生了一起命案,有一名賣水果的攤販與城管執法人員發生了爭執。
  • 武漢「城管隊員毆打配菜員」續:3名城管被辭退、1人被立案調查
    漢興街工委和紀工委對發生衝突的城管人員呂某某、蔣某某、李某某予以辭退,對負有管理責任的漢興街公共管理科相關負責人予以立案調查。區紀委監委將依紀依規對街道相關負責人追責問責,絕不姑息。視頻:官方回應「武漢城管圍毆配菜員」:視頻真實,公安機關已受理,時長約1分17秒3月2日,一則「城管隊員毆打生鮮店配送員」的網傳視頻顯示,多名身穿制服的城管人員和一名黃衣男子發生肢體衝突。
  • 流動攤販整治難,看柘林城管中隊用「黑科技」破解治理難題
    流動攤販整治難,看柘林城管中隊用「黑科技」破解治理難題 2020-12-22 19: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官方通報:武漢城管毆打配菜員3人被辭退,負責人被立案調查
    3月2日,有網友通過微博上傳一段城管與市民的爭執視頻,稱武漢城管用群毆的方式暴力執法,毆打一名配菜分揀員。當日下午,武漢市江漢區城市管理執法局一工作人員曾向媒體表示,該視頻內容屬實,目前正在調查此事,「有結果後我們會及時公布。」
  • 鼓浪嶼城管遭暴力抗法 違章攤販用燒烤刀狠扎城管手臂
    據廈門日報報導 攤主用燒烤刀狠扎城管隊員手臂,甚至割斷煤氣罐橡皮管,造成煤氣外噴……5月20日,鼓浪嶼城管執法大隊整治佔道經營的燒烤攤時,遭遇多名攤主暴力抗法,3名城管執法人員不同程度受傷。暴力抗法 扎傷城管隊員  20日上午,鼓浪嶼城管執法大隊接到市民投訴,稱在龍頭路遊客中心與三友假日商城門口附近,有5輛流動燒烤車佔道經營。  當天剛好是周末,遊人很多。執法大隊一名負責人組織附近執勤點隊員趕到現場,攔截並暫扣了燒烤車輛以及工具。
  • 「城管」依律執法,皇帝給攤販「讓路」
    但別忘了,擺地攤以前卻因影響市容而一直飽受詬病,攤販們和城管也曾矛盾重重。其實,擺地攤就是人類最原始、最淳樸的商業交易行為,在我國由來已久,三千多年前的《周禮·地官·司市》中就曾有「夕市夕時而市,販夫販婦為主」的記載。縱觀整個古代史,地攤經濟最繁榮的,莫過於宋朝了。繁榮到什麼程度呢?當時的「城管」很忙,有專門的法律來規範攤販;甚至皇帝出行都要避開攤位繞道而行。
  • 講述城管與攤販「鬥智鬥勇」的《城市夢》,為何會獲得觀眾好評?
    城管和小販的城市夢想,如何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統一?8月26日下午,紀錄電影《城市夢》來到四川成都舉行首映禮,主創人員亮相現場,並分享了電影從拍攝、剪輯到上映歷時6年背後的故事。該片詳細地記錄了一年多來,武漢市洪山城管局與違規佔道經營多年的商販王天成一家「鬥智鬥勇」的全過程。
  • 南京城管隊員:我們與小販都是制度受害者
    5月底,延安城管被舉報在執法期間毆打一名青年,一名城管人員甚至用腳踩踏青年頭部;7月17日,湖南瓜農鄧正加在與城管衝突中死亡;7月25日,北京男子陪9歲女兒街頭「練攤」遭城管圍毆;同日,北大畢業生小夏因用手機拍攝南京市南湖街道城管拆違,被強行拖上城管執法車; 8月3日,武漢小販「詐死」抹黑城管……  城管部門自上世紀90年代陸續成立以來,城管執法人員與攤販、市民的衝突從未間斷
  • 讓市民可以24小時@武漢城管 共治共享,多渠道搭建...
    掃描二維碼8月11日,一部在武漢拍攝、歷經6年打磨的紀錄片《城市夢》將在武漢首映。作為中國第一部城市管理題材電影,聚焦城管執法遇到的佔道問題,記錄執法背後的情理糾葛,讓老百姓更加了解城管、理解城管,更願加入城市管理共治共享隊伍。大江大湖大武漢。現代化、國際化、生態化是大武漢努力的方向,也是大武漢未來的標籤。國家中心城市、世界亮點城市是大武漢的城市發展目標。一個「大」字顯示了武漢城市地域之遼闊、武漢城市的兼容並包,更暗含了城市管理任務之艱巨、城管服務之無窮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