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了,來了!」昨日下午4時許,一輛車身貼著「昭蘇天馬贈英雄」的貨車緩緩駛進晉江華慶馬術俱樂部馬場。經過5天的長途跋涉,兩匹伊犁馬安全到達晉江深滬。從祖國西北邊疆到東南沿海,跨越萬裡(5000多公裡),這場穿越祖國東西的愛心接力,書寫了一段因馬結緣的佳話。
得知新疆「天馬」來了,馬場周邊群眾前來圍觀
「安全到達,我的小寶貝,以後我就是你們的主人了!」看到馬兒到來,晉江華慶馬術俱樂部教練蔡良興迫不及待上前迎接,附近不少愛馬人士聞訊前來「圍觀」。
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昭蘇縣有著「天馬之鄉」的美譽,這裡培育的伊犁馬是力速兼備的優良品種,漢唐時就被稱為「天馬」。
記者在現場看到,兩匹「天馬」一匹是黑色、一匹是棕色,它們外表清秀靈活,眼大眸明、頭頸高昂,耳小而靈敏,步履穩健,並且全身披著閃光的棗騮色細毛。彼時,馬場教練蔡良興忙碌不停,拿來食物犒勞遠道而來的小馬駒。
「馬兒適應性很強,估計再過一段時間,它們就會完全融入我們這裡的環境。」蔡良興說,為了迎接兩匹馬兒的到來,他已經重新對馬舍進行了清洗消毒,提前做好了準備。
按照新疆昭蘇馬主巴哈木拉提·鐵列吾哈孜的吩咐,馬有戀家、戀故土的習性,出發前,木拉提特意為它們準備了家鄉草原上的土壤。到了晉江後,蔡良興把這些土撒在馬兒的活動場地和馬廄裡面,讓它們想家的時候,想昭蘇大草原的時候,可以聞一聞家鄉的土味,緩解一下思念之情。
9月10日,在新疆伊犁昭蘇縣,木拉提用心地給「天馬」套上紅白相間的馬籠頭,牽著馬兒走上運馬的專用車輛,在車廂底下鋪上一層厚實的鋸末,並裝運了20捆苜蓿和麥草。同時,木拉提還對運輸過程中馬匹的飼養、餵水、衛生清理和防潮保暖等情況,向物流公司兩名運輸司機做了細緻交代。經過5天4夜、歷經120小時,馬兒終於安全抵達晉江。
據了解,7月26日傍晚,晉江龍湖衙口海邊,一名12歲男孩被海浪捲走,在海邊沙灘遛馬的蔡良興、施國慶等人策馬下海把遇險男孩救起。不幸的是,隨主人下海救人的「888」和「馬莉」兩匹「英雄馬」被海水感染引發炎症,於8月13日離世。消息傳到昭蘇縣養馬人巴哈木拉提·鐵列吾哈孜那裡,他輾轉聯繫到蔡良興,表示要把最好的伊犁馬馬駒送往晉江。
送來的兩匹「天馬」今年才一歲多,其中一匹由新疆馬主木拉提捐贈,另一匹由福建省見義勇為基金會和泉州市見義勇為協會聯合捐贈,它們的名字分別叫做「勇勇」「為為」,寓意就是延續見義勇為「英雄馬」的精神。木拉提說,希望福建人民和新疆人民通過馬成為長久的朋友,能夠以馬作為紐帶,拉近新疆和福建的感情。
據悉,9月16日上午,福建省見義勇為基金會、泉州市見義勇為協會將聯合在晉江深滬華慶馬術俱樂部舉行「見義勇為民族團結」捐贈儀式。
相關連結
史料記載,在西漢時期,張騫出使西域後,烏孫王(烏孫國地處天山北麓,極盛時佔有整個伊犁河流域和西天山的廣大土地)以良馬千匹為聘禮向漢求和親,漢武帝把江都公主細君嫁給烏孫王。漢武帝見到烏孫馬後,賜名「天馬」,並賦詩曰:「天馬來兮從西極,經萬裡兮歸有德。」
《漢書烏孫傳》中記載「其國多馬,富人至四五千匹」;到了清代乾隆年間,朝廷為了鞏固西北邊防,在伊犁草原建立了多處馬場,培育良馬以供軍需。
(記者_胡志法 董嚴軍 文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