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軍售領域,印度一直是人傻錢多的大善人。近來印度打算進購一批四代機用於替換老舊戰機,總價值高達上百億美元。消息一出,全世界軍火巨頭就跟聞著葷腥的貓似的全來了,得,整個世界航空界被他一人包圓了。也不知印度會不會看花眼。當然,以印度航空界極度糟糕的學習能力,這些軍火商基本無需擔心自家武器被仿造。
印度最大名鼎鼎的LCA「光輝」戰鬥機,被印度寄厚望成為未來主力戰機。國家投入大筆資金和精力,可是研製到後面,時間越拖越長,搞了30多年技術指標還上不去,要解決的麻煩卻越來越多,最終結果是質量低劣,落後於世界。
印度航空工業誕生於上世紀四五十年代,伴隨印度一起建國成長,通過翻修英國戰機開始起步。1970年印度整合數十家企業和工廠組成印度斯坦航空工業公司,就是經它生產或修理的飛機九成會墜毀的奇葩公司,堪稱巴基斯坦最親密戰友。
印度航空工業其實跟我們中國類似,都是上世紀四五十年代靠翻修戰機起家,也都在自研戰機的路上遇到過問題,但我們的第五代戰機殲20都服役了,而印度連一架像樣的飛機都造不出來?
21世紀什麼最重要——人才!
目前印度有7所較為著名的理工大學,有航空航天專業的僅2所,擁有13億多人口的印度,全國僅有孟買理工學院和馬德拉斯理工學院有航空航天專業!
根據相關機構調查,印度航空航天專業畢業的學生七成多會選擇外企,一成會選擇轉行,僅有17%會選擇本國航空企業,這樣的數據,跟我們怎麼比,就問你怎麼比?
而咱們中國光航空院校就不止7座,更不用提其他相關專業院校。雖然和西方比咱們確實還差點,可要說跟印度比,抱歉,我專業院校多就是可以為所欲為,全亞洲找個比清華大學航空航天專業還厲害的學校真不容易。
印度航空業只想學皮毛,缺乏恆心毅力,難以學到精髓。印度雖然跟很多國外航空業巨頭合作,但大部分都是生產零配件,連組裝都懶得學。而我們中國從80年代開始,就向西方學習技術,甚至借著「蜜月期」跟英美合作。雖然大部分都失敗了,但卻學習到了很多關鍵技術,為以後自研戰機打好了基礎。
可能有人會說印度「光輝」LCA搞了30多年還叫沒毅力?想想我們當年搞殲7殲8,用了20多年進行修改完善,堅持獨立自主,極大的鍛鍊了飛機設計研發團隊,讓我國航空工業基礎更為牢固。反觀印度,在戰鬥機研發中好高騖遠、急於求成,結果就是只剩下紙面的設計指標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