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雖然建市時間不長,但也有很多稱得上的老建築,多數都是殖民時期留下的,現在看來總有些五味雜陳的感覺。中山廣場上有九棟著名的建築,這九棟建築象八個音符,在中山廣場這個大八音盒裡日夜演奏著凝固的音樂。
1、關東銀行舊址,日本侵佔時期為日本朝鮮銀行大連支店,該銀行被日本政府指定為商業金融中心,行使日本中央銀行的職能。中山廣場1號,1918年興建,1922年建成,是日本中村與資平事務所設計的,西洋古典建築風格,建築面積4925平方米,1945年解放後被大連中國工業銀行接管,現為中國工商銀行中山廣場支行。
2、大連民政署舊址,中山廣場2號,建於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日本侵佔初期為大連民政署(1908~1922年),後為大連警察署。該建築由日本早期著名建築師前田松韻設計,磚木結構(現建築重新修過),建築面積3300平方米。整個建築設有浮雕和石刻、利用白色連卷式門楣和三角形山花、紅色牆麵包白色隅石與裝飾線腳,上層窗用柱式劃分,具有歌特式建築的藝術特點。1945年8月由蘇聯紅軍接管。1955年3月交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某部。1983年改作遼寧省對外經濟貿易廳辦公樓。可以說,它是中山廣場歐式建築群最具代表性的作品。1977年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家級近代優秀建築。
3、大和旅館舊址,日本侵佔時期的大和旅館。中山廣場4號,由日本著名建築師太田毅、吉田宗太郎設計,建於1909年。歐洲文藝復興後期建築風格的巴洛克式建築,外觀正面採用愛奧尼亞式扶壁柱,正門入口建有拱式雨棚。1945年8月,蘇軍駐大連警備司令部設此。1945年10月27日蘇軍在該館召開大連各界代表會議決定成立大連市政府。周恩來總理來連視察工作時曾在此下榻。現為大連賓館(三星級)。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大連市(人民)政府舊址,日本侵佔時期為大連市役所(市政府),1937年大連民政署撤銷後,大連市役所便成為日本統治大連的二級行政機構。中山廣場5號,1915年始建,1919年竣工。建築面積9870平方米,和風歐美近代折中主義建築風格。1947~1950年大連市(人民)政府(二級政權機關)在此辦公。後為大連市政府各局辦公樓。現為中國工商銀行大連分行。
5、中共大連市委舊址,日本侵佔時期東洋拓殖株式會社大連支店,是日本在東北和大連的商業的金融機構,與正金銀行、朝鮮銀行鼎足而立的中樞金融機構。中山廣場6號,1917年建成。西洋古典手法歐式建築。大連解放後,1951~1957年為中共大連市委辦公樓。後為市政府部分局的辦公樓。現為交通銀行大連分行。
6、中國銀行大連支店舊址,日本侵佔時期的中國銀行大連支店。中山廣場7號,1909年建成。近代歐美折中主義建築風格。大連解放後為大連市教育局辦公樓。現為中信銀行大連中山廣場支行。
7、橫濱正金銀行大連支店舊址,中山廣場9號,1909年建成。歐洲文藝復興後期建築風格。1945年後為蘇聯遠東銀行,現為中國銀行遼寧省分行。
8、大連市郵政局,中山廣場10號,1925年建成,日本侵佔時期為日本大連遞信局,建築面積2556平方米,和風歐美近代折中主義建築風格。1945年秋為蘇軍大連警備司令部辦公樓。現為大連郵政局辦公樓。
9:遼寧省大連人民文化俱樂部坐落在市中心的中山廣場,由俄羅斯專家小組設計,主設計師是白俄羅斯人納耶夫,其外形設計風格採用的是二戰後剛剛興起的簡約式對稱設計,其內部採用的是大跨度圓形穹頂及歐式雕花式舞臺拱形臺口,是當時國內最為先進的劇場建築設計大連人民文化俱樂部坐落在大連市中心的中山區中山廣場,由俄羅斯專家小組設計,主設計師是白俄羅斯人納耶夫,其外形設計風格採用的是二戰後剛剛興起的簡約式對稱設計,其內部採用的是大跨度圓形穹頂及歐式雕花式舞臺拱形臺口,是當時國內最為先進的劇場建築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