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這些老建築,居然都被「動過位置」?!

2020-12-13 騰訊網

保護歷史遺蹟

等於收藏了上海曾經的珍貴歲月。

在城市發展變化中,

不少老建築,

依靠「平移」這個大招,

保留下來,

並且煥發了新生。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

上海那些移動過的建築吧!

上海第一個平移的老建築:

外灘天文臺

坐落於中山東一路和延安東路口的「外灘天文臺」,追溯到130年前,絕對是外灘最著名的建築之一。

1843年以後,黃浦江上往來船隻成倍增長。為了方便了解天文水情,1884年9月建成外灘信號臺,1908年改建為鋼筋水泥塔身。

1923年,這座天文臺又制定了附房擴建計劃,工程於1926年動工,1927年8月完工。這就是現存的外灘信號臺全貌。

1993年,外灘的道路要進行改擴建,而天文臺正處於規劃後中山東一路中央,為了保護這座當時已近150歲的國寶級老建築,相關部門決定將它整體東移動。

當時還沒有成熟的老建築平移技術,天文臺一天也只能移動幾釐米。即便如此,最後這個重達450噸的天文臺還是成功移動了24.5米,而且沒有絲毫損壞。

地址:黃浦區中山東二路1號(甲)

現狀:暫不對外開放

平移時間:1993年,至今27年

存世220餘年的公所門樓:

四明公所

人民路上的四明公所門樓,是繼外灘天文臺之後,上海第二個移動的建築。

四名公所又叫寧波會館,是1797年寧波旅滬同鄉集資建成的。最早的時候佔地達到30多畝。

1959年,四明公所原址被列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保存公所的紅磚門樓,上面刻下定海賀師章書「四明公所」,並立碑說明。

1998年,因籌建中國人壽大廈,四明公所門樓整體平移了23米,西側用新設計建造的屏風玻璃跟相接的高樓相隔離。

地址:黃浦區人民路582號

現狀:僅存門樓和紀念碑,可參觀

平移時間:1998年,至今22年

紅色革命聖地的兩次平移:

劉長勝故居

中共上海地下組織鬥爭史陳列館,愚園路81號「劉長勝故居」也許很多人都去參觀過。不過這座建築原本也不在這裡。

2001年,靜安規劃開發九百城市廣場,當時已經有著80多歲的劉長勝故居需要被保護性平移。這個時候建築平移技術已經相對成熟。採用採用轉角平移法,只用了30多個小時就完成了33米的平移。

劉長勝故居的整個平移工程分為兩期進行,而二期工程整整讓建築移動了100米。

2004年,劉長勝故居作為中共上海地下組織鬥爭史陳列館正式對社會開放。

地址:靜安區愚園路81號

現狀:周二至周日免費對外開放

平移時間:2001年,距今19年

平移和「長高」並行:

上海音樂廳

建於1930年的上海音樂廳是全國第一座音樂廳。最早的時候,這裡曾是南京大戲院,後來還做過電影院,1959年改為上海音樂廳。

2003年,為了配合延安路高架的拓寬建設,上海音樂廳開始了平移工程。而這次的平移與以往不同的是,上海音樂廳是一邊升級改造,一邊平移的。

工程過程中,先在原地頂部加高了1.7米,然後開始向南平移,平移66.46米以後,又在新地址上,又往上頂升了1.68米,音樂廳面積足足增加了4倍。

平移期間,上海音樂廳還同時完成了內部整修,建築外觀未變,內部設施卻修繕一新。音樂廳裡大理石立柱、漢白玉石階、羅馬式吊燈、鏡框式舞臺及浮雕裝飾都「修舊如舊」。

地址:黃浦區延安東路523號

現狀:對外開放,不定期音樂藝術演出完成

平移時間:2003年,距今約17年

中國第一家崑曲傳習所重生:

瑞華樟園

矗立於曹家渡以西的蘇州河畔的瑞華樟園,最早的時候名字很詩意,叫「水雲鄉」,也叫」小蘭亭」,是為了研習和傳承崑曲藝術而建的老洋樓。

平移前的老洋房

隨著周邊「復興村」舊村改造工程的立項,老洋樓因年久失修一度面臨被拆除的尷尬境地。2008年,為了留住這段彌足珍貴的歷史,決定將老洋樓「平移保護」。

當年7月,老洋樓不僅成功「平移」了95米,同時還頂升2米,旋轉了35度。重生後的老洋樓正式冠名為「瑞華樟園"。

地址:普陀區凱旋北路1555弄66號

現狀:餐廳

平移時間:2008年,距今約12年

第一個爬坡升高的歷史建築:

查公館

民立中學校舍樓原本不屬於民立中學,而是上海灘的豪宅,而且是兩棟。如今所存的一棟,還位移了50多米。

民立中學校舍樓老照片

這是中西合璧的花園洋房:清水紅磚牆,人字形屋面,紅色平瓦鋪蓋。正面為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巴洛克式山牆、歐式外廊;北立面則有江南水鄉建築的特色。

2010年2月,因地鐵13號線以及大中裡(今興業太古匯)項目的規劃建造,這棟近百年歷史,面積1780㎡的大宅整體東南方向整體平移了57.6米,同時還升高了0.4米。這也是上海第一例採用爬坡升高的建築物平移。

平移後的大宅由興業太古匯項目方修繕維護,修繕後被重新命名為「查公館」。內部「修舊如舊」,花磚地板,老式的電梯,紅木大門和樓梯,都一如百年前的模樣。

地址:靜安區威海路420號

現狀:不定期舉辦各類展覽

平移時間:2010年,距今約10年

大樓平移:

大洋房

浦東東方路有個叫大洋房的假四層(三層+閣樓)老建築,名為「上海市江海北關驗貨場辦公樓」。1906年,因為通商貨物多,為了對檢驗工作進行管理而建成的,如今大洋房已經110多歲。

2010年,為了配合世博配套工程、浦東濱江大道的建設,這棟104歲的浦東大洋房開始了「平移」歷程。

因大洋房二三樓內部幾乎沒有支撐牆(內部是木隔假牆,不是磚牆),而一樓的房間縱向牆體又不在一條直線上,結構出乎意料的脆弱。為加固而交錯架設的鋼桁架讓大樓看上去猶如一座盤絲洞。五花大綁後的建築推進力仍然很難平衡。

大洋房的平移也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向南平移36.1米,第二階段再向東平移3米,並整體頂升0.9米。雖然這時候的建築平移技術已經十分成熟,但大洋房當時平均每天只能移動4米左右。

地址:浦東新區東方路9號

現狀:辦公樓,不對外開放

平移時間:2010年,距今約10年

上海最大老建築平移工程:

梅林正廣和大樓

1935年,原英商正廣和集資建造了正廣和大樓。這棟6層,總面積達到7000㎡的龐然大物,據說當時總共花費了1.5萬兩白銀,主要作為公司的汽水倉庫使用(1996年被改造為梅林正廣和集團辦公大樓)。

1999年被列為「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

2010年左右,大樓所處的地塊面臨整體開發,而正廣和大樓正處在地塊中央位置,一度成為地塊開發的一大難題。經過兩年多的研究討論,最終還是決定將將老建築保護性平移至濟寧路路口。

2014年11月,這棟建築啟用了了近30臺200噸的平移千斤頂,最終順利平移了38米。

地址:楊浦區通北路400號

現狀:辦公樓,不對外開放

平移時間:2014年,距今約6年

除了以上提到的老建築,還有啟秀實驗中學東樓洋房2014年平移了49米,上海百年民居沈宅2016平移了100米,虹口區海南路84號百年老建築2018年完成了平移旋轉平移的複雜移位……這些先人珍貴的留存,不僅讓城市充滿土地的厚載感和文脈傳承,也會給後人留下追溯歷史的永恆記憶。

-End-

相關焦點

  • 上海的這些老建築,居然都要感謝這個老外,其它還有50多經典作品
    行走記錄,觀察世界說到老上海的味道,有些人會想到阮玲玉、張愛玲,還有人想到十裡洋場、瓊瑤劇裡的歌舞廳,這些人物、故事、場景,都不能和上海的老建築分開。而一旦提到上海的老建築,就不得不提一位外國人。很多人都已經猜到,這位老外叫做鄔達克。他出生在1893年奧匈帝國的一個建築世家,18歲自然而然地從建築系畢業,並在幾年後當選為匈牙利皇家建築學會會員。本來順順利利在歐洲當建築師的他,卻隨著一戰爆發,成為了奧匈帝國部隊中的一名炮兵,被俄羅斯軍隊捕獲。
  • 上海這12個老建築……竟然都被「移動」過!
    魔都的這些老建築 竟然都曾經被「平移」過! 不是搬遷,也不是改造 是直接原地「平移」! 目前上海被平移過的老建築至少有12個!
  • 「記憶」上海這些老建築被「平移」過,你知道嗎?
    保護歷史遺蹟等於收藏了上海曾經的珍貴歲月。在城市發展變化中,不少老建築,依靠「平移」這個大招,保留下來,並且煥發了新生。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上海那些移動過的建築吧!地址:黃浦區人民路582號現狀:僅存門樓和紀念碑,可參觀平移時間:1998年,至今22年紅色革命聖地的兩次平移:劉長勝故居中共上海地下組織鬥爭史陳列館,愚園路81號「劉長勝故居」也許很多人都去參觀過。
  • 上海這12個老建築...竟然都被「移動」過!
    魔都的這些老建築  竟然都曾經被「平移」過!  不是搬遷,也不是改造  是直接原地「平移」!  很多老上海都未必知道,  自1993年第一次  對外灘天文臺進行平移以來,  目前上海被平移過的老建築至少有12個!
  • 一起聽聽這些老建築的上海故事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組打開塵封的記憶,尋覓往昔的歲月敘上海老底子事 憶上海老底子人訴上海老底子情城市有溫度 建築可閱讀讓人們走進城市的歷史,觸摸城市的文化印記,一起聽聽老建築的上海故事。
  • 這些最受上海市民歡迎的TOP20「老建築」,你都去過嗎?
    漫步上海街頭,有建築可閱讀,有故事可分享,一處處記憶中的建築在歲月的沉澱下越發耐人尋味。還記得上月舉行的上海市第二屆「建築可閱讀」文創市集嗎?當天開啟了最受歡迎「建築可閱讀」百大「人·物」評選活動,經過廣大市民遊客的投票,TOP20最受市民喜愛的「老建築」已經揭曉,你都去過嗎?
  • 上海高校裡的這些老建築,哪個是你的流金歲月?
    上海高校裡的這些老建築,哪個是你的流金歲月?打開塵封的記憶,尋覓往昔的歲月敘上海老底子事 憶上海老底子人訴上海老底子情上海有1058處優秀歷史建築,高校的校園就有近百棟,集中在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華東政法大學、上海理工大學、同濟大學軍工路校區、復旦大學邯鄲路校區、復旦大學醫學院、上海音樂學院、上海戲劇學院、華東師範大學等學校的校園內
  • 各個都是奇蹟!細數上海那些被平移的老建築
    城市的迅猛發展發展,10年就足以讓曾經熟悉的地方天翻地覆慨而慷……歷史建築保護與城市更新似乎是一個永恆的矛盾。但越來越多人明白,保護歷史遺蹟便等於收藏了上海曾經的珍貴歲月。於是很多面臨地塊規劃的老建築,都靠著「平移」這個大招,逃過了被拆除的厄運。
  • 細數上海展覽中心這些有故事的老建築 你都知道嗎?
    當然,上海展覽中心才不是一個沒有故事的老建築,其原名叫做「愛儷園」,是猶太人哈同的私人花園,1904年興建,歷經6年才告全部落成。當年花園佔地171畝,為上海私人花園之冠。除了上海展覽中心,魔都還有許多這樣有故事的老建築,找個時間拜訪一下吧。和平飯店
  • 另類上海超讚的建築,儂都去過伐?
    這些雖說是上海的標誌性建築但除此之外阿拉上海還有更多超讚的建築有些或許你聽說過有些可能你都不知道可這每一棟都刻畫著這座城市的肌理!榮宅內部,老上海灘「大戶人家」的富麗堂皇襲面而來,歐式古典主義的設計圖案被大量運用在屋內各處,雕花裝飾,歐式復古彩色玻璃,中式實木雕刻,處處散發著老上海富豪世家的高雅。3.1933老場坊曾經,這裡是「遠東第一屠宰場」,1933年落成,僅建築和設備就花費白銀330多萬元,是當時遠東最具規模、最現代化的大型豬牛屠宰場。
  • 上海衡山路上的老建築
    上海衡山路上的老建築 蔡木蘭 2017-08-29 13:23 來源:澎湃新聞
  • 百年老建築,每一棟都承載著老上海的傳奇故事和文化底蘊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組打開塵封的記憶,尋覓往昔的歲月敘上海老底子事 憶上海老底子人訴上海老底子情一棟棟歷史建築,是上海的文脈,鐫刻著城市的記憶。這些建築的珍貴之處,不僅在於每一個都美得驚心動魄,而且每一棟都承載著老上海的傳奇故事和文化底蘊。就在今年年中,上海首屆建築遺產保護利用示範項目揭曉了多處修舊如舊的歷史建築。十一長假中,迎著萬裡晴空,去這些瑰麗的老建築打卡吧!
  • 福布斯生活|老靈魂之外,這些上海老建築也是自帶流量的「時髦精」
    仿佛一夜之間,老建築們集體變身「新晉網紅」,遵循著「修舊如舊,以新補新」的設計原則,當百年歷史建築邂逅當代時尚和藝術,白牆紅磚,灰瓦泥地,古樸伴著新潮,又怎能不令人沉醉?春天裡,陽光穿過樹葉,灑在地面,影影綽綽,浪漫漸濃,是時候在這一波上海的時髦老建築裡,探尋那個年代的斑駁記憶,以及蛻變後的「花樣新生」。
  • ...連老上海人都不知道!-上海,上海人,渡橋,黃浦江,中國,斜塔,寶山...
    原標題: 故事‖上海的這10大秘密,連老上海人都不知道!據樂遊上海,別以為生活在上海就對上海了如指掌其實,上海的秘密多著呢下面這十大秘密保證連老上海人都不一定知道上海居然有10個城門上海的朋友都熟悉老西門、小南門......這些門都在哪呢?原來,它們都曾經是上海的城門!嘉慶三十二年,為防止倭寇入侵建成了上海城牆,城牆內的區域被稱為老城廂。
  • 浙江,有一片漂亮的歐式老建築,而且它比上海外灘的歷史還早20年
    帶著這些疑問和好奇,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聊聊,有關老外灘的那些事。首先老外灘是位於浙江寧波的市中心,它具體的位置是在寧波三江口北岸江北區的一個港口。由於上海老外灘屬於甬江、奉化江和餘姚江的三江匯流之地,因此這裡從唐宋以來就是最繁華的港口之一,並且它也是「五口通商」中最早的對外開埠區。由於它和上海外灘的名字和風景都比較類似,因此蠻多人都用把它們之間進行比較。
  • 福布斯生活| 老靈魂之外,這些上海老建築也是自帶流量的「時髦精」
    仿佛一夜之間,老建築們集體變身「新晉網紅」,遵循著「修舊如舊,以新補新」的設計原則,當百年歷史建築邂逅當代時尚和藝術,白牆紅磚,灰瓦泥地,古樸伴著新潮,又怎能不令人沉醉?春天裡,陽光穿過樹葉,灑在地面,影影綽綽,浪漫漸濃,是時候在這一波上海的時髦老建築裡,探尋那個年代的斑駁記憶,以及蛻變後的「花樣新生」。
  • 北京、上海、崑崙山….奧特英雄和怪獸居然在這些地方都打過卡!
    中,已經出現了他在上海陸家嘴CBD的霸氣身姿。而被賽格古召喚來的這頭暗箭德瑪迦,降落在上海的場面也是非常的逼真。據說,這個鏡頭中的上海夜景還是國內的奧迷們親自提供的哦!在上海工作生活的小夥伴們,是否還能從這些鏡頭裡找到自己經常打卡,或每天上班的地方呢?在《迪迦奧特曼》第35集中,戴西斯星人居然將他們的秘密武器——宇宙鐵龍古瓦木,埋藏在了中國境內的崑崙山脈中!迪迦這一戰在崑崙山打的很艱難,全程亮燈,難道是因為高原反應?當然不是!
  • 上海最大的室內遊樂場,佔地1.4萬多平方米,老上海人幾乎都去過
    相信很多遊客去上海旅遊,都是為了感受這座國際化大都市的現代時尚與魅力。上海市跟我國其他城市最不同的一點是這裡永遠處於時尚與潮流的前沿。不管在上海的什麼地方,都能夠感受到這座城市的獨特魅力。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個地方,是上海市內最大的室內遊樂場,它始建於1917年,佔地1.4萬多平方米,很多老上海人幾乎都去過這裡遊玩,同時它也是上海最豪華的遊樂場之一,但是性價比極高,門票僅收45元,遊客進入景區之後能夠玩上一整天,非常受如今年輕一代的歡迎,它就是上海大世界。
  • 上海百年老建築-海上小白宮
    有人說,推開窗看得到梧桐樹的地方,就是上海!一直想要分享一些體現上海底蘊的內容,但說到一座城市必定離不開它的建築,上海的每一棟老建築背後都有自己的故事,所以想通過我的「上海歷史文化建築系列」的城市旅拍的專題,希望讓每一位來到上海的旅行者們能更好感受到這個城市的魅力。
  • 建築會「說話」:上海這些掩映在梧桐樹後的老房子,每個都有自己的...
    上海的寧波路上,矗立著一棟網紅「紙片樓」,它位於石潭弄的最南端,正面看與普通居民樓並無差別,側面觀之卻薄如紙片,最薄處甚至僅有一塊磚的厚度。這棟百年老樓並非有什麼魔法支撐,而是因為它採取了非常獨特的三角形構造,外面看難以居住,其實裡面「別有洞天」。這是寓居於舊上海老巷弄的民眾們的生存智慧,也是上海風情各異的歷史建築之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