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想不到!上海這12個老建築...竟然都被「移動」過!

2020-12-09 上海熱線

  意想不到!魔都的這些老建築

  竟然都曾經被「平移」過!

  不是搬遷,也不是改造

  是直接原地「平移」!

  很多老上海都未必知道,

  自1993年第一次

  對外灘天文臺進行平移以來,

  目前上海被平移過的老建築至少有12個!

  1933年-外灘天文臺

  魔都第一個平移的老建築

  移動距離:24.5米

  坐落於中山東一路和延安東路口的

  「外灘天文臺」雖然現在聲名不再,

  但要是追溯到130年前,

  人家可曾是外灘最著名的建築之一。

  1843年上海開埠後,

  法國人在1844年通過徐家匯

  天文臺在外灘建了一座氣象信號臺,

  成為了外灘名副其實最受「矚目」的建築。

  1938年上海外灘信號塔照片

  這座天文臺一運轉就是83年,

  1927年天文臺進行了擴建,

  白色的塔身上有三段用紅磚鑲嵌,

  頂部也用紅磚裝飾,遠遠望去非常醒目。

聲明: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僅供參考之用,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儘快與上海熱線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相關處理。聯繫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來源:每日上海 作者: 責任編輯:程丹妮

相關焦點

  • 意想不到!上海這12個老建築……竟然都被「移動」過!
    意想不到!魔都的這些老建築 竟然都曾經被「平移」過!目前上海被平移過的老建築至少有12個! 但它原來也並不在這兒, 這個門樓是繼外灘天文臺之後, 上海第二個移動的建築。
  • 上海的這些老建築,居然都被「動過位置」?!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 上海那些移動過的建築吧! 上海第一個平移的老建築: 外灘天文臺 1993年,外灘的道路要進行改擴建,而天文臺正處於規劃後中山東一路中央,為了保護這座當時已近150歲的國寶級老建築,相關部門決定將它整體東移動。
  • 「記憶」上海這些老建築被「平移」過,你知道嗎?
    保護歷史遺蹟等於收藏了上海曾經的珍貴歲月。在城市發展變化中,不少老建築,依靠「平移」這個大招,保留下來,並且煥發了新生。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上海那些移動過的建築吧!1923年,這座天文臺又制定了附房擴建計劃,工程於1926年動工,1927年8月完工。這就是現存的外灘信號臺全貌。1993年,外灘的道路要進行改擴建,而天文臺正處於規劃後中山東一路中央,為了保護這座當時已近150歲的國寶級老建築,相關部門決定將它整體東移動。
  • 各個都是奇蹟!細數上海那些被平移的老建築
    自1993年第一次對外灘天文臺進行平移以來,目前上海被平移過的老建築至少有12個。施工部門用一天幾釐米的速度,成功地將這座國寶級天文臺向東移動20餘米而沒絲毫損壞,這在當時不能不說是一個空前的創舉。如今,外灘天文臺一層為歷史陳列館,陳列著許多老上海照片;二層咖啡廳氣氛懷舊,老式的留聲機播出三、四十年代的爵士樂,還有定時的鋼琴演奏,是個很雅致去處。
  • 這些最受上海市民歡迎的TOP20「老建築」,你都去過嗎?
    漫步上海街頭,有建築可閱讀,有故事可分享,一處處記憶中的建築在歲月的沉澱下越發耐人尋味。還記得上月舉行的上海市第二屆「建築可閱讀」文創市集嗎?當天開啟了最受歡迎「建築可閱讀」百大「人·物」評選活動,經過廣大市民遊客的投票,TOP20最受市民喜愛的「老建築」已經揭曉,你都去過嗎?
  • 上海衡山路上的老建築
    衡山路-復興路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區是首批被上海立法認定和保護的12個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區之一。上海,有太多的故事滲透在建築上。衡山路上的建築也如是。「小紅樓」「夜上海、夜上海、你是個不夜城」這首家喻戶曉,穿越了幾代人的經典曲目,可以說是上海的「音樂名片」。
  • 上海百年老建築-海上小白宮
    有人說,推開窗看得到梧桐樹的地方,就是上海!一直想要分享一些體現上海底蘊的內容,但說到一座城市必定離不開它的建築,上海的每一棟老建築背後都有自己的故事,所以想通過我的「上海歷史文化建築系列」的城市旅拍的專題,希望讓每一位來到上海的旅行者們能更好感受到這個城市的魅力。
  • 讓「建築可閱讀」,上海6個中心城區老建築開放達1032處
    市集上展示了超過百種與「建築可閱讀」相關的文創產品,六個區的87條微旅行線路也正式啟動。據悉,上海6個中心城區老建築開放總量達到1032處,是去年開放數量的10倍。今年上半年,這些建築共接待遊客764.63萬人次。預計今年年底將新增134處開放建築,開放總量達到1166處;同時,年底6個區力爭完成所有2180處建築的二維碼設置工作。
  • 上海85歲老建築長198隻「腳」,行走破三項行業紀錄,這些建築曾...
    同時,創下了三個「第一」,即:上海首次採用國內最大的步履行走器平移保護建築;上海首棟弧線形一次旋轉到位的大角度平移工程;上海首棟不規則結構保護建築平移工程。據不完全統計,上海已有近十處建築在保護性平移中創下紀錄:中國首個古寺「移動」。2017年,百年古寺玉佛禪寺大雄寶殿向北整體平移30.66米,並抬高1.05米,騰出公共活動空間。
  • 另類上海超讚的建築,儂都去過伐?
    這些雖說是上海的標誌性建築但除此之外阿拉上海還有更多超讚的建築有些或許你聽說過有些可能你都不知道可這每一棟都刻畫著這座城市的肌理!網紅泳池,美味西餐廳......全都裝進了這座歷史悠久的建築裡,盤他盤他盤他!9.油罐藝術中心以藍天為幕布,蘆葦地為點綴,濱江大道作為背景配以極簡的設計與純白的色調,這就是矚目已久的上海油罐藝術中心。 油罐藝術中心佔地高達六萬平方米,設計師們將五個獨立的油罐巧妙地「連接」起來。
  • 近40個百年歷史建築長期免費開放!都去過才懂上海
    除了這7座外灘歷史建築其實上海還有數十個免費開放的歷史建築這些歷史建築的房齡大多超過100年去過這些建築,你才能真的「讀懂上海」外灘源壹號樓齡:146(建於1872)描繪了20世紀初上海、香港、倫敦、巴黎、紐約、東京、曼谷、加爾各答等8個城市的建築風貌,並配有神話人物形象。地址:中山東一路10-12號上海市檔案館外灘館樓齡:59年(建於1959年)
  • 百年老建築,每一棟都承載著老上海的傳奇故事和文化底蘊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組打開塵封的記憶,尋覓往昔的歲月敘上海老底子事 憶上海老底子人訴上海老底子情一棟棟歷史建築,是上海的文脈,鐫刻著城市的記憶。這些建築的珍貴之處,不僅在於每一個都美得驚心動魄,而且每一棟都承載著老上海的傳奇故事和文化底蘊。就在今年年中,上海首屆建築遺產保護利用示範項目揭曉了多處修舊如舊的歷史建築。十一長假中,迎著萬裡晴空,去這些瑰麗的老建築打卡吧!
  • 上海這條老馬路上的建築公寓,竟詮釋了上海百年近代史,非富即貴
    上海的復興中路是我比較鍾情的一條馬路,夏日裡梧桐遮天,樹縫裡漏下的陽光,斑駁一地的感覺真的很好,逛很多次都不會膩的感覺,上海的復興中路原名辣斐德路,是法國人在上海設立法租界時,以法國大革命時期的著名將軍辣斐德的名字而命名的。在上海的近代歷史建築中,公寓建築是一個尤為特別的存在,也是迄今保存最為完好的一個類別。
  • 上海這一條街區 都是二三十年代歷史老建築 卻很少遊客來逛
    上海有很多條歷史文化街區,這就是其中的一條。這裡是上海虹口區多倫路歷史文化名人街。有上海唯一的中國殿宇特色的教堂。重簷式大屋頂,青瓦青磚紅柱,有點偏中式。我慢慢地在這條街區上走,時不時地要避讓來往繁忙的車輛。以前來的時候遊客比較多,現在是車輛比較多,這裡也是交通要道了吧。
  • 372噸、佔地500多平方米的嵊州老建築9天移動55米
    眼前的這幢古建築讓他鎖緊了眉頭,這絕對是一個艱巨的任務——他之前曾平移過溫州的古建築,但那座建築佔地僅200多平方米。而基成臺門372噸、500多平方米,是他從事古建築工程20多年來,參與過的體量最大的古建築平移項目。
  • 記者直擊7600噸上海優秀老建築「搬家記」
    1點27分,伴隨最後12釐米平移到位,該小學成功完成「搬遷」。 據記者了解,總重約7600噸的喇格納小學,完成了從原址向西北方向弧線形一次旋轉平移61.7米,整體旋轉20.97°,順利「搬遷」至新址地下室頂板上。喇格納小學平移最後12釐米完成「搬遷」。
  • 中秋全新亮相,上海這棟城隍廟的老建築華麗變身,遊客都誇太潮了
    要說上海的地標性景點,除了外灘的萬國建築博覽會、陸家嘴的現代化摩天大樓群,很多人都會想到上海的城隍廟。在並沒有太多中國古典建築的大上海,城隍廟、豫園所在的老城廂,可謂是難得的傳統文化的體現。豫園被譽為上海五大古典園林之一,在上海開埠之前,這裡是上海真正的市中心。交錯複雜的舊裡弄,對於很多南市區小孩來說是回不去的童年記憶。要說城隍廟地區的老建築,去過的本地、外地遊客,大概都會想起豫園、九曲橋、湖心亭,很少會有人提到外圍的商場。
  • 上海人去過無數次的人民廣場,竟然還藏著這些……
    真是人民廣場隱藏的「大佬」啊來過這麼多次人廣,竟然忽略它太可惜一定要跟緊花生腳步,來打卡哇!「外灘變遷」、「老街區今昔」「上海老規劃圖一覽」三個木檔案櫃中藏著上海巨變的秘密按順序輕輕拉開開始解鎖關於上海的前世今生原來南京路、金陵東路、西藏路淮海中路的從前,竟是這般模樣~
  • 【探索】上海最受市民喜愛的20處「老建築」,你去過多少處?
    這是一棟上海典型的石庫門式樣建築,外牆青紅磚交錯,鑲嵌白色粉線,門楣有礬紅色雕花,黑漆大門上配銅環,門框圍以米黃色石條,門楣上部有拱形堆塑花飾。現在是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還能看到1919-1932年間不同歷史時期建造的各式建築,集合中式、日式和歐式風格於一體,採取修舊如舊的手法,並注入現代元素,既保留了老廠房、老建築的歷史特色,又使老廠房煥發出了新生命。園內還有一處婚紗攝影和電視、電影取景熱門打卡點——10號樓,建設於1933年。
  • 一起聽聽這些老建築的上海故事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組打開塵封的記憶,尋覓往昔的歲月敘上海老底子事 憶上海老底子人訴上海老底子情城市有溫度 建築可閱讀讓人們走進城市的歷史,觸摸城市的文化印記,一起聽聽老建築的上海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