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上海超讚的建築,儂都去過伐?

2020-12-11 澎湃新聞

今天要和大家聊聊

上海的建築

東方明珠、金茂大廈、萬國建築群...

這些雖說是上海的標誌性建築

但除此之外

阿拉上海還有更多超讚的建築

有些或許你聽說過

有些可能你都不知道

可這每一棟

都刻畫著這座城市的肌理!

1.上海小故宮

位於恆仁路128號的楊浦區圖書館新館,前身是「舊上海市圖書館」,是上世紀三十年代「大上海計劃」中的主要建築之一。歷經3年多的修繕擴建後,去年國慶已經開門迎客。

古城樓式的圖書館,雕梁畫棟,重樓飛簷,以80多歲的高齡重生,連接著城市的歷史記憶和現實未來,堪稱上海版的「小故宮」。

2.Prada榮宅

1919年,在全上海最昂貴的地段,應公館初建成。或許是地處法租界的原因,這棟花園住宅的主體呈現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巴洛克風格,即便是現在走入大院,依然會被穿越百年的歷史時光所驚豔。

榮宅內部,老上海灘「大戶人家」的富麗堂皇襲面而來,歐式古典主義的設計圖案被大量運用在屋內各處,雕花裝飾,歐式復古彩色玻璃,中式實木雕刻,處處散發著老上海富豪世家的高雅。

3.1933老場坊

曾經,這裡是「遠東第一屠宰場」,1933年落成,僅建築和設備就花費白銀330多萬元,是當時遠東最具規模、最現代化的大型豬牛屠宰場。

五大建築特色你絕對不能錯過——傘形柱、廊橋、中心圓、花格窗和牛道,這裡已然成為了上海最著名的地標之一,「網紅屠宰場」的身影不斷出現在電視、綜藝、以及魔都時尚弄潮兒的各種社交網站上。

4.綠房子

它是設計大師鄔達克的作品、是司徒雷登為一睹真容特地從北京前來造訪的建築、是當年某國外交官,用一艘萬噸郵輪外加50萬美元現金都換不來的遠東第一豪宅……

「綠房子」,四層高的住宅,顏料大王吳同文的故居,這在近代上海的花園住宅歷史上比較罕見。一二層是公共空間,一層有酒吧遊戲室,有老母親拜佛的佛堂。二層有餐廳、起居室和書房。家裡辦派對時,賓客可以直接通過一層的戶外樓梯上下。

上海第一豪宅「綠房子」,百年不過時,光廚房就有300平米,豪氣!

5.上海郵政博物館

上海郵政大樓如今已近100歲,大樓內設有國內首家郵政博物館——上海郵政博物館。

這裡早就悄悄成了網紅打卡地。走進上海郵政博物館大門,你就會被眼前貴氣的旋轉樓梯和大吊燈深深吸引,滿滿奔放的巴洛克建築風格。

來這裡的人都說,這裡的樓梯絕對是拍照720°無死角的好看!在這裡上上下下幾百次,把所有的拍照點都拍遍,那才盡興!

6.世博博物館

世博會博物館建築設計為整體矩形體塊,矩形體塊內部精心塑造的室內外空間交錯更替,使參觀者仿佛穿越時空隧道,盡情感受人類文明發展之旅。

建築中央設計一處名為「歡慶之雲」的通高大廳,簡稱「雲廳」。整個雲廳由3730塊點釉玻璃和鋼結構組合而成,白天利用自然採光,根據天氣和時間的不同,整個雲廳會展現出不一樣的風採,隨手一拍就是一張大片既視感。

7.藝倉美術館

系纜樁、高架運煤廊道、煤倉、起重機軌道……

這裡曾經是上海港最大的煤炭裝卸區(上港七區)和上海第二十七棉紡廠的江邊地域,也就是人們俗稱的「老白渡煤炭碼頭」。藝倉美術館正是由「老白渡煤倉「改造而來的。工業風格設計,也是隨手一拍便是一張大片吶!

8.上生新所

上生新所地處延安西路1262號,在歷史上曾扮演過多種角色。

1925年英美工部局在這裡建造成立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成為僑民度假娛樂的天堂。解放後這裡成為上海生物製品研究所的所在地,是70年不對外的神秘之地。

網紅泳池,美味西餐廳......全都裝進了這座歷史悠久的建築裡,盤他盤他盤他!

9.油罐藝術中心

以藍天為幕布,蘆葦地為點綴,濱江大道作為背景配以極簡的設計與純白的色調,這就是矚目已久的上海油罐藝術中心。

油罐藝術中心佔地高達六萬平方米,設計師們將五個獨立的油罐巧妙地「連接」起來。

火爆全球的teamLab藝術團隊將5號罐改造為大型沉浸式互動空間,引得明星都來紛紛打卡!

10.船廠1862

從1862年至今,從最初的祥生船廠,到現在的1862藝術中心,上海船廠已經風雨屹立了157年。

曾經是中國現代工業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歷經改造,成為了如今陸家嘴濱江金融城中一處兼具歷史感與工業感的網紅打卡地。

集結當下最時尚展覽,讓這裡時尚與藝術兼具。內部配以生鏽的管道、風華的混凝土柱、隱約可見的油漆標語,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11.寧波路紙片樓

也許很多還不知道,在上海還有一棟火到國外的紙片樓,就在寧波路上!

從大樓前側方30°角拍攝,最薄處僅有20釐米左右,遠遠看過去,真的和紙片差不多。

據說這棟樓已經有近百年歷史,曾經為不少南無錫路上的小商販提供住所,解放後,這裡才逐漸變為了居民樓,很有一股歷史滄桑的感jio哦~

上海的建築太多

三天三夜都說不完

但無論是老建築還是新建築

都是這座城市的記憶印刻

有時間大家不妨

趁著休息時間走走看看

從中去體會上海的城市底蘊!

來源:上海頭條、上海社區發布及網絡

上海老底子

每天為儂送上精彩文章一組

打開塵封的記憶,尋覓往昔的歲月

敘上海老底子事

憶上海老底子人

訴上海老底子情

以史明志,以啟未來

原標題:《另類上海超讚的建築,從20cm到119層!儂都去過伐?》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這條老上海風情街,儂去過伐?
    這條老上海風情街,儂去過伐?這條老上海風情街儂去過伐?曉田(紐約)許多旅居海外幾十年的老上海人回到上海,除了依然講一口捨不得丟棄的吳儂軟語,卻很難找到回家的路,也難感受老上海的老味道。上海就像一 座推被倒重建的新型摩登城市,就連滿大街的行人也像換了一批,問個路也不能先用上海話。講上海話的上海人都去哪了?崇尚海派文化的文人墨客筆下老上海的老腔調好像也不見了蹤影。
  • 在上海話裡,儂「打」過迭些伐?
    在上海話裡,儂「打」過迭些伐? 2017年11月5日 08:38 來源:東方網   原標題:在上海話裡,儂「打」過迭些伐?  據上海發布官方微信,說到「打」,可能會想到打手心、打蚊子這類「大打出手」的詞。但是,上海話中「打」的東西可不僅僅只有這些:早上出門,媽媽叮囑走路不要「打野眼」;工作做得不符合要求,被領導「打回票」;假期裡,約三五好友一起「打老K」……小布今天就挑了一些和打有關的詞介紹給大家,最後一張圖還留了個小謎語。大家猜猜小布在「打」什麼呢?
  • 跨越了五個世紀的福建中路,儂逛過伐?
    福建中路儂逛過伐?老底子君講起福建路,儂曉得伐?上海市中心有三條,自南向北,一字排開,依次是福建南路、福建中路、福建北路。今天,阿拉以懷舊的心境,去逛一逛、聊一聊老底子叫「石路」的福建中路。福建中路的昔日繁華晚清上海街頭如果時光倒流,儂走在福建中路上,同樣會處於異常繁華的鬧市之中。
  • 南市人,儂還記得老西門和蓬萊路伐?
    南市人,儂還記得老西門和蓬萊路伐?這裡還曾是小刀會起義軍的指揮部,也做過上海最早的公共圖書館,被稱為上海曾經的「高等學府」。上海文廟建築採用群體組合方式,簡稱建築群體,它是中國古代建築群的典範之一。
  • 上海話「雙肩包」和「生煎包」儂分得清爽伐?看看他們怎麼說…
    旁友,小坊問儂儂屋裡廂額小巨頭會得講上海閒話伐如果伐會儂為啥伐交伊如果會得講儂組撒還伐讓伊來由《新聞坊》主辦的「大家講白相」寶寶滬語大賽已經進入了第四季自一周前報名開通以來阿拉額後臺系統就開始莫知莫覺了
  • 這些上海小囡曾經的最愛,儂還記得伐?
    你還記得那首廣告歌伐?著味面VS小浣熊乾脆麵每個孩紙都把他們泡了吃過吧上海人現在叫浣熊都稱乾脆麵,秒懂!紅寶桔子水,和雪菲力一樣70-90後童年時代的肥仔快樂水樂口福、麥乳精每個小朋友都偷偷幹吃過吧仿佛看見了當時偷樂又滿足的表情跳跳糖VS魔鬼糖
  • 記憶中的泡飯配醬菜,儂全部吃過伐?
    一口平凡到極點的泡飯,配上阿娘自製的醬菜,是多少老上海的獨家記憶!大頭菜、醬瓜、寶塔菜、榨菜……上海寧過泡飯的醬菜也蠻有講頭的,品種伐要太多,味道都哈嗲額!唰唰唰唰五碗泡飯下肚妥妥的。經年累月,這口特色醬菜,仿佛濃縮了這座城市的味道。
  • 上海閒話裡竟藏著19道神秘美味,儂曉得伐?
    說到「吃」,上海人從來不甘人後。 在上海人人都是吃客,從老字號到網紅美食, 不是在吃,就是在去吃的路上。比如說:「儂搿門課勿要重備了,炒炒冷飯末可以唻。」 要注意的是,上海閒話裡還有「炒冷飯頭」一說,也有重複的意思。比如:「搿本書我看過了,用勿著再去炒冷飯頭。」
  • 儂讀得「連牽」伐?
    唐朝詩人李白的名作《獨坐敬亭山》,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如果用上海話來讀,儂來三伐?這首山水詩在讀的時候哪些字發音容易「豁邊」,相信有的小夥伴還有這樣或那樣的疑問。沒關係,今天小布就來為大家答疑解惑!
  • 鹹酸飯,儂曉得伐?米道交關贊
    鹹酸飯,儂曉得伐?老上海才懂鹹酸飯。但細究,老上海也不全懂鹹酸飯。提鹹酸飯,年紀輕額,多半勿曉得。要是講菜飯,才恍然:「吃過啊,米道交關好。」老輩人叫慣鹹酸飯,可論起名頭來由,說不清的。有說青菜煮久了,會有丁點酸味,鹹肉鹹鮮,燜出的,自然叫鹹酸飯。我倒沒吃出青菜有酸味,這說法許是不太可信。
  • 為啥只有上海人頂愛吃鮮肉月餅,儂曉得伐?
    為啥只有上海人頂愛吃鮮肉月餅,儂曉得伐?那麼究竟上海人為何如此鍾愛鮮肉月餅?答案也是眾說紛紜。首先,好吃是肯定的,然後在眾多說法中有一種是非常有意思的。據說,位於老上海淮海中路瑞金路路口的「高橋食品廠門市部」是上海最早做鮮肉月餅的地方,所以「上海鮮肉月餅」也叫「高橋鮮肉月餅」。根據上海市政府公開信息顯示,上海是從1955年12月開始,第一次提出買豬肉要憑票,也就是我們說的「肉票」。
  • ​上海老底子有一個「蓬萊區」,儂曉得伐?
    上海老底子60年前上海老底子有一個蓬萊區1945——1960儂曉得伐?「上海老底子「公眾號已先後介紹了嵩山區、新成區、真如區等三個舊區。有網友多次留言,還有蓬萊區、榆林區、江寧區等等。實際上,上海曾經是還有交關區。旁友,請儂勿要急,阿拉一一慢慢道來。今朝,就專門講講60年前的蓬萊區,一道懷懷舊。蓬萊區範圍蓬萊區,位於上海市區東南部。
  • 摜垃圾的學問儂曉得伐
    「7月到,垃圾儂會分類了伐!摜垃圾搿樁事體再也不能淘漿糊咯!分了好,分了準,後續垃圾處理才能真正減量,處理起來也更環保!那麼,小布來考考大家,上海話裡的這些東西到底屬於哪一類垃圾?比如「豁水」是啥垃圾?「尿布」是溼垃圾嗎?今朝小布來幫儂弄弄清爽。
  • 儂曉得伐?電子印章來了!
    儂曉得伐?電子印章來了!上海市電子印章公共服務平臺於4月11日上線,這意味著,各類法人電子印章和個人電子籤名,由這一平臺進行統一製作與管理。儂再也不要跑完東家跑西家,跑完西家跑北家,跑完北家說不定還得回到東家。這種折騰,吃勿消。不過海叔為啥說上海的營商環境一直不錯呢?有一點必須指出——在上海,一些區政府早就成立了行政服務中心,運行了十好幾年了。比如嘉定區的行政服務中心,老百姓一般叫「小名」,顯得親切,就四個字——辦證中心。
  • 「加拿大鵝賣斷貨」上熱搜,「羽絨服鄙視鏈」儂曉得伐?
    「加拿大鵝賣斷貨」上熱搜,「羽絨服鄙視鏈」儂曉得伐?因為這陣子全國「疾速冰凍式」的降溫,「穿上能去南極探險」的加拿大鵝,成了香餑餑。但誰能想到......上海的幾家加拿大鵝,居然排隊排成這樣啊?!!
  • 藏在上海話裡的10種美食,儂曉得伐?
    快來看看,儂吃過幾道?因為對於上海小寧來說這道菜簡直就是童年噩夢尤其是考試發放成績的時候「不乖回去請儂竹筍烤肉!」就說明,回去要挨打啦!「再不用心做功課,要撥儂吃兩記麻慄子!」這句話都快成老爸老媽們的口頭禪了!
  • 上海無線電三廠,儂還記得伐?潮起潮落三十九,美多春雷留芳名
    工廠佔地面積3.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6.2萬平方米,固定資產原值3314萬元。年產通訊機6部,電視機5.3萬臺,錄音機5.3萬臺,錄音機機芯2.6萬隻,工業總產值5709萬元,虧損1946萬元。1991年成為上海市工業系統的虧損大戶之一,工廠陷入惡性循環的圈子。
  • 上海人老底子儕到哪裡去白相,儂還記得伐?
    陳先生是「普陀小囡」,那時從家到西宮步行只要10分鐘,第一次遊泳、第一次溜冰、第一次划船都是在西宮。那時溜冰5角錢一小時,溜冰鞋都是鐵做的。陳先生膽子大,沒老師教就自學,剛開始總摔跤,褲子破了,手腳上烏青塊不斷,去了三四次後竟然「無師自通」,在西宮掌握了第一門運動技能,「心裡那叫一個得意啊」。
  • 這些90年代的電視劇,滬味兒十足,儂還記得伐?
    這些90年代的電視劇,滬味兒十足,儂還記得伐?最近幾個月我可真是看了不少電視劇,都市題材的有90%以上都是在上海拍的,但似乎相較於之前的一些上海本土電視劇,現在的電視少了些許的「滬味兒」。
  • 魔都喝咖啡簡史,儂今朝咖啡切過了伐?
    比如北四川路的上海珈琲館,就是廣東籍作家、創造社領軍人物張資平在1928年與創造社成員合股開設的。據說魯迅先生那句著名的「哪裡有什麼天才,我只不過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工作上而已」,就是諷刺張資平的。有趣的是,魯迅在日記中提及,自己也曾多次去往同在北四川路上的「公啡咖啡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