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一輩子只寫一本書的作家:艾米莉《呼嘯山莊》

2021-01-20 中國新聞網

  本報記者 錢好

  在世界文壇上,有一些作家,一輩子只創作了一部小說。這其中,有些作品與作者的親身經歷高度契合,比如瑪格麗特·米切爾的《飄》和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凝聚了作者畢生的心血和感悟;而另一些則是全然相反,譬如從未有過感情經歷的艾米莉·勃朗特,卻能在《呼嘯山莊》中把愛情寫出驚心動魄,在紙上填補自己蒼白貧弱的人生。

  許多人會說,文學創作是一輩子的事情。但這些作家,有的是體弱多病,寫完小說以後,便不久於人世;有的是一夕成名,懼怕盛名之後的紛擾,隱居山林。這一本書,就成了他們一輩子創作生涯的全部。他們用自己的寫作踐行著這樣一種態度:文學貴在於精,而不在於多。經典,只需要寫出一部,就夠了。

  斯嘉麗對愛的狂熱,傾注了米切爾的初戀情愫

  瑪格麗特·米切爾《飄》(1936)

  26歲的瑪格麗特·米切爾在辭掉報社記者的工作,全心投入《飄》的寫作時,應該想不到,完成這部小說將足足花去她10年時間,更想不到,小說面世後會取得怎樣的成功和轟動。1936年,小說發表後,橫掃美國書市,前6個月的發行量便高達1000萬冊,日銷售量最高達到5萬冊。次年,《飄》斬獲了普立茲獎和美國出版商協會獎。1939年,斯嘉麗和瑞德的故事被搬上了大銀幕,影片中文譯名為《亂世佳人》,由費雯麗和克拉克·蓋博主演,包攬奧斯卡十項大獎,成為電影史上裡程碑式的作品。

  《飄》的劇情,相信看過改編電影的人都不會陌生。作為亞特蘭大市歷史學會主席的女兒,米切爾從小聽父輩們講述南北戰爭中的傳奇,還喜歡騎著馬與老兵一同出遊、聊天,因此,她筆下南部種植園在戰爭前後的風雨飄搖,就顯得格外真實有力。事實上,《飄》中那個男孩子氣的、任性的斯嘉麗,明顯帶有米切爾本人的影子,而斯嘉麗對阿希裡的狂熱,也傾注了作者對初戀情人、在一戰中陣亡的青年軍官的情感。她不喜歡用華麗的辭藻,也鮮用複雜隱晦的描述,文字乾淨、利落,用寥寥數筆就能生動勾勒出人物形象,尤其擅長從眼睛入手:斯嘉麗貓一般狡黠的綠眼睛,瑞德戲謔而帶著暖意的黑眼睛,阿希裡憂鬱的淡灰色瞳孔,玫蘭妮母鹿般溫順的棕色瞳仁……這一群年輕人都不是完美的,他們或自私,或怯懦,但是在戰亂之中,他們展現出的倔強和勇氣卻令人動容。最終,斯嘉麗佇立在莊園廢墟之中,對著夕陽默念的那句 「明天又是全新的一天」,成為不少人的座右銘。

  《飄》令米切爾一夜成名,但是她所鍾愛的寧靜生活也從此被打破。她在回復讀者信件和應對版權官司中疲憊不堪,宣稱在有生之年不再寫任何東西。1949年,米切爾死於一場車禍。1995年,米切爾的兒子在整理母親遺物時,發現了她在15歲時寫的一份手稿,描寫了南太平洋一個小島上的愛情故事。次年,這部名為《失去的萊松島》的中篇小說得以發表。

  寫出後工業文明加速中,美國青少年普遍的思想困境

  傑羅姆·大衛·塞林格《麥田裡的守望者》(1951)

  儘管也寫了幾個短篇故事,比如《弗蘭妮與卓埃》,但《麥田裡的守望者》是塞林格出版的唯一一部長篇小說。塞林格憑藉《麥田裡的守望者》一舉成名後,卻過起了隱居生活,在鄉間買下了90多英畝的土地,在山頂上建了一座小屋,做一名地道的「隱士」。他沒有放棄寫作,卻極少公開發表作品。

  《麥田裡的守望者》故事情節的時間跨度很小,僅僅框定在16歲的中學生霍爾頓·考爾菲德被學校開除後,到紐約遊蕩的三天時間之內。在意識流式天馬行空的敘述中,塞林格用第一人稱的視角,充分探索了一個少年的內心世界。霍爾頓的理想是當一名「麥田裡的守望者」,讓孩子們可以肆意狂奔,而他則負責守護孩子的安全,避免他們跌落懸崖。但在現實世界中,滿眼的虛情假意卻讓霍爾頓鬱悶、憤怒,試圖逃離都市,去尋求純樸的生活。在他的迷茫和焦慮中,有著青春期男生普遍的躁動,但最核心的,是現代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異化」關係、道德的墮落,給青少年的內心所蒙上的陰霾。小說的寫作背景是在二戰後,在後工業文明的加速進程中,人們精神的空洞和人際關係的疏離也日益彰顯。小說出版後,學生們爭相閱讀,認為塞林格寫出了當時美國青少年普遍的思想困境。而茫然無目的地反抗周邊環境的霍爾頓,也成了年輕讀者心中的英雄,模仿霍爾頓的言行和穿著,成為一種流行時尚。

  隨著《麥田裡的守望者》的風靡,書中口語化的「粗俗」用詞和消極的主題也招致了猛烈的批評之聲,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都禁止學生閱讀該書。塞林格的性格也逐漸變得孤僻,選擇像霍爾頓一樣避開鬧市,淡出公眾視野。隱居後,他對東方哲學和禪宗越來越感興趣,其後期作品也顯示出了這一傾向。他拒絕採訪,也拒絕出版,排斥一切拋頭露面。1965年在《紐約客》上發表的短篇小說《哈普沃茲16,1924》,是公眾所能讀到的他的最後一部作品,這部作品原本在1996年已經授權某出版社,準備出書,但塞林格卻在最後一刻把新書撤回了。

  一匹黑馬的「自傳」推動了動物保護法案

  安娜·塞維爾《黑駿馬》(1877)

  英國作家塞維爾從14歲起,就落下了殘疾,必須依靠拐杖才能走路。為了更好地活動,她經常駕駛矮種馬拉的馬車出行,從此也跟馬結下了深厚的感情。在生命中的最後7年,塞維爾身患重病,已經無法下床,但正是在如此艱難的情況下,她把這部有關馬的小說一字一句寫在小紙條上,再由她母親謄抄,就這樣完成了她生命中唯一一部文學作品。《黑駿馬》最終在她去世前5個月得以出版,立刻引起轟動,讓塞維爾得以親眼見到自己的成功。如今,《黑駿馬》已是19世紀兒童文學的常銷經典。《黑駿馬》寫的是一匹漂亮黑馬的「自傳」。黑駿馬從小生活在貴族人家,聰明、誠實、性格溫順,受過良好的訓練,主人也十分可親。小時候,媽媽就告訴他,馬一生命運的好壞全得靠運氣——遇上好的主人就是他的福氣,遇上虐待自己的主人就只好自認倒黴。後來,家中橫生變故,黑駿馬被輾轉賣掉,碰到過拿馬撒氣的醉漢、動不動抽鞭子的馬車車夫,嘗盡了人間冷暖。最後,它終於找到了一個善待自己的家,可以安度晚年。作品不僅描寫了馬的內心世界,更有從馬的視角出發,對人類社會的冷眼旁觀。由於使用了第一人稱,讀者更容易代入黑駿馬的身份,用同理心去看待人類對馬的虐待。

  儘管出版後被歸類為兒童文學,但塞維爾本人表示,她寫作的對象並非兒童,而是與馬相處的成年人。她說,正是出於對人類虐待動物的強烈不滿,她才創作了《黑駿馬》,目的是「激發人們的善意和同情心,讓人們用一種理解的方式來對待馬匹」。而讀者的反饋,或許超出了她最初的期望。《黑駿馬》的巨大影響力,不僅使得當時還處於維多利亞時期的英格蘭取消了韁繩的使用,還推動了多個國家反動物虐待相關法案的制定。

  300萬字的回憶,優雅託起的是現實的、充滿激情的世界

  馬塞爾·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1913-1927)

  雖然有300多萬字、被分為七大卷、在15年中陸續出版,但《追憶似水年華》只是一部小說。普魯斯特從1909年開始,夜以繼日地伏案寫作、反覆修改,一直到1922年因肺炎去世前夕,才把整部作品完成。這部沒有中心人物、沒有完整劇情的鴻篇巨著,是意識流寫作的代表,被公認為20世紀最重要的文學作品之一。

  小說以第一人稱敘述,敘事者「我」是一個患有重度失眠症、羸弱而又敏感的富家子弟馬塞爾。「我」對自己童年、婚姻一直到戰爭的漫長追憶,串聯起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社會百態,而大量人物、事件、感想、議論,則以一種紛亂、跳躍,接近於意識流動的方式向前蔓延。一個非常著名的例子,是「我」在嘗到一勺帶著點心渣的茶水時,突然渾身一震,聯想起兒時在姑媽家蘸著茶水吃的瑪德琳蛋糕的味道,由此打開了童年記憶的閘門。「當人亡物喪,過去的一切蕩然無存之時,只有氣味和滋味長存,它們如同靈魂,雖然比較脆弱,卻更有活力,更加虛幻,更能持久,更為忠實,它們在回憶,等待,期望,在其它一切事物的廢墟上,在它們幾乎不可觸知的小水珠上,不屈不撓地負載著記憶的宏偉大廈。」普魯斯特的文字細膩到了纖毫畢現的地步,而一件事、一個人物的豐滿往往需要用許多個交叉往復、顛倒錯亂的記憶碎片來拼湊完整。許多評論者認為,整本書近似於普魯斯特的自傳,內容都是作者本人的回憶,但普魯斯特反對這樣的說法。他說,書中所有回憶往昔的形式,都是一根根莖稈,優雅地託起的,是一個現實的、充滿激情的世界,而遠不止於過去。

  在最初尋求出版機會時,普魯斯特的厚厚一沓手稿受到了無數奚落,有一封退稿信中寫到:「我實在弄不明白,一位先生寫他睡不著,在床上翻過來又翻過去,怎麼居然能寫上30頁。」最後,普魯斯特是以自己預付費用的方式,出版了小說的第一部《在斯萬家那邊》。剩餘的六部,都是在他反覆的修改、擴充中陸續成型的。在生命的最後3年中,他幾乎足不出戶,白天睡覺,晚上徹夜寫作,終於完成了全書。

  主人公在一種悲劇性的循環中變成自己所憎恨的角色

  艾米莉·勃朗特《呼嘯山莊》(1847)

  艾米莉·勃朗特是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一,她的姐姐夏洛蒂·勃朗特是《簡·愛》的作者,而妹妹安妮·勃朗特也寫下了《艾格妮絲·格雷》。1847年,艾米莉以筆名埃利斯·貝爾出版了她唯一的一部小說《呼嘯山莊》,但是反響平平,不被當時的讀者所理解。第二年,年僅30歲的艾米莉死於肺結核。一直到1883年,艾米莉的傳記出版後,《呼嘯山莊》的價值才被重新發現。有不少評論家認為,《呼嘯山莊》的文學成就甚至在《簡·愛》之上。

  嫉妒與仇恨所帶來的毀滅性後果,是《呼嘯山莊》一步步深化和確認的主題。故事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是一個吉卜賽棄兒,他被呼嘯山莊收養後,與山莊的小姐凱薩琳朝夕相處,互生情愫。但凱薩琳因為虛榮和無知,嫁給了畫眉山莊的少主人。希斯克利夫憤然出走,數年後回來對凱薩琳一家進行報復。但最終,在他努力拆散的一對年輕戀人身上,希斯克裡夫看到了昔日的自己與凱薩琳的影子,他心中的仇恨逐漸消退,放棄了復仇。希斯克利夫的性格塑造極為複雜,讀者也很難以普通的善惡標準來評判。他的兇狠來自於少年時受到的虐待,而他也將這份暴虐和瘋狂加倍宣洩給仇人,在一種悲劇性的循環中變成自己所憎恨的角色。許多讀者最初都以為作者是男性,因為全篇充滿了陰鬱、恐怖、神秘的氣氛。呼嘯山莊粗獷的自然力,以及殘酷、極端的人物形象,對當時習慣于欣賞和風細雨、濃情蜜意的讀者來說,是一種十分陌生、怪異的審美體驗。但經過時間的推移,小說獨特的魅力日益凸顯,有評論家認為,《呼嘯山莊》是維多利亞時代小說中「唯一一部沒有被時間的塵土遮沒了光輝」的作品。

  艾米莉生性孤僻,除了家人以外,幾乎沒有任何朋友。她溫柔熱情的一面,更多向大自然和動物袒露。勃朗特三姐妹曾合作出版過詩集,其中艾米莉的詩作大都是描寫大自然的,英國詩人馬修·阿諾德曾評價,艾米莉詩中的熱情、憂傷與直率,在「拜倫之後,無人能與之媲美」。

  「看不見的人」是自我異化的人物典型,進入大學文學課程

  拉爾夫·艾裡森《看不見的人》(1952)

  拉爾夫·艾裡森是著名的美國黑人作家、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美國作家之一,而這些榮譽,則全部來自於他唯一出版的長篇小說《看不見的人》。小說的創作共歷時7年,於1952年出版後,立即在美國文學界引起了巨大反響,次年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半個世紀以來,這部作品經過幾十次再版,甚至在1982年,還連續16周被列入暢銷書榜單。上世紀末,這部小說被美國現代圖書館評為「20世紀100部最好的英語小說」之一。艾裡森也因此獲得了美國自由勳章等榮譽,並被接納為美國科學院院士。

  小說《看不見的人》的主人公是個年輕的黑人,竭盡全力想得到別人的承認,想「使人看見他」。他做過「老實的黑人」,也曾經加入「兄弟會」,他嘗試過的每一件事情,似乎都能使一個黑人在美國生活裡處於被人看見的地位,但是,這些事情沒有一件能使他進入理想的精神文明,所以他現在寧願做個「地下人」。此書被視為當代美國黑人文學中的經典之作,通過主人公在荒誕、敵對的環境裡失去和尋找自我的故事,描寫主人公的心理變化和西方社會的精神危機,以存在主義的觀點探索人的社會異化和自我異化問題。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看不見的人」這個人物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被評論家們奉為「當代人的典型」。不過,儘管主人公是黑人,書中也寫到了當時社會上的種族歧視,作者並不從社會學的角度對生活中的種族問題提出批評或抗議,而是用抽象人性的概念,來描繪和反映人類的共同命運,以及現代社會中人與人之間不正常的、非理性的關係。作者認為,最能說明人的自我異化和在敵對環境裡的荒謬處境的,莫過於美國黑人,因此文中的黑人只是他採用的一個象徵符號。此外,小說的語言也非常有特色,隨著主人公的生活境遇的改變而變化,布魯士歌曲、南方白人的修辭、哈萊姆的黑人俚語都運用得恰到好處。從60年代起,《看不見的人》就被美國大學列入文學課的課程。

  有趣的是,拉爾夫·艾裡森的畢生志向,其實是當一名音樂家。他的大學專業就是音樂,在創作《看不見的人》的同時,也當攝影師、爵士樂鼓手和酒店侍者,用以掙錢餬口。小說成功之後,艾裡森只發表過一些短篇小說和評論文章,同時在大學裡教創作,再沒有發表其他重要著作。

相關焦點

  • 艾米莉·勃朗特《呼嘯山莊》,與眾不同的藝術魅力
    《呼嘯山莊》中譯本《呼嘯山莊》這部小說,也許會讓人對作者艾米莉·勃朗特的人生觀、愛情觀產生興趣。按常人的目光來看,《呼嘯山莊》裡面的人物或多或少帶有幾分病態(無疑會有人反駁這個觀點)。希斯克厲夫與凱薩琳的愛情是否值得人們同情呢?林頓固然軟弱,但總要比希斯克厲夫那種粗暴兇惡要好一點吧?希斯克厲夫與凱薩琳的戀情悲劇除了凱薩琳的兄長要背負一定的責任外,可以說與別人無關,希斯克厲夫又何必要將報復的範圍如此擴張,甚至搭上了親生兒子的性命呢?
  • 這5位作家一生只寫了一本書,卻依舊揚名千古
    有這樣一批作家,一生只出版了一部書,但永垂不朽。他們有的人自小羸弱多病,有的寫完書就與世長辭,有的一朝成名,卻選擇過隱居生活,逃避俗世侵擾。但是看過他們故事的人,永遠不會忘記他們。今天的書單小閱要推薦5位超厲害的作家和他們唯一的作品,希望大家能在書裡發現他們憑藉一本書揚名千古的秘密。●第1位●艾米莉·勃朗特一生簡短,沒有婚姻。情感體驗幾近空白的她寫出了世界文學史上的經典虐戀之作《呼嘯山莊》。艾米莉頗有男子氣概,熱愛荒原,離群索居,生性獨立,熱情而內向。她短暫的三十年人生堪稱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充滿了神秘主義氣息。
  • 《呼嘯山莊》艾米莉勃朗特拍傳記片!《性教育》女主艾瑪麥基主演
    《呼嘯山莊》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傳記片來啦!《呼嘯山莊》作者、英國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人生故事將拍成一部傳記片《艾米莉》(Emily,暫譯)。艾瑪·麥基喬·阿爾文由Netflix大熱青春劇《性教育》女主艾瑪·麥基飾演女主角艾米莉·勃朗特,《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男主角喬·阿爾文飾演艾米莉充滿矛盾的情人,《敦刻爾克》男主角菲恩·懷特海德飾演艾米莉自毀的哥哥勃蘭威爾
  • 艾米莉·勃朗特誕辰200周年 一生30載徒留《呼嘯山莊》卻震驚文壇
    該郵筒是英國皇家郵政為紀念英國著名作家艾米莉·勃朗特誕辰200周年而造,它位於約克郡的索頓,那裡正是艾米莉·勃朗特的出生地。亮紅色的郵筒外部裝點有她生前所著的小說與詩歌中的名句,十分顯眼。而今天,正是19世紀英國作家和詩人艾米莉·勃朗特(Emily Jane Bronte,1818.07.30—1848.12.19)誕辰200周年紀念日。
  • 英國文學:艾米莉勃朗特《呼嘯山莊》
    一、作者簡介艾米莉 勃朗特(1818-1848),英國女作家,「勃朗特三姐妹」中第二位,代表作《呼嘯山莊》。艾米莉的部分生平請參考艾米莉的感情不像她的姐妹們那樣平和,這也讓她的作品《呼嘯山莊》蒙上了一層陰鬱的色彩,而且裡面充滿著暴力和蠻不講理。《呼嘯山莊》不像夏洛蒂的《簡愛》那樣容易讓人接受和討人喜歡,原因就在於此吧。
  • 艾米莉勃朗特《呼嘯山莊》:不愛的人可以搭夥,相愛的人也會錯過
    艾米莉從小愛好寫作,12歲時開始寫詩,一生創作了大量抒情詩,而《呼嘯山莊》是她的唯一一部小說。因為《呼嘯山莊》的獨特魅力,她被公認為英國文學史上的一位偉大的天才作家。《呼嘯山莊》是一部奇書,通過三十多年的時間跨度,敘述了恩肖和林敦兩個家族兩代人的愛恨糾葛。
  • 淺談英文名著簡愛姐妹篇《呼嘯山莊》
    今天帶大家讀的英文名著呢,是《呼嘯山莊》Wuthering Heights作者是轟動世界的英國文壇三姐妹之一:艾米麗勃朗特另外兩個姐妹,一個是寫簡愛的夏洛特勃朗特還有一個叫安妮勃朗特,也寫過 2 本著名小說,在英國文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呼嘯山莊是怎麼樣一本書呢?
  • 艾米麗:為何從未戀愛過的她,卻能寫出傳世之作《呼嘯山莊》?
    這是《呼嘯山莊》中的希刺克厲夫經歷過悲歡離合,重新回到呼嘯山莊的那片荒原時,張嘴說出的第一句不朽的名言,同時,將兩個家族的人也拖入了暗無天日的仇恨中去。初看這句話時,難免讓人不寒而慄,而這一句話也奠定了整部《呼嘯山莊》的感情基調:蒼茫、冷酷。
  • 沒有她,中文世界就不會有《呼嘯山莊》
    艾米莉·勃朗特的名作《呼嘯山莊》,進入中國六十餘年,頻頻再版與加印,經久不衰。只是很少有人知道,「呼嘯山莊」的譯名,是由一位女大學生首創,並沿用至今。20世紀30年代末,好萊塢名片《魂歸離恨天》由勞倫斯·奧利佛與梅爾·奧勃朗主演,這部由《呼嘯山莊》改編的黑白有聲片,紅極一時,令這位女學生如痴如醉。
  • 《呼嘯山莊》但願我重新是個女孩子,野蠻、頑強、自由
    本文授權轉載自公眾號「南京先鋒書店」Wechat ID:nanjingxianfeng今年是19世紀英國作家與詩人艾米莉·勃朗特(Emily Bronte,1818—1848)的誕辰200周年紀念。 應該說,她首先是個詩人,寫過一些極為深沉的抒情詩,包括敘事詩和短詩,有的已被選入英國十九世紀及二十世紀二十二位第一流詩人的詩選內。 英國著名詩人及批評家馬修·阿諾德,曾寫過一首詩叫做《豪渥斯墓園》 ,其中憑弔艾米莉·勃朗特的詩句說: 「她心靈中的非凡的熱情,強烈的情感、憂傷、大膽是自從拜倫死後無人可與之比擬的。」
  • 英國初中英語老師帶你解密《呼嘯山莊》
    《呼嘯山莊》是英國初中英語語文課程大綱中精讀必讀的文學作品,然而在國內的教育體系中卻備受忽視。與國內一般的英文精讀課程不同的是,英國初中英語課堂對《呼嘯山莊》的講解會站在英國哥特文學史的高度,從它的社會文化背景解構這部交織著狂風呼嘯般愛與恨、善與惡的作品...結合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小說的風格、人物角色以及情節設定深受Walter Scott小說,哥德式小說以及拜倫文學的綜合影響...
  • 《呼嘯山莊》無法自拔,到底在呼嘯什麼?真正含義你怕是沒搞懂
    《呼嘯山莊》無法自拔,到底在呼嘯什麼?真正含義你怕是沒搞懂原創|馨光文學社呼嘯山莊位於英國一個美麗的山村。它不受城市文明的影響,具有原野色彩和野性。因此,《呼嘯山莊》完全是在原野的自然色調中畫出來的。故事的背景是一片荒野在風中呼嘯。故事中的人物保持著自然的特徵和原始的自然:質樸、粗獷、率直、強烈、奔放的情感、瘋狂的舉止,不顧愛恨的後果。《呼嘯山莊》無法自拔,到底在呼嘯什麼?真正含義你怕是沒搞懂一百多年來,《呼嘯山莊》以其扣人心弦的情節、詩情畫意的描寫、生動的人物刻畫和熾熱的愛恨情仇,吸引了無數的讀者和評論家,並被列為世界十大名著之一。
  • 再讀《呼嘯山莊》:從三方面體會女性在愛情、婚姻和家庭中的地位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嘯山莊》通過愛情悲劇展示了畸形社會生活畫面以及扭曲了的人性,整個故事的情節實際上是通過四個階段逐步鋪開的:第一階段敘述了希斯克利夫與凱薩琳朝夕相處的童年生活;一個棄兒和一個小姐在這種特殊環境中所形成的特殊感情,以及他們對亨德雷專橫暴虐的反抗。
  • 《崩壞學園2》呼嘯山莊怎麼樣 新六星徽章呼嘯山莊搭配推薦速參考
    《崩壞學園2》呼嘯山莊怎麼樣 新六星徽章呼嘯山莊搭配推薦速參考時間:2020-04-15 15:26   來源:遊俠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崩壞學園2》呼嘯山莊怎麼樣 新六星徽章呼嘯山莊搭配推薦速參考 崩壞學園2呼嘯山莊怎麼樣?
  • 他們一生只寫了一部名作,卻轟動了世界
    而歷史上,有的作家,傾其一生就寫了一本書,全部心血都凝聚其中,反覆修改,耐心打磨,最終作品成為傳世名作,在文學史上佔據重要地位,甚至影響了整個文壇。對於一個作家來說,是不斷「高產」平庸之作重要,還是寫一本精品,流傳百世重要呢?答案不言而喻。今天,精讀君推薦的這6本書的作者,便都是窮其一生只出版了一部長篇小說,但這些作品卻對文學界產生巨大影響,成為世界文學殿堂的瑰寶。
  • 《呼嘯山莊》▎初戀的執著像呼嘯的海風席捲了他一輩子愛的能力
    英國作家艾米麗·勃朗特的《呼嘯山莊》,就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企圖用刻舟求劍的方式來追求愛情的靈魂吉普賽人希斯克利夫,與野性、漂亮的莊莊園主女兒凱薩琳之間的愛恨情仇,以悲劇的形式展開一系列經典的內心剖白,讓我們從這些獨特的情感中,尋找出愛情真諦的蛛絲馬跡。01 不對等的靈魂終究換不來平等的愛情。
  • 10年寫一本小說:他們只寫了一本書,卻驚豔了一個時代!
    「請問小姐,你是專業作家嗎?」「是的,先生。」「那麼,你有什麼大作發表嗎?能否讓我拜讀兩部。」「我只是寫寫小說而已,談不上什麼大作。」於是,男作家有了一種居高臨下的心態。他說:「你也是寫小說的?那我們算是同行了,我已經出版了339部小說了,請問你出版了幾部?」「我只寫了一部。」
  • 《呼嘯山莊》or《咆哮山莊》,你更喜歡大陸譯名還是臺灣譯名?
    它來自大名鼎鼎的《呼嘯山莊》。《呼嘯山莊》是英國女作家勃朗特姐妹之一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是19世紀英國文學的代表作之一。小說描寫吉卜賽棄兒希斯克利夫被山莊老主人收養後,因受辱和戀愛不遂.外出致富。回來後對與其女友凱薩琳結婚的地主林頓及其子女進行報復的故事。全篇充滿強烈的反壓迫、爭幸福的鬥爭精神,又始終籠罩著離奇、緊張的浪漫氣氛。此作品多次被改編成電影作品。
  • 作家力薦五本夏季讀物
    因此,愛爾蘭作家約翰·班維爾、美國作家西麗·哈斯特維特、西班牙作家埃爾薇拉·納瓦羅等一眾作家精心推薦了幾本好書,讓讀者得以在書中平復疫情和酷暑帶來的煩躁心情。1.《亞歷山大四重奏》 作者 勞倫斯·杜雷爾(英國)顯然,最適合夏天閱讀的小說就是勞倫斯·杜雷爾的《亞歷山大四重奏》。從第一部小說《賈斯汀》開始,所有讀者都會為之著迷。
  • 艾米莉·勃朗特:我們睜著漠然的眼睛,看著喘氣的大地、閃耀的天空|...
    英國作家艾米莉·勃朗特以小說《呼嘯山莊》聞名於世。在《呼嘯山莊》中,主人公希思克利夫和凱薩琳之間驚天動地、超越生死的愛情與荒原和狂暴的自然融為一體,整部小說宛如一首激情澎湃的敘事長詩。然而,《呼嘯山莊》帶來的光環也使艾米莉的其他成就被嚴重低估。事實上,在短暫的三十年人生裡,艾米莉將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詩歌創作上,其成就不亞於她的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