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日,王滿秋會長在臺灣拱雲宮趙守博主席捐贈刻石前合影
左起:程寶懷、王滿秋、于慧賢(程寶懷夫人)、張榮暉(王滿秋夫人)、孫新華
「寶島參謁子龍廟,中華文脈共傳承」。應臺灣省政府原主席、中華趙族懇親協會理事長趙守博先生的邀請,以河北省政協原副主席、河北省趙子龍文化研究會會長王滿秋和常務副會長程寶懷、理事長趙盾為首的赴臺文化參訪團一行18人,於2010年3月30日由趙雲故裡正定子龍廣場啟程前往寶島臺灣。參訪團在臺期間,分別拜會了臺北、臺中、臺南等地趙族宗親會並進行趙子龍文化學術交流,還拜謁了位於臺南縣佳裡鎮子龍裡有著300年歷史的子龍廟,受到了當地群眾和趙氏宗親的熱誠歡迎,讓來自子龍故裡的參訪團成員親身感受了濃濃的同胞親情。
正定趙雲廟多年來得到世界龍崗親義總會(由劉關張趙四姓組成)和臺灣、香港趙族宗親總會的大力支持和捐贈。十幾年來接待了一批又一批的國內外遊人和趙族後代。2005年4月,世界龍岡親義總會主席趙守博先生帶領世界劉關張趙後裔近百人,首赴趙雲故裡祭祖懇親,虔誠地對先祖雲公聖像進行了隆重的祭拜儀式。並與河北省趙子龍文化研究會共同舉辦了「四先祖國際學術文化交流研討會」。如今,趙雲已是正定名片、馳名品牌,子龍精神,蔚然成風。正定城內,子龍廣場位於中央,子龍戰鼓威名遠揚,子龍塑像雄峙古城,子龍醉酒十裡飄香,一座五星級豪華「趙子龍大酒店」即將拔地而起。
臺灣臺南縣佳裡鎮 子龍廟(永昌宮)
然而,令我們想像不到的是遠離大陸的臺灣島竟然還有個子龍廟。那是在2008年10月,趙守博主席再次率團到正定參訪,暢談了海峽兩岸文化交流的大好形勢,誠邀趙子龍文化研究會及趙雲故裡同胞赴臺交流。他特別提到說,臺灣有個建於清康熙年間的子龍廟,有許多美麗的傳說,臺灣人已把趙子龍神化了,受到大眾的頂禮膜拜。臺灣子龍廟位於臺南佳裡,建於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當時一位村民撿到一塊漂流木,木頭上竟有白蟻咬出「常山趙子龍」五字,於是建廟供奉。後來,有自稱來自泉州的雕刻師傅聲言受趙將軍託夢,來此雕刻金身。於是便將這塊神木刻成大小兩尊趙雲神像,即今廟中所祀之大子龍及二子龍。趙守博主席還幽默地說:「我們來了兩次,你們卻至今無往……」這一席話於是就促成了此次河北省趙子龍文化研究會的臺灣之行。
3月30日下午6時,參訪團在臺北桃園機場一下飛機,便受到早已等候在機場的中華趙族懇親協會秘書長趙炳南等趙族宗親熱烈歡迎。世界趙族第三屆懇親大會主席趙守博先生、世界龍崗親義總會主席關先輝先生和河北同鄉會理事長趙希江先生以及臺北市、桃園縣趙氏宗親會等在五星級王朝大酒店舉行隆重歡迎宴會。趙守博先生發表熱情洋溢的歡迎詞,他回顧了幾次率團赴趙雲故裡正定祭祖懇親、拜謁趙雲廟子龍將軍神像的美好記憶,表示兩岸同心、兩會攜手,加強交流,弘揚子龍文化。王滿秋會長對臺灣同胞的盛情款待表示感謝,祝願兩岸以子龍文化為紐帶,弘揚子龍精神,共創兩岸和諧,早日實現和平統一。
參訪團第二天抵達臺中,受到了臺中縣、苗慄縣、彰化縣趙氏宗親會以及大肚鄉鄉民代表會、鄉公所等四十多名臺胞的熱烈歡迎。在聯合接待晚宴上,參訪團向與會者贈送了獨具紀念意義的禮品:常勝將軍趙子龍銅像、繪有子龍像的鼻煙壺和全面推介趙雲故裡正定、被趙守博先生贊為「這本書非常好,內容非常豐富,圖片非常精美」的《大佛之城正定》。席間,賓主舉杯暢飲,高唱一曲:「阿里山的姑娘美如畫呀,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
4月1日上午10時,赴臺參訪團到達了臺南縣佳裡鎮子龍廟,全體團員尚未下車,便看到金碧輝煌的子龍廟前,張燈結彩,打出了歡迎橫幅,站滿了歡迎人群。大家一下車,禮炮轟鳴、夾道歡迎。參訪團成員身披「河北省趙子龍文化研究會文化參訪團」彩帶,昂首闊步、揮手致意,走向子龍廟永昌宮(趙子龍曾封永昌侯,故名永昌宮)。
在永昌宮子龍像前,舉行了隆重的祭拜儀式。趙守博主席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辭,趙盾理事長宣讀了祭順平侯文。王滿秋會長向臺南子龍廟贈送了清代正定趙雲故裡碑拓片,他在講話中闡明了兩岸攜手紀念趙雲的重要意義:「趙子龍將軍是歷史名人,道德完人,常勝將軍,勝利之神,集忠勇仁義、文韜武略於一身,給我們留下了彌足珍貴的歷史遺產和十分寶貴的精神財富。他完美的人格,過人的膽識,豐厚的智慧,輝煌的事跡,都值得後人世代景仰和傳誦。他是我們華夏大地的光榮,中華民族的光榮,炎黃子孫的驕傲。」最後在子龍廟林玉良主委的帶領下獻花、獻果、獻酒,全體祭拜趙將軍。
祭拜儀式結束後,兩岸同胞在會議廳舉行了趙子龍文化學術交流。河北省趙子龍文化研究會與中華趙族懇親協會共同籤署了正定趙雲故居遺址認定書,並表示要進一步攜手發揚子龍精神、共創兩岸和諧;正定趙雲廟和臺南子龍廟則表示今後將加強交流,在子龍故裡、生平、忌日等史實方面隨時溝通、形成共識。臺南子龍廟欣然接受正定趙雲廟邀請,將於5月率臺灣子龍聯誼會蒞臨正定祭祖懇親。趙守博主席在接受兩岸記者採訪時指出,臺灣地區及世界趙姓宗親一向皆認正定為「趙子龍故裡」,這在正史《三國志》和名著《三國演義》中均有明確記述。而對於去年國內某縣傳出的所謂趙雲故裡「傳說」感到十分震驚和關切,為此他們曾致函大陸有關部門,予以鄭重申明:「飽讀詩書的毛澤東先生,於1958年,在天津接見正定縣委書記時曾說:『正定是個好地方,那裡出了個趙子龍』;此外《正定縣誌》、《古常山郡新志》等史籍亦均記載趙云為常山真定人。」
在子龍廟永昌宮一側的子龍長坂坡救阿鬥塑像底座上,鐫刻著該廟董監事會名譽董事長林金莖先生題寫的碑文:「趙子龍,姓趙,名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今河北省正定縣)……」這座有300年歷史的臺南子龍廟再一次印證了趙雲故裡就在正定。
新聞界前輩、著名作家蕭乾曾說:「比通商、通航、通郵更重要的是通心。」正是子龍將軍忠義仁勇的精神,將兩岸同胞的心緊緊連在一起,也成為全球華人所恪守的美德,這種精神必將激勵著我們攜手將中華優秀的歷史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
轉自:大眾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並註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繫: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