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雲遊嘛?帶著秦腔從西安出發

2020-07-26 秦嶺天地新視野

生生不息,是西安跳動的脈搏

不管2020如何驚動天地

疫情如何阻礙人們走向遠方的腳步

對陌生文化的好奇、對燦爛民粹的嚮往

都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秦腔這最古老的搖滾樂,搭上了「雲·遊中國」這片雲彩,唱出三秦大地,將飄去遙遠的巴基斯坦、白俄羅斯、丹麥。

一起雲遊嘛?帶著秦腔從西安出發

這是西安市打造「一帶一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示範區一次出行,是西安市文化和旅遊的一次雲遊。這場「千年古都·常來長安」雲說戲——秦腔活動將於近日開始,分別在巴基斯坦、哥本哈根(丹麥)、明斯克(白俄羅斯)的三家海外中國文化中心隆重上線。

秦腔作為此次活動的主線,將採用經典曲目、秦腔表演融合遺蹟勝景、秦腔妝容演化彩妝時尚、秦腔絕技展現城市精神等多種表演方式。

一起雲遊嘛?帶著秦腔從西安出發

了解了秦腔,就更了解西安

1

秦腔,是一種生活方式

對於中國來說,秦腔是一門藝術,對於西安人來說,秦腔是一種生活方式。

賈平凹的《秦腔》,寫的是秦人之聲,是黃土地與老百姓命運生生不息的命運之聲,作品中每個人都與秦腔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整部作品,也因為秦腔,而悠揚頓挫、更有節奏感。

一起雲遊嘛?帶著秦腔從西安出發

從古至今,從街頭巷尾到公園廣場,從藝術殿堂到家裡屋外,都能看到人們在唱秦腔,秦腔已經成為了西安人生活中最普通的一部分,流淌在像水一樣的日子中。

賈平凹說:「如果你慢慢去讀,能理解我的迷茫和辛酸。」城市中人們忙碌的腳步不停,站在公園走在路上,偶爾聽到秦腔,歷史和現代人的心聲交相輝映,最能體會到賈平凹的用心:秦腔唱的是我們的生活,是我們對生活的理解,是這座城市的生活方式。

一起雲遊嘛?帶著秦腔從西安出發

2

秦腔,是一種文化體驗

百年劇社「三意社」於1895年開始演藝活動,至今已有125年的歷史。在一百多年的漫長歲月中,不僅演出了大量優秀劇目《趙氏孤兒》《火焰駒》《狸貓換太子》《打柴勸弟》等,還培養出了大批秦腔大家——蘇哲民、蘇育民、蘇蕊娥、王輔生、肖玉玲等。

一起雲遊嘛?帶著秦腔從西安出發

薪火傳承,群英薈萃。如今,三意社作為秦腔文化的一張金字招牌,不僅滿足了本地市民聽優秀曲目的需求,也讓前來西安的遊客有了品味西安曲藝文化的選擇。

3

秦腔,是一種時尚新風

人們一直所說的「古城韻律」是什麼?體會地道的秦腔,打開感官,才能感受到秦腔「土到深處自然洋」。

秦腔妝容藝術在不同的角色、人物中,表現複雜、變幻無窮。傳統妝容在勾畫臉譜時遵循歷史以及人物特質、甄選明朗化的色彩和人物特點進行棉布化妝。

一起雲遊嘛?帶著秦腔從西安出發

現如今,秦腔的臉譜勾畫技藝,對標現代時尚發展,在古樸中凸顯靈動、在滄桑裡凸顯包容、在視覺下凸顯變幻、在傳承上凸顯創造。

時尚是輪迴和反覆的藝術。如今,與戲曲的「古老」對比彩妝的「時尚」,踩在「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時尚浪尖。傳統畫法不斷改進,讓戲曲妝容換發年輕的光彩,創造出了新的審美意趣。

4

秦腔,是一種城市精神

一座城市的人文精神,就像是浩瀚宇宙中的點點星光,不僅撫慰人情,也激勵人心。

吹火作為秦腔八大絕技之一,是秦腔、同州梆子、西府秦腔、漢調桄桄和陝二簧等劇種的旦角表演特技,多用於有妖怪、鬼魂角色出現的劇目中。稱「絕」,是因其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一起雲遊嘛?帶著秦腔從西安出發

傳承歷史文化根脈,是西安亙古不變的城市精神,而在其現代發展中,厚積薄發,又展示出點點滴滴的積累與變幻。大西安,在奔跑中釋放出耀眼如火的全新姿態。

5

雲遊中國,從西安出發

此次雲說戲—秦腔活動將分別在巴基斯坦、哥本哈根(丹麥)、明斯克(白俄羅斯)中國文化中心通過線上發布、線下展示等方式向海外展示這一古老的中國非物質遺產劇種。以美圖、視頻、流媒體等綜合表現,為海內外民眾撩開了博大精深、古老悠遠秦腔的神秘面紗。

秦腔穿雲而去,帶著我們「千年古都·常來長安」的熱情,用著古老的形式,發出穿雲裂石、令人心醉的老腔。

一起雲遊嘛?帶著秦腔從西安出發

秦腔高聲那一刻,遙遠土地上的人們,心也將被引到黃土高坡、古城街巷。聲調豪邁裡,精神跨過疆域而共鳴,那是歷史深處的舞動,是靈魂交融的節奏。穿越時空,悠揚才是秦腔的生命歷程,奔放更是城市的力量,也顯現出古都西安的日新月異和多姿多彩。

編輯:秋颯 魏建錄

審核:李貴平 李米俠

相關焦點

  • 一段秦腔,一場夜色 | 傳統文化在西安
    為什麼想去西安?想親眼看看壯觀震撼的兵馬俑想親口品嘗令人魂牽夢繞的油潑麵、肉夾饃想親自站在鼓樓上眺望西安市中心的四面八方想親身感受一場吼出來的秦腔    此前我們只在電視上看過秦腔,沒有現場感受過,這次學習到了很多知識。
  • 西安高新:倒計時 3 Day!一起「雲遊」十二鎮街吧
    由西安高新區網信辦主辦,西安高新區融媒體中心、西安精睿互動網絡傳播有限公司承辦,中國移動、中國電信5G技術支持,著名主持人孫維主持的「西安高新直播ING」項目第一場「雲遊十二鎮街」專題直播,將於7月31
  • 「雲遊西安」:一日看遍長安景
    原標題:「雲遊西安」:一日看遍長安景 新華社西安5月19日電(記者 蔡馨逸)「直播間裡的觀眾朋友們,早上好,我是小珂,我所處的位置是西安城牆南門文化禮儀廣場。今天是中國旅遊日,我們將通過線上直播的方式帶大家『雲遊西安』……」19日上午10時,「千年古都·常來長安—中國旅遊日『雲遊西安』直播活動」在西安城牆景區拉開序幕。 在接下來的10個小時裡,主播們依次在城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鐘樓、華清宮、永興坊、大雁塔和大唐不夜城等西安熱門景區進行6場直播。
  • 秦腔老故事‖馬鴻逵與秦腔
    他不惜一切代價籌辦了覺民學社,請了數十位西安秦腔界的老演員當教練,如康振中、蓆子才、劉彥奎、李長清、王庚寅等;招收了當地及平涼等地的年輕娃當學徒,如李振民、楊覺民、趙守中、龔乃中等,後來都成了覺民學社的主要演員。馬鴻逵為了籠絡住這批學生,給學員每人娶了一個媳婦,舉行了集體結婚儀式。新郎學員身著長袍馬褂,雙雙對對排成長隊,樂隊開道,吹吹打打穿過大街鬧市。
  • 唯秦腔與美食不可辜負
    一路追劇,被吸引的除故事本身揭示的人性本真與西安城的生活況味,更有那不時響起的秦腔與琳琅滿目的陝西美食。「三千萬老陝高唱秦腔,一碗油潑麵喜氣洋洋」!是呀,裝臺人日子再難,還有秦腔與美食慰藉。《裝臺》中的秦腔與陝西美食貫穿了劇情始終。秦腔是中國最古老的地方戲之一,起於西周、成熟於秦,被譽為「梆子」聲腔的鼻祖。
  • 西安易俗社已啟動傳統秦腔經典劇目《金沙灘》復排
    挖掘、整理、復排傳統經典劇目,以期在疫情後與觀眾相見時,更好滿足廣大戲迷的精神文化需求——復工以來,西安演藝集團·西安易俗社(以下簡稱易俗社)積極展開傳統劇目的復排工作,記者昨日了解到,這家百年劇社對傳統秦腔經典劇目《金沙灘》的復排工作已正式啟動。
  • 雲遊西安耳朵旅行(七)|文旅君為您講述文物故事
    我們「一心移疫」卻不忘追逐詩和遠方近期,西安文旅之聲推出了「雲遊西安」「耳朵旅行」音頻系列(音頻來源西安博物院)>與唐長安人一同生活起居的穿越之旅讓大家解放雙眼遨遊盛世今天,我們再次推出「雲遊西安耳朵旅行」文物故事系列
  • 深切緬懷│著名秦腔板胡演奏家孫志學先生逝世
    先後就職於西安三意社、西安市五一劇團,曾為蘇育民、肖玉玲、李愛琴等藝術家專職伴奏。 孫志學受父親影響,孩提時代就對秦腔韻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959年12歲時,他帶著對秦腔的痴迷考入西安三意社訓練班開始正式學藝。由於他聰明好學,很快學會了演奏三弦、嗩吶、海笛等管弦樂器,並達到了較高的水準。
  • 西安深度遊攻略 夾著塵土帶著書香的古卷
    (城門樓下 作者:70年代)一位朋友告訴我,去西安除了拜謁始皇陵、瞻仰兵馬俑,還有一件必做的事是聽秦腔。聽了秦腔,你的魂兒才徹底留在了西安。他還特別提醒我,一定要吃過泡饃喝過西北的烈酒,才聽得出秦腔的蒼涼;一定要愛上西安的女子,才品得出秦腔的味道。西鳳酒與關中女子到了西安,去始皇 陵,遊大小雁塔、碑林、陝西省博物館,看兵馬俑,登西嶽華山……例行性地走馬觀花難免有些浮光掠影。我像每一個第一次來西安旅行的遊客那樣,背著行囊和相 機,盤桓於東關、西關,流連在鐘鼓樓下。
  • 《裝臺》雖已結局,秦腔秦韻猶在!
    看過電視劇《裝臺》的朋友可能已經發現了,劇中頻繁出現的大雁塔、鐘樓、城牆等西安地標性建築物,充分刻畫了該劇的發生背景,也豐富的展示了西安人的百態生活。 劇中不僅藏著作者對秦腔的熱愛,還表現了秦腔深入陝西人心的民間基礎。那劇中都出現了哪些唱段,咱們一起看看。
  • 網紅主播帶你「雲遊西安」 在歷史文化景區感悟傳統文化
    「雲遊西安」直播現場 秦毅 攝影 西安市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餘亞軍向廣大網友介紹西安市旅遊優惠政策 5月19日是第20屆中國旅遊日,當天上午,由陝西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西安市文化和旅遊局、西安市委文明辦
  • 難忘家鄉戲 眷戀是秦腔
    那場演出我記憶深刻,當時,身為社長的劉祥當晚拜了秦腔老藝人、年逾八旬的王輔生老師為師傅,一眾年輕人輪番演唱了秦腔經典唱段,王輔生老師還傾情演繹了自己的看家戲《家女》。如今,這群活躍於北京的秦腔愛好者是一群單純喜歡秦腔的人,不同身份、不同行業、不同年齡,聚在一起許多年了。他們常常利用空餘時間組織排練,已經能演出很多經典的秦腔劇目了。
  • 淺析秦腔音樂藝術個性
    現在,有一些人認為秦腔的傳統音樂是「老腔老調」,要振興秦腔就要打破「老腔老調」。在此認識的作用下,搞出的唱腔往往嚴重脫離了秦腔的本體,從而失去了部分原本喜愛秦腔的觀眾。秦腔的傳統音樂是三秦人民情感與精神的寄託,也是歷代秦腔音樂工作者的智慧結晶,要想輕易摒棄它而另起爐灶,恐怕是不大容易的。秦腔在音樂唱腔上的改革一定要非常慎重,不能走得太快,否則就脫離了秦腔生存的土壤。
  • 《裝臺》裡的秦腔插曲居然有這麼多彩蛋!
    《裝臺》裡的秦腔插曲居然有這麼多彩蛋!不少看完本劇的「老陝」,開始講「陝普」、吃「西安美食」、看「西安晚報」,聽秦腔啦!秦腔《教學》秦腔傳統折子戲。講述了何為貴教學為生,天遭荒災,學生散去,只好以唱教求食。鄉裡藺死人慾請何為貴教學,先開列一大堆條件,說得何為貴飢餓難忍,遂奪食而去。
  • 西安看皮影、聽秦腔的小眾景點,藏於鬧市中的靜謐之地,榜眼故居
    高家大院是至今西安市內保存最為完整的明清時期民居建築,距今已有已有四百多年歷史,從某個角度來說也極具保存及研究價值。西安看皮影、聽秦腔的小眾景點,藏於鬧市中的靜謐之地而且,現在在此還可看皮影聽秦腔。夾雜著秦腔獨有的韻味,只見臺上之人或笑或哭、或說或唱,配合著指間樂器的律動,讓人不由的面容一正,趕緊摒除雜念沉浸國粹之中。
  • 逛西安甭愁沒有美食,到永興坊品小吃、聽秦腔,一日吃遍三秦大地
    寫在前面的話——外地人到西安,大都選擇逛回民街,任憑小刀磨的錚亮,霍霍地往脖子上砍。其實,當地人誰會去回民街花那個傻錢?他們會到永興坊品美食、聽秦腔,一日吃遍三秦大地。唐朝時期的長安城,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都市。
  • 從秦腔到芭蕾 穿越古今之美——西安萬麗酒店歡慶一周年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記者  唐明軍)7月28日夜晚,西安萬麗酒店在酒店六層的空中花園,打造了一場聲色俱全的歡樂派對,歡慶酒店一周年生日。從優雅現代的芭蕾到頗具地域特色的秦腔表演,在地域美食和萬麗特色雞尾酒的助力下,從精神到味蕾,酒店盡情展現古城西安意想不到的精彩與驚喜,與賓客共同開啟了一場美妙的探索之旅:「Discover This Way就這樣,去發現。
  • 「廉政文化三秦行」啟動 新編秦腔歷史劇《關西夫子》西安首演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陝西新聞聯播》記者 蔡英 蔣雲龍) 9月14日,新編秦腔歷史劇《關西夫子》首演暨「廉政文化三秦行」啟動儀式在西安舉行。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王興寧,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牛一兵出席啟動儀式並觀看演出。
  • 《為幸福喝彩》霍尊體驗三秦文化 喜提「福彩杯」秦腔推廣大使
    新一期江蘇衛視《為幸福喝彩》來到歷史文化名城西安,在歌手霍尊的帶領下,大家領略了三秦文化的魅力。有風景秀美的西安大唐芙蓉園、紫雲樓這樣的人文景觀,還有極具特色的皮影戲、秦腔這樣的傳統文化,更有讓人垂涎欲滴的陝西特色美食。
  • 著名秦腔表演藝術家貟宗翰昨離世
    本報訊(記者肖雪)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著名秦腔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陝西省秦腔研究會副會長貟宗翰昨日下午因病離世,享年75歲。貟宗翰是陝西鹹陽人,生於1940年。他自幼酷愛秦腔,12歲就進入西安三意社學員班學戲,師承秦腔名角張朝鑑、李天堂、李慶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