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70周年鐵路交通發展成就綜述

2020-12-13 中國新聞網

  鐵路是國民經濟大動脈,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支撐引領作用。在世界現代化進程中,鐵路一步步發展成為大國崛起的「國之重器」。

  然而,百年滄桑,一路戰火硝煙,中國一度成為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在加入鐵路時代之後又短暫離開」的國家。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時期,中國鐵路總量僅為500公裡,而同期的美國鐵路長度已達28萬公裡。「二戰」末期,這個泱泱大國可使用鐵路總長仍停留在2.25萬公裡。

  一聲驚雷,新中國成立,覺醒的中華大地爆發出強大的發展能量。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自力更生、銳意進取,從快速搶修被戰爭破壞的鐵路開始,讓「鋼鐵巨龍」首通大西南、挺進青藏高原;高鐵更是從「零」起步,跨越成為規模和技術創新能力世界領先。70年來,在廣袤的祖國大地上,鐵路密織成網,高鐵貼地飛馳,3萬噸重載貨運列車橫空出世,中國鐵路實現了由「追趕」到「引領」的角色轉換。

  「歲月如梭歷風霜,苦盡甘來化春風。」從「天塹」到「通途」,從「走得了」到「走得好」,從「苦於出行」化作「樂享其中」,中國鐵路用70年走過發達國家兩百多年的路,中國高鐵更是在人類歷史上譜寫了提速超越的壯麗史詩。

  奮起直追 打造大國動脈

  到2018年年末,全國鐵路營業總裡程達到13.2萬公裡以上,較1949年增長5倍;「四縱四橫」高鐵網建成運營,我國成為世界上唯一高鐵成網運行的國家;高鐵營業總裡程2.9萬公裡以上,是2008年的44.5倍,超過世界高鐵總裡程的2/3,居世界第一位。

  撫今追昔,令人唏噓感慨!回望70年前,數量少、布局偏、標準雜、質量差是新中國成立時的鐵路爛攤子,也是新中國鐵路事業發展的起點。

  新中國成立前夕,全國2萬多公裡鐵路中能夠維持通車的僅1萬多公裡,又大都分布在東北和沿海地區。偌大的西北、西南鐵路網幾乎為空白。

  新中國成立後,1949年間共搶修恢復了8278公裡鐵路。至1949年年底,全國鐵路營業裡程也只有2.2萬公裡。

  歷經戰亂,百廢待興,新中國成立後不久,便首先決定「填補西部地區的鐵路空白」。

  1949年11月30日重慶解放後,中共中央西南局作出的第一項重大決策就是「以修建成渝鐵路為先行,帶動百業發展」。

  1950年春,中共中央、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批准了西南軍政委員會關於請求修建成渝鐵路的報告,提出了「依靠地方,群策群力,就地取材,修好鐵路」的方針。在當時全國經濟十分困難的情況下,中共中央書記處批准「先撥2億斤大米作修路經費」。

  1950年6月15日,成渝鐵路正式開工。據史料記載,當時施工條件非常落後,西南地區10多萬軍民投入建設,「築路開始時幾乎沒有什麼機械設備,全靠人力,挖土用鍬鎬,抽水主要靠龍骨車,照明用電石(乙炔)燈」。

  但是,就是在這樣一支以農民為主體的施工隊伍的努力下,工程進展迅速,全長505公裡的成渝鐵路僅用兩年時間即告竣工。1952年7月1日,成渝鐵路全線通車運營。這條鐵路由我國自行設計施工、完全採用國產材料修建,開創了新中國鐵路建設史上的新時期,為新中國鐵路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

  從1952年建成成渝鐵路算起,我國以溝通西南、西北為重點,修建了大量鐵路幹線、支線和樞紐;到1957年第一個五年建設計劃完成,先後建成鐵路幹支線6100公裡;到1978年鐵路總裡程增加到5萬多公裡,全國鐵路網骨架基本形成。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掀開了黨和國家歷史的新篇章。此後,鐵路建設步伐加快,上世紀80年代「南攻衡廣、北戰大秦、中取華東」;90年代「強攻京九、蘭新,速戰寶中、侯月,再取華東、西南」;到世紀之交,先後建成了大秦、京九等鐵路幹線,衡廣、蘭新等鐵路複線,以及一大批鐵路幹線電氣化改造項目。

  截至上世紀90年代末,國家在西北、西南地區建成寶成、川黔、成昆、蘭青等十幾條鐵路幹線;在華東、華北、東北和中南等地,也修建了一批鐵路幹線和支線。新建的京九、南昆兩大鐵路幹線,縱貫南北,為華東、中南和西南地區發展開闢了新的交通要道。

  跨越發展 成就國之重器

  70年來,新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大國地位,離不開大國重器的強力支撐。

  作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骨幹,國家高度重視鐵路的先行引領作用。70年砥礪奮進,中國形成一大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世界領先的技術創新成果,高速鐵路、既有鐵路線提速、高原鐵路、高寒鐵路、重載鐵路等技術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成為名副其實的國之重器。

  從無到有、由弱到強,中國高鐵走出了一條後來居上的跨越式發展之路。

  高速鐵路是信息技術、自動控制技術和新材料、新工藝等多種技術門類、多種專業綜合的高新技術集成,自上世紀60年代在日本發端後,迅速在德國、法國等歐洲國家蔓延,技術日臻成熟。

  直到2004年,中國尚無一寸高鐵。2019年1月,中國高鐵通車裡程達2.9萬公裡;商業運營時速最高350公裡,世界之最。15年衝刺,中國高鐵技術迅疾跨入世界領先行列。

  世界銀行今年9月9日發布的《中國高鐵發展報告》評價說,中國已擁有世界先進的高鐵集成、施工、裝備製造和運營管理技術,實現了從追趕者到領跑者的角色轉換。

  中國高鐵發展始於上世紀90年代,當時完全靠自己摸索。中方技術人員「螞蟻啃骨頭」,通過多次迭代和探索,獨立研製成了「先鋒號」高速動車組。2002年9月10日,在我國自建的第一條客運專線——秦瀋客運專線上,其最高試驗時速達到292公裡。

  此外,當時跟蹤德國高鐵ICE技術的株洲電力機車廠等國內科研機構也研製出了「中華之星」高速動車組,它於2002年11月27日在秦瀋客運專線上跑出了時速321.5公裡的最高試驗速度。

  「先鋒號」和「中華之星」高速動車組都沒有成為真正的明星,但這次研發過程培養出的人才隊伍,為2004年開始的中外合作打下了重要基礎。

  2004年,原鐵道部啟動時速200公裡動車組招標,為中國高鐵引進了加拿大龐巴迪、日本川崎重工、法國阿爾斯通和德國西門子等公司,聯合設計生產「和諧號」高速動車組。

  這次引進合作使外界產生了「中國高鐵的成功全靠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印象。「實際上,當時只是引進了製造技術,關鍵核心技術轉讓很少。」深度參與相關工作的原上海鐵道大學副校長孫章深知其間曲折。

  2008年,京滬高鐵正式開工,在這之前,有關部門和專家學者光是前期研究和準備工作就幹了18年。5年後,全長1318公裡、設計時速350公裡的京滬高鐵建成通車,成為世界上一次建成線路最長、技術標準最高的高速鐵路。

  在高鐵跨越式發展進程中,我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獨特製度優勢得到集中展現。2008年,科技部與原鐵道部聯合籤署了《中國高鐵自主創新合作協議聯合行動計劃》。該計劃匯集了6家大型央企、25所重點大學、11家一流科研機構、51家國家實驗室和工程中心,以及由68名院士、500名教授和1萬名工程技術人員組成的科技隊伍,聯合攻關時速350公裡的「復興號」動車組。

  2017年,中國標準動車組成功量產,被正式命名為「復興號」,中國首次實現了高速動車組牽引、制動、網絡控制等關鍵技術的全面自主化,各項指標均達世界一流。在「復興號」動車組採用的254項重要標準中,中國標準佔到84%,16%的高鐵技術標準跟歐標和日標兼容。

  連貫實施的規劃政策,提供了堅實有力的制度保障。2004年,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的《中長期鐵路網規劃》(簡稱《規劃》)為高鐵體系發展提供了清晰框架。2008年、2016年,國家兩次對《規劃》進行調整,明確到2020年,鐵路網規模達到15萬公裡,其中包括3萬公裡高鐵,覆蓋80%以上大中型城市。

  環境適應能力強成為中國鐵路的獨特優勢。我國西南山區、西北高原、西部荒漠區、華東沿海、華中丘陵地區、東北高寒地區的鐵路網橫跨3個時區,自南向北跨過5個氣候帶、6種典型地形地貌。北京交通大學教授賈利民指出,這足以證明中國高鐵具有全世界範圍內最強的環境適應性。

  目前,中國「四縱四橫」高速鐵路網已提前建成運營,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高鐵連片成網,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四大板塊實現高鐵互聯互通。面向未來,中國正在加快建設以「八縱八橫」主通道為骨架、區域連接線銜接、城際鐵路補充的高速鐵路網。

  不光規模龐大,中國高鐵對安全和準點運營的「魔鬼」般管理也令世界讚嘆。

  高鐵線路通常在試運營一年後正式驗收,通過驗收後,才準許投入運營;列車控制系統自動監控列車運行和中央技術設備,確保各種速度水平下的運行安全和效率;高鐵線路上建立了自然災害及異物侵限監測系統,會自動啟動應對措施,確保高速列車安全;每條線路上每天開出的第一趟列車為「確認列車」,檢查確認高鐵裝備狀態完好,才能開行首趟旅客列車;綜合檢測列車每10天運行一次,對軌道、通信信號、接觸網等高鐵基礎設施進行實物檢測;電力動車組車輛上的3000多個自動傳感器,可實時監測運動部件的狀態。

  良好的基礎設施和運營能力,使得中國高鐵的發車準點率高達98%,到達準點率達95%。

  從跟跑到並跑,中國高鐵的發展進程超出了世界預期,如今已具備領跑能力。

  高鐵拉近時空距離,帶動了城際區域協同發展,促進了各類生產要素的快速流動和集聚。

  京滬高鐵和京廣高鐵,連接起了中國3個最具活力的經濟集群。

  千裡京滬一日還。京滬高鐵連接了7個省份、11個人口超百萬的城市,成為貫通華北、華東的大動脈;近8年來,累計運送旅客超9.3億人次,在京津冀與長三角城市群之間搭建起了「高鐵經濟走廊」。

  長三角區域內基本建成「1小時至3小時」高鐵交通圈,同城效應顯現。高鐵悄然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強力助推了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隨著京廣高鐵、廣深港高鐵、廣珠城際鐵路、廈深鐵路等多條鐵路幹線相繼建成通車,粵港澳大灣區11座城市「內循環」大大加速,改寫了大灣區人們出行版圖,跨區域「同城時代」即將到來。

  客運看高鐵,貨運看重載。鐵路重載核心技術是國際公認的體現國家綜合實力的尖端技術之一。

  我國能源分布不均衡,加上富煤、貧油、少氣,充分利用煤炭資源成為保障中國能源安全的重要突破口。目前,我國煤運鐵路專線主要集中在「西煤東運」。

  9月28日,世界上一次建成最長的萬噸重載貨運鐵路——浩吉鐵路開通運營,中國鐵路版圖新增一條縱貫南北的能源運輸大通道。

  這條鐵路全長1800多公裡,北起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境內浩勒報吉南站,終到江西省吉安站,設計軸重30噸,一列車一次能拉1萬噸煤炭,2020年計劃完成運量6000萬噸,長期規劃設計輸送能力為每年2億噸。

  作為國家「北煤南運」新戰略通道,浩吉鐵路縱貫南北,直達華中腹地,改變了過去中國煤炭資源由西向東,再經過海運、江運才能到達華中地區的狀況。過去需要一個多月才能運抵的煤炭,通過該鐵路,最快一天之內可達。

  而在此之前,大秦鐵路線主要承擔「西煤東運」「北煤南調」國家戰略任務,常態化運輸能力達到年運量4.5億噸。

  2014年,全長近4公裡、滿載3萬噸貨物的列車在大秦(大同至秦皇島)線上試驗成功,實現了我國鐵路重載列車牽引重量從2萬噸到3萬噸的跨越。這次試驗的成功標誌著我國鐵路重載技術創新取得重大突破。

  開放合作 貢獻中國智慧

  鐵路不斷改寫著中國版圖的時空格局,也提供了助力世界發展的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隨著「一帶一路」建設深入推進,中國鐵路「走出去」步伐加快,鐵路合作項目在世界五大洲的數十個國家遍地開花,與各國人民一道書寫互利共贏、美美與共的新篇章。

  歷史總是遙相呼應。1975年,中國援建的貫通東非和中南非的交通大幹線——坦贊鐵路正式開通,坦贊鐵路被譽為「自由之路」「友誼之路」。

  42年後,作為落實「一帶一路」倡議和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尼斯堡峰會「十大合作計劃」的重要早期收穫,肯亞蒙巴薩—奈洛比標軌鐵路(蒙內鐵路)於2017年5月31日舉行通車儀式並投入運營。

  非洲大陸的這兩條鐵路,雖相隔近半個世紀,卻串起了中非合作的歷史與未來,顯著帶動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提升了國際影響力。

  今年8月,蒙內鐵路和內馬鐵路交會點奈洛比南站行車指揮控制系統換裝工程完工,實現了蒙內鐵路和內馬鐵路行車指揮控制系統的互聯互通,兩條鐵路成功「牽手」,達到組網運營條件。

  蒙內鐵路是肯亞百年來首條採用中國標準的新鐵路。內馬鐵路是繼蒙內鐵路之後,中國在肯亞參建的第二條全中國標準鐵路。兩條線路均是東非鐵路網的重要幹線。

  目前,內馬鐵路已完成奈洛比終點站、蘇斯瓦、納曲等5個站安裝調試,即將進入全線聯調聯試,預計今年10月開通。

  作為高鐵市場上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我國高鐵性價比高等特點已成為普遍共識。

  2016年1月,中國高鐵全產業鏈走出去的第一單——印尼雅加達至萬隆高鐵線路破土動工。

  雅萬高鐵線路一期工程全長142公裡,最高設計時速350公裡,計劃2020年年底前完成建設,2021年開始試運營。屆時,兩地車程將由現在的3個多小時縮短至40分鐘,雅萬高鐵也將成為東南亞第一條高鐵。

  時下,寮國正當雨季。雲過雨歇,霧靄散去,中老鐵路已初現崢嶸,橋梁和路基初具規模,設備車輛在隧道口進進出出。今年,是中老鐵路土建工程勝利竣工的關鍵之年。

  2016年12月全線開工的中老鐵路起於中老邊境磨憨—磨丁口岸,南到寮國首都萬象,長400餘公裡,全線採用中國管理標準和技術標準建設。2021年12月建成通車後,中老鐵路使寮國實現「陸鎖國」到「陸聯國」的轉變。

  疾馳的中國高鐵受到世界廣泛矚目,「中國方案」叩開了歐洲市場大門。

  匈塞鐵路自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至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勒,全長350公裡。該項目為電氣化客貨混線鐵路,設計最高時速200公裡。近期,中國鐵路國際有限公司代表與匈牙利鐵路公司代表舉行會談,雙方就項目合作進一步達成共識,將加快推進各項工作。

  俄羅斯莫斯科至喀山高鐵是俄羅斯《2030年運輸發展戰略規劃》中的重大項目,線路全長770公裡,最高設計時速400公裡。現階段,中俄雙方鐵路企業已籤署合作意向書。

  從總體布局到「大寫意」,中歐班列國際物流品牌效應逐步顯現。

  從無到有、由點及面,隨著「一帶一路」合作畫卷漸次鋪展,「六廊六路多國多港」主骨架基本成形,中歐班列、陸海新通道等大通道建設成效顯著,跨國經濟走廊合作日益深化。

  目前,中歐班列初步探索形成了多國協作的國際班列運行機制。中國、白俄羅斯、德國、哈薩克斯坦、蒙古、波蘭和俄羅斯7國鐵路公司籤署了《關於深化中歐班列合作協議》。經由阿拉山口、二連浩特、滿洲裡等口岸和歐亞大陸橋等跨境鐵路通道,中歐班列從2011年的17列逐年遞增至2018年的6300列。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截至今年6月底,中歐班列累計開行近1.7萬列,年均增長133%;國內開行城市達62個,境外到達16個國家的53個城市。班列開行質量也顯著提升,今年 1月至8月,去程重箱率達99%,回程重箱率達85%。

  中歐班列搭載的貨物品類從最初的電子產品、印表機、筆記本電腦擴展到如今的食品、紅酒、汽車、服裝等200餘種,商品種類更加豐富多樣,也越來越貼近大眾生活,運輸附加值明顯增加。

  大國動脈,奔騰向前!70年春華秋實,中國鐵路用速度改寫歷史,以先行姿態衝頂高峰,為民生織就了幸福網,為國家鋪就了強盛路,為世界貢獻了中國智,成就顯著,未來可期!

  中國鐵路之最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鐵路——青藏鐵路

  年運量世界第一的重載貨運鐵路——大同至秦皇島鐵路

  運營裡程最長的戈壁沙漠鐵路——烏魯木齊至喀什、包頭至蘭州鐵路

  跨越崇山峻岭的山區鐵路——南寧至昆明、重慶至懷化鐵路

  世界上運營列車試驗速度最高、時速達486.1公裡的高鐵——北京至上海高鐵

  世界上第一條穿越高寒季節性凍土地區的高鐵——哈爾濱至大連高鐵

  世界上運營裡程最長、跨越溫帶亞熱帶、多種地形地質和眾多水系的高鐵——北京至廣州高鐵

  世界上一次建設裡程最長、穿越沙漠地帶和大風區的高鐵——蘭州至烏魯木齊高鐵

  世界上第一條熱帶環島高鐵——海南高鐵

相關焦點

  • 2019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成就展什麼時候開幕?持續時間多久?
    2019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成就展  開幕時間:2019年9月23日  開幕地點:北京展覽館【交通管制】  對外開放時間:、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展覽部分:分為「序廳」、「屹立東方」、「改革開放」、「走向復興」、「人間正道」五個部分,總展覽達到15500平方米,生動再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取得的偉大成就。
  • 2019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時間地點內容及特點
    2019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  展覽時間:2019年9月24日起向公眾開放【開展公告】  展覽地點:北京展覽館【交通管制  主題內容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圍繞「開闢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一主題,充分宣傳和展示新中國成立70年來以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成功開闢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光輝歷程、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
  •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圖片展在阿克託別舉辦
    當地時間11月11日,中國駐哈薩克斯坦使館在哈西部阿克糾賓州首府阿克託別市舉辦「70年輝煌成就——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主題圖片展」,有近300人參加活動。中新社記者 文龍傑 攝中新社阿克託別11月12日電 (記者 文龍傑)中國駐哈薩克斯坦大使館當地時間11日在哈西部阿克糾賓州首府阿克託別市舉辦「70年輝煌成就——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主題圖片展」,哈社會各界、在哈中資企業代表、孔子學院師生及各界友人等近300人參加活動。
  • 逢山開路 遇水搭橋——新中國成立70周年交通變遷跑出發展加速度(上)
    逢山開路 遇水搭橋——新中國成立70周年交通變遷跑出發展加速度(上)時代的發展,就像一條道路,由泥濘到平坦,由狹窄到寬闊,我們註定在這條通向幸福的路上越走越寬。交通的發展,折射出社會和時代的變遷與進步。
  • 海南舉辦發展成就展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
    中新網海南新聞9月27日電(記者 尹海明) 9月27日 ,「奮鬥新時代 美好新海南——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海南發展成就展」在海南省博物館舉行。「奮鬥新時代 美好新海南」成就展通過「信仰傳承」「諄諄囑託」「親切關懷」「輝煌巨變」「區域發展」「美好未來」等六部分內容,回望波瀾壯闊的奮鬥歷程,展現海南近70年來的滄桑巨變,展望未來發展的美好前景,激勵全省人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接力奮鬥中譜寫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光輝篇章。
  • 歐聯網:義大利裡米尼市舉辦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圖片展
    70周年圖片展活動。(義大利歐聯網)  《輝煌70年——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圖片展》所展出的近百幅具有歷史意義和價值的新聞圖片,由中國新聞社圖片網絡中心篩選製作,圖片分為《經濟科技》、《人文藝術》、《政治外交》、《中意友好》、《自然風光》五大部分。  圖片展涵蓋了高鐵、航天、國防、京津冀一體化建設等內容。集中展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取得的巨大發展成就。
  • 駐盧森堡大使館舉行招待會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
    人民網盧森堡9月25日電 (記者 任彥)中國駐盧森堡大使館24日舉行招待會,熱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 中國駐盧森堡大使黃長慶在致辭中介紹了新中國70年來經濟與社會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並高度評價中盧友好合作關係。
  • 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 ·福建省佛教界在行動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2019年10月1-7日,福建省佛教界通過舉行升國旗儀式、文藝匯演、慈善晚會、梵唄交流會、講經交流會、演講比賽、主題講座、辯經會、書畫展、傳燈祈福儀式,收看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祝大會、觀看愛國影片等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系列活動,以此表達對偉大祖國的熱愛和服務社會的慈懷。
  • 人間奇蹟在高原——新中國成立70年西藏發展成就紀實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共和國發展成就巡禮)人間奇蹟在高原——新中國成立70年西藏發展成就紀實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 攝  新華社拉薩7月31日電 題:人間奇蹟在高原——新中國成立70年西藏發展成就紀實  新華社記者段芝璞、邊巴次仁、劉洪明  這裡是世界屋脊,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高寒缺氧,條件艱苦;  這裡是雪域高原,地球上最後一方淨土,亞洲水塔,生態脆弱;  這裡的人民,曾經在封建農奴制枷鎖下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城市公共運輸發展紀實
    壯麗70年,公交新跨越。共和國成立之初,我國內地沒有一條軌道交通線路,僅北京、上海等少數城市有公共汽電車線路開通運行。1951年,新中國第一家出租汽車公司才於北京成立,僅有6輛車。人民群眾的出行難題可想而知。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自行車作為風靡一時「三轉一響」的「四大件」之一,進入人們家庭生活與嚮往中。浩浩蕩蕩的自行車隊伍成為城市一景,小小的自行車承載起多少人們的奮鬥與家國夢。
  • 2019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眾篆刻作品展時間地點門票指南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眾篆刻作品展開幕時間:2019年9月9日  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眾篆刻作品展觀展指南  展覽時間:9月9日持續至10月10日  展覽地點:北京中華世紀壇藝術館展覽現場,400餘件來自專業篆刻工作者、大中小學師生、企業員工和科研單位職工設計創作的篆刻作品集中亮相,印章印面內容不僅反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成渝鐵路通車、紅旗牌轎車製成、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等偉大中國的裡程碑事件,還記錄了的確良、秈型雜交水稻、住有所居、復興號等與老百姓衣食住行相關的標誌性事件,新中國成立70年的奮鬥歷程、輝煌成就、偉大進展、生動故事盡在其中,電腦設計、篆刻機製作、3D列印等先進技術引領新篆刻時代
  • 細數莆田的「美麗蝶變」——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莆田專場新聞...
    福建省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三場——莆田專場於9月4日在福州召開。本場發布會以「綠色發展,美麗莆田」為主題,莆田市委書記林寶金作主題發布並回答記者提問。莆田市委副書記、市長李建輝,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傅冬陽回答有關提問。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個杭州經典建築的故事
    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經歷了從百廢待興到大國崛起。杭州也從「破爛的杭州」,搖身一變為「世界文化名城」,不僅擁有了三大世界文化遺產,城市形象也日新月異。一幢幢經典的建築拔地而起,勾勒了城市的天際線,以建築之美為人們帶去愉悅感受。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盛典啟示錄
    ——新中國成立70周年盛典啟示錄新華社記者盛世中華,國之大典。鐵甲雄師滾滾向前、排山倒海,受閱官兵步履鏗鏘、軍威雄壯,遊行群眾群情振奮、喜悅自豪……10月1日,20餘萬軍民以盛大的閱兵儀式和群眾遊行歡慶共和國70華誕,全球矚目,喝彩不斷。
  • 海南陵水黎歌竹舞共慶新中國成立70周年
    9月27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海南省萬人共跳竹竿舞活動火熱啟幕,陵水分會場通過突破場地限制,在音樂、杆法、動作上實現全省各地會場聯動,呈現同一時刻、不同地點共跳竹竿舞的盛況,頌揚23年紅旗不倒的瓊崖革命精神,謳歌新中國走過的70年光輝歷程和取得的輝煌成就,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
  • 中國駐大阪總領館舉辦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圖片展
    東友 攝中新網大阪9月27日電 中國駐大阪總領館27日在日本大阪市新大谷酒店舉辦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圖片展,大阪府副知事新井純等地方政要、駐關西各國總領事、華僑華人、友好團體、中資機構及留學生代表等600餘人參觀了此次展覽。
  • 專訪:新中國成立70年成就舉世矚目——訪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
    新華社加拉加斯8月30日電 專訪:新中國成立70年成就舉世矚目——訪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新華社記者 徐燁 王瑛今年是中國與委內瑞拉建交45周年。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日前在總統府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目前委中關係正處於互相理解、合作與共贏的最好時期。他說,自委中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以來,雙方合作取得豐碩成果,雙方的政治互信與理解也不斷加強,委內瑞拉感謝中國給予的支持、理解與合作。「我從小就對中國非常嚮往,從八九歲就開始閱讀有關中國歷史的書籍。
  • 瑞麗航空參加雲南省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主題新聞發布會
    瑞麗航空參加雲南省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主題新聞發布會中國民航網 通訊員 報導:「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 」雲南省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新聞發布會持續舉行8月6日,德宏州在昆明舉行專場新聞發布,瑞麗航空作為代表參會並展示發展成就。新聞發布會在昆明海埂會堂舉行,意在集中展示德宏州70年來各方面發展成就。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甘肅省發展成就巡禮」全媒體集中採訪活動走進...
    綠色發展譜新篇——「新中國成立70周年甘肅省發展成就巡禮」全媒體集中採訪活動走進金昌側記每日甘肅網·甘肅日報記者 謝曉玲金昌,是伴隨著改革開放在古絲綢之路、祁連山腳下崛起的一座文明新城9月1日至2日,由省委宣傳部組織開展的「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 新中國成立70周年甘肅省發展成就巡禮」全媒體集中採訪團走進金昌市,尋訪一代代金昌人在荒蕪中書寫綠色文明、創造綠色奇蹟的故事。金秋時節,金昌市的高原夏菜進入了收穫期。
  • 我駐福岡總領館舉辦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招待會
    人民網東京9月30日電(記者劉軍國)中國駐福岡總領事館26日在福岡市舉辦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招待會。 中國駐福岡總領事何振良在致辭中介紹了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各領域建設發展取得的偉大成就,並表示,7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中國各族人民團結一致,砥礪奮進,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類發展歷史上的奇蹟。經濟、社會、文化、教育、科技等各領域建設蓬勃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