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70周年城市公共運輸發展紀實

2020-12-23 中國交通新聞網

慶祝新中國70華誕,流光溢彩的武漢「楚天光秀、輝煌江城」長江燈光秀國慶特別版,點亮了武漢25公裡的長江岸線,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前往觀看。長假期間,每晚到武昌江灘遊覽觀賞的人數都超過10萬人次,武漢公交、地鐵部門加強車輛調度,加密、延時,派出志願者提供引導諮詢服務,廣大遊客玩得盡興、行得順暢。

神州迎盛世,公交襄盛舉。在北京、在上海、在重慶……在宜昌、在株洲、在許昌……無論是沿海一線都市,還是中西部新興城鎮,市民出遊的熱情空前高漲,全國公共運輸人全力以赴,為高效、優質服務廣大人民群眾的節日出行默默奉獻。

壯麗70年,公交新跨越。今年國慶體現出的強大服務保障能力,源自70年來公共運輸行業的發展積累,更源自新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所形成的強大國力支撐,特別是2008年大部制改革以來,在交通運輸部指導下,各城市進一步明確了公交的公益性定位,大力實施公交優先發展戰略,城市公交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精準把握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人民群眾出行新要求,公交優先落地開花,公交都市成果豐碩、城鄉交通一體化惠民便民……公共運輸駛入了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目前,我國的公共汽電車輛數、客運量,軌道交通運營裡程、客運量均穩居世界第一。

(一)

公交優先 發展戰略彰顯民生情懷

公共運輸發展改革進步的歷史,是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基本出行需要的過程,是努力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基本出行權益的過程,也是黨的執政理念與實踐的不斷升華的生動體現。

2018年12月13日,全國城市交通工作推進會現場,北京、廣州、深圳等12座城市的參會代表興奮異常,會議宣告了公交都市創建工作的階段性勝利,正式授予這12座城市「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範城市」。此前,已有上海、南京成為首批示範城市。

從一窮二白到穩步發展,從公交優先發展再到國家公交都市——70年滄桑巨變,凝結在城市公共運輸的行業變遷裡。

共和國成立之初,我國內地沒有一條軌道交通線路,僅北京、上海等少數城市有公共汽電車線路開通運行。1951年,新中國第一家出租汽車公司才於北京成立,僅有6輛車。人民群眾的出行難題可想而知。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自行車作為風靡一時「三轉一響」的「四大件」之一,進入人們家庭生活與嚮往中。浩浩蕩蕩的自行車隊伍成為城市一景,小小的自行車承載起多少人們的奮鬥與家國夢。

直至改革開放初期,全國城市公交運營車輛仍不足3萬輛,年客運量僅132億人次。總體來看,公共運輸運力少、車況差、效率低,乘客乘車難是普通現象。但城市空間小、經濟發展慢、出行時效性要求不高,一定程度上「掩蓋」了行業發展落後的問題。

風起青萍之末。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讓城市成為經濟最活躍、人口流動最頻繁的地區,建設與之相適應的公共運輸服務保障體系迫在眉睫。

公共運輸行業市場化機制隨之破冰,各地公共運輸開始試水國有轉自營。1980年8月,北京公共運輸局改為北京公共運輸總公司,公共電汽車的運營和保修走上了專業化、區域化管理道路。在這一階段,鉸接式公共汽車、雙層巴士、無軌電車在全國各地百花齊放,「排隊乘公交」成為城市上班族的新風尚。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交通政策的主線一直是促進城市公共運輸發展。

1983年,原國家科委、計委、經委、建委聯合組織了「我國城市交通運輸的發展方向問題」研究,提出了大城市以公共運輸為主等政策方向。

1995年,建設部聯合世界銀行等部門發布《北京宣言 中國城市交通發展戰略》,提出以公共運輸為主導的城市交通方式是未來國家和城市發展重點。

2005年,國務院轉發了《關於優先發展城市公共運輸意見的通知》,要求各地認真貫徹落實「公交優先」戰略。

2008年,改革車輪繼續向前,綜合交通運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再度被突破。城市公共運輸管理職能劃入新組建的交通運輸部,「城市公交」與「道路運輸」不再分頭管理,實現了有效銜接,國家進一步明確了城市公交的公益性定位,大力實施公交優先發展戰略。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面對新的時代條件和新的實踐,創造性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這一思想指導下,交通運輸尤其是城市公共運輸領域迎來跨越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關心公共運輸發展,多次視察並作出指示。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春看望北京市勞動者時強調:「發展公共運輸是現代城市發展的方向。」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市考察時指出,交通擁堵是「城市病」的典型表現,也是大城市發展中最難以治理的突出問題。他要求北京把解決交通擁堵問題放在城市發展的重要位置,加快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綜合交通體系。

提綱而眾目張,振領而群毛理。2012年12月,《關於城市優先發展公共運輸的指導意見》由國務院制定並正式實施,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關於城市公共運輸優先發展級別最高、指導性最強、保障措施最全面的政策性文件。隨後,交通運輸部發布相關實施意見,對城市公共運輸發展的總體目標、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作出規劃。公交優先發展的「設計圖」「施工圖」逐漸明晰。

2011年、2013年、2016年,交通運輸部陸續啟動三批「公交都市」創建工作,共87座城市加入創建行列,形成了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典型案例。截至目前,已有14座城市成功創建國家「公交都市」。

2016年,交通運輸部印發《城市公共運輸「十三五」發展綱要》。《綱要》是首次在城市公共運輸領域提出的「五年計劃」,描繪了「群眾出行滿意,行業發展可持續」的發展願景,明確深化城市公交行業體制機制改革等重點任務,力圖破解行業深層次發展難題。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更要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城市公交發展成果。

近年來,北京、廣州、深圳、青島等地公交和網際網路企業探索創新,推出「一人一座、一站直達、同程共享」的通勤公交服務,「用APP約個公交去上班」的服務受到市民熱捧。

截至2018年,河南省鄭州市形成了總長1045公裡「5主61支」的快速公交網絡。到2022年,鄭州市公共運輸機動化出行分擔率將達到65%以上。

今年「五一」小長假,北京世園會迎來首個客流高峰,集約化的公共運輸擔綱交通保障。5月1日至4日,公共運輸共運送遊客16.59萬人次,佔世園會遊客總量的49%。

……

人民對美好出行生活的嚮往正在一步步實現。今年6月,交通運輸部等12部門聯合印發《綠色出行行動計劃(2019—2022年)》,列出七方面21項重點任務,規劃了城市綠色出行藍圖,「到2022年,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生態友好、清潔低碳、集約高效的綠色出行服務體系。」

今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提出「推進出行服務快速化、便捷化,優先發展城市公共運輸,鼓勵引導綠色公交出行」,再度將公交優先發展推向深入。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時至今日,以綠色公交出行為榮理念在社會蔚然成風,以14座示範城市為標杆的公交都市出行服務系統迅速推廣,以公交優先為重要組成的交通強國建設如火如荼,一幅以生態文明為底色的美麗中國畫卷,正在添上城市公共運輸的重重一筆。

(二)

軌道交通 從無到有引領城市發展

今年是中國地鐵運營50周年。50年來,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從無到有、由小及大,時至今日已經站在了從「城軌大國」邁向「城軌強國」的關鍵歷史節點。

1969年新中國成立20周年時,第一條地鐵線路在北京建成通車。從單一地鐵製式,到覆蓋地鐵、輕軌、單軌、有軌電車、磁懸浮等多種軌道交通制式。歷經半個世紀的發展,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建設成績。截至2018年年底,全國35個城市開通運營171條軌道交通線路,運營裡程5295公裡,年客運量212.77億人次。

早在1953年,中共北京市委在《關於建設與擴建北京市規劃草案》中提出,必須儘早籌劃地下鐵道的建設。1956年,北京地鐵籌備處的成立,邁出了中國城市軌道交通的第一步。1965年7月1日,北京地鐵一期工程正式啟動,並於1969年10月1日通車。此後,天津、上海先後於1984年12月和1993年5月開通運營首條地鐵線路,我國城市軌道交通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

以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為契機,北京、上海兩地開啟了軌道交通快速成網建設。到2010年年底,我國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線路長度快速增長至1471公裡。2012年以來,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城市數量和線網規模快速增長,從2012年的17個城市、69條線路,發展為35個城市、171條線路。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線路總長度增長了157%,客運量增長了143%。

隨著區域一體化和城市群發展理念的不斷推進,城市軌道交通也逐漸從城市內部向周邊城市延伸。軌道交通打破傳統行政區域邊界,為居民跨市域出行帶來的便利的體驗。

2010年11月開通運營的廣佛地鐵,是我國首條跨越地級行政區的地鐵線路。這條全長38公裡的地鐵線路連接廣東省的廣州與佛山兩市,全線25座車站中15座位於佛山市、10座位於廣州市。廣佛地鐵貫穿廣東金融高新技術服務區和廣佛都市圈,日均客流量超35萬人次。

2013年10月開通試運營的上海軌道交通11號線北段延伸工程將上海與江蘇崑山連在了一起,這條線路也成為國內首條跨省地鐵線路。這條線路的開通也將上海安亭與江蘇崑山花橋為一體。

據了解,西安地鐵三期規劃中,西安地鐵1號線三期將延伸至鹹陽,南京地鐵也已開工建設連接南京與句容的S6線。隨著地鐵建設熱潮的到來,未來將會出現越來越多的跨市地鐵線路,方便不同城市之間的人們便捷往來。

在軌道交通網絡快速建設的同時,軌道交通服務水平和內容不斷提升。縮短發車間隔、優化引導標識、組建志願者隊伍……各城市地鐵運營公司不斷打磨運營服務,形成了一批有影響力的服務品牌和先進典型。

以湖北武漢地鐵為例,自2015年期著力建設「微笑服務」品牌,通過精心打磨運營服務各個環節,用有溫度的服務滿足乘客的出行需求。在武漢地鐵全部車站均實現了電話預約服務,行動不便的乘客在出行前可以撥打「96556」服務熱線預約,服務熱線根據預約信息通知進站、換乘、目的地車站進行全程接力式服務,相關車站派專人聯動配合接送乘客進站、上車、換乘、下車、出站,確保乘客搭乘地鐵一路暢行。

針對開學季高校新生多的特點,武漢地鐵漢口火車站站長姚婕帶領同事在實地調研的基礎上製作了「高校導乘圖」,清楚地標明了每一所高校的位置、乘坐什麼地鐵線路以及公交的換乘方式,甚至連下了公交後怎麼走都詳細地列了出來。移動版的「高校導乘圖」還能看到高校「高校證件照」,新生可以通過照片核對學校信息,避免走冤枉路。

通過服務品牌建設,全面改善了各地軌道交通幹部職工的精神面貌,提升了服務形象,讓軌道交通成為扮靚城市的一張名片。

手機二維碼、智能手錶、晶片銀行卡……地鐵進站閘機前,乘客進站方式「各顯神通」。近年來,隨著地鐵購票進站的方式不斷豐富,少了購票時翻找零錢的匆忙,多了一份有序和從容。

2015年《交通運輸部關於促進交通一卡通健康發展加快實現互聯互通的指導意見》發布之後,很多城市積極探索推進交通一卡通互聯互通。2016年年底便初步實現了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長江經濟帶等多個區域,110個地級以上城市的一卡通互聯互通。截至今年9月,全國共有252個地級以上城市發行互聯互通卡,27個城市的地鐵線路可以使用互聯互通卡,281個城市的全部公交線路可以使用,還有11個城市的部分線路可以使用。

從紙票到公交卡再到行動支付,從「一線通」到「全網通」再到「全國通」。交通一卡通互聯互通與融合支付,支付方式的不斷升級,讓人民群眾的出行更加便利。來到陌生的城市,掏出日常通勤使用的公交卡,便可以刷卡乘車。掏出手機,調取二維碼,輕輕一掃,省去了找不到卡片的苦惱。

美國波士頓、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巴西裡約熱內盧……中國製造的地鐵車輛在全世界受到了廣泛的歡迎。從邊摸索邊建設,到年新增線路超400公裡,從模仿學習創新超越,到向國外輸出先進技術、產品和服務。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快速發展的七十年,是國家快速發展的縮影。軌道交通就像是遍布城市各處的大動脈,不斷輸送著養料,承載著城市的發展。

(三)

優選公交 轉型升級吸引綠色出行 

今天生活在城市裡的人們,每天出門坐上公交車就能逛街、上學、上班,就像擰開水龍頭就會有水、打開電燈就看到亮光一樣,是一件習以為常的事,然而在建國初期甚至改革開放前,這是極少數城市人才能享受的生活。

建國之初,全國僅有上海、天津等幾個城市有公共汽車、電車在勉強運行,線路稀少,車況破舊。隨著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建設迅速發展和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公共運輸事業迅速發展起來。

2008年,隨著國務院機構改革的進行,城市客運職能劃歸交通運輸部,理順管理體制,補齊歷史欠帳,公共運輸方方面面、由內而外的變化在全國各地城市快速發生。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公共運輸是現代城市發展的方向的指示在各地得到有力貫徹。黨的十八大以來,城市公共運輸發展進一步提速。截至2018年年末,全國擁有公共汽電車67.34萬輛,運營線路6.06萬條,線路總長度119.9萬公裡,與建國初期相比可謂數量級上的躍升。

城市在長大,公交伴隨城市成長,從幾條粗略的幹線到密織成網,延伸覆蓋城市的角角落落,網絡化公交供給能力全面升級。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直到上世紀80年代,僅有2條公交線路、10來輛公交車,串聯主要街道,如今,全市公交線路達101條,公交車輛近1800輛。

公共運輸的魅力首先要體現在運輸效率上。全國多地豐富大站快車、區間車等多種運營組織形式,在提升城市公共運輸準點率、速度和可靠性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成都二環路快速公交平均運營時速30 公裡,遠高於地面常規公交的運營速度。蘇州市在公交站牌上明確高峰和平峰時段發班間隔,公交準點率均達到90%以上。公交出行吸引力增強,許多城市「開車族」自然而然地放棄了駕車,首選公交出行。

微循環公交、社區公交就像毛細血管,深入到居民社區;貼心設計的接駁公交線路,讓人們從家門的站點上車,到下車進地鐵、高鐵一氣呵成,真正做到無縫銜接。上海、深圳、武漢等地公交站點500米覆蓋率均達到100%。?

多元化公交服務模式競相迸發。在很多城市,定製公交擔起了市民通勤出行重任,一人一座、線路直達,配合公交專用道的一路護航,許多白領「上班族」享受到了公交出行的高效便捷。廣州市輔助公交如約巴士有效緩解了重點樞紐、重要時段旅客集疏運難題,還有許多城市推出商務班車、學生專線、旅遊專線等特色公交。

公交裝備品類不斷豐富,品質不斷升級。最早,由貨車底盤改制「代客車」跑公交,全國城市總共幾款車型,如今,全承載車身、高安全配置的精品車型擔當了城市公交車的主角。僅從「個頭」來看,大到奔馳在BRT線路上的18米「巨無霸」,尖峰時段一車可載百餘名乘客,小到6米微循環公交車,靈活快速地穿街過巷。以前,乘公交車「夏天進蒸籠冬天進冰箱」,如今冬暖夏涼的空調車也已普及。截至2018年年底,全國城市公共汽電車中空調車共有46.6萬輛,佔車輛總數的71.5%,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公交車型越來越綠色環保。從前,柴油車是全國公交車的主力,公交車後都拖著長長的黑煙;漸漸地,更加清潔的燃氣車(CNG和LNG)替代。近幾年,各地紛紛出臺政策支持交通運輸行業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混合動力、純電動甚至氫燃料電池公交車越來越多地駛入城市街頭,為打贏藍天保衛戰貢獻力量。

2017年,隨著最後一輛柴油公交車的退役,深圳成為全球首個實現公交純電動化的城市,1.6萬輛公交車每天穿梭往來於深圳街頭,卻不排放汙染氣體。對此,外媒驚嘆「過去只能在科幻片中看到的景象,在中國深圳變成了現實」。

截至目前,全國新能源公交車已超34萬輛,成為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當之無愧的排頭兵。除了純電動車主力,上海、武漢等城市正在探索氫能源燃料電池公交車的推廣應用,鄭州公交727路上,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已為市民服務近一年。北京、上海、海南、廣東、浙江、安徽等20多個省市已明確公交電動化的時間表,到明年,「交通運輸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既定目標即將完成。

公交服務也在不斷創新服務、科技升級,越來越聰明智慧。「網際網路+」與城市交通融合發展,市民用一部手機就可以輕鬆乘坐公交車、地鐵,查詢站點,交通一卡通、手機行動支付、銀聯閃付,甚至「刷臉」「刷手」乘車。截至目前,全國已有225個城市實現了交通一卡通互聯互通,100多個城市已進入公交行動支付時代。

公交優先就是民生優先,「提升」的越來越多,「降低」的卻是票價。全國多地把公交優先發展作為「政府年度民生實事工程」,在政策保障、硬體投入、服務提升等方面積極推進,出臺多種方式的公交優惠政策,現役軍人、殘疾人、老年人、學生等特殊人群公交出行均享受優惠。

城市公交示範引領,綠色文明出行漸成風尚。每年9月的綠色出行宣傳月和公交出行宣傳周活動,讓綠色出行逐漸深入人心。杭州持續倡導公交車和計程車帶頭禮讓斑馬線;大連公交站點排隊乘車已成為城市文明品牌,義務交警、愛心護學、禮讓斑馬線;廈門「小黃帽」志願服務隊每天倡導文明交通行為……

公共運輸發展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要想公交優先,先要公交優秀」是許多公交企業的自覺追求。公交車是展示城市形象的流動窗口,在公交服務提升中,湧現出寧波公交陳霞娜、蚌埠公交楊苗苗等一批紮根行業、服務百姓的先進典型,成為公交發展代言人,也成為城市形象「金名片」。

(四)

城鄉一體 均等公交助推鄉村振興

「全村人都盼著老書記再來時,坐著車去滹沱河看風景!」 石家莊市正定縣塔元莊村村委會主任趙桂林感慨,當年老書記騎車來我們村,要走1 個多小時,如今出門就有公交車,10 多分鐘到縣城、40 分鐘進省城,村裡的年輕人去城裡工作、上學, 乘公交車只需一元錢。

鄉親們口中的「老書記」,就是曾在正定任職、在塔元莊村下鄉包村蹲點的習近平總書記。曾經的塔元莊村沒有出村公路,更沒有公交,村民出行基本靠自行車或步行。近年來,石家莊下決心打破城市公交與農村客運二元分割局面,推進公交延伸至周邊縣(市、區),全市現已開闢公交線路116 條,基本實現城鄉公交全覆蓋。

曾經,農村落後的交通條件和城裡市民享受的公共運輸服務對比鮮明。新中國成立初期,路少車更少,農民一輩子維繫在土地上,很少人能走出山村。隨著經濟發展加快,公路建設逐步覆蓋農村,農村群眾出行的需求越來越多,卻只能依靠步行、摩託車和少量客運班車等。

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統籌城鄉發展、推進新型城鎮化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出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發展藍圖。

城鄉協調發展,交通必須先行,公共運輸發展沒有落下農村。交通運輸部確立了52個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範縣,大力推進城鄉交通一體化發展,城鄉客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持續提高,「村村通公交」已在多地成為現實。

在河南信陽市潢川縣,票價1元的空調小巴士已經通到了全縣272個行政村,滿足全縣50萬農村居民出行、學生上下學等乘車需求。無論客流多少,每天一條線路上下午各2趟,全天8次停靠。在山東青島市即墨區,現已實現建制村通公交率達99%,貧困村和經濟薄弱村村通公交率達到100%。 「只需一張公交IC卡,就能走遍黔東南。」 貴州凱裡的全域公交覆蓋偏遠山區,成為引領「苗鄉侗寨」發展的新動能。

進入新時代,「左手繁華都市,右手美麗鄉村」在多地由意象變成現實。城鄉公交線網優化緊跟百姓的腳步,拉近甚至消除了城市和農村之間的距離。

在浙江嘉興,所有的建制村全部建有公交始發站,所有鄉鎮全部通行夜班車,鎮村公交服務標準化建設成為全國樣板。在四川省瀘州市黃艤鎮馬道子村,新能源公交車開到村口,果蔬收貨季節還會加開專線。在江蘇省金湖縣,全域公交和鎮村公交開通後,群眾出行率明顯增加,促進了農戶蔬菜和漁民優質水產品的進城,解決了鎮村企業招工難問題。江蘇省已有907個鄉鎮開通鎮村公交,打通農村出行「最後一公裡」,惠及全省逾三千萬農村百姓出行。

農村公共運輸巨大變化的背後,有國家和地方政策的有力推動、行業管理部門的積極作為,更有無數公交一線從業者的無私付出。

在福建省三明市的大山裡,一條雲中山路,一趟公交車,一位公交駕駛員孫黎平,十二年如一日地堅守,聯結起山裡和山外的世界。無論大風暴雨、酷暑嚴寒,他每周只在家住一天,其他時間都在車上、夜晚的山裡度過,從無怨言。孫黎平的事跡感動了無數人,今年,他光榮入選「2018年感動交通十大年度人物」。還有更多不為人所知的孫黎平們,手握公交車方向盤日復一日默默奉獻,為父老鄉親們託起每天的出行路。

70年來,我國公共運輸面貌日新月異,曾經的小小萌芽,如今已長成綠蔭滿地的大樹。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公共運輸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可以展望,在交通強國目標的指引下,未來更加美好的公共運輸出行,將為百姓創造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相關焦點

  • 海南舉辦發展成就展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
    中新網海南新聞9月27日電(記者 尹海明) 9月27日 ,「奮鬥新時代 美好新海南——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海南發展成就展」在海南省博物館舉行。「奮鬥新時代 美好新海南」成就展通過「信仰傳承」「諄諄囑託」「親切關懷」「輝煌巨變」「區域發展」「美好未來」等六部分內容,回望波瀾壯闊的奮鬥歷程,展現海南近70年來的滄桑巨變,展望未來發展的美好前景,激勵全省人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接力奮鬥中譜寫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光輝篇章。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製作紀錄片
    在13部紀錄影片備案中,有3部與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有關,備案片名分別為《國慶70周年閱兵》《敬禮 我的祖國》《此時此刻·2019大閱兵》。備案單位為八一電影製片廠、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集團)、中央廣播電視總臺。
  • 2019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時間地點內容及特點
    2019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  展覽時間:2019年9月24日起向公眾開放【開展公告】  展覽地點:北京展覽館【交通管制  主題內容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圍繞「開闢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一主題,充分宣傳和展示新中國成立70年來以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成功開闢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光輝歷程、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鐵路交通發展成就綜述
    一聲驚雷,新中國成立,覺醒的中華大地爆發出強大的發展能量。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自力更生、銳意進取,從快速搶修被戰爭破壞的鐵路開始,讓「鋼鐵巨龍」首通大西南、挺進青藏高原;高鐵更是從「零」起步,跨越成為規模和技術創新能力世界領先。70年來,在廣袤的祖國大地上,鐵路密織成網,高鐵貼地飛馳,3萬噸重載貨運列車橫空出世,中國鐵路實現了由「追趕」到「引領」的角色轉換。
  • 逢山開路 遇水搭橋——新中國成立70周年交通變遷跑出發展加速度(上)
    逢山開路 遇水搭橋——新中國成立70周年交通變遷跑出發展加速度(上)時代的發展,就像一條道路,由泥濘到平坦,由狹窄到寬闊,我們註定在這條通向幸福的路上越走越寬。交通的發展,折射出社會和時代的變遷與進步。
  • 細數莆田的「美麗蝶變」——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莆田專場新聞...
    福建省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三場——莆田專場於9月4日在福州召開。本場發布會以「綠色發展,美麗莆田」為主題,莆田市委書記林寶金作主題發布並回答記者提問。莆田市委副書記、市長李建輝,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傅冬陽回答有關提問。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郵票來了!發行時間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紀念郵票即將於10月1日發行新中國成立70周年紀念郵票中國郵政定於2019年10月1日發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紀念郵票新中國成立30周年郵票1979年10月1日發行新中國成立
  • 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 ·福建省佛教界在行動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2019年10月1-7日,福建省佛教界通過舉行升國旗儀式、文藝匯演、慈善晚會、梵唄交流會、講經交流會、演講比賽、主題講座、辯經會、書畫展、傳燈祈福儀式,收看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祝大會、觀看愛國影片等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系列活動,以此表達對偉大祖國的熱愛和服務社會的慈懷。
  • 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 一起來聽聽皇城根下的城市故事
    杭州網 杭州網 通訊員 呂嘯 屈姣9月18日,上城區舉辦了一場主題為「展大美畫卷、築幸福尚城」——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上城講述會暨杭港高端服務業示範區啟航活動。活動以現場講述和文藝演出交叉進行的方式,展示了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上城變遷的輝煌畫卷,以及崢嶸歲月背後的動人故事,以此作為上城獻給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一份賀禮。去年5月,杭州市人民政府與香港貿發局籤訂了合作發展備忘錄。「杭港高端服務業示範區」的落腳點最終也選在了上城望江區塊。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 汽車駕考制度的變革
    [愛卡汽車 新中國成立70周年 原創]新中國成立70年間,無論是從經濟、物質還是出行等各個方面都有著質的飛躍。近些年來,隨著工業的快速發展,汽車保有量快速增長,汽車已經走進了每個家庭,駕駛員這個曾經神聖的職業,現在已經成為人們的必備技能。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新中國成立這70年來駕考的變遷史。最早考駕駛證會是什麼樣子呢?
  •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圖片展在阿克託別舉辦
    當地時間11月11日,中國駐哈薩克斯坦使館在哈西部阿克糾賓州首府阿克託別市舉辦「70年輝煌成就——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主題圖片展」,有近300人參加活動。中新社記者 文龍傑 攝中新社阿克託別11月12日電 (記者 文龍傑)中國駐哈薩克斯坦大使館當地時間11日在哈西部阿克糾賓州首府阿克託別市舉辦「70年輝煌成就——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主題圖片展」,哈社會各界、在哈中資企業代表、孔子學院師生及各界友人等近300人參加活動。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個杭州經典建築的故事
    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經歷了從百廢待興到大國崛起。杭州也從「破爛的杭州」,搖身一變為「世界文化名城」,不僅擁有了三大世界文化遺產,城市形象也日新月異。一幢幢經典的建築拔地而起,勾勒了城市的天際線,以建築之美為人們帶去愉悅感受。
  • 2019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成就展什麼時候開幕?持續時間多久?
    2019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成就展  開幕時間:2019年9月23日  開幕地點:北京展覽館【交通管制】  對外開放時間:、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展覽部分:分為「序廳」、「屹立東方」、「改革開放」、「走向復興」、「人間正道」五個部分,總展覽達到15500平方米,生動再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取得的偉大成就。
  • 人間奇蹟在高原——新中國成立70年西藏發展成就紀實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共和國發展成就巡禮)人間奇蹟在高原——新中國成立70年西藏發展成就紀實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 攝  新華社拉薩7月31日電 題:人間奇蹟在高原——新中國成立70年西藏發展成就紀實  新華社記者段芝璞、邊巴次仁、劉洪明  這裡是世界屋脊,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高寒缺氧,條件艱苦;  這裡是雪域高原,地球上最後一方淨土,亞洲水塔,生態脆弱;  這裡的人民,曾經在封建農奴制枷鎖下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今年有哪些國家大事?
    原標題: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今年有哪些國家大事?  今天是2019年元旦,一元復始,萬象更新。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包括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新個稅法實施等等,一系列國家大事和民生關切,讓新的一年備受期待。
  •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多少周年 2019新中國成立70周年會有大閱兵嗎?
    新中國第一個國慶節是在1949年的10月1日。2019年是國慶節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  2019年10月1日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紀念日,符合「十年一大慶」原則,應該會舉行閱兵。屆時哪些國家政要將出席閱兵?我軍又會有哪些先進武器裝備亮相……  @人民日報:【重磅!#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10月1日舉行】重磅!
  • 全區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群眾性主題宣傳教育活動主要安排
    」歌唱比賽 10月上旬 廣西交通投資集團 廣西交通投資集團 22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傳唱紅色經典,弘揚愛國精神」文藝活動
  • 歐聯網:義大利裡米尼市舉辦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圖片展
    歐聯網:義大利裡米尼市舉辦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圖片展 2019-70周年圖片展活動。(義大利歐聯網)  《輝煌70年——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圖片展》所展出的近百幅具有歷史意義和價值的新聞圖片,由中國新聞社圖片網絡中心篩選製作,圖片分為《經濟科技》、《人文藝術》、《政治外交》、《中意友好》、《自然風光》五大部分。  圖片展涵蓋了高鐵、航天、國防、京津冀一體化建設等內容。集中展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取得的巨大發展成就。
  • 「壯麗70年·粵來粵好」——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網絡主題採訪...
    「壯麗70年·粵來粵好」——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網絡主題採訪活動啟動新華網  作者:王厚啟 鄧瑞璇 李俊豪  2019-09-16 由廣東省委宣傳部指導
  • 駐盧森堡大使館舉行招待會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
    人民網盧森堡9月25日電 (記者 任彥)中國駐盧森堡大使館24日舉行招待會,熱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 中國駐盧森堡大使黃長慶在致辭中介紹了新中國70年來經濟與社會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並高度評價中盧友好合作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