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眼裡留學生的身上總是光彩熠熠,能夠留學的學生也是為了父母爭光,尤其是對一些農村家境不太好的家庭來說,出了一個留學生那簡直是光宗耀祖。但是關於留學生不回國的問題,近年來在網絡上格外受歡迎,尤其是今年的英小留學生更是備受關注。很多人都說,我國的教育一直在給別人做「嫁衣」,甚至還養出了一群「白眼狼」,而留學生為什不回國這個問題也值得我們去深思。
可能很多人還不知道,那些看起來滿身榮耀、光彩熠熠的留學生,他們實際上在外國混得並不好。他們在我國是頂尖的精英學霸,但是在美國卻過著碌碌無為的生活,其實這一點不必要好奇,能夠留學的學生很多都是精英群,當精英群匯集的時候可想而知競爭有多大。
況且這些精英還都是在別人的地盤上,一沒人脈、二沒勢力,單靠天賦、才華怎能一出場就萬眾矚目呢?可能有些人會問「既然留學生在國外屢屢無為,那他們為什麼不回國發展呢」?
是呀,這個問題,包括我自己在內也是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偶然間聽聞施一公的說法後豁然開朗。施一公作為原清華大學副校長,現任西湖大學校長還是中科院院士,他的言論自然是有一定的語言分量。施一公認為,多數的留學生在外國混得並不好,他們的能力遠遠超過他們的僱主,但僱主都是白人這一點非常不平衡,所以一部分學生才會選擇要回國。而那些留在國外的留學生,對自己的現狀則是非常「滿意」,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知足常樂!
根據《2019中國留學白皮書》數據了解,中國留學生畢業之後馬上回國就業只有28%,也就是不到3成的數量。最重要的是大學越好,留學的學生越多、回來的也越少。在2019屆清華大學畢業生裡,選擇出國留學的本科生有699人,博士199人、碩士137人,這些學生最後有多少會選擇回國發展我們不得而知。
當初北大才子許晨陽畢業後第一時間回國,但5年之後的義無反顧離開讓我們痛心,同時許晨陽留下的三點離開原因也不得不讓我們深思:
第一點,對年輕學者的支持力度不夠
第二點,國內的學風不適合潛心搞學術
第三點,學術造假嚴重不公平風氣得不到懲處
而徐晨陽的這三點原因也不斷被人拿出來說書,也無疑是將我國留不住人才的缺陷暴露在外。
那麼,留學生不回國究竟哪個才是根本原因呢?
實際上,施一公和徐晨陽的說法二人之間都是頗有道理,也是非常現實的說法,但是二人都沒有揭示根本原因。
施一公的「知足常樂」,有些「貪圖享樂」和「追求享樂」意思,但是有一位鄰居大媽卻說,她一直在勸女兒女婿回國,他們聯繫了國內的月薪情況時,東北一家公司只給3500元月薪工資,上海有一家公司給月薪2萬,但是再看看上海的房價,女兒無奈說到「我們把倫敦那套房子賣了也不夠在上海買房,每個月還要背負巨額房貸」。
鄰居大媽說的這個原因就非常現實了,也讓我們感受到現實當中的無奈,如果他們因為這些困難而不願意回國的話,我個人覺得這些留學生真的沒有什麼格局可言,他們回國可能也不會有什麼成就。
而許晨陽所說的三點原因,也是我國非常普遍的現實狀況,並不是留學生不願意回國找出的逃脫藉口。相信對於許晨陽的經歷很多人都是比較了解的,而許晨陽也比大多數留學生都要幸運得多,但是他仍然要選擇離開,而離開的原因則是對學術的追求。
站在教育的角度來說,愛自己愛家庭才能夠去愛整個國家,其實這句話也不是不對,但是毫無疑問國家才是最高的價值觀,也是很多人都達不到的最高境界。真正的高格局、高境界之人,他們一定是把國家放在第一位,為了國家可以犧牲個人犧牲家庭,如果一個人把愛自己放在第一位,那麼在國家和個人利益發生衝突時,他們肯定會選知足常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