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為何在美國碌碌無為也不願回國?施一公:因為他們知足常樂

2020-12-18 高考必勝站

在很多人的眼裡留學生的身上總是光彩熠熠,能夠留學的學生也是為了父母爭光,尤其是對一些農村家境不太好的家庭來說,出了一個留學生那簡直是光宗耀祖。但是關於留學生不回國的問題,近年來在網絡上格外受歡迎,尤其是今年的英小留學生更是備受關注。很多人都說,我國的教育一直在給別人做「嫁衣」,甚至還養出了一群「白眼狼」,而留學生為什不回國這個問題也值得我們去深思。

可能很多人還不知道,那些看起來滿身榮耀、光彩熠熠的留學生,他們實際上在外國混得並不好。他們在我國是頂尖的精英學霸,但是在美國卻過著碌碌無為的生活,其實這一點不必要好奇,能夠留學的學生很多都是精英群,當精英群匯集的時候可想而知競爭有多大。

況且這些精英還都是在別人的地盤上,一沒人脈、二沒勢力,單靠天賦、才華怎能一出場就萬眾矚目呢?可能有些人會問「既然留學生在國外屢屢無為,那他們為什麼不回國發展呢」?

是呀,這個問題,包括我自己在內也是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偶然間聽聞施一公的說法後豁然開朗。施一公作為原清華大學副校長,現任西湖大學校長還是中科院院士,他的言論自然是有一定的語言分量。施一公認為,多數的留學生在外國混得並不好,他們的能力遠遠超過他們的僱主,但僱主都是白人這一點非常不平衡,所以一部分學生才會選擇要回國。而那些留在國外的留學生,對自己的現狀則是非常「滿意」,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知足常樂!

根據《2019中國留學白皮書》數據了解,中國留學生畢業之後馬上回國就業只有28%,也就是不到3成的數量。最重要的是大學越好,留學的學生越多、回來的也越少。在2019屆清華大學畢業生裡,選擇出國留學的本科生有699人,博士199人、碩士137人,這些學生最後有多少會選擇回國發展我們不得而知。

當初北大才子許晨陽畢業後第一時間回國,但5年之後的義無反顧離開讓我們痛心,同時許晨陽留下的三點離開原因也不得不讓我們深思:

第一點,對年輕學者的支持力度不夠

第二點,國內的學風不適合潛心搞學術

第三點,學術造假嚴重不公平風氣得不到懲處

而徐晨陽的這三點原因也不斷被人拿出來說書,也無疑是將我國留不住人才的缺陷暴露在外。

那麼,留學生不回國究竟哪個才是根本原因呢?

實際上,施一公和徐晨陽的說法二人之間都是頗有道理,也是非常現實的說法,但是二人都沒有揭示根本原因。

施一公的「知足常樂」,有些「貪圖享樂」和「追求享樂」意思,但是有一位鄰居大媽卻說,她一直在勸女兒女婿回國,他們聯繫了國內的月薪情況時,東北一家公司只給3500元月薪工資,上海有一家公司給月薪2萬,但是再看看上海的房價,女兒無奈說到「我們把倫敦那套房子賣了也不夠在上海買房,每個月還要背負巨額房貸」。

鄰居大媽說的這個原因就非常現實了,也讓我們感受到現實當中的無奈,如果他們因為這些困難而不願意回國的話,我個人覺得這些留學生真的沒有什麼格局可言,他們回國可能也不會有什麼成就。

而許晨陽所說的三點原因,也是我國非常普遍的現實狀況,並不是留學生不願意回國找出的逃脫藉口。相信對於許晨陽的經歷很多人都是比較了解的,而許晨陽也比大多數留學生都要幸運得多,但是他仍然要選擇離開,而離開的原因則是對學術的追求。

站在教育的角度來說,愛自己愛家庭才能夠去愛整個國家,其實這句話也不是不對,但是毫無疑問國家才是最高的價值觀,也是很多人都達不到的最高境界。真正的高格局、高境界之人,他們一定是把國家放在第一位,為了國家可以犧牲個人犧牲家庭,如果一個人把愛自己放在第一位,那麼在國家和個人利益發生衝突時,他們肯定會選知足常樂。

相關焦點

  • 施一公:清華學生留學後大多都不回國,在美國碌碌無為卻很滿足
    清華大學原副校長、著名教育學者施一公坦言,在其從清華大學畢業後幾年間,有一千多名的清華學生留學外國,其中大部分都留在了美國。施一公:多數清華大學生在美國碌碌無為卻不回國施一公也曾留學美國,因此對留學問題有較深的感觸。
  • 施一公:清華學子在美國碌碌無為卻很滿足,許晨陽3句話揭示原因
    關於留學生出國不回國的問題,非常讓我們痛心,我們最優秀的一批學生,在國家、家庭傾注大量心血培養成」半成品「的時候,卻選擇了出國留學,而留學之後,把報效祖國的期待丟得一乾二淨,甚至幫助其他國家」欺負「祖國,這種結果令人心痛。我們的教育,為何一直在」給別人做嫁衣「?甚至還養了一群」白眼狼「?這不得不讓我們深思。
  • 清華留學生為何大多不願回國?施一公坦言:中國學生有一「通病」
    當然這些留學生歸國率之所以很低,並不是這些學生不熱愛祖國,而是他們已經對於國外的生活產生了滿足感,從而失去了對於國內目標奮鬥的那顆心。但是大多數留學生會選擇出國的初衷其實都很好,是為了提高自己的思想,開闊自己的視野,希望能夠在將來為自己的祖國做出貢獻。
  • 清華留學生81%都留在了美國,施一公這樣解答
    在這份報告中,有81%的留美清華生選擇了留在了美國或在其他國家發展,不願回國。清華大學有這樣一個現象,當同學們剛踏入大學時,大家的理想可能都是完成學業之後就會選擇踏入社會報效祖國,可是真正進入清華大學後,就會發現大多數同學都會選擇出國留學,而且選擇出國的國家,大部分人都會選擇美國。這些前往美國留學的學生在完成學業以後,大多數都不會選擇回國,而是繼續留在美國發展,或者是去其他國家工作。
  • 我國留學生回國就業率達80%,清華卻不到20%,看看大佬們怎麼說!
    我們不缺人才不代表著我們能夠留住這些人才(理科科研科技類人才),為什麼大量的我國傑出的科研人才都希望跑到美國去,在國內有可能他們做不出好成績,反而到了美國就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就是因為這樣很多留學美國的科研人才都選擇了留在美國,而不是回國搞科研或者就業。
  • 中國留學生回國率能有多少?能有70%嗎?
    ,畢業後選擇回國就業的只有約19%,即不到兩成,其他的都留在美國了。另據《2019中國留學白皮書》顯示,中國留學生畢業後選擇馬上回國就業,也只有28%,也就是不到三成。也就是說,中國留學生回國率遠沒有70%,可能恰好相反:30%回國。可見,留學生畢業後不願回國就業,並不是清華這種高級學府特有的現象,而是中國大學普遍存在的現象。清華是中國最頂尖的學府,而清華留學生卻有81%不回國,什麼原因呢?
  • 施一公心痛:清北都是為外國培養人才,背後原因引人深思!
    西湖大學校長、歸國教授施一公曾對國內清華北大、復旦交大人才外流的現象表示痛心。在央視《開講啦》的節目中,施工教授曾經說:「看著從清華北大、復旦交大等國內一流大學培養出來的人才,我的心裡感到不平衡,也感到痛心。」
  • 留學生定居國外,學生們為什麼而學?聽了施一公的講話後,我服了
    在我學業勉強及格的時候,在美國留學,我都拍拍胸脯說,有時候在日記裡這樣寫,說你施一公是做大事的,我就會在日記裡罵我自己,你怎麼了?怎麼這麼慫?我覺得對我來講,其實人生就是一場精彩的體驗,人活著就是一口氣,所以2015年兩會剛過,當時我是人大代表,我們就把7個人籤名的一封信通過浙江省遞到了中央辦公廳,我們就提出要一起創辦一所新型大學。
  • 21名中國留學生被瑞士警方遣返美國,他們真的不該回國嗎?
    就在最近幾日網絡上爆出一條消息,21名中國留學生本打算通過轉機的方式回到祖國。但是,在他們到達瑞士打算進行轉機的時候,卻發生了令他們意想不到的事情。他們在瑞士打算登機然後飛往下一個中轉站的時候,他們被告知不準登機。
  • 施一公棄美國國籍12年,不屑高薪回國做老師:我從不把錢看眼裡
    在一次訪談中,我聽到一位教授這樣談到:「美國有34個州,而在這些研究性大學科學院裡,擔任教授相關等職務的華人有大約2600人,正教授就有800多人。」言外之意:這些選擇從清華北大等高等學府留學出去的學子,有很多都選擇留在了海外。而這,確實太令人痛心。
  • 又一中國人「逃離」美國,拒絕美國1000萬美金高薪,毅然回國效力
    只不過,這些偉大的科學家們常常會去國外學習,最終能不能回來,只有他們自己知道。在十多年前,一位科學家毅然決然放棄了高薪,從美國逃回到中國,他究竟是誰,身上又有怎樣的故事呢?1967年,施一公出生於河南,在不斷的學習中,他獲得了全國高中數學聯賽的一等獎,也由此被保送到清華大學。
  • 近八成清華留學生留在國外,施一公道破其中原因所在,值得反思
    原清華副校長,現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教授對此做了解釋。他認為,留學生不回國,是因為他們「知足常樂」。在國外,由於人口非中國那樣密集,留學生在國外可以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並且工資也較高,朝九晚五,工作的壓力也小。
  • 施一公妻子:曾經的高考狀元,勸說丈夫回國,如今還是賢內助!
    施一公兩個關鍵詞:校長,科學家校長:施一公作為曾經的清華副校長,一直有創辦一所與國外名校齊名、趕超清華北大的中國大學的願景,因而在2018年,施一公放棄清華副校長身份,在杭州創辦了以國外名校辦學理念與規模為借鑑,聚焦前沿科學技術的西湖大學,這也是施一公在事業上邁出的重要一步。
  • 施一公除了有位學霸妻子,父母都是名校畢業生,家庭教育至關重要
    施一公先生身上擁有的標籤很多,他是我國的結構生物學家、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現任西湖大學校長和清華大學生活科學與醫學研究院院長。縱觀他的履歷,可謂是「閃閃發光」,畢業於清華大學,獲得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博士學位,拿到了很多獎項,是名副其實的高材生,能力突出,十分優秀。他的妻子趙仁濱同樣出色,和施一公一樣,都是學霸級人物,妻子是黑龍江的理科狀元,還是生物學家,身上包括的標籤同樣不少。
  • 寧願在美國刷碗、打工,也不願回國的北大留學生,後來過得怎樣?
    張益唐18年前,有這麼一位留學美國的北大學生,在美國畢業之後,因為找不到工作,只能被迫去飯店打工。可是即使這樣,他也不願回國,現在他怎麼樣了呢?這位留學生就是張益唐,他是恢復高考制度之後的第一批北大學生,當時被學校裡的老師甚至校長寄予厚望。在他以公派留學生的身份去美國留學畢業之後,卻留在了美國不願回來。這樣的選擇在很多人看來都很是不能理解,憑著他的學校和學歷在國內隨便找個工作也比在美國刷碗強啊。張益唐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呢?這樣的選擇又給他帶來了什麼呢?
  • 英國留學生回國了,美國留學生家長也申請自費包機回國,怎麼辦?
    英國小留學生家長的申請終於實現了,國家答應包機回國。大約今天上午10點,一架載著200名小留學生的飛機就會降落濟南機場,孩子們終於回來了。英國的孩子回來了,那美國的還怎麼辦呢?其他國家的孩子怎麼辦呢?3月29日深夜,美國200個紐約中國留學生家長聯名致信崔天凱大使,申請自費包機讓孩子們回國。據了解,紐約領區留學人員眾多,僅在大學裡就有13.3萬留學生。還不說其他地區的留學生。另外還是有其他國家的留學生,比如澳大利亞、義大利等,如果都申請自費包機回國,可怎麼辦呢?
  • 人情關係複雜社會誠信度低 阻留學生回國
    優秀人才回國主要從事的職業首選「外企」  80後留學生周然,從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微電子學專業博士畢業後,回到深圳從事模擬IC設計工程師工作。說起回國的理由,他表示:「在美國工作沒有歸屬感,有回國大幹一場的熱情。」他認為美國自金融危機後,經濟不太景氣,失業率較高。
  • 施一公院士的妻子有多厲害?
    大家都是中國人,就算沒有聽過施一公院士妻子的名聲,那也應該聽過施一公院士的鼎鼎大名吧!正所謂「每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總會有一個默默支持著他的女人」,但其實成功院士施一公的背後,那個默默支持著他的妻子,同樣是一名偉大的女士。作為一名被保送到清華,後來又遠赴美國求學的優秀人士,施一公院士真的很不平凡。
  • 施一公教授家庭背景不簡單,妻子是高考狀元,爺爺是985大學校長
    今天讓我們來了解施一公教授相關的背景和事跡,看看人家為何這麼的優秀。任兩校校長,廣大學子的榜樣施一公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施一公教授學習認真,在學術和研究上取得了許多不錯的成績和成果,施一公有著「多重身份」,他是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歐洲分子生物學學會外籍會士,也是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和美國人文與科學院外籍院士。
  • 英國留學生包機回國,美國留學生:我們也要回國!是拒絕還是答應
    隨著新冠肺炎在歐洲多點爆發,海外留學生的生命安危,引起了國內的廣泛關注。有網友問:英國的留學生已經啟程回國了,那美國的留學生也要求包機回國,咋辦?其它國家的留學生又該不該接回?》,他們希望國家能夠組織包機,將滯留在英國的這些小留學生接回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