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獲悉,抹茶食品品牌關茶於今年 6 月完成數千萬 A 輪融資,本輪由順為資本領投,華映資本跟投,以及多方戰略投資。本輪融資將用於進一步完善產品、供應鏈、品牌、渠道、門店體系,強化團隊。此外,關茶還將在北京上海全面拓展線下實體門店,投入研發爆款產品,積累用戶口碑和粘性,打造產品品牌。
36氪曾報導過,關茶選擇從「抹茶」這一健康小眾領域切入零食市場,發展經歷了幾個階段:起步階段,藉助社交媒體的紅利,通過公眾號積累粉絲完成從0到1的過程;積累一定用戶口碑後,關茶開始打磨上遊供應鏈,實現產品標準化,於 2016 年底工業化量產;完成規模化後,關茶在微信、天貓、京東、小紅書、每日優鮮等多個線上渠道推廣。
下一步,關茶想要建立健康好吃的品牌形象,開拓線下自營門店是「關茶」的重要嘗試。去年 6 月,關茶開了第一家線下店,目前已經在北京開店 6 家。
關茶 五道口店
消費升級的核心在供應鏈升級
一個成熟的食品品牌,用戶成熟度、供應鏈、渠道、用戶運營環環相扣才能達成真正的「消費升級」。而消費升級的核心在於供應鏈升級。
創始人小關告訴36氪,關茶想做一個以產品為核心的品牌。關茶從每一種食材的挑選開始,進行配方和品類的深度研發,品牌 IP 不是某種產品,而是口味、文化符號和食材,加上產品設計、包裝細節等各個環節的體驗優化,滿足消費者更加碎片化、多樣化的消費需求。
在供應鏈能力上,小關說他們做的是先難後易的事情。近幾年,抹茶被應用在多種消費品的需求量激增,供應鏈被倒逼成長,生產抹茶的原料的生產商也越來越多。關茶從上遊的抹茶原料把控,通過對抹茶的顏色和香型進行拼配組合,已具備產品從研發、供應鏈、到品牌、渠道等方面一體化的能力。
根據官方提供的數據,關茶的用戶超過 70% 為女性,一半以上位於一線城市,線上客單價在100-120 元,兩周內的復購率達到 40-50%。小關強調,關茶希望用好產品建立品牌形象,驅動用戶消費,而不僅僅是依靠收割渠道流量。
創始人小關
電商品牌的線下路要怎麼走?
線下店已經是很多公司打開新渠道,獲取增量用戶,打造品牌形象的重要途徑。另外,線上流量貴,獲客成本日益走高。近幾年來,大品牌電商如小米、京東、天貓、網易嚴選等,紛紛在線下開店,今年 6 月,小紅書首家線下店也在上海開業了。
關茶也在積極推進線下的連鎖門店,希望建立自己的會員體系。很明顯,布局線下店有電商無法代替的優勢:
直接好處是獲客成本低。創始人小關告訴36氪,門店選址在人流量密集、消費能力高的商場,目前布局北京上海兩地的核心商圈。單店銷售額在 8 萬左右,按照人力成本1萬,租金1萬,其他成本1萬元來計算,每月線下有 1600 名客戶,平均客單價50元,獲客成本在 15-20 元左右,僅為線上的四分之一。線下店和顧客有更多直接的交互。比如試吃,數據顯示 70% 的客人在試吃過後都會產生購買行為。另外在心理上,線上用戶多通過搜索獲得結果,因此對價格敏感,而品牌的粘性弱;反之,線下用戶對價格的敏感度低,容易形成品牌認知從而產生粘性,最後回到線上購買。線下店更強調消費體驗。在線下店,關茶會推出更多鮮食產品,比如抹茶冰淇淋、飲品等,價格在十幾元,以較低的利潤率提供優質的店內體驗,用戶對產品的認可會轉化成線上流量,購買利潤空間更大的預包裝產品。
關茶 抹茶月餅
針對電商渠道和門店渠道,關茶採取完全不同的打法:線上產品降低推新速度,使用爆款邏輯,半年推出一款爆品,比如今年新推出的抹茶月餅。通過減少線上SKU,儘可能集中流量,同時減輕庫存壓力;線下飲品和甜品每月迭代一個產品,提高更新速度,提升用戶體驗。
關茶的門店分三種:第一種是 6-10 平米的商場櫃檯,以手工冰淇淋銷售、試吃和純包裝食品零售為主,坪效上萬元;第二種在商場中島或者邊廳位置,店面 20-30 平,有上下水條件,提供包裝食品零售和茶飲冰淇淋現制現售,坪效可以達到 5000-8000 元;第三種是面積 100 平左右的抹茶博物館,除了產品零售,更多強調抹茶文化和文創體驗,品牌屬性更明顯。
線下店的冰淇淋和飲品
關於投資邏輯,順為資本副總裁張志堅表示,目前我國休閒食品規模迅速擴張,抹茶具備天然美味+健康元素,有很好的品類延展性。關茶通過線上線下銷售渠道同時發力,有機會逐漸擴大市場,滿足消費者需求。
據介紹,今年年底關茶計劃落地 25 家門店,明年 3 月底達到 40 家,全部採用直營的方式,門店首月均可實現打平盈利,4-6個月成本回收。小關表示,目前關茶也在線下不同類型的地方選址,測試產品和用戶,希望模式出高效的盈利模型,在50家直營店後,關茶將會形成完整統一的門店運營體系,屆時將快速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