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貝塔總動員
各位應該多少有聽過「紅利低波」主題的基金,顧名思義,這些基金主要採用的就是高分紅、低波動的投資策略。今天貝塔君給大家做個大揭秘,聊聊紅利低波為什麼能賺錢。
紅利策略
我們先來聊聊紅利策略,或者說高分紅策略,這個策略可以追溯到遙遠的班傑明·格林厄姆時期。高分紅投資就是通過持有長期分紅穩定,且分紅率和股息率高的股票來獲取收益。高分紅投資實際賺的是三部分錢:龍頭紅利、複利效應和低估值。
1、龍頭紅利
能持續、穩定的做高分紅的公司一定是有很強的盈利能力和現金流的,否則是沒有能力分紅的。另外,這些公司願意將現金分出去,一方面多半是因為攢的錢太多,又不需要做燒錢的大幅擴張,用了一些錢以後還大量有餘,不如都回報股東;另一方面,保持高分紅也能樹立起「良心」公司的聲譽,獲得投資者的認可。
這樣看來,高分紅投資的標的首先一定是「現金奶牛」的藍籌公司,所在行業已經相對成熟了,同時這家公司在行業裡還有點兒地位,不用急於擴張。也就是說,高分紅投資實際上從這些「行業龍頭」的經營中分了一杯羹。
2、複利效應
如果拿了現金分紅,把這些分紅放家裡,啥都不做,那無論過多少年手裡都只有這些本金。並且,伴隨著通貨膨脹,手裡的錢還越來越不值錢。正確的使用姿勢是將這些錢持續的投資於資本市場。如果投資於股票市場,假設股票市場的年化收益率是8%,那你1塊錢的分紅在10年後將變成2.16元。如果擔心股票市場波動太大,即使都存到銀行,在年化收益率3%的情況下,10年後也有1.34元,至少不會跑輸通貨膨脹。
這個通過「再投資」實現「錢生錢」的方式就是複利效應,高分紅投資需要不斷的做紅利再投資,通過複利持續賺錢。
3、低估值
高分紅投資必須看「股息率」,股息率等於分紅總額除以總市值,評價的是分紅的收益率。股息率越高同時意味著估值越低,買高股息率的股票賺的錢除了來源於上面所說的兩部分錢還來源於低估股票上漲的錢。
總結起來,紅利策略的投資標的既有良好的盈利能力又有較低的估值,另外通過分紅再投資還可以收穫複利。紅利策略聽上去是不是很棒,還有另一個非常棒的策略可以配合紅利策略共同使用,那就是低波策略。
低波策略
不同於「歷史悠久」的紅利策略,低波策略是在行為金融學興盛以後才逐漸發展起來的投資策略。低波策略在學術上的研究很多,看上去似乎比紅利策略難理解,但是實際上原理並不難,就是兩句話:跌的少、不湊熱鬧。
1、跌的少
跌的少用一個專業名詞講叫做「下行風險控制」。比如,別的股票跌5%,低波動的股票跌3%就賺了。當然也有人會說,波動低的話豈不是跌的少、漲的也少了呢。這裡其實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數學腦筋急轉彎:相同漲跌的情況下,漲的幅度必須比下跌的幅度高才能追回到原來的價格水平。比如,一隻股票從10塊跌到9塊,跌幅是10%;但是從9塊漲到10塊卻需要漲11%。因此,如果你的股票每次都比別人的跌幅小,即使漲幅同比例也小了,長期也還是賺的更多的。
2、彩票偏好
波動大的股票往往是前期有大量炒作的,人人跟風買了以為能賺錢,結果越過山丘,發現只有大跌在等候。買熱門股票的心理和買彩票的心理差不多,人們總是會誤以為花小成本能賺大錢。實際上,正因為大家都這麼想的,才使得彩票中獎率太低,大部分人並沒有賺到錢。反過來,默默買入穩步前行的股票反而長期有非常好的收益。簡單講,就是不跟風追熱點。
如果把紅利和低波兩個策略結合起來,就構成了一個很穩健的長期持股策略——紅利低波策略。這個策略越是長期堅持,收益也就累積的越多。聽起來簡單,但是對我們廣大的普通投資者來說,長期堅持一個投資策略卻是非常困難,要克服各種誘惑和心理障礙。
投資大佬們於是想到一個方法,如果能將紅利低波等策略固定成規則,然後被動化地執行這些投資規則,就可以克服人性的弱點,長期堅持下來了。這個「機智」的方案就是Smart Beta:將投資策略規定為指數規則,接下來被動跟蹤指數就OK了。比如滬深300紅利低波指數就是個紅利低波主題的Smart Beta,長期年化收益率還不錯哦,有興趣的投資者可以了解了解。
最後,貝塔君有個溫馨提示,紅利低波雖好,但是投資依然有風險的哦。今天只是分享投資思想,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