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來電商行業可謂是風起雲湧,某寶某東就不提了,後起之秀拼多多憑藉著模式創新和燒錢推廣,擠進了第一梯隊,前段時間又冒出個雲集,融資1.2億美金上市,不禁讓人摸不著頭腦,這個雲集是從哪冒出來的?
拼多多和雲集有共性也有差異性,二者都是走的社交電商之路,但是雲集的獲客方式並不一樣。
社交電商的獲客方式有三種:拼團(代表是拼多多)、內容營銷(代表是小紅書、短視頻等)、分銷(雲集的)。
雲集通過分銷返利、口碑傳播,迅速積累了大批量用戶。用戶在雲集上繳費成為會員,開啟個人店鋪,幫助雲集賣貨獲得提成,還可以邀請其他用戶成為店主(下級)拿到他們的提成。
不過這種模式也帶來了很大的政策風險,之前就曾涉嫌傳銷;除此之外,雲集的供應鏈、物流、倉儲、其他服務等也是需要十分重視的,否則模式再怎麼好,用戶體驗跟不上也沒用。
電商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已經從摸索期進入了如今的初級發展階段,電子商務相比幾千年來的商業模式,本身是一種創新,發展和變化非常快。前些年火熱的淘寶,現在已經被我們稱之為傳統電商了,社交電商、會員電商又成了新的潮流。
電商的新趨勢下,我們應當對一些現象多思考和學習,可以多看看其他行業的優秀模式,並思考這些模式能否作用在自己的經營中?比方說現在共享經濟很火,充電寶、單車能用來共享,虛擬資產交易中的一些服務和資源是否也能拿來共享呢?
不論是做什麼,都應當有行業洞察能力和思考能力,這樣才能舉一反三、看清趨勢、抓住本質。
思考現在的環境中哪些群體有哪些痛點,把這些痛點細分,結合自己的產品給出解決這些小痛點的解決方案並且能夠落地實施,是我們非常需要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