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沙島跳水臺、永漢電影院納入保護
培正小學善正樓
荔灣區76處(西關特色)
越秀區27處(東山洋樓特色)
近日,《廣州市第五批歷史建築保護利用規劃》草案開始公示,位於荔灣和越秀兩個區的共103處歷史建築有了「度身定製」的保護利用規劃。第五批歷史建築大部分集中在歷史文化街區,包括居住建築、商貿建築、文化教育建築、工業建築等。人們熟悉的永漢電影院、皇上皇腊味店、榮珍酒樓舊址、二沙島露天跳水臺等都有入選。
第五批次歷史建築共103處,其中,越秀區共27處,是廣州公共建築、摩登住宅,體現東山洋樓特色風貌和價值的建築代表。荔灣區共76處,是廣州商貿建築、騎樓,體現西關特色的風貌和價值建築代表。
本次規劃為歷史建築的利用提出了四大原則:合法、適度、多元和開放。多元化利用即要求歷史建築的利用方式應該避免同質化,適應所處地段的區位特點和不同社群的使用需求,鼓勵適度混合的多功能使用。此外,鼓勵有條件的歷史建築採取定時開放、預約開放、掛牌介紹說明等多種形式對公眾開放。
具體來說,鼓勵歷史建築作為紀念場館、展覽館、博物館、旅遊觀光、休閒場所,鼓勵用於發展文化創意,開展地方文化研究。此外,在符合相關技術規範要求的前提下,歷史建築基於保護和活化利用的需要,可在本規劃允許範圍內進行多種功能使用;在不損害歷史建築的結構及其核心價值要素、不影響歷史建築風貌的前提下,可申請適當增加其建築使用面積。原多種功能混合的,在滿足建築安全和消防、環保等專業要求的前提下,可維持原有混合功能。
二沙島跳水臺誕生一批世界冠軍
第五批歷史建築名單的第一號就是二沙島露天跳水臺。該跳水臺位於廣東省體育運動技術學校30號樓水球館東側,建成於1956年,在此訓練的運動員們屢獲佳績,誕生了一批世界冠軍,包括陳肖霞、李巧賢、譚良德、李宏平等人。跳水臺採用四層十米跳臺的弧形造型設計,是中國最早一批如此規模的多功能跳水臺之一。不過,現跳水臺因新場館建設而遷建到就近綠地,僅保留跳水臺,用鋼架支撐和圍護起來,水池及其他相關設施已拆除。規劃要求,宜保留和延續原有功能,保護跳水臺整個建築,按原樣材質、色彩等原貌修復建築殘損部位。
培正小學善正樓也入選了歷史建築名單,位于越秀區東山街道恤孤院路48-1號培正小學內,建於民國時期,高4層,磚混結構。建築為中西結合式風格,外立面為清水紅磚牆。目前建築外立面保護價值要素保存較好,外掛空調機、電線破壞建築立面,規劃鼓勵在沿用原建築功能的基礎上進行使用;同時加強對歷史建築本體的日常維護,按原樣材質、色彩等原貌修復外牆殘損部位;整治建築外接管線,建議下埋電線。
榮珍酒樓舊址見證荔灣酒樓輝煌
第五批歷史建築中有不少商貿建築,包括榮珍酒樓舊址、皇上皇腊味店、永安公司舊址、蛇王福舊址、黃祥華如意油廣州總店舊址、天泉銀號舊址等。
榮珍酒樓舊址建築位於荔灣區嶺南街上九路10、12、14號,位於上下九—第十甫歷史文化街區,建於民國時期,高4層,見證了荔灣區酒樓行業曾經的輝煌。如今的榮珍酒樓底層為服裝專賣店,樓上為倉庫和空置房間。規劃建議宜延續原有酒樓功能,或作為零售商業、創意辦公、傳統手工藝作坊或工藝品售賣。
此外,名單內還有市民非常熟悉的永漢電影院。位於北京路186號的永漢電影院由胡君實建於1927年,因地處永漢路(現北京路),故名永漢戲院。1960年,該院以專營放映新聞紀錄片而聞名,曾改名新聞電影院,列為全國十大專業電影院之一。1986年,改名為永漢電影院。目前,建築外立面保護價值要素保存較好,建築內部已重新裝修和更改。規劃鼓勵沿用原建築使用功能,或作為傳統手工藝作坊或工藝品售賣、特產餐飲或作為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同時要求整治建築外掛廣告牌、招牌、標識牌,保證與歷史建築外立面風貌相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