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老濟南的歷史,要走老巷子,走老巷子,就繞不開一座王府

2020-11-04 毀我塑我

要想深入地了解老濟南,最好去鑽一些老巷子和老街,除去著名的起鳳橋,曲水亭街,芙蓉街之外,花上一段時間,去後宰門,鞭指巷,將軍廟街,湧泉胡同,金菊巷等等,說起這些街,我們必須提到一個人,和一座府,這就是德王府

明德王府

德王是明英宗的第二個兒子,在今天芙蓉街,王府池子一帶都曾是德王府的地方,曾佔稱1/3,北面到後宰門,南面到現在的濟南最繁華的主街泉城路,東面到縣西巷,西面到芙蓉街,現在的王府池子,曲水亭,起鳳橋都在他的院內。王府池子聽這個名字,就知道,是德王府裡面的一眼泉池,王府池子是民間俗稱,其原名為濯纓池,另外珍珠泉,起鳳泉都在王府內,自大明湖曲水更是流經德王府院內,再流到府外,王府內日日曲水流觴。德王府被燒過兩次,一次是清兵,一次是韓復渠(那時德王府是民國都督府)。


以前流經德王府的泉水

後宰門?厚載門?與濟南學府文廟

如果您去過西安,或者南京,看城牆的時候,北門都叫後宰門,那條街叫後宰門街。其實原城牆 的門應該叫:厚載門,按古制,王府北面,先天八卦中,坤為北,取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之意,所以叫厚載門。至於後來為什麼叫後宰門,一是民間誤傳,二來是因為當年太監失勢或者離宮的太監都要發到厚載門去集中居住,因為坤為下,二來太監去勢,名為宰。所以,民間叫後宰門,便一傳至今。

濟南的後宰門街比較窄,從東過崇明寺,到後宰門街,可以直通到百花洲,曲水亭,到濟南學府文廟,這裡原來是德王府的北門外的一條街。這條街現在的小酒吧小餐廳比較多。

濟南學府文廟是祭祀孔的祠廟,宋代就修建,毀於金代,後明朝洪武年間重修。


文廟大成殿


濯纓泉,俗稱王府池子


厚載門,現為後宰門,後面那兩眼萌萌的就是武嶽廟

縣西巷子,武嶽廟,關帝廟?

縣西巷原來是德王府的東門便道,與後宰門相通。

山東按察司所在為按察司街,是條主街。往西隔一條街是歷城縣衙,縣衙西側的巷子,就叫縣西巷。按察司是明洪武時從青州遷到濟南的,其位置所在就是按察司街,韓復渠燒了都督府一併燒了。縣西巷子原來有著名的九華樓,創作了魯菜經典,九轉大腸。這裡有兩處泉水,中央泉和尺子泉,尺子泉水位上漲時,趵突泉便噴湧,所以名為尺子泉。有縣西就有縣東巷子,這條巷子有家很好吃的把子肉。

縣西巷北頭有座武嶽廟,2013年重修,據說原來是關帝廟,現供神像有人說是嶽飛。


濟南按察司街的老城隍廟,現在住人了

將軍廟街的劉猛將軍是哪位?還有慈雲觀與聖母無染原罪堂

將軍廟街東接王府側的芙蓉街,西到高都司巷(這條巷子據說住曾經是都指揮司府衙所在,當時的指揮使姓高)。這條街適合慢慢走,兩邊都是原住民,四合院,每座四合院裡有幾戶人家合住。為什麼叫將軍廟,據說這裡有座劉猛將軍廟,劉猛不可考,據說原來有一位劉承忠將軍,有神力,在一次危害極重的蝗災中,滅蝗有功,拯救了一方百姓,人稱其猛將軍,建劉猛將軍廟以鎮,使蝗災永不在犯。

這條街的西頭還有一座天主堂,原名聖母無染原罪堂,現今還在。另外有一座慈雲觀,只有一個大門,大門裡面是幾戶平常人家。


將軍廟街的老慈雲觀,原建於清代,現在是幾戶住家


將軍廟街的聖母無染原罪堂

鞭指巷與狀元府

為什麼叫鞭指巷?我個人認為是指這條巷子一鞭之長,一指之寬,形容其窄而細。鞭指巷出名是因為這裡出過一位狀元,有一座狀元府,狀元的名字叫陳冕,他英年早逝,主要是因為治黃河水患,賑濟災民而積勞成疾,逝於鞭指巷的狀元府內,據說其才可堪比文天祥。

雙忠祠街與清兵攻陷濟南

雙忠祠街是因為街上原有一座祠堂,紀念兩位忠烈,一位是明末濟南巡撫宋學朱,一位是歷城知縣韓承宣(明朝歷城屬濟南府轄制),時清兵攻到濟南城下,二人率軍民抵抗月餘,雙雙殉難,清兵陷濟南城。這雙忠祠卻是清政府立的,這條街上還有雙忠泉,不過現在好像沒有水了。


雙忠祠街雙忠泉

另外象湧泉胡同,老濟南四處泉水,有的地方深踩一腳都有水,湧泉胡同當年就是這樣,一到豐水季節,胡同泉水沒過路面,而且這條街上也是當時這一片居民吃水打水的必經之路。這條胡同曾重修過數次。金菊巷,當年是出名的魯菜老號燕喜堂所在,門上的牌匾還是藏克家的手筆,現在燕喜堂已經搬到平泉胡同了。另外西公界街,西熨鬥隅巷等等都很有意思。


湧泉胡同


西熨鬥隅巷

毀我塑我 一個過客獨自行走在他鄉


相關焦點

  • 巷子裡的溫情,傾聽老濟南的聲音
    老舍先生以富有溫情的筆觸記錄了雪後溫晴的冬天,使我嚮往那一座擁有百年歷史、歷經滄桑且依舊溫婉可人的老城。對濟南的印象,是一座泉城,因泉聞名遐邇,趵突泉、黑虎泉、五龍潭……也是一座花城,「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也因小時候每年寒暑假輪播的《還珠格格》中「你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夏紫薇嗎」一句臺詞而對濟南充滿幻想。
  • 老街老巷子,老柳州人的一代記憶,看一次少一次!
    在柳州,有不少歷史悠久的街巷,經過歲月的「衝刷」,它們早已不再是曾經的模樣,但在很多老柳州人心裡,這些老街老巷所承載的故事和記憶是不可磨滅的。黃竹巷作為一條百年歷史的老巷子,如今卻很少被人提起。據《柳州市志》記載,民國時期它曾是柳州歷史上zui繁華的地區之一——作為柳州最熱鬧繁華的竹木集散地,當年很多小食店、作坊都集中於此。
  • 感悟隆德老巷子
    昨天,路過隆德老巷子,一下子被它迷人的質樸外表吸引了,馬上停車,去老巷子裡面看一下。 老巷子別有一番風味,走在其中,被巨大的塞上歷史吸引了,原來,隆德的文化是這麼的悠久,這麼的厚重。 走到一家賣土特產小賣部裡,大叔告訴我,老巷子裡有紅軍第十五軍團先遣團團部
  • 百花洲、曲水亭、起鳳橋、王府池子……尋找老濟南的故事
    有著泉城美譽的山東省會濟南早在新時期時代就有了人類文明的歷史,城子崖遺址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西周之後的濟南屬於東方強國齊國的濼邑,後來又稱歷下,直到漢代時才因位於濟水之南而取名濟南,這已經是二千多年前的事情了。因為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1986年濟南被國務院列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 在濟南的老街老巷走一走,感受泉水垂楊的溫柔
    濟南,一個充滿靈氣的城市,它的靈氣,來自一城山色半城湖,來自四面荷花三面柳,來自人傑地靈的傳說,來自厚重悠久的歷史積澱。在秋高氣爽的日子裡,來走一走老濟南的街巷,看一看老城區的新貌,是假日裡不可多得的放鬆。
  • 濟南老城最窄的巷子:僅有80釐米寬,但擁有著美麗的故事
    在濟南有一個巷子,名字是頗有來歷的,在老人的那裡得知,曾經附近有很多的巷子,而且都是明清時期修建的,因為大家的地基都很小,所以都想把房子多蓋一點,但是房子離得太近就無法行走了,牆壁不能隔得太近,所以在巷子兩側的人家就提出各自「讓一讓」,於是就形成了現在的這樣的寬度,兩個人並排走剛剛好
  • 遊記:寬窄巷子 老成都生活深處的難忘記憶
    到成都的第二天,我們就慕名前往有名的「寬窄巷子」參觀遊覽。從我們住的地方到寬窄巷子並不太遠,乘公交大約4—5站在人民公園下車,向前再走幾步就到了。下公交走不遠,就看見馬路斜對面路口上聳立著的兩個高高的門柱。門柱上方雕刻著「寬窄」兩個合二為一的大字。進入門柱順著街道往裡走,便見兩側分布著一幅幅「文化牆」。
  • 隱藏在老濟南巷子裡的小酒吧,是不是屬於你的夜生活
    這些統統都不對——如今90後的夜生活,或許比你想像中要精彩得多。濟南老小巷子裡熱鬧的酒吧不少,斑駁就像是隱匿在其中的星星,獨自靜謐又不失光芒。店裡堆滿各色的老物件,有的是曉天自己手工做的,其餘多是他從各地搜刮來的,牆上那幾張六七十年代的獎狀,故鄉便是天津的某個老胡同。
  • 老濟南呼籲:很多老巷子沒了 濟南話不能再丟
    「尹家巷、寬厚所街、縣西巷……」對於不少積澱著濟南文化的老城區街道,在按察司街生活了大半輩子的「老濟南」秦女士仍能如數家珍。雖然已經81歲高齡,也不再居住在老城區,秦女士還是習慣經常回去轉轉。「隨著城市發展,很多老街都沒了,但濟南的老話不能再丟失了。」
  • 南京這18條老巷子的故事,大多數南京人都不知道!
    一定不能錯過隱藏在城市深處內那些彎彎繞繞的老街老巷對於很多南京人來說窄小狹長的巷子是兒時不可缺少的回憶幾十年如一日的時光鐫刻著歲月的故事烏衣巷算是南京最老的街巷之一了,相傳有一千六百多年的歷史。當年東吳孫權在南京建都,軍營就駐紮在烏衣巷一帶。因東吳士兵穿黑色衣服,此地遂被後人稱為烏衣巷。
  • 【地名】臨汾馬家胡同 老巷子訴說滄桑歷史
    李連生是個地地道道的臨汾人,從小居住於此,見證著巷子的風雨變遷。「聽老輩人說,這條巷子在明朝的時候就有,當時因為有家馬姓大戶,生活十分富足,是東關城內數一數二的,所以人們就稱呼這裡為馬家胡同。」老人還聽說,「當時在馬家胡同這裡有一個大城門,每到晚上城門一關,外面的人就進不來了。
  • 濟南這幾條特色老街,濃濃的濟南人情味,來了就不想走
    提起濟南,這個有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城市,隨著年月的變遷,沉澱在老城民居的牆縫之中,也積澱在了老街路面的石板縫隙裡面。在濟南老城裡面,大大小小的老街巷道數不勝數,但有的已經消失在城市的發展之中,有的則依舊在人們的生活中發揮著作用。如果要了解這座老城,我覺得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去探訪這些有著各種風格的老式街道,你會發現一座城市發展得再繁榮,最有人煙氣息和最有人情味的還是這些老街。
  • 濟南有些老街老巷已不復存在了,但依舊能喚起兒時的回憶與留戀 !
    時隔幾十年,如今的濟南以今非惜比,有了很大變化,無論從民生生活,還是整個城市的環境等,都有了較大改變,隨著城市建設,濟南有些老街老巷可能已不復存在了,但依舊能喚起濟南人的記憶和回憶,一樣能留下那些美好的童年時光。
  • 老銚子煨藕湯 武漢老巷子美食搬進大酒店
    (武漢晚報)四方桌長條凳,青灰石板路,小攤酒肆,巷子和深藏其中的美食是不少老武漢人念念不忘的城市記憶。昨天,武漢豔陽天酒家寶豐路店一樓變身「漢口巷子」,把原本深藏在老武漢巷子裡的漢味美食搬進來,讓人直呼穿越了。
  • 看重慶老巷子和老物件 這兩個展覽節後不打烊
    國慶長假結束了,想了解重慶的老巷子和老物件,還可以去渝中區的山城巷和曾家巖書院看看這兩個免費展覽。位於山城巷的「重慶老巷子」攝影展和位於曾家巖書院的「70年蝶變的影像實物展」不僅國慶期間吸引了眾多遊客,兩個展覽還將持續到今年底。兩個展覽有什麼亮點?記者帶你打探。
  • 濟南一日遊攻略,逛逛濟南老街區,百花洲
    了解一座城,一定要深入老街區,了解這座城的歷史人文,品他的歷史故事,體驗他的百姓生活,走著走著,你將會不自覺的愛上他。今天就帶大家慢遊濟南,走走濟南老街區,了解這座被泉水孕育的老城。百花洲,古時只是水中的一座小島,宋朝曾鞏到濟南任知州時,在大明湖上築百花堤,這座小島也因此命名為百花臺,也就是現在的百花洲。(明朝「後七子」之一,李攀龍曾隱居於此,李攀龍為人剛正不阿,不攀附權貴,所以仕途坎坷,但文學造詣深厚,流芳後世。
  • 寬窄巷子:老成都生活淋漓盡致的展現!
    文/高登權凡是到成都的人,都要去一趟寬窄巷子。沒有到達寬窄巷子,就好像沒有到過成都一樣。我也不例外,每次去成都,都必到寬窄巷子轉一圈。寬窄巷子由寬巷子和窄巷子以及井巷子組成,故名寬窄巷子。這是一處建於清朝的古巷,處處是青磚黛瓦的四合院,古色古香,歷史文化氣息濃厚,給人以古樸深幽的濃厚感。據說,寬巷子清朝的時候叫興仁胡同,在清朝宣統年間最為盛名。
  • 慕名去三原買豬蹄,老巷子深處,豬蹄店旁,發現一座百年老教堂
    當聽說我要去鹹陽三原逛唐代衛國公李靖的故居,一邊吃油潑臊子二合一面,一邊啃著豬蹄,不亦樂哉,我呢,早早吃完,就在巷子裡閒逛,突然,看到一個院子裡露出飛簷翹角的屋頂,屋簷下面隱約可以看到顏色陳舊的灰磚,一看就是個老建築,好奇心起便拐了進去——原來是基督教堂。
  • 「蓉城」成都: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從春熙路到錦裡和寬窄巷子口
    「在那座陰雨的小城裡,我從未忘記你,成都,帶不走的只有你。」趙雷的一首《成都》在18年火爆大江南北,他緩緩唱誦的不止是成都的人文風景,更是這座頗具韻味的城市帶給他的深深留戀。那麼就快跟上小羊的腳步,一起和我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從春熙路再到錦裡和寬窄巷子口。一、春熙路——成都最熱鬧和繁華的商業中心說到成都,那就必然撇不開春熙路。春熙路於成都就像解放碑於重慶 ,已經成為了一個城市的象徵,更成為很多外地人對成都的一種情懷。
  • 成都大隱於世的老巷子
    這是成都很老的巷子,市井味很濃。清晨之際,巷子裡同大馬路上的車水馬龍般的熱鬧。茶館老闆將木製、竹編的桌椅板凳整齊擺放在街沿邊;火爐上的水壺發出咻咻的長鳴聲,滾燙的開水傾入塑料保溫水瓶中,再塞上木塞。包家巷只要一說起包家巷,首先聯想到的,就是巷子裡的成都市婦產醫院。成都市大致有40多萬人,出生在這裡,老成都人習慣叫它:「包家巷產院」。即使處於鬧市之中,絲毫不受到外界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