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途出門,騎1輛共享單車,不僅方便快捷,還有助於鍛鍊身體。工作以後運動變少了,長胖了不少,所以我經常通過騎車或走路的方式消耗熱量。1個小時以內的路程,我基本都會選擇騎共享單車出行。」南京市民李先生說。
共享單車在有效解決公共出行「最後一公裡」難題、推動城市綠色交通發展的同時,也對城市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經過幾年的實踐探索,南京市城市管理局在共享單車的規劃與管理上,走出了共享單車「特色管理」之路。
「差別化」管理
破解亂停亂放難題
共享單車亂停亂放,是南京市老城區管理停車的一大難點。為解決這一難點,南京市城市管理局聯動各區城管部門,進行管理目標、管理力量等「差別化」,不斷優化資源,實現停車有序。
為督促各家共享單車企業做好運維,南京秦淮區首推「首位激勵、末位淘汰」機制。據南京市城市管理局停車設施管理處處長葉彬介紹,在保持秦淮區單車總量不突破4.5萬輛的前提下,減少考核最後一名的共享單車企業的市場配額,獎勵給考核第一名的企業。上半年,市、區兩級雙重打分後,排名末位的企業讓出了8000~10000輛投放額給排名第一的企業。
秦淮區地處老城區,旅遊景點眾多,每天湧進新街口核心區的單車、電動車等非機動車輛達4000~5000輛,且進的多、出的少,停車難問題日益凸顯。若不及時進行轉運,共享單車就會出現積壓現象。但新街口地區嚴禁道路亂停車,共享單車企業把單車運出去也面臨著違停處罰的窘境。為此,新街口區域嘗試設置了4處臨時單車轉運點,分別位於印象匯廣場、新百優衣庫門前、友誼廣場、石鼓路和王府大街交叉口。位於新街口印象匯廣場的臨時轉運點,可容納1000輛左右共享單車,城管協管員、非機動車管理人員每天把散落在路面上的車輛轉運至臨時點,達到一定數量後,再通知各單車企業運維人員,單車企業必須1分鐘內響應,30分鐘內到達現場將單車轉運出去。
江寧區聯合共享單車企業進行整治調度。組織三家共享單車企業(美團、哈囉、青桔)運營負責人召開共享單車企業整治調度部署會,要求「總量控制、精準運維、分區編碼」,督促各運營企業突出做好總量控制,配足運維管理人員,進一步科學規劃共享單車停放泊位,精確到點位、標號、可停放數量,並製成標誌標識設置在各點位上,強化重點區域運維,提升共享單車運行質量。對於共享單車亂停亂放現象,加大巡查力度,落實長效管理,通過微信工作群、共享單車監管平臺嚴格督促各共享單車企業加大投入和運維,提升運行質量。截至目前,全區共創建非機動車停車示範路32條,整治難點區域20處,清拖、整理亂停亂放非機動車3萬餘輛。
「科學化」管理
打造文明共享秩序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江北新區共有共享單車約5萬輛,主要分布在橋北片區,重點集中於柳州東路和天潤城兩個地鐵站。江北新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約談了各家共享單車企業,並組織街道共同商定出關於共享單車管理的五大原則,即總量控制、精細運維、屬地監管、聯動考核、優勝劣汰。
據了解,自今年8月11日起,美團、哈囉、青桔三家共享單車企業採取分批投放方式,每家先投放2000輛,投放車輛上都印有江北新區標識,目前投放工作已順利結束。「在投放2000輛的情況下,我們配備了20位維管人員、配備了10輛電瓶三輪車用於橋北片區地鐵站周邊的運維、配備了1輛廂式貨車用於江北快速路沿線巡查。」美團交通政府事務部相關負責人說。
為方便市民合理停放共享單車,江北新區綜合行政執法局按照「應劃盡劃、能劃則劃」的車位施劃原則,確保在每個地鐵站施劃200至300個共享單車停車位供市民停放。同時,梳理出轄區內需要增設停車泊位的路段劃設非機動車停車位。目前,在柳州東路和天潤城兩個地鐵站周邊,已經沒有了共享單車大面積堆積現象,地鐵周邊也有共享單車企業工作人員在有序運維。
棲霞區的共享單車用上了高科技,實現了有效調度。梯形的小盒子,掛在路燈杆上,看起來非常新奇,走在棲霞區,不少市民都能發現這樣一個裝置。原來,這套設備叫共享單車飽和度監測儀,是棲霞區城市管理局用來監控共享單車的智能系統。有了監測儀,共享單車所有的數據都被匯總到了系統平臺。
不僅如此,在棲霞區範圍內,美團、青桔、哈囉三家共享單車企業的運維人員都配備了藍牙電子工牌,城管部門可以有效監測運維人員的位置,及時、合理地對三家企業的運維人員進行調度、管理,實現了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
棲霞區的仙林地區,因有大學城,每天地鐵出入口都會出現車輛淤積、找車不便、停車不規範等問題。據悉,棲霞區共享單車總數近4萬輛,仙林地區單車數量達1.4萬輛左右,屬於超飽和狀態。原先是哪家先進來,哪家的車數量就多。這次,棲霞區以仙林地區為試點,考核三家共享單車企業,決定其在該地區車輛的投放數量,推出「動態配額管理模式」,對三家共享單車企業進行考核,按照考核成績決定各家在棲霞區重點區域投放多少單車,以此來激勵企業做好管理運維。
「精細化」管理
提供更好的服務體驗
南京市的主城區,由於歷史和時空的原因,城市布局車位配建嚴重不足,資源供給嚴重短缺,供需矛盾突出的問題長期存在。秦淮區作為老城區,不斷推動管理力量下沉、管理理念創新、管理手段精細發力,著眼大治理、大城管,把解決停車難、停車亂問題作為民生事項,進一步實施責任精準化、合力精準化、效能精準化,探索以街道為管理單元的停車秩序新融合,真正達到管理提升效能的目的。
實施合力精準化,推動停車秩序管理深度融合警網巡防,建立「條塊結合、上下聯動、以塊為主」的工作機制,將上級的停車管理目標任務平鋪在一張網上,梳理重點、難點、堵點,通過打通信息孤島,使管理力量統籌有序、統一使用。對邊界部分,以現有網格為基礎,建立警網融合三級架構,做到停車管理早發現早治理,積極探索解決問題關口前移的機制,建立管理力量與停車需求的直接對話,把解決問題轉化為服務群眾,真正尋求社會資源廣泛參與,減少交叉重疊,形成條線和板塊結合的管理新格局。
「今年年初以來,秦淮區城市管理局結合綜合執法改革,將執法力量下沉街道,積極探索智慧停車的新路徑、新方法,充分盤活存量、挖掘增量,把停車需求和停車運用有機結合起來,以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為抓手,系統分析數據,精準點對點發力,著力打造管理新業態,切實提升市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葉彬表示。
鼓樓區城市管理局與美團、哈囉、青桔三家共享單車企業籤訂協議,積極打破單一管、對抗管的僵局,探索實現共享共治管理新模式——「共享單車試點下沉式管理」。美團、哈囉、青桔三家企業每月各派1輛運維車、3名工作人員會同屬地街道對地鐵出入口、商貿聚集區、大中院校、醫院等重點片區進行巡查,將單車疏導至就近的支路街巷進行規範擺放。為了實現精細化管理,鼓樓區城市管理局繪製共享單車停放點管理地圖,標註重點管控點位、疏導區域、問題易發時段以及運維人員工作職責、權限、範圍等,推動共享單車管理科學化、規範化、精細化。未來,還將按照季度和天氣分類,編制全區共享單車點位運維力量配置圖以及重大活動應急處置方案。
鼓樓區城市管理局還建立了雙推送雙考核管理機制,為運維人員配備手環、運維車輛配置車載GPS及對講設備,實時掌握人員及車輛動態,及時下達調度指令。此外,區停車管理中心加大街面巡查,以共享單車的擺放秩序以及應急處置能力等為考評依據,適時引入第三方考核評價機構進行專項考核。
「南京擁有優質的騎行環境,有多元化的出行場景,城市原有的道路交通慢行系統比較完善。這裡海納百川、鼓勵創新,讓共享單車這一新生事物能在這裡得到包容、孕育和發展,並逐步融入整個城市的交通體系,深入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未來,美團會繼續提升企業管理服務水平,與相關主管部門保持緊密溝通合作,通過美團共享單車大數據的挖掘,為城市規劃提供科學參考依據,與政府和社會共同為騎行創造更安全的道路條件,為南京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務體驗。」美團交通政府事務部負責人孫可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