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醒來,聽到了鳥叫,
空氣中也滿滿都是青草的氣息。
窗外一片綠色,昨天晚上忘了拉窗簾,
我睜著眼睛對著光怔了半天,
才想起來自己是在江西,贛州的全南縣。
窗外很清靜,沒有人聲,
女兒還在旁邊呼呼地睡著,
我也難得的一覺自然醒。
推開窗戶,空氣清涼如水,
在盛夏的七月,有微風襲來。
這是在全南的第二天,時間好像靜止了……
贛州的全南縣,就位於廣東與江西的交界處,
是廣東通過江西前往江浙滬的必經之地,
以前開高速也會常常經過,卻從未停留。
現在從廣州過來,不過就是3個小時的時間,
卻由於氣候、文化的不一樣,
成為了一塊長壽有福之地。
這一次,我想要趁著女兒的假期,
帶她在這裡多停留兩天,好好地感受一番慢生活。
全南,
世代客家人在這裡繁衍,
而雅溪圍屋是歷史的見證。
宅院、牌匾、迴廊、木樓,
一條老街,兩座圍屋;
擂茶、車馬燈、摔碗酒,
世代客家人,千古傳承。
那些木的門木的樓,襯著石板路,
走在其間,仿佛一下子回到了
客家人從遙遠的北方向南遷徙在此奮鬥定居的日子。
坐在有天井的老房子裡,
吃碗客家特有的擂茶,看屋簷上肆意滋長的青草,
茶的清香,風的拂面,還有空氣中流動著的親切,
心裡不禁感嘆,這真是個好地方啊!
在雅溪,有兩座圍屋,
一座用泥土建成叫土圍,另一座用石塊砌成叫石圍。
今人為了區分,還做成了
「歷史文化」與「十二節氣」的紀念場館。
其實從建築上來講架構類似,
不過是父子兩代人的不同住處。
但就是這兩代人間微不足道的理念差異,
便成為了我們今天了解古人的窗口。
雅溪的擂茶,是世界級非遺項目,
若是不說,還以為是一碗茶制的糯米湯。
據說,以前的夏天,這可是田間地頭最好的飲料,
農家裡樸素的味道,田間的樂趣,躍然碗中!
再有車馬燈,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可是只在每年正月十五才會上演的大戲。
全村老少的集結,只為了這一項本地的傳承。
只可惜,這樣的文化,年輕人喜之者甚少,
要想世世代代都還有得看,得想點辦法了!
對我來說,最好還是找一戶人家,
搭夥入席,安然住下。
聽說村頭就有民宿,修舊如舊,
還是一如當年圍屋的樣子。
住在這裡,可以和村民一樣,
在村口的戲臺前面就石而坐,
看鄰家的大媽磨刀炒菜,等村口的大叔吆喝喝酒。
這樣的慢生活,本色、自然,隨心而至。
仰仗著好山好水,將血緣的脈絡樸素地綿延,
幾百年、上千年……
原本是為了朝拜天龍寺而要上山的。
天龍寺早在明朝年代就已經屹立在那裡,
據說有很多得道高僧在此修行。為什麼?
因為這座古寺屹立峭壁之上,千年不倒,
古時應該很難到達吧!
不過這明顯不是現代人的問題,
現代人還在這裡,兩山之間,修了一座玻璃棧道,
就在天龍寺的旁邊。
一古一今,一傳統一現代,
表現的就是現在這個包容並進的社會。
從玻璃橋上遠眺,可以看到深谷之外的縣城,
如同天龍寺一般,默默地守護著這一方土地!
縣城的夜晚,星光燦爛,
梅子山上的紀念塔有璀璨的霓虹燈,
從塔上看縣城全貌,讓人突然有種安定的感覺。
小鎮的夜晚,
不似大城市的光怪陸離、燈紅酒綠,
而是一種小家碧玉式的溫馨。
街頭小酒館散落,每一家都有老闆在殷勤地招呼著,
住家飯菜的香氣從屋裡飄出,
讓人想要知道昏黃燈光後面的那些婆媽瑣事。
生活的氣息,就這樣撲面而來。
無論是我還是女兒,都是城市裡長大的孩子。
對于田園生活,總是懷著一份好奇。
等到秋季的全南,到處都是碩大成熟的瓜果。
就長在村頭田間,想吃就可以隨手摘,
要買也容易,又便宜又美!
當然,夏天這個季節嘛,還好還有葡萄……
女兒迫不及待想要去摘葡萄,
那可是她從小就喜歡吃的東西。
有淳樸的老阿姨領著她,找最大的那一株。
小女女,要這樣剪哦,另一隻手要保護好,要不然容易掉呢!
那樣的慈祥善良,
帶來一股舊時光中溫暖而親切的味道。
哦對了,這也是我第一次知道,
原來中國的江西,也是適合種釀葡萄酒的葡萄的,
甚至是標準品種赤霞珠,這裡也是有的呢!
除了葡萄之外、還有大名鼎鼎的贛南臍橙。
在全南,還有一座持續釋放芬芳的小鎮——南逕。
與其他城市散落的花園不同,
在全南,這裡的花田在溫室裡綿延數裡,燦爛而芬芳。
販賣香味,
這,也許是人世間最浪漫的營生了!
就著一盞擂茶,又有幾塊餈粑與客家釀豆腐落肚為安。
在全南,在古舊的圍屋天井之中,晴耕雨讀,
心裡有種篤定、安寧的感覺;
每個人的心裡都深藏一個田園夢想,這裡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