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阜陽,這才是正宗太和板面,網友:吃了這麼多年的假板面

2020-12-13 百家號

俗話說:不到長城非好漢,不是板面最遺憾!板面在我們阜陽老百姓心中地位可是逐漸升高。除格拉條以外,主食還當屬它了。其實,比起阜陽板面我還是比較青睞於太和板面,太和雖是個小不起眼的縣城,正由於它的板面故此名聲大噪。我雖不是地地道道的太和人,但阜陽人卻是名副其實的,吃過的板面也不計其數,更是喜這太和板面的味道。想要吃到一家正宗的太和板面更是不易,因為假冒偽劣太多了,那麼就讓小編與你一起探討這板面的宗劣。

板面其實可以分為兩種:羊肉板面和牛肉版面,而我們平時吃到最多的都是牛肉板面,我第一次吃板面是羊肉的,再來一份羊龍骨,真的可以坐上一個小時。太和作為板面的正宗發源地,而自古以來正宗的板面都是羊肉的,不過由於羊肉的味道過於羶,許多人都接受不了這個味道,隨之而來的就是改進,也就形成了現今的牛肉板面了。

想要吃到正宗的羊肉板面如今也只能在太和縣城及周邊才能吃到了,如果在其它地方吃到所謂的正宗板面,也只能算是牛肉的,不過在味道上也不差些什麼,但唯獨少了羊龍骨。在阜陽,與板面一起吃的還有滷味,雞蛋、香腸、雞爪或豆乾等,一碗加起來也不過15,總體來說也是相當便宜了。

從歷史角度出發闡述太和板面,其實時間並不那麼長久,據相傳,在上世紀80年代時期,太和板面是由一位安徽人士發明出來的,而在製作方法上更是平平無奇,寬寬的麵條加上幾片青菜一起煮即可,但是最主要的還是它那個湯底,最主要的功夫就在湯料上。現如今板面已經非常有名,尤其是在我國的北部,陝西人就喜歡用肉夾饃配上一碗太和板面,但是其中的緣由我便不了了之了。

在我們安徽境內,也有著許多打著太和板面的旗號麵館,但其都是牛肉板面。但不過由於太和名氣過於小眾,並不是那樣人盡皆知,所以直接將太和板面的名稱改為安徽板面,其實小編好奇的是,為什麼不改為阜陽板面呢?難道是怕與阜陽板面相撞嗎?哈哈哈,看來我是太小氣了。

阜陽板面的麵條相比太和板面是比較細的,口感上更是大有不同,所以在區分上只需肉眼一瞟即可,更無需看細節。不過太和除了板面比較有名,還有香椿和薄荷,曾經太和還有一個較為響亮的稱號:「清涼世界」,因為太和年產的薄荷油在全國的佔比在三分之一以上。

相關焦點

  • 阜陽特色美食《三》——太和羊肉板面
    我今天將帶大家探尋舌尖上的「太和板面」。說到這裡,有太和的小夥伴們舉個爪......大家肯定想知道在太和究竟是哪家羊肉板面正宗! 首先我先給大家講解一下「太和板面」的由來!相傳太和板面源於三國時期。桃園兄弟」劉備、關羽、張飛駐守潁州(今安徽阜陽),張飛吃麵總嫌太軟、不筋鬥、清淡無味;廚師多次琢磨,面經過上百次的試和面成功了;而後張飛對廚師又指明要用羊肉做湯為料,廚師靈機一動,添加近十多種能食用的藥材和羊肉一起為張飛做面,張飛吃後頓感可口。之後安徽板面便在穎(阜陽)、宛(南陽)、襄(襄樊)廣為流行。
  • 「舌尖上的故事」安徽板面——食太和板面,天下無面
    , 放上青菜,澆上湯料,白的麵條,綠的菜葉,紅的湯料,使人食慾大增。啦啦啦「故事」篇:相傳三國時期,劉備、關羽、張飛駐守潁州(今阜陽),張飛吃麵總嫌太軟、不筋鬥、清淡無味,廚師琢磨後,反覆試驗後做成了筋到的麵條。張飛吃後,要求廚師用羊肉做湯,廚師就添加了多種藥材和羊肉一起煮,張飛吃後頓感可口。
  • 安徽阜陽的一個縣,正宗板面起源地,很多人不知道
    我國地大物博,要說吃的東西實在是太豐富了,大魚大肉過後,可能還是一碗麵來的香吧。在安徽省阜陽市境內,有一個縣值得一提,那就是太和縣。知道阜陽的人很多,知道太和縣的人,可能不太多。為什麼說板面的身世成謎呢?相信很多人在不同的城市吃過板面,常見的招牌是「安徽板面」,不過有河北的網友表示:「正宗石家莊美食安徽板面」,這讓許多人一頭霧水?
  • 為什麼石家莊的特色美食是正宗安徽牛肉板面?
    ▲在北京吃到的不正宗安徽牛肉板面,作者攝。trust me,下次要去石家莊吃。石家莊,AKA國際莊。尷尬時刻,突然有網友福至心靈——石家莊正宗安徽牛肉板面一定也能挺過來。安徽牛肉板面,怎麼就成了石家莊的特色美食了?01石家莊的名片還有正宗安徽牛肉板面只需多加觀察,你就會發現:在平淡的日常生活中,安徽牛肉板面,確實是石家莊美食的名片。
  • 安徽省的特色麵食——太和板面
    太和板面太和板面也稱為安徽板面、太和羊肉板面,是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特色小吃,因在案板上摔打而得名。在古代,寒冷的冬天裡,大雪覆蓋下太和縣是極其缺少蔬菜的,為了給家人們驅寒和提高食慾,心靈手巧的太和人便創造出了這道讓人吃的酣暢淋漓的麵食——板面2015年5月,太和縣第四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公布,太和羊肉板面製作技藝等被列入第四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No.1來歷
  • 安徽太和美食推薦!不止太和板面,太和縣人頂一下
    舌尖上的安徽:太和美食篇古名鹿上的太和,總讓人想起「喲喲鹿鳴,食野之蘋」。當地風景秀麗,自然景色如詩如畫。太和板面第二道美食,當地的早午餐佳選:太和板面。製作這道美食,先要將麵粉調味和好。而後塗上香油,在案板上邊摔邊拉。最後煮熟加調料配菜就完成了。
  • 一碗板面走俏全國!太和人開啟「尋根板面故事」挖掘地域美食文化
    尤其,隨著太和本土特色麵食太和板面的全國化快速發展,又為太和板面文化增加了一張品牌文化標籤。作為太和人,講好板面故事也是弘揚本土板面文化的重要環節。牛肉板面,是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特色地方有名的地域特色小吃,因在案板上摔打而得名。
  • 一碗板面走俏全國!太和人開啟「尋根板面故事」挖掘地域美食文化
    尤其,隨著太和本土特色麵食太和板面的全國化快速發展,又為太和板面文化增加了一張品牌文化標籤。作為太和人,講好板面故事也是弘揚本土板面文化的重要環節。(主持人:劉颯颯)據悉,此次「尋根板面故事 弘揚板面文化」活動環節共分為:「全城尋找「板面第一人」、專訪「板面第一人」、尋找板面起源之路、探索板面發展新徵程、傳唱板面之歌、尋找板面代言人等六個環節。
  • 儘管牛肉板面鋪天蓋地,羊肉板面依然是板面的鼻祖,安徽太和牛了
    之所以稱之為板面,是因為面是在案板上摔打而成的,做面時能聽到啪啪的摔打聲,這樣做出的面拉力彈性十足,而且寬窄有致,均勻美觀。通常三根面就有二兩重,摔打拉扯後長度能達四丈有餘。板面入鍋後開鍋下青菜一同撈起,澆上數十種香料熬製的羊肉臊子,令人回味無窮。
  • 板面王丁好財:打造太和板面品牌
    晚上,丁好財找村中小夥伴玩,小夥伴會說:「吃了晚飯去,你吃了沒?」丁好財忙拍拍肚子:「吃飽了。」其實因口糧不夠丁好財家根本沒得晚飯吃。每天忍著咕咕叫的肚子上床睡覺,丁好財心裡有一個理想:「有一天每天能吃上晚飯。」
  • 一碗太和板面風光幾十年,如今卻落到這般田地!
    其實太和縣坐落於安相傳三國時期,劉備、關羽、張飛駐守今天的阜陽,張飛吃麵總嫌太軟,不夠筋道,廚師琢磨後,反覆試驗後發現,在案板上摔打而成的麵條,會特別的筋道,也許它板面這個名字也是因此而來,直到這麼多年都未曾改變過。
  • 太和板面產業的發展邁向一個新臺階
    徽創板面培訓揭牌儀式上,太和縣烹飪協會會長、徽創板面培訓學校創始人李巍致開幕詞。為太和縣徽創板面職業培訓學校實訓基地頒發證書太和縣徽創板面培訓學校開業,標誌著太和板面產業的發展邁向一個新臺階,使太和板面地方餐飲品牌有了自己的專項職業學府。
  • 致敬逆行者,我在「太板一號」一起免費品嘗太和的非遺板面
    作為太和板面龍頭企業「太板一號」創始人胡洪彬在太和推出系列暖心舉措,針對太和縣疫情防控一線醫務人員,深入開展為奉獻者奉獻「致敬逆行者行動」,自現在起至2020年12月31日,請全縣的醫護人員全年免費吃板面活動,希望通過這份非遺特色美食「太和板面」為他們加油、鼓勁!讓「家鄉的味道更濃鬱」,讓天使的情懷更廣闊!一起攜手同心,共抗疫情,取得全面勝利。
  • 源於安徽太和的「牛肉板面」,是怎樣被綴上「石家莊」印記的
    源於安徽太和的「牛肉板面」,是怎樣被綴上「石家莊」印記的作者/ 瀟瀟竹評論今天想談談吃,尤其是想談一談風靡石家莊市大街小巷的安徽牛肉板面。安徽牛肉板面當然大有來頭。據權威人士調查得出,石家莊安徽牛肉板面淵源於安徽太和,其前身是太和羊肉板面,是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特色小吃,因在案板上摔打而得名。這一安徽太和縣的小吃,為什麼竟然在河北石家莊落地生根,且頗受當地百姓和來石的遊客所喜愛?這裡面其實是有很多的深刻內涵和講究的。
  • 厲害了,太和板面
    ,經營紅紅火火這家餐飲店的老闆正是太和縣郭廟鎮的郭志今年33歲的他在京創業已有16年時間郭記板面創業經歷2001年,郭志完成初中學業,獨自前往河北保定市留史鎮,在一家太和人開的板麵館做幫工。做響自己的品牌因經營火爆,市面上不斷有冒用「味霸板面王」品牌的店面出現,嚴重影響了品牌形象。為保護多年辛苦經營樹立的品牌形象,2015年,郭志將「味霸板面王」更名為「郭記味霸」,並註冊了商標。
  • 眾所周知,「正宗安徽板面」是河北名吃,它是如何發展成這樣的?
    其實比起這些耳熟能詳的菜餚,「安徽正宗牛肉板面」、「板面王」這樣的招牌反而更加討喜。那一碗油光光、鮮鹹又勁道的安徽板面,讓很多人留戀無限。「正宗蘭州拉麵」是一個沒去過蘭州的河南人和一個沒去過蘭州的山東人在北京於80年代開設的攤鋪。
  • 正宗安徽板面是哪裡的獨家揭秘
    板面,起源於羊肉,發揚於牛肉 最原始的板面,其實是太和羊肉板面。我們整個太和縣城,全部都是羊肉板面。由於羊肉板面的羶味太大,很多人接受不了。所以板面在往外發展的時候,逐步被改進成了牛肉板面。牛肉板面的問世,徹底讓板面名揚四海,流行於北方的安徽板面,就是改良過的牛肉板面。這就是羊肉板面歷史,以及牛肉板面的由來。
  • 太和特色小吃羊肉板面
    一人花個少則三五塊錢,多則十塊八塊錢,定會吃得嘴角抹油,辣得頭冒熱汗,若是長時間不去吃一碗,總覺得缺少了點什麼。對於我們剛從鄉下進城讀書的學生來說,花個三五塊錢吃一碗羊肉板面,確實有點奢侈。因此,我們同學大都是每隔三五個星期才捨得走進去吃上一碗,打打牙祭。吃的次數多了,慢慢地與老闆也熟悉了,對這個奇特的小吃也就了解了一些。
  • 不吃安徽正宗牛肉板面,等於沒來過石家莊
    「不吃辣椒的牛肉板面,再正宗也就是一碗鹹湯。」「只要辣椒不好吃,這碗面就是失敗的」 在很多石家莊人心裡,板面可以定義為「早上早飯,中午正餐,晚上宵夜」的萬能選擇,每個月不吃上一碗,總感覺少了點什麼當然,吃這碗面的人肯定不會在乎這個「正宗」是安徽的還是河北的。
  • 安徽大叔在天津賣太和板面,10元吃飽20元吃爽,碗上居然套塑膠袋
    相信大家都知道太和板面,麵條要筋道,牛肉要鹹香適中,再加上滷牛肉的湯,煮到入味即可,而太和板面的靈魂就是那個辣椒,味道微辣還會爆汁,吃到最後還能回香,這就是一碗正宗的太和牛肉板面。隨著時間的變遷,如今全國許多地方都能吃上正宗的太和板面,在天津瑞順市場對面就有一家叫做正宗付記板面王的小店,深受天津人的喜歡。這家店從早上九點要經營到晚上九點,營業時間高達12個小時,是這條街上最老的一條街,是一位安徽太和大叔和他的妻子一起經營,如今他們的孩子一起做,一家三口從一家小店變成了兩間大房子,而且分店開不停,非常勵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