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佩
「其興也浡焉,其亡也忽焉」。用這句話來描述冰島的經濟再合適不過了。 2007年,人口只有32萬的冰島人均GDP卻達到世界第四,被聯合國評為「最適宜居住的國家」。曾幾何時,冰島在倫敦最繁華的金融街佔據了一半江山,然而一夜之間,銀行倒閉、貨幣貶值,冰島頓時負債纍纍,如果把國家的債務分攤到每個公民頭上,每個冰島人身負約37萬美元債務。總理甚至建議國民自行捕魚來節省糧食開支,而銀行職員們也真的做好了準備,脫掉西服換上祖父的捕魚裝出海謀生。
當中國富豪黃怒波準備投資1億美元購買冰島東北300平方公裡的土地,用來修建賓館和開發生態旅遊的時候,一些冰島的政治家和西方媒體恐慌了。負責審批該項目的冰島內務部長奧格門德爾·喬納森表示,他對相關計劃感到關切,中國在世界各地非常積極地購置土地,因此我們需要明白各種國際影響。除了靠近潛在的深水港口之外,這塊土地上還有冰島最大的一條冰川河流。
西方媒體擔心的則是中國向北極地區擴張。西方人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咽喉處被中國所控制,畢竟這片島嶼的面積相當於冰島國土總面積的千分之三。冰島位於歐洲與北美之間,戰略地位十分險要,鳳凰衛視評論員何亮亮說:如果全球持續變暖,北極冰川融化通航,這裡還有望成為亞洲貨物運輸的一個中轉站。
黃怒波隨後就發表聲明,澄清在冰島購地投資,第一是源於對大自然的熱愛,第二是出於商業目的,根本無關地緣政治。為了讓冰島人對他的意圖放心,他承諾放棄對流經這塊土地的水資源的任何權利。
冰島人對黃怒波此舉的恐慌,表面上看是擔心國家安全,但這種憂慮經不起分析。首先,中國人不可能把這個島嶼開發成一個商業港口或軍港;其次,賓館也不可能用作軍事目的,像科幻電影裡那樣在每個房間裡安裝飛彈發射裝置。冰島政府內部也不是沒有明白人,工業能源和旅遊部長認為,沒有理由因為一個中國人想買點土地投資冰島的旅遊業就歇斯底裡起來。
冰島人憂慮的真實原因是,他們不相信黃怒波買島是純粹的個人行為。中國富豪的財富來得太快,這讓友邦人士莫名驚詫。根據西方媒體浮光掠影的了解,黃怒波1995年下海,1997年就賺了5000多萬元。黃怒波和他的中坤集團開發的安徽黃山宏村項目,投資第二年門票收入從原來的十七萬元陡增到四百多萬元。2008年,中坤開發的「黃山三村」僅門票收入就達到四億元,而中坤集團目前還有二十年經營期,這意味著僅門票收入理論上將達八十億元人民幣。這還不包括中坤參與的對吉爾吉斯斯坦伊塞克湖自然風景區約10萬平方公裡的旅遊資源開發。
也許這些誤會都來自於文化的隔閡,我有一位網友,他在德國的一個小鎮生活。小鎮每年兩季分明——有落葉季和無落葉季,鎮政府總找些志願者試走周邊,特別是林間的徒步路線,便於及時發現安全隱患。今年他也領了條林路來走,之後交報告時,告訴德國人說,「旅遊冊上標時4小時,標錯了,我只用了兩個半小時」。結果德國人都笑了,說:「瞧瞧,這可不就是你們中國人的問題,無論幹什麼,速度都太快了!」
黃怒波年輕時,曾經是個詩人,出版過詩集。試用他詩集的名字來形容買島這件事——冰島人喊:「中國,《不要再愛我》」;黃怒波說:「冰島,《拒絕憂鬱》」。
(作者為知名文化評論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