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本能,可以防禿?哈佛研究發現起雞皮疙瘩能促進毛髮再生

2021-01-15 科研圈

哈佛大學的科學家發現,起雞皮疙瘩的過程與毛髮生長有密切聯繫。


圖片來源:malehmann/Flickr


編譯 閆碩 魏瀟

編輯 魏瀟


我們為什麼會起雞皮疙瘩?如果你也曾好奇過這個問題,那你和查爾斯·達爾文想到一塊兒了。達爾文在他的進化論著作中也對雞皮疙瘩進行了思考。它也許能保護皮毛厚實的動物免受寒冷的侵襲,但我們人類似乎並沒有從這種反應中獲益太多。那麼,為什麼人類在演化過程中一直保留著起雞皮疙瘩的本能呢?


在一項新研究中,哈佛大學的科學家發現了原因:引發雞皮疙瘩的細胞對於調節促進毛囊和毛髮再生的幹細胞也很重要。在皮膚下方,收縮產生雞皮疙瘩的豎毛肌是連接交感神經和毛囊幹細胞的橋梁。交感神經對寒冷的反應是在短期內是造成肌肉收縮,產生雞皮疙瘩;從長期來看則是通過驅動毛囊幹細胞來激活和促進新毛髮生長。



大部分器官都是上皮、間充質和神經這三種組織構成的。在皮膚中,這三類組織以一種特殊的方式排列。交感神經是人類神經系統的一部分,它控制著人體的穩態調節和對外界刺激的反應。交感神經與間充質組織中的微小平滑肌相連,這種平滑肌(也就是豎毛肌)又與毛囊幹細胞相連。這是一種上皮幹細胞,對毛囊的再生和修復至關重要。


眾所周知,交感神經和肌肉之間存在神經肌肉接頭,這是產生雞皮疙瘩的細胞基礎:寒冷會觸發交感神經元發送信號,使豎毛肌收縮並導致毛髮豎立。然而,當用電子顯微鏡在極高解析度下觀察皮膚時,研究人員發現交感神經不僅與肌肉有聯繫,還與毛囊幹細胞之間存在直接聯繫——交感神經纖維就像一條絲帶一樣包裹在毛囊幹細胞周圍。


纏繞在毛囊幹細胞(紅色)周圍的交感神經(綠色)。圖片來源:論文。


領導該研究的哈佛大學教授 Ya-Chieh Hsu 表示:「通常情況下,神經元傾向於調節可興奮的細胞,例如其他神經元或帶有突觸的肌肉細胞。令人驚訝的是,神經元也可以與位於上皮的毛囊幹細胞形成類似突觸的結構,這可並不是神經元的典型靶點。」


這種聯繫令機體根據寒冷程度控制毛髮生長成為可能。研究人員發現,一般情況下,交感神經一般表現為穩定的低水平激活,這能夠使與之存在直接聯繫的毛囊幹細胞保持在一個「準備完全」的狀態,隨時可以再生。當個體長時間身處寒冷環境中時,交感神經活動增強,釋放出更多的神經遞質,這會促使幹細胞迅速激活,促進毛囊再生,從而長出新的毛髮



對於大部分動物來說,這種在寒冷環境下長出新生毛髮的能力,是成功渡過秋冬季節的重要條件。但是在已經演化為「裸猿」的人類看來,毛囊再生的意義已經擺脫了保暖這一生存的基本需求。


比如,常在男性個體中出現的雄激素性脫髮,能靠這種「寒冷生發」的思路挽回嗎?答案可能沒那麼樂觀。2016 年,一項來自墨爾本大學的研究發現,男性脫髮者的頭皮毛囊與豎毛肌的連接被分泌過多的脂肪破壞,這不僅讓頭皮喪失了起雞皮疙瘩的能力,也讓毛囊幹細胞無法再生,導致毛髮無法再次生長。這和哈佛大學的新研究剛好互補:當研究者移除與毛囊相連的肌肉後,交感神經萎縮,它與毛囊幹細胞的連接也丟失了,說明肌肉是連接交感神經與毛囊的必要支撐結構。


不過,哈佛的這項研究還是為脫髮患者們提供了一絲希望:他們發現一種能夠調節平滑肌(豎毛肌)形成的蛋白質「音蝟因子」(Sonic Hedgehog, SHH)在推動毛囊小環境發育的過程中起重要作用。SHH 由發育中的毛囊細胞分泌,能夠調控平滑肌形成,吸引交感神經產生連接。當毛囊進入「成年期」後,神經和肌肉就可以反過來共同調節毛囊幹細胞活動,再生新的毛囊。這是一個閉環系統,讓發育中的毛囊為自己建立起了一個小生態。音蝟因子這種關鍵蛋白,或許能夠為未來毛髮的再生調控提供新的思路。



這篇論文的一作、哈佛大學博士後研究員 Yulia Shwartz 表示:「研究表明,人體可以利用很多不同的方法來調節毛囊幹細胞活性,這是研究組織再生的一種極好的模型。這種特殊的反應有助於將組織再生與外界的變化(如溫度)結合起來。這具有雙重意義:雞皮疙瘩是短期內緩解寒冷的快速方法;但當寒冷持續時,幹細胞就知道是時候再生新的毛髮了。」


未來,研究人員將進一步探索外部環境是如何影響皮膚中的幹細胞的。比如在機體處於穩態,或者處於傷口癒合等修復情況下的皮膚幹細胞活動。


Ya-Chieh Hsu 說:「我們生活在一個不斷變化的環境中。因為皮膚總是與外界接觸,所以我們有機會研究人體內的幹細胞利用什麼機制將組織再生與不斷變化的需求結合起來。這種機制對生物體在這個充滿活力的世界中茁壯成長至關重要。」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科研圈」。如需轉載,請在「科研圈」後臺回復「轉載」,或通過公眾號菜單與我們取得聯繫。

【標題】Cell Types Promoting Goosebumps Form a Niche to Regulate Hair Follicle Stem Cells

【作者】Yulia Shwartz, Meryem Gonzalez-Celeiro, Chih-LungChen, H. AmaliaPasolli, Shu-Hsien Sheu, Sabrina Mai-Yi Fan, Farnaz Shamsi, Steven Assaad, Edrick Tai-Yu Lin, BingZhang, Pai-ChiTsai, Megan He, Yu-Hua Tseng, Sung-JanLin, Ya-Chieh Hsu

【期刊】Cell

【日期】16 July 2020

【DOI】10.1016/j.cell.2020.06.031

【摘要】

Piloerection (goosebumps) requires concerted actions of the hair follicle, the arrector pili muscle (APM), and the sympathetic nerve, providing a model to study interactions across epithelium, mesenchyme, and nerves. Here, we show that APMs and sympathetic nerves form a dual-component niche to modulate hair follicle stem cell (HFSC) activity. Sympathetic nerves form synapse-like structures with HFSCs and regulate HFSCs through norepinephrine, whereas APMs maintain sympathetic innervation to HFSCs. Without norepinephrine signaling, HFSCs enter deep quiescence by down-regulating the cell cycle and metabolism while up-regulating quiescence regulators Foxp1 and Fgf18. During development, HFSC progeny secretes Sonic Hedgehog (SHH) to direct the formation of this APM-sympathetic nerve niche, which in turn controls hair follicle regeneration in adults. Our results reveal a reciprocal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a regenerative tissue and its niche at different stages and demonstrate sympathetic nerves can modulate stem cells through synapse-like connections and neurotransmitters to couple tissue production with demands.

【連結】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92867420308084

主要參考資料: 

https://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20-07/hu-trr072020.php


▽精彩回顧▽

相關焦點

  • 哈佛科學家做了一項起雞皮疙瘩的研究……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我們為什麼會起雞皮疙瘩?如果你好奇過這個問題,和你一樣好奇的還有達爾文。達爾文在關於人類演化的著作中,也曾思考過雞皮疙瘩。他注意到,動物豎起毛髮、羽毛或棘刺來調節體溫、求偶或攻擊,有助於提高生存優勢。
  • 哈佛學者發現瑟瑟發抖時的雞皮疙瘩與「防脫」之間的強大聯繫
    什麼時候會讓你渾身起雞皮疙瘩?答案:一絲寒意讓你瑟瑟發抖時。有人思考過為什麼我們會起雞皮疙瘩嗎?如果你有過,那麼恭喜你!因為你和達爾文一樣,他在他關於進化的著作中對雞皮疙瘩進行了思考。在一些動物中,雞皮疙瘩也許能保護它們免受寒冷的侵襲,但我們人類似乎並沒有從這種反應中獲益太多。
  • 哈佛學者發現瑟瑟發抖時的雞皮疙瘩與「防脫」之間的強大聯繫
    什麼時候會讓你渾身起雞皮疙瘩?答案:一絲寒意讓你瑟瑟發抖時。有人思考過為什麼我們會起雞皮疙瘩嗎?如果你有過,那麼恭喜你!因為你和達爾文一樣,他在他關於進化的著作中對雞皮疙瘩進行了思考。在一些動物中,雞皮疙瘩也許能保護它們免受寒冷的侵襲,但我們人類似乎並沒有從這種反應中獲益太多。
  • 摸摸自己的雞皮疙瘩:我這脫髮,還有救嗎?
    近期哈佛大學研究團隊發表於《Cell》雜誌的一篇文章指出:引起雞皮疙瘩的細胞類型對於調節再生毛囊和頭髮的幹細胞也很重要。/圖源《隱秘目前能解決脫髮問題的唯一快速有效的方法就是植髮,但這種「拆東牆補西牆」的方式不但價格昂貴,還會引起一些不適及併發症。那麼,如何利用人體自身特點來達到再生毛髮的目的呢?
  • 摸摸自己的雞皮疙瘩:我這脫髮,還有救嗎?
    近期哈佛大學研究團隊發表於《Cell》雜誌的一篇文章指出:引起雞皮疙瘩的細胞類型對於調節再生毛囊和頭髮的幹細胞也很重要。/圖源《隱秘目前能解決脫髮問題的唯一快速有效的方法就是植髮,但這種「拆東牆補西牆」的方式不但價格昂貴,還會引起一些不適及併發症。那麼,如何利用人體自身特點來達到再生毛髮的目的呢?
  • 人身上的雞皮疙瘩也有大用處 比如拯救你的頭髮
    研究人員發現信號最初來自發育中的毛囊本身,它分泌一種調節平滑肌形成的蛋白質,然後吸引交感神經向此處生長延伸。到了成年期後,這種相互作用發生逆轉,神經和肌肉一起調節毛囊幹細胞,以再生新的毛囊。然後,這個生長周期會關閉——發育中的毛囊建立自己的生態位。神經通過神經遞質激活幹細胞的信號傳導過程,而肌肉是使神經纖維直接與毛囊幹細胞連接的結構成分。
  • 聽音樂起雞皮疙瘩?你可能天賦異稟
    言歸正傳,想要參透這項特技背後的奧義,還是要從最基本的細節著手: 顫慄是對刺激的本能反應 能讓人顫慄的刺激有許多種,最凸顯本能的當屬寒冷。
  • 雞皮疙瘩究竟有什麼用?吃沙拉也有健康風險?
    達爾文曾嘗試從進化論角度來解釋,認為擁有濃密毛髮的動物可以依靠起雞皮疙瘩來抵禦寒冷,但這一說法的具體機制此前尚不明確,也缺乏細胞層面的證據支持。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提供了最新解釋:引起雞皮疙瘩的細胞對於毛髮和毛囊的再生有著重要作用。當皮膚感受到寒冷時,皮下的肌肉細胞收縮,產生了雞皮疙瘩,這部分肌肉的收縮能讓交感神經和幹細胞連接,從而使這些幹細胞生成毛髮和毛囊。
  • 毛髮再生又有新突破
    報導了哈佛大學科學家利用人多能幹細胞培育出含有毛囊等附屬結構的皮膚類器官,在移植到小鼠身上成功長出毛髮。  由於皮膚結構複雜,特別是含有毛髮、汗腺等附屬器,一直是生物醫學再生領域的難點。科學家一直希望能夠重建結構完整的皮膚,發揮正常功能。但由於皮膚的表皮和真皮分別具有不同的發育起源,因此兩者進行結構和功能整合十分困難。
  • 人們冷的時候身上為什麼會起雞皮疙瘩 支付寶螞蟻莊園10月9日答案
    起雞皮疙瘩是每個人都遇到過的,特別是冷的時候,那麼有沒想過是為什麼呢?下面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正確答案。人們冷的時候身上為什麼會起雞皮疙瘩 支付寶螞蟻莊園10月9日答案今天問題:人們冷的時候身上為什麼會起雞皮疙瘩?
  • 雞皮疙瘩居然能反映身心健康?科學的解釋在此
    然而,隨著人類的進化,當有強烈情緒波動時,也會抑制不住產生雞皮疙瘩,最近由牛津大學的Robin Murphy與哈佛大學的Matthew Sachs共同主持的一項研究發現,雞皮疙瘩不僅反映了身體的健康,起雞皮疙瘩對於心理健康也有很大好處
  • 人們冷的時候身上為什麼會起雞皮疙瘩 支付寶螞蟻莊園10月9日答案
    起雞皮疙瘩是每個人都遇到過的,特別是冷的時候,那麼有沒想過是為什麼呢?下面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正確答案。人們冷的時候身上為什麼會起雞皮疙瘩 支付寶螞蟻莊園10月9日答案今天問題:人們冷的時候身上為什麼會起雞皮疙瘩?
  • 會起「雞皮疙瘩」的人好處多!女性更強烈
    研究人員在一個音樂節上,通過可穿戴設備研究了人們起雞皮疙瘩的反應,結果得出了一些有趣的結論。他們發現,超過一半(55%)的人會在音樂會現場經歷起雞皮疙瘩的情況。研究人員解釋了情緒對生理的影響:音樂能夠引起情緒的變化,這個反應最早來源於動物對危險的恐懼,這種恐懼會促使體內分泌腎上腺素,而腎上腺素能夠讓皮膚的立毛肌收縮,直接導致一顆顆雞皮疙瘩的崛起。這種「戰慄感」(有時候稱為審美冷顫或音樂冷顫),也被稱為「皮膚高潮」,與由寒冷引起的戰慄的反應機制幾乎如出一轍。
  • 雞皮疙瘩居然能反映身心健康?科學的解釋在此
    然而,隨著人類的進化,當有強烈情緒波動時,也會抑制不住產生雞皮疙瘩,最近由牛津大學的Robin Murphy與哈佛大學的Matthew Sachs共同主持的一項研究發現,雞皮疙瘩不僅反映了身體的健康,起雞皮疙瘩對於心理健康也有很大好處
  • 會起「雞皮疙瘩」的人好處多!女性更強烈
    「雞皮疙瘩」能有什麼用起雞皮疙瘩原本是動物在遇到危險時,通過把毛豎起,使自己看起來更大,從而嚇退來犯者的一種行為。所以,「雞皮疙瘩」其實是皮膚的一種「保護反應」。為啥會「雞皮疙瘩掉一地」有很多人在聽音樂或看演出時,經常在一瞬間感到莫名顫慄,「雞皮疙瘩了掉一地」。近日,牛津大學的一項研究解釋了這個現象。研究人員在一個音樂節上,通過可穿戴設備研究了人們起雞皮疙瘩的反應,結果得出了一些有趣的結論。
  • Nat Biotechnol:可注射的海綿狀凝膠促進T細胞再生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可注射的海綿狀凝膠,可增強骨髓移植後的T細胞產生,從而增加了免疫系統中的這些關鍵組分的數量和多樣性。這種生物工程支架(即海綿狀凝膠)可在骨髓移植的同時注射到皮膚下,從而有助於在接受移植後恢復免疫系統。
  • 為什麼受刺激的是大腦,皮膚卻起了雞皮疙瘩?
    生活中,總有一些讓你腦洞大開的冷知識,比如,辣是痛覺不是味覺、胃可以擴大為自身體積的6倍、人一緊張就想上廁所……你的腦海裡還有哪些百思不得其解的念頭?心裡一驚,頭皮一麻,汗毛豎起,雞皮疙瘩滿身……你一定有過這樣的經歷。
  • 為何聽到刺耳的聲音後會起雞皮疙瘩?
    在寒冷的冬季,當我們從二十幾度的暖氣房間突然來到零下幾度的屋外時,身上通常會起一層雞皮疙瘩。當我們獨自在漆黑的房間看恐怖片時,電視裡鏡頭時不時令人不寒而顫,渾身起雞皮疙瘩。很顯然,當人體感到寒冷或者害怕,身上自然會起雞皮疙瘩。
  • 三維培養毛囊乳頭細胞來源的外泌體促進毛髮生長
    毛囊乳頭細胞位於毛囊底部,是一種對毛囊進入生長期起著重要促進作用的間葉細胞。喪失功能的毛囊乳頭細胞不能有效地遷移和聚集,從而不能喚醒毛囊的再次生長【1】。研究表明,注射經過三維培養的毛囊乳頭細胞球可以增強毛囊再生的能力【2】,預示了三維微環境可能激活了細胞的某些用於毛囊再生和修復相關的通路和蛋白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