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岐春來早,周原滿眼春。剛剛過去的2015年,岐山縣緊盯躋身全省經濟十強縣、中國西部百強縣目標,引領新常態,聚力新突破,全縣經濟社會持續穩定較快發展,亮點工作頻閃。預計全年實現生產總值148.4億元,同比增長12.1%;固定資產投資216億元,增長22%;地方財政收入3.8億元,增長17.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767元,增長10.6%,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97元,增長12%。連續六年被評為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縣,榮獲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均衡縣、中國禮儀文化之鄉、中國臊子麵之鄉、全省雙擁模範縣、全省「雙高雙普」縣等13項國家和省級榮譽,縣域綜合實力從全省19位躍居第13位。
凝心聚力繪藍圖,轉型突破促跨越。2016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岐山縣推進三年大跨越計劃的決勝之年。岐山縣委、縣政府將積極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大力弘揚岐山精神,強化項目帶動、產業強基、生態治理三大支撐,深入實施「岐蔡一體化」戰略,聚焦蔡家坡、周文化、主城區、民俗業「四大陣地」,凝心聚力,轉型突破,奮力衝刺全省經濟十強縣和中國西部百強縣。
緊扣五大任務 加力重塑蔡家坡
咬定「三年大變樣」目標,破解難題、厚植優勢,持續發力五大核心任務,加快建設「汽車產業聚集區,幸福美麗小城市」。一是把規劃設計作為城市指南。加快高標準編制蔡家坡小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完成渭河南北兩大片區控制性詳規編制,科學謀劃城市「成長坐標」。二是把項目建設作為首要任務。新能源汽車配件生產、純電動新車型開發等19個項目要在春季開工建設;年內飛靂士安全輪胎項目和總部大樓要開工建設,銅及銅合金項目、環衛車生產線技改、專用車駕駛室生產基地等22個項目要竣工投產,全年確保完成重點項目投資47.5億元。三是把招商引資作為主攻方向。突出產業發展、城市建設和現代服務業三大重點,聚焦渭河三產服務區、汽車工業園、岐山大道以東三大區域,創新PPP招商、扎點招商、小分隊招商三種形式,堅持招大引強、擇優選強,全年招引20億元以上大項目3個,落實到位資金60億元以上。四是把城市形象作為核心品牌。年內完成人民路、岐山大道改擴建,建成高速路口廣場,竣工投用蔡家坡學城,力爭國慶節前北坡公園一期工程建成開園,儘快實施百裡畫廊運動廣場、二號橡皮攔水壩、西線旅遊集散中心等項目,以重點景觀工程的大建設,推動城市品位的大提升。五要把完善投融資體製作為根本保障。積極做好項目策劃、包裝、申報和爭取工作,加強與各大金融機構對接溝通,全面推廣PPP項目合作模式,努力破解資金難題。
致力生態創建 打響綠色品牌
全面啟動省級生態文明示範縣創建活動,以高度的文明自覺和生態自覺,城鄉統籌推進,建設最具幸福感的美麗家園。
一是打造宜居縣城。建成投用影劇院、體育館,全面實施召公路、禮樂路、鳳棲路、岐伯路延伸工程,加快縣城南大門、鴻瑞商業步行街建設,確保每月都有基礎項目竣工,每季都有城市形象轉變。
二是建設優美鎮村。把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與脫貧攻堅、造林綠化、文化挖掘、鄉村旅遊發展相結合,推動整治縱深發展,力爭打造10個以上在省市有影響的樣板村。年內建成30個村史館,益店鎮要完成美麗鄉村試點,鳳鳴鎮要創建為國家級生態鎮,棗林鎮、雍川鎮要創建為省級生態鎮。
三是綜合治理生態。以滿目皆綠為目標,全域提升綠化檔次水平,栽大樹、種樹林,高密植、廣覆蓋,一次成片成林成景,讓綠色成為岐山底色。鐵腕治汙降霾,紮實開展「六清零」行動,全面封堵渭河北岸8個排汙口,建設五丈原汙水處理廠,完成蔡家坡汙水處理廠二期土建主體工程,曹家垃圾填埋場要當年建設當年投用;下茬開展礦區整治,全面實施礦山生態修復,守住青山綠水,換取金山銀山。
創新思維理念 促進三產崛起
強化旅遊帶動,推進景區開發,做響美食品牌,加速三次產業融合發展,促進第三產業提質增效。一是加快建設周文化景區。積極與陝旅集團對接,高效率運營周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公司,開工建設周城、天壇和周公廟廟前廣場項目,擴建周太王陵及三王廟,梯次推進景區運營中心、封神樂園等項目,全面掀起大開發、大建設熱潮。二是打造鄉村旅遊小景點。圍繞鳳鳴湖農業生態示範園建設,向東開發民俗旅遊產業,向南提升河家道民俗村,向西發展休閒觀光農業,向北實施西岐印象古鎮工程,打造鄉村旅遊新亮點。依託龍尾溝等「岐山八景」,加大開發力度,建設集生態觀光、休閒度假、健身娛樂於一體的旅遊觀光點。加快建設澇川生態農業觀光園,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帶動偏遠鄉村發展特色經濟。三是著力發展夜間經濟。加快渭河兩岸三產服務區建設,實施三國小鎮項目,建成運營濱河生態園、易順苑生態產業園,打造渭河兩岸休閒旅遊示範點,構建渭河沿岸不夜小城市。做活鳳鳴文化旅遊街區、鳳鳴古街旅遊經濟,配套實施區域亮化、公交延伸、商場延時,讓遊客品味岐山美食、暢遊岐山美景、樂享岐山生活。四是開發旅遊經濟新業態。著力發展總部經濟,深入推進臊子麵「三化」發展,建成運營臊子麵文化產業園,加快形成臊子麵文化產業總部的集聚效應和溢出效應,發展旗艦店10戶、示範店30戶、形象店50戶。發展工業旅遊,推動產城融合,規劃建設汽車主題公園,建成天利花食品、太公醋莊等生產旅遊觀光區。發展網際網路經濟,加快實施農村淘寶項目,建成縣級運營中心和45個村級服務站,力爭創建為全國電子商務百佳縣。
從嚴從實施策 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
把脫貧攻堅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和經濟工作,立足明年首戰告捷,率先脫貧1.3萬人。「找窮因、換窮業、挪窮窩、結窮親、拔窮根、脫窮帽」,建立縣級部門單位包抓貧困村、科級以上幹部一對一幫扶貧困戶機制,堅持「一村一策」、「一戶一法」,突出產業扶貧,年內完成南官莊、安家莊、張家、洪溝4個村連片開發、整村推進項目,確保2017年全面完成脫貧任務。
保障改善民生 共享發展成果
辦好惠民之事,落實為民之策,推動社會事業提質增效,鞏固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均衡縣和省級「雙高雙普」合格縣成果,建成農村健身廣場70個,爭創市級教育現代化先進縣。承辦好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分會場各項任務。加快縣中醫院門診醫技樓等衛生項目建設,深入實施計生三大惠民工程,提升衛計工作水平。加大城鄉低保和社會救助力度,建成27個農村幸福院。積極扶持就業創業,年內新增城鎮就業4000人,轉移農村勞動力11萬人,爭創省級農民工回鄉創業示範縣和食品安全示範縣,不斷提升群眾的幸福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