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大壩是如何在湍急的長江水流中建造而成的?看完大開眼界

2020-12-11 熱劇一分鐘

三峽大壩作為世界上著名的水電站工程,中國水電站工程的象徵,從構思到落地,再到如今的現狀,從移民搬遷再到引發的環境問題,它的成功一直伴隨著爭議。而我們都知道三峽大壩是建立在長江上的,長江的水流這麼湍急,是怎麼成功建立的呢?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如此成功的水電工程是如何實現的。

眾所周知,三峽水電站建立以來,成功的防禦了江水,有效地保障了下遊人民的生活,同時還兼具發電蓄水的作用。而長江的水流是十分湍急的,要在這麼湍急的水流上建立水電站的難度是可想而知的,起初所有的人都是懵的,從來沒有接觸到這樣的案例,但是無論多困難的事情都難不倒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聰明的水利工程師最終絞盡腦汁,發揮了他們的高超專業技術,成功的攻克了這一難題。

他們將長江河道分為南北兩端,從中間截取江水修建一條新的河道,在左右兩邊建立大壩,往大壩裡面填埋石頭,直至石頭高過江面把水堵住,這樣一來,江水就會自然的改變流勢,從另一條通道流下,然後利用水流衝刷的巨大能量,實現水電能量的轉化。

有了這一成功的案例,現在大部分的水電站都是按照此類方法建造的。而這些水流工程的建設者,在這麼艱辛的環境下依然不畏艱險,努力工作,利用他們的強硬技術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如此便利,是十分值得我們尊敬和愛戴的

相關焦點

  • 長江水流那麼急,三峽大壩究竟是怎麼建成的?你肯定想不到!
    相信大家對雄偉的三峽大壩一定不陌生,三峽大壩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水利工程,它的修建最有效的是起到防水作用,因為他擋住了100億立方的水,保障了下遊人民的生命財產,同時還能用來發電,在中國緊缺用電的情況下,它能立刻提供電源。
  • 宜昌五日遊,看三峽大壩,領略長江三峽的自然風光,體驗刺激的峽谷...
    曼妮在歐洲遊輪上與「梁有財」相遇,不管後續的劇情如何,但是在遊輪上遇見的風景卻是最美的,來宜昌,最不能錯過的就是乘坐遊輪遊覽兩壩一峽,看看長江三峽的自然風光! 其實,兩壩就是指的三峽大壩和葛洲壩,一峽指的是從三峽大壩至葛洲壩中間的一段原汁原味的西陵峽谷,在這兩壩一峽之間的這段長江航道,是唯一一段沒有被淹沒的老三峽的原始風光,乘坐遊船飄蕩在長江上,真正體驗「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 三峽大壩使用壽命到期拆除後,如何繼續防範長江水患?看完這個你就...
    三峽大壩使用壽命到期拆除後,可以繼續在原址重新修建,既然能成功建造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且再次建設只可能更強,完全沒必要擔心對長江幹流洪水的防範。
  • 建於1931年的美國胡佛大壩,對比我國三峽大壩,究竟誰更勝一籌?
    入汛以來,南方地區暴雨洪水集中頻繁發生,長江、黃河上遊、珠江流域、鄱陽湖先後達到預警水位。我們知道雨量偏多易形成洪澇災害,那麼這時水庫大壩就顯得尤為重要。大壩形成的水庫叫米德湖,總庫容348.5億立方米,水電站裝機容量現已擴容到208萬千瓦,計劃達到245.2萬千瓦。於1931年4月開始動工興建,1936年3月建成,1936年10月第1臺機組正式發電,建造花費約4900萬美元。壩下的科羅拉多河,原本是美國最深、水流最湍急的河流,如今緩緩而行,就像一頭被馴服的野獸。
  • 宜昌| 三峽大壩成新三峽標誌
    清晨,我們在宜昌夜明珠路擠上了一輛粘滿黃土的長途汽車,汽車飛快出城上了三峽專線公路,溯江而上,過了南津關,進入西陵峽。因為地處三峽大壩下遊,兩岸依舊險峰陡峭,峽谷幽深,可惜霧太大,白茫茫一片,啥也看不清楚。坐在旁邊的一位宜昌港務局工作人員告訴我:從前不是這樣的,三峽大壩落成,霧靄天氣明顯增多,經常大霧,有時不得不封航。
  • 長江三峽不太平竟與閻羅王有關!三峽大壩建造時的神奇事件!膽小莫看!
    但經過專家評估後,依然認為興建水壩利多於弊,因此才大力推動工程,而在工程進行的過程中,卻又頻頻傳出怪事。重點是,怪事發生的頻率,在淹沒一所千年閻羅王廟後竟然達到了高峰,難道長江真的是龍脈嗎?當年閻羅王廟被淹沒後又發生了什麼怪事呢?今天就要來跟大家聊聊長江三峽大壩。
  • 那山那水那地方—再遊三峽大壩
    終於來到了三峽大壩,登上罈子嶺俯瞰大壩全景,看著因洩洪而奔湧的江面,遠處的山間升起的山霧,和藍天中光芒四射的日光,宛如一幅絕世的風景畫,引人遐想。三峽大壩的建成曾耗資954.6億元,耗時近7年,現在年發電量超過1000億千瓦時,造福全國人民;「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攔河大壩確保了長江下遊億萬居民能免於洪災,也可以抗擊旱情,讓百姓安居樂業;三峽水庫回水至西南重鎮重慶市,可以直接通航;三峽工程是迄今世界上綜合效益最大的水利樞紐,在發揮它的利民效益的同時也成為世界罕見的新景觀,也為當地居民帶來了旅遊收益,讓百姓們的幸福感更強。
  • 三峽大壩之憂
    當地官員擔心,一旦整個山坡塌入水中,附近的居民將因此喪命,同時還會威脅到至關重要的長江水道運輸。  危險因素還不止這些。中國的科學家稱,大壩阻擋了淤泥流向下遊,使包括上海地區在內的長江入海口收縮,海洋的鹹水正在倒灌入內陸。世界野生動物協會(WorldWildlifeFederation)今春公布的一份報告稱,通過大壩的水流速度目前正在加快,對下遊的防洪大堤造成破壞。
  • 宜昌三峽人家、大壩旅遊路線_三峽美食附近酒店推薦
    秀美的長江三峽十二巫山見九峰,船頭彩翠滿秋空,朝雲暮雨渾虛語,一夜猿啼月明中,這是陸遊寫的三峽歌,詩句中三峽,兩岸谷深峽長,江流曲折,百轉千回,突出了三峽的險,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奉節的白帝城,東至湖北宜昌南津關。自西向東主要有三個大的峽谷地段:重慶瞿塘峽、重慶巫峽和湖北西陵峽,三峽因而得名。
  • 三峽總公司稱蓄水讓三峽大壩移位6.69毫米(圖)
    本報三峽大壩專電(特派記者 劉佔良) 從9月20日開始,經過了漫長的37天等待,三峽壩前長江水位終於逼近了「156」這個令人激動的刻度線。昨日上午9時48分,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總經理李永安在三峽總公司工程建設部宣布:三峽水庫成功實現156米蓄水目標!
  • 三峽大壩攔起那麼久了,長江裡的魚到底有多大了呢?
    三峽大壩是1994年12月開工建設的,到1997年11月時,奔騰不息的萬裡長江截流成功,三峽變成了一個水平如鏡的湖泊!一直以來三峽就以水流湍急著稱,大量魚類棲息在數百千米的三峽中,它們不再顛沛流離,那麼三峽中最大的魚可能有多大了呢?
  • 我國三峽放養的近「萬條」大魚,如今怎麼樣了?看完不得不佩服
    在我國作為一個基建狂魔,是建造出了不少讓人世界為之驚嘆的工程。而這其中就不得不說到我們三峽水電站了,水電站建成之後,他雖然說是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便利,但是你知道嗎?雖然說三峽工程每年能夠給億億萬萬家庭送去光明和電量。但是也不得不說有所得,必然也有所失,因為三峽工程在建造之初的時候,破壞了當地的生態環境以及水質土壤等等。
  • 長江三峽風光無限 乘船遊江體驗非凡景色
    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奉節白帝城,東至湖北宜昌南津關,自西向東依次有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雖然三峽大壩的修建稍微改變了以往的生態環境,但並沒有掩飾三峽的奇險。從重慶到宜昌,是長江最為奇險的部分,也匯聚了眾多的自然人文景觀。
  • 三峽大壩,截斷巫山雲雨,巧奪天工
    眾所周知,三峽工程的上馬有頗多周折,甚至在人大會議上都出現了幾百張的反對和棄權票,的確是很特俗的現象。其實在國民的心中都有著這樣的夢想:長江中有三峽大壩,大海海裡有航空母艦 ,一方面圓了主席「截斷巫山雲雨」的遺願,一方面也一改甲午海戰以來海軍貧弱的局面,畢竟大家都認為這是國力強盛的象徵。
  • 旅遊:參觀長江三峽大壩
    晨曦中太陽,似乎在歡迎著我的到來呢!之所以選擇跟團遊長江三峽大壩,主要是考慮到自由行過去沒法高效地在一天內體驗長江三峽大壩和兩岸的部分風景。假如沒打算由重慶坐郵輪玩到宜昌的朋友,或者遊玩時間不太充裕的朋友,不妨考慮一下直接過來宜昌東站後,參加一日團玩哦!如果時間充裕的,也可以遊三峽人家、清江畫廊等景點,淘寶店家的旅遊產品還是挺豐富的。
  • 中國10大風景名勝之一:長江三峽,重慶市奉節縣的白帝城
    長江三峽,是中國10大風景名勝之一,中國40佳旅遊景觀之首。它西起重慶市奉節縣的白帝城,東迄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關,跨奉節、巫山、巴東、秭歸、宜昌五縣市,長二百零四公裡,是中國古文化發源地之一。三峽兩岸懸崖峭壁,水流湍急,古樸與自然美妙結合,使三峽景色更加美麗,是長江風景線上最奇美的一條山水畫廊!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奉節白帝城,東至湖北宜昌南津關,自西向東依次有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雖然三峽大壩的修建稍微改變了以往的生態環境,但並沒有掩飾三峽的奇險。從重慶到宜昌,是長江最為奇險的部分,也匯聚了眾多的自然人文景觀。
  • 當年修建三峽大壩,是怎樣切斷長江急流的?中國工程師令人敬佩!
    當年修建三峽大壩,是怎樣切斷長江急流的?中國工程師令人敬佩!文/餘生讀史幾千年歷史文明,中國發展的越快,越能體現國人的智慧。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在歷經滄桑的歷史中逐漸被體現出來。我國的其中一大水系——長江,水流急速,時間久了,大壩的石料就被衝刷完了;再加上地理位置的特殊情況,人工修建抵禦水災的大壩很困難,並不能得到一個完全解決水災的辦法。然而,我國有一位設計師,帶領著團隊解決了這個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決的問題,他就是中國的三峽總設計師鄭守仁。那麼,他修建三峽大壩時,長江急流是如何被切斷的?看到真相之後,小編真的很佩服中國工程師!
  • 三峽大壩已經建成14年,項目投資高達2000億,如今是賺了還是賠了
    眾做周知,三峽大壩是中國境內最有名的工程之一,也是一個令世界各國讚嘆不已的大工程,曾經國家花費2000億巨資打造的三峽大壩,如今有什麼作用?13年過去了,國家進行這個項目,到底是虧了還是賺了?國家當年之所以在長江地區建立三峽大壩,主要是因為該地水流湍急,很有可能會引發水災和其他次生災害。
  • 三峽大壩使用壽命到期後,如何繼續防範長江水患?
    普通的建築物達到使用壽命時,我們很容易可以拆除,不會對人類產生什麼損害,但是我國三峽大壩關乎著長江中下遊的安全,那麼當三峽大壩達到使用壽命時,我們該如何繼續防範長江的水患呢? 水壩的使用壽命 曾經的水利部負責人說,在當時中國一共有86000多座水庫大壩,但有1/3的水壩是危型水壩。
  • 三峽大壩是中國驕傲還是世紀敗筆?看完說出答案吧
    本期我們聊聊三峽大壩到底是中國驕傲還是世紀敗筆。而為了建造這樣一個巨大無比的世紀工程,中國人幹了一件震驚世界的事情,將奔騰的長江在主流的地方直接截成兩段,根據計算,截斷長江使用的沙石如果用火車來拉,需要整整10萬節火車皮才能夠全部運走,可以說三峽從開工到最後創造了無數的世界奇蹟,但是這樣震驚世界的偉大工程卻在網上遭到許多的非議,大致就是破壞生態,改變氣候,勞民傷財,容易被國外飛彈攻擊決堤等等,然而真的是如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