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大壩作為世界上著名的水電站工程,中國水電站工程的象徵,從構思到落地,再到如今的現狀,從移民搬遷再到引發的環境問題,它的成功一直伴隨著爭議。而我們都知道三峽大壩是建立在長江上的,長江的水流這麼湍急,是怎麼成功建立的呢?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如此成功的水電工程是如何實現的。
眾所周知,三峽水電站建立以來,成功的防禦了江水,有效地保障了下遊人民的生活,同時還兼具發電蓄水的作用。而長江的水流是十分湍急的,要在這麼湍急的水流上建立水電站的難度是可想而知的,起初所有的人都是懵的,從來沒有接觸到這樣的案例,但是無論多困難的事情都難不倒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聰明的水利工程師最終絞盡腦汁,發揮了他們的高超專業技術,成功的攻克了這一難題。
他們將長江河道分為南北兩端,從中間截取江水修建一條新的河道,在左右兩邊建立大壩,往大壩裡面填埋石頭,直至石頭高過江面把水堵住,這樣一來,江水就會自然的改變流勢,從另一條通道流下,然後利用水流衝刷的巨大能量,實現水電能量的轉化。
有了這一成功的案例,現在大部分的水電站都是按照此類方法建造的。而這些水流工程的建設者,在這麼艱辛的環境下依然不畏艱險,努力工作,利用他們的強硬技術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如此便利,是十分值得我們尊敬和愛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