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藥研發——百時美施貴寶小分子共價BTK抑制劑BMS-986195的發現過程

2020-12-13 藥物化學前沿

前沿:

布魯頓酪氨酸激酶(BTK)是Tec家族非受體酪氨酸激酶的一員,在除T細胞和末期分化漿細胞外的所有造血細胞中表達。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類風溼關節炎(RA)和紅斑狼瘡的潛在病理過程依賴於BTK調控的許多途徑,包括B細胞和髓細胞功能。

由於非催化半胱氨酸殘基(Cys481)在激酶結構域的適當位置,人們對鑑定共價結合Cys481的抑制劑特別感興趣。Ibrutinib是一種BTK的共價、不可逆抑制劑,被批准用於臨床治療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套膜細胞淋巴瘤、瓦爾登斯特羅姆大球蛋白血症和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儘管依魯替尼取得了顯著的臨床治療效果,但是由於脫靶(EGFR)效應導致了副作用,如皮疹和腹瀉。

該公司前期已經成功獲得可逆的BTK抑制劑BMS-986142,正在進行治療風溼性關節炎的臨床試驗。因此,借鑑依魯替尼的共價設計,研究團隊在該化合物的基礎上進行了結構的設計。BMS-986142BTK的共晶結果顯示,喹唑啉二酮的氧原子可與Cys481形成弱氫鍵,原子的間距比較接近,這為設計共價抑制劑奠定了基礎,設計如下所示:

化合物3a被證明是高效的共價BTK抑制劑,但是PK性質研究揭示了低血漿濃度,快速代謝產生苯胺代謝產物,性質不佳。後來修飾的二甲基吲哚支架的化合物3b和3c。保留了3a的高活性,然而仍未解決代謝問題。因此,研究團隊將修飾的策略轉為替換苯胺為脂肪環。

化合物4d是具有乙烯基磺醯胺受體的哌啶衍生物,維持著對BTK和Ramos的高抑制活性,且在肝微粒體中比較穩定。4d代謝的主要途徑是直接添加穀胱甘肽,而不是通過穀胱甘肽-S-轉移酶(GST)介導,這對共價不可逆抑制劑是不利的。這表明,乙烯基磺醯胺受體的反應性太強。儘管具有高度反應性的受體,但在人類全血BTK失活實驗中,4d的失活率比1a的失活率要慢,如圖所示。

因此,研究團隊又轉向反應活性更低的受體,同時將哌啶環更換為其他的脂肪環,如下所示。

化合物4k和4f對Ramos的IC50均先於10 nM, 進一步的實驗表明使BTK滅火的速率與化合物1a相似。

為了提高代謝穩定性,研究團隊又在C4位置引入F原子,企圖封閉代謝位點,提高代謝穩定性。化合物5a維持著對BTK和Ramos的高抑制活性,對BTK滅火的速率比化合物1a高3倍,而發現去甲衍生物5b滅活BTK的速度比5a快7倍,在體內可能反應過度。

化合物5a在激酶組篩選中表現了超高的激酶選擇性,對具有類似半胱氨酸殘基的Tec家族、EGFR家族和JAK3中的部分激酶仍有高選擇性。尤其對EGFR家族激酶具有10000倍的選擇性,這也就避免了依魯替尼存在的EGFR脫靶造成的副作用。

共晶結果清晰的顯示:四氫咔唑的NH和羰基與Met477在活性位點的鉸鏈區域發生氫鍵作用。羧醯胺的NH2不僅與Glu475形成氫鍵作用,還與保守的水形成氫鍵作用,與守門分子Leu408殘基形成橋接作用。最重要的是,該結構通過與Cys481的硫形成明確的共價鍵,證實了該抑制劑的共價性質。

化合物5a對Ames毒性顯示陰性,hERG的IC50位11μM,對離子通道(Na,Ca)無明顯抑制。在四種種屬上的生物利用度均很高,清除率較低。

研究團隊後續進行了體內的關節炎實驗,0.5毫克和2.5毫克劑量依賴地對臨床疾病提供強有力的保護作用。實驗重點採血顯示三個劑量均高效的抑制BTK的活性。(BTK失活率高達99%)

總結:

研究團隊鑑定了共價不可逆BTK抑制劑的策略,該抑制劑既能在體內快速失活酶,又能降低人體預期劑量。探索親電受體與Cys481的低內在反應性結合,以減輕脫靶的副作用。此外,這一策略側重於識別具有PK/ADME特性的化合物,這種化合物能夠快速與靶標結合,但也能快速清除過量化合物。理想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方面更好,5a進一步被用於臨床評價。在第一階段的隨機、安慰劑對照、健康參與者的多上升劑量研究中,5a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提供99%的BTK失活。這些數據與臨床前劑量預測一致,並高度支持對這種新藥的持續臨床研究。

相關焦點

  • 從"有意迴避"到"研發熱點" 共價抑制劑如何革新小分子藥物開發?
    目前大多數小分子藥物仍然屬於非共價抑制劑,這些化合物可以與生物靶點可逆結合,它們與靶點之間的親和力往往決定藥物的治療效果,因此大多數小分子藥物的研發目標是發現能夠與生物靶點以高親和力結合的化合物。而共價抑制劑在與生物靶點結合之後,化合物上的基團能夠與靶點產生化學反應生成共價鍵。這讓共價抑制劑與靶點蛋白形成一個穩定的複合體,從而不可逆地抑制靶點蛋白的活性。
  • 近十年來首個骨髓纖維化新藥!百時美施貴寶JAK2抑制劑Inrebic歐盟...
    2020年12月15日訊 /生物谷BIOON/ --百時美施貴寶(BMS)近日宣布,歐洲藥品管理局(EMA)人用醫藥產品委員會(CHMP)已發布一份積極審查意見,推薦批准高度選擇性JAK2抑制劑Inrebic(fedratinib),用於原發性骨髓纖維化、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後骨髓纖維化、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纖維化成人患者,治療疾病相關脾腫大
  • 百時美施貴寶(BMY.US)在中國遞交Opdivo和Yervoy新適應症上市申請
    來源: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獲悉,12月3日,中國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CDE)網站最新公示,百時美施貴寶(BMY.US)遞交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納武利尤單抗(nivolumab,Opdivo)和伊匹木單抗(ipilimumab,Yervoy
  • 百時美施貴寶Opdivo膠質母細胞瘤3期臨床錯過主要終點
    作者:範東東日前,百時美施貴寶(Bristol Myers Squibb)報告表示,獨立數據監控委員會(DMC)已經審查了Opdivo(nivolumab)的CheckMate-548三期臨床試驗的數據結果。不幸的是,委員會經過評估後認為,該試驗無法達到總體生存(OS)的主要終點。
  • 百時美施貴寶(BMY.US)和bluebird bio(BLUE.US)首個BCMA細胞療法...
    來源: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獲悉, 9月22日,百時美施貴寶(BMY.US)和bluebird bio(BLUE.US)聯合宣布,美國FDA已接受idecabtagene vicleucel(ide-cel,又名bb2121)的生物製品許可申請
  • 潰瘍性結腸炎(UC)新藥!百時美施貴寶口服S1P受體調節劑Zeposia III...
    百時美施貴寶將對TRUE NORTH研究的數據完成全面評估,並與調查人員合作,在未來召開的醫學會議上公布詳細結果,並與監管機構討論這些結果。潰瘍性結腸炎(UC,圖片來源:healthjade.com)百時美施貴寶首席醫療官、醫學博士Samit Hirawat表示:「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很難有效地控制這種通常不可預測和潛在的衰弱性疾病。
  • 亞盛醫藥聯手君實生物探索小分子藥物與PD-1聯合用藥
    當PD-1遇上小分子藥物,會有什麼「化學反應」?據記者了解,亞盛醫藥在研的APG-1387為新一代凋亡蛋白抑制因子(IAP)高效特異性抑制劑,是小分子藥物,用於治療晚期實體瘤及慢性HBV感染。此外,APG-1387是中國首個進入臨床試驗的IAP靶向藥物。
  • 10個1類新藥、61個進口藥 2018步入「新藥年」
    PD-1是國內目前競爭較為激烈的研發靶點,截至目前,百時美施貴寶、默沙東、君實、信達的PD-1已獲批上市,恆瑞、百濟神州的PD-1已提交上市申請,明年有望獲批上市。此外還有超過30款PD-1處在臨床階段,未來PD-1單抗的市場競爭將異常激烈。
  • BMS 在日本提交C型肝炎全口服治療藥物的上市申請
    美國製藥商百時美施貴寶於11月3日表示,該公司已向日本衛生監管機構提交了其全口服C型肝炎試驗藥物的上市申請。
  • BMS在日本提交C型肝炎全口服治療藥物的上市申請
    美國製藥商百時美施貴寶於11月3日表示,該公司已向日本衛生監管機構提交了其全口服C型肝炎試驗藥物的上市申請。
  • 老藥為先導開發新藥經典案例探析
    百時美施貴寶(BMS)的研發人員stein在篩選內皮素ETA受體拮抗劑時發現,磺胺噻唑(1)對ETA受體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IC50=69µmol/L),對磺胺噻唑的周邊衍生物進行篩選發現磺胺二甲異唑(2)對ETA受體有更強的抑制活性(IC50=0.178µmol/L),研發人員在此基礎上對其進行結構修飾得到了強效且選擇性更高的衍生物BMS2182874(3, IC50=0.115µmol/L)。
  • 盤點:2001—2019FDA批准的抗癌激酶小分子
    激酶藥理和病理學證據表明,激酶是治療多種疾病的理想藥物靶點,多年來,選擇性小分子激酶抑制劑作為一種重要的抗癌藥,在臨床用於治療常見的惡性腫瘤,如乳腺癌、肺癌等,取得了較好的療效。根據結合模式的不同,激酶抑制劑可分為不可逆及可逆兩大類。前者指化合物通過與Cys反應形成共價鍵結合在ATP結合位點上,從而阻斷ATP位點,該過程具有不可逆轉性。
  • 預測|2021年最具商業潛力的上市新藥TOP10
    03 MyoKardia:mavacamten Mavacamten由MyoKardia開發,今年10月,百時美施貴寶以131億美元、溢價60%將MyoKardia收購。
  • 【新藥】FDA批准第62個小分子激酶抑制劑普雷西替尼上市
    普雷西替尼(Pralsetinib,BLU-667)是全球上市的第二款RET抑制劑;是FAD批准的第62個小分子激酶抑制劑,也是FDA在2020年批准的第8個小分子激酶抑制劑
  • 治癒C肝重磅新藥將上市!第一家本土DAA藥物突圍
    另一方面,如果丹諾瑞韋2017年上半年順利上市,意味著歌禮只用不到5年時間將一個原研藥以專利許可的方式在中國上市,這也將刷新我國新藥研發的記錄。自從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吉利德C肝藥索非布韋出世以來,全球領域對DAAC肝藥的研發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態勢,而在中國市場,相關企業也分秒必爭,以期在C肝治療領域爭得市場先機。
  • 2021年最具商業潛力的上市新藥TOP10
    03MyoKardia:mavacamtenMavacamten由MyoKardia開發,今年10月,百時美施貴寶以131億美元、溢價60%將MyoKardia收購。mavacamten是一款創新的口服心肌肌球蛋白別構抑制劑,有潛力減少患者的心臟過度收縮症狀。
  • 67個新藥獲批臨床:恆瑞、先聲、石四藥...|石四藥|抑制劑|注射液|...
    貝達藥業的1類新藥鹽酸恩沙替尼膠囊(商品名貝美納)研發歷時超過十年,此次獲批用於二線治療ALK陽性的非小細胞肺癌。這是首款國產ALK抑制劑,也是貝達藥業第2款獲批上市的創新藥。此前在國內獲批上市的ALK抑制劑均為進口產品,包括克唑替尼(輝瑞)、色瑞替尼(諾華)、阿來替尼(羅氏)。
  • 2020年Trodelvy等9款抗癌新藥重磅上市!|基因突變|FDA|RET|抑制劑|...
    FDA批准首款MET抑制劑卡馬替尼上市卡馬替尼作為一種口服的高選擇性小分子MET抑制劑,於2020年5月6日被美國FDA批准上市。最重要的是,卡馬替尼(Tabrecta、capmatinib、INC280)是FDA批准的針對局部晚期或轉移性MET 14跳躍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的首款靶向藥。
  • 藥物研發新革命-核磁共振技術加速先導化合物發現
    新藥發現的一個主要途徑是化合物文庫和天然化合物的的篩選以及為了活性性質優化的大量結構類似化合物的合成。這些過程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而且風險還很高,而這些技術為研究蛋白質的結構和小分子與蛋白質之間的相互作用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從20世紀末核磁共振技術首次成功運用於先導化合物的發現過程開始,一場新的藥物發現技術革命悄然誕生。以下我們主要介紹核磁共振技術在先導化合物篩選過程中的開創性應用實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