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和法國的機械制表技藝獲得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認證

2020-12-23 界面新聞

文|華麗志

上周三,瑞士和法國的機械制表技藝獲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UNESCO) 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認證,使這項在(橫跨瑞士法國的)汝拉(Jura)山脈地區傳承了數百年的技藝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

瑞士文化部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入選這一著名的全球名錄,凸顯了「法瑞兩國汝拉地區 (Jura Arc) 的傳統,它是鮮活而具有象徵意義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表示,這項技藝正處在「科學、藝術和工藝的十字路口」。

瑞士和法國於去年聯合提交了申請,它們申報的「機械制表」和「藝術機械」技藝不單指手錶和鐘錶的製造技術,還包括其他用於測量和指示時間的物品,以及其他自動裝置、音樂盒和機械鳴鳥等。且涵蓋了傳統手工範疇和尖端創新領域的多項技術。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遺產名錄上寫道:「這些裝置通常是隱藏的,有時也可以被人們看到,它賦予了物品美學和詩意。」

「這些技術性和藝術性的物品都有一個機械裝置,並由此產生動作或發出聲音。在服務於經濟功能的同時,這些技藝也塑造了相關地區的建築、城市景觀和日常現實。」

瑞士和法國的汝拉地區從日內瓦一直延伸到巴塞爾,被認為是歐洲計時工業的搖籃,這項技術在這裡已有幾個世紀的歷史。

法國宗教改革家 Jean Calvin(卡爾文)在日內瓦新教改革時期(Protestant Reformation)頗具影響力,他在該地區引入制表技術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瑞士鐘錶業聯合會(the Federation of the Swiss Watch Industry)在其網站上解釋說,1541年 Jean Calvin 在新教改革中禁止人們佩戴裝飾性物品,「實際上迫使金匠和其他珠寶商轉向了另一門藝術——制表」。許多新教徒為了逃避法國的訴訟也逃到了汝拉地區,他們帶來了制表技術,也幫助制表工藝融入了這座城市。

今天,汝拉地區仍然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制表公司,擁有一批有高素質的工匠,提供許多相關的培訓機會。僅在瑞士,該行業就擁有57500名從業者,包括從事外殼裝配的人員,以及負責內部精密機械的專業人員。

制表是瑞士的第三大出口行業,去年出口額接近220億瑞士法郎(約合人民幣 1600億元)

相關焦點

  • 瑞士和法國機械制表技藝正式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
    [腕錶之家 品牌新聞] 2019年,瑞士和法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UNESCO)遞交了一份申請。如今,在汝拉山脈傳承數百年的瑞士和法國機械制表技藝正式入選頌揚著名傳統、藝術形式和社會實踐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瑞士制表地圖
    為什麼瑞士會成為制表中心?官方的解釋大家都已經耳熟能詳。在17世紀以前,倫敦和巴黎才是世界制表中心。到了歐洲宗教革命和法國大革命時期,許多清教徒和能工巧匠從法國逃到瑞士,日內瓦開始聚集大量的制表師。而事實上,不僅僅日內瓦,沿著瑞士的侏羅山脈、與法國接壤的一長片地區都成為這些工匠的棲息之地——而那些帶著傳奇色彩的「鐘錶谷」也隨之應運而生。
  • 法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招募計劃
    法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招募計劃 法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界最重要的活動之一,由法國國家文化部、法國國家藝術行業聯合會主辦。展會每年在世界著名藝術寶庫羅浮宮舉行,展廳面積達3500平方米。
  • 將傳統制表技藝與現代風格相融合,打造瑞士高級品牌
    在1970年代初期,由於新興科技產品帶動了人們對高科技的興趣,全世界範圍內興起石英表的技術與製造,對瑞士機械制表工業產生了巨大影響,整個瑞士傳統機械制表工業幾乎陷入停頓,沒有人想要再生產機械錶。一些舊款的機械腕錶逐漸地在市場上消失,躺在收藏家的保險箱裡。
  •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新增42項,我國總量仍位居第一
    本屆委員會通過了在衝突與(自然和人為)災害等緊急情況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指導原則,共通過了35個新增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項目,並將5個項目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瑞士表的三大認證
    天文臺認證瑞士天文臺認證是由瑞士官方天文臺測試組織(簡稱C.O.S.C.)針對手錶準確性做的鑑定,合格的手錶往往被稱為Chronometer—天文臺表。Chronometer這個詞來自兩個希臘詞的合成:Khronos(時間),Metron(計算、測量)。
  • 大紅袍製作技藝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四川新聞網消息       (金文蓮)2日公布的我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福建武夷山市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藝榜上有名,成為惟一的茶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新增42項,我國總量仍位居第一
    本屆委員會通過了在衝突與(自然和人為)災害等緊急情況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指導原則,共通過了35個新增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項目,並將5個項目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梁金輝:建議將中國白酒釀造技藝列入國家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0年始,世界飲食申遺之風盛行,截止目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遺產名錄中已經有七項飲食文化遺產,具體為:法國大餐、地中海美食、墨西哥飲食、土耳其「Keskek飲食傳統」、維也納咖啡館、日本料理、韓國「醃製越冬泡菜文化」。唯獨博大精深的中國飲食,未載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緙絲技藝項目落戶竹谿縣
    8月12日上午,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緙絲技藝培訓班暨聯營籤約儀式在兵營鎮正式拉開帷幕,首期37名留守婦女參加培訓。該項目是由兵營鎮通過湖北省工藝美術協會牽線搭橋,引進蘇州緙絲協會聯合竹谿縣巴山楚韻大漆有限責任公司合作運營。竹谿縣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局參與前期技能培訓,將該項目納入扶貧車間技能培訓範圍,並按規定落實培訓補貼政策。
  • 壽仙谷中藥炮製技藝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4年12月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發布《國務院關於公布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國發〔2014〕59號),正式公布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傳承師申請流程
    包括:(一)傳統口頭文學以及作為其載體的語言;(二)傳統美術、書法、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和雜技;(三)傳統技藝、醫藥和曆法;(四)傳統禮儀、節慶等民俗;(五)傳統體育和遊藝;(六)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了貫徹落實《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和國家有關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的相關指示及落實十八大報告「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立中華優秀文化傳承體系」的精神。
  • 瑞士天文臺認證 普及與實惠的悖論
    瑞士官方天文臺檢測機構(也即COSC)在精密計時錶檢測方面擁有近乎壟斷的權力。無論在瑞士、德國還是法國,COSC的競爭對手都寥寥無幾;相比之下,處理量更是可以忽略不計。COSC是一個由制表品牌、機芯製造商和地方當局代表領導的非盈利機構,2016年共有170萬枚瑞士製造機芯通過檢測,2010年這一數字為128萬枚。天文臺認證越來越受歡迎,這一趨勢表明認證標籤對制表品牌及品牌客戶具有某種價值。自1974年以來,COSC認證標準保持不變。
  • 瑞士腕錶推出新認證標準
    人民網北京12月11日電(記者劉博雪)對於消費者衡量一塊腕錶的好與壞,參考官方認證十分重要。已有的天文臺表認證和日內瓦印記等瑞士官方認證已被很多消費者熟知。而如今,又有一個重量級的標準即將出臺。 12月9日,一項全新腕錶認證程序正式被推出,這是由瑞士聯邦計量研究院 (METAS)聯合瑞士高端制表品牌歐米茄於瑞士日內瓦合作推出,該程序自2015年起將被用以測試每一枚歐米茄「至臻同軸」腕錶。
  • 日本和紙技術正式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NHK電視臺11月27日報導,正在法國巴黎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政府間委員會27日決定將「和紙 日本手漉和紙技術」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日本政府期待這能夠幫助外界重新評價日本傳統文化,並將之推廣到海外。
  •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緙絲技藝項目落戶湖北竹谿縣
    8月12日上午,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緙絲技藝培訓班暨聯營籤約儀式在兵營鎮正式拉開帷幕,首期37名留守婦女參加培訓。該項目是由兵營鎮通過湖北省工藝美術協會牽線搭橋,引進蘇州緙絲協會聯合竹谿縣巴山楚韻大漆有限責任公司合作運營。竹谿縣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局參與前期技能培訓,將該項目納入扶貧車間技能培訓範圍,並按規定落實培訓補貼政策。
  • 什麼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之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同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起草了保護人類文化遺產的協定。世界遺產名錄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通過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成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我國世界文化遺產截至2018年7月,中國已有53項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在世界遺產名錄國家排名第二位,第一位為義大利,擁有54項。其中我國較為知名的有長城,莫高窟,故宮,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等等,世界上其他知名的文化遺產例如日本古京都歷史古蹟、柬埔寨吳哥窟、希臘雅典衛城等。
  • 瑞士製造:勞力士制表
    最高級製造勞力士與瑞士制表業的歷史密不可分。作為腕錶開發的先驅,該品牌是眾多重大制表創新的起源,在其歷史過程中已註冊了500多項專利。從金合金的鑄造到機芯,表殼,錶盤和手鐲的機械加工,製作,組裝和精加工,勞力士內部設計,開發和生產其手錶的所有基本組件。世界總部日內瓦勞力士全球總部是管理,研發,設計,溝通活動,銷售和售後服務的所在地。
  • 傳奇色彩的時間王國 瑞士和時計製造的不解之緣
    [腕錶之家 鐘錶文化]說到腕錶,大家會不約而同地想到瑞士,作為世界最大的鐘表生產國之一,雖然物資匱乏、勞動力相對短缺,但瑞士仍擁有眾多享譽世界的鐘表品牌,產品以腕錶為主,另有座鐘和擺鐘等。手錶是瑞士出口經濟的主要支柱之一,國家每年生產的手錶中有95%以上用於出口,這個「時間王國」(或稱:鐘錶王國)對世界計時的貢獻有目共睹。
  • 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在過度追求經濟增長的影響下,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形勢,導致了大量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實物和資料得不到妥善保護,一些民間文學和工藝美術被遺棄,許多傳統技藝瀕臨消亡等現象的產生,不論是自然原因還是人為原因,都會造成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破壞,嚴重影響人類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