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道招牌石鍋菜品
石鍋牛肉(招牌菜)
主料:牛腰條(內裡脊肉)例份標準:220克
輔料:洋蔥絲,幹蔥,青紅辣椒,炸蒜頭,蔥段
調料:牛肉汁(熬好成品牛肉汁)例份標準:600克
製作方法:
1、牛肉切工:牛腰條(牛的內裡脊肉)去精,橫刀切成長150px。厚30px的條形。
2、牛肉汁調製:一包牛肉醬汁放入25.5斤水
石鍋牛肉配料:
牛肉(例份)220克,炸蒜頭10克,幹蔥頭50克,青紅辣椒15克,洋蔥絲70克
1、石鍋牛肉成品製作:醃好牛肉下油溫150度滑10秒鐘備用,石鍋裡加2個雨花石燒紅備用。
2、鍋燒熱下30克油把炸蒜頭10克,幹蔥頭50克,青紅辣椒15克炒香加入調好的醬汁350克燒沸。
3、燒好石鍋倒入洋蔥絲70克20克黃油炒香加入滑好的牛肉,加入調好的醬汁即可。
注意事項:
1、成品石鍋牛肉口感嫩滑,不宜太老。口味微辣,黑胡椒和洋蔥巧妙的搭配香四益,色澤深紅。
2、石鍋牛肉最佳時間醃製6小時後,進行銷售最佳。
黑豆燜老鴨
創意 啤酒鴨是這道菜的原形,我們加入了煨入味的黑豆一起烹調,菜餚的營養價值更豐富了,而且口味也不錯噢。
初加工 1.幹黑豆100克用清水浸泡4小時,撈出控水,放入碗內,倒入高湯沒過表面,大火蒸2小時至入味。2.淨老鴨600克洗淨,切成3釐米見方的塊,衝淨血水後放入冷水鍋內,倒入蔥段、薑片、料酒各15克,大火燒開,撈出衝洗乾淨。
熟處理 炒鍋內放入菜子油,燒至五成熱時,放入姜丁、幹辣椒各10克和香料(八角、桂皮各2克)煸炒出香,放入鴨肉,翻炒1分鐘,烹入啤酒300克和清水700克,大火燒開,改小火燒45-60分鐘,放入醬油5克,鹽、雞粉各4克調味,大火收濃湯汁,放入黑豆翻炒均勻,出鍋放入提前燒熱的石鍋內即可。
石鍋野生菌
創意 幹牛肝菌、幹老人頭菌、幹雞樅的鮮味是非常濃鬱的,搭配在一起烹調,鮮味自然沒得說。為了迎合長沙食客的口味需求,我們還加入了大量的辣醬進行調味,成品鮮味和辣味都很濃鬱。
初加工 幹牛肝菌、幹老人頭菌、幹雞樅各50克分別用清水浸泡回軟,衝洗去掉泥沙。
熟處理 鍋內放入菜子油50克,燒至五成熱時,放入五花肉100克,中火炒香,放入永豐辣醬30克、蠔油10克調味,放入菌菇和高湯300克、泡菌菇的清水100克,大火燒開,改小火煨制15分鐘,用雞粉3克調味,出鍋裝入提前燒燙的石鍋內,用蔥段2克點綴。
桃源石鍋牛雜
創意 牛舌、牛腸都是不起眼的食材,搭配牛腩和牛肚一起烹調,粗料細做,口味也不錯。為了增加菜餚的鮮香味,我們還加入了牛肉醬和蠔油。
初加工 1.牛舌、牛肚、牛腸各200克洗淨,一起放入盆內,倒入麵粉200克、白醋100克抓拌均勻,用清水洗淨,放入冷水鍋內,加入料酒、蔥段、薑片各15克,大火燒開,撈出衝洗乾淨,撈出切成薄片。2.牛肉100克切成厚0.5釐米的片,焯水。
熟處理 1.鍋內放入菜子油80克,燒至五成熱時,放入蒜子、薑片、幹辣椒各10克,八角、桂皮各5克炒香,放入四種焯水後的原料炒香,再放入阿香婆香辣牛肉醬30克、蠔油10克、辣妹子醬20克、龍牌醬油2克調味,倒入二湯1千克,大火燒開,改小火壓20分鐘,離火自然散氣。2.客人點菜時,將原料、壓原料的湯汁200克、紅椒圈20克、蒜子10克放入鍋內燒開,出鍋倒入燒燙的石鍋內,用蔥段5克點綴。
茄汁牛蛙煲
創意 這道菜在調味時,借鑑了貴州酸湯魚的製作方法,所以做好的牛蛙鮮辣微酸,有木姜子油淡淡的香味,對食客來說,這個口味絕對新鮮。
初加工 牛蛙仔500克宰殺制淨,切成大小均勻的30塊,加入鹽3克、溼澱粉20克抓拌均勻。
熟處理 1.鍋內放入色拉油,燒至四成熱時,放入牛蛙,小火滑油,撈出控油。2.鍋內放入花生油50克,燒至五成熱時,放入蒜蓉10克、薑片15克、小米辣椒圈30克、番茄醬100克炒香,倒入高湯1千克大火燒開,改小火熬至香味濃鬱時過濾料渣,放入牛蛙小火煮熟,淋入木姜子油10克,用溼澱粉15克勾芡,出鍋裝入燒燙的石鍋內,用鮮紅椒2個點綴。
石鍋茄夾
創意 在傳統茄夾菜的基礎上,我們增加了煨至入味的黃豆,菜餚的香味更加濃鬱。
初加工 1.黃豆100克用清水浸泡4小時,撈出控水,放入湯碗內,倒入高湯沒過表面,大火蒸2小時。2.茄子300克斜刀切厚2釐米的夾刀片,釀入五花肉餡100克,拍生粉50克。
熟處理 1.鍋內放入色拉油1千克,燒至六成熱時,放入茄夾,小火浸炸至色澤金黃,撈出控油。2.鍋內放入高湯100克,下入蠔油15克,老抽、雞精、雞汁各3克調味,湯汁燒開後放入茄夾、黃豆,收緊湯汁,出鍋放入提前燒燙的石鍋內,撒蔥花2克點綴。
高毛利菜——石鍋蘿蔔
主料:去皮白蘿蔔3500克(7斤)
調料:蘿蔔汁245克
半成品製作:
1、將蘿蔔去皮去莖去頭去尾直到表面削到光澤均勻,切成滾刀塊。
2、蘿蔔切好後稍微過水,過水後將蘿蔔倒入高壓鍋放入蘿蔔汁245克、豬油200g、白湯3500克、金華火腿邊皮或帶骨80g進行嘗試底味,蓋上高壓鍋蓋子壓制上氣4分鐘,關火將蘿蔔泡製高壓鍋中15分鐘入味,直接找開蓋子撈出蘿蔔備用。
注意事項:
1、隔夜的半蘿蔔成品不宜出品。
2、壓制時蘿蔔的時間掌控好。
3、本菜味道是吃蘿蔔的和湯的味道。
4、成存最佳時間品保存10小時。
成品製作:
出單時,取蘿蔔(大的5塊)(小的7塊)及原湯炒勺一勺放入鍋入中燒熱,再放入豬油10g、老抽5g調色澤,燒透勾薄芡,起鍋時加點香油裝入石鍋撒上蔥。
石鍋佛手茄子
主料:茄子
輔料:鯪魚、紅椒米、姜蒜米
調料:味精、雞精、豉油、香油
製作過程:
1、茄子洗淨切0.5釐米的厚片,並改花刀的形狀備用。
2、鍋內下油燒至4成油溫時下入茄子炸至茄子熟透時撈起待用。
3、鍋內留底油,加入輔料炒香加入茄子調味翻炒均勻淋油起鍋即成。
製作關鍵:炸茄子油溫要高、減少油汁
味型:香辣、軟嫩
營養價值:茄子中所含的維生素c和皂草甙,具有降低膽固醇的功效
石鍋小排
創意 這道菜的亮點在於小排的醃製方法。除了加入常規的調料外,我們還加入了啤酒和可樂,不僅遮蓋了小排的異味,還有嫩化肉質的作用。
初加工 豬小排400克切成長3釐米的段,衝淨血水後加入啤酒30克,可樂20克,鹽、雞汁各3克,味精2克拌勻,醃製20分鐘,再撒入生粉30克拌勻。
熟處理 1.鍋內放入色拉油,燒至六成熱時放入小排,小火浸炸至色澤金黃,撈出控油。2.石鍋放在煲仔爐上燒燙,放入黃油20克,下入圓蔥絲100克墊底。3.鍋內放入蔥油50克,燒至五成熱時,放入幹蔥頭、蒜子各30克爆香,放入小排,調入蒸魚豉油5克,雞粉、味精、白糖各3克,青、紅椒塊各20克,大火翻炒均勻,出鍋放入提前燒燙的石鍋內。
石鍋豆腐
原料:
豆腐1000克,泡椒100克,蔥20克,姜20克。紅椒10克。
調料:
鹽、味精各5克,胡椒粉3克,辣妹子醬6克色拉油100克。
做法:
1.腐切片入油鍋炸至金黃,蔥切段待用,姜切指甲大小的片。
2.內放底油燒六成熱,下入泡椒、薑片大火炒香,再下入炸好的豆腐小火炒40秒.
3.加入鹽、味精、胡椒粉紅椒、姜、蒜、鹽、味精、辣妹子醬翻炒幾下後轉小火燒1分鐘,盛入燒熱的石鍋內放蔥花即成。
石鍋焗美味蝦
創意 這是我們酒店人氣最高的菜品之一。海蝦在大量蒜子、幹蔥頭、圓蔥、生薑的陪襯下,散發出更加鮮美的鮮香味,每次上菜整個大廳都瀰漫著它的香味。
初加工 大連海蝦600克洗淨,從背部開刀去掉沙線,加入生抽、蒸魚豉油、東古一品鮮醬油、胡椒粉各5克,蔥段、薑片各10克拌勻,醃製30分鐘。
熟處理 石鍋放在煲仔爐上燒至滾燙,放入黃油50克,熬化後將大蒜子250克,一切為二的幹蔥頭150克,圓蔥絲、生薑丁各50克均勻地平鋪在石鍋內,再將蝦擺放在石鍋內,蓋上蓋子,小火焗15分鐘,揭蓋後撒入青、紅泰椒圈各20克,香菜2克,蓋上蓋子,搭配自製味汁80克上桌。上桌後將味汁澆在海蝦上,蓋上蓋子燜半分鐘,即可食用。
自製味汁 東古一品鮮醬油、蒸魚豉油各25克,炸蒜蓉、香菜梗、泰椒末各10克混合均勻。
石鍋羊腩茄子
原料:
羊腩300克,茄子500克,胡蘿蔔、青豆、玉米粒各20克。
調料:
老抽10克,鹽2克,味精5克,雞粉3克,海鮮醬、柱侯醬各10克,高湯300克,溼澱粉5克,蔥段、薑片、蒜片各8克,色拉油1千克(實用150克),自製滷水1千克,大蔥段100克。
做法:
1、羊腩入滷水中小火滷40分鐘至熟,取出備用。
2、茄子洗淨,打蓑衣花刀後入燒至五成熱的色拉油中小火浸炸3分鐘,撈出控油。
3、鍋內留油30克,燒至七成熱時放入蔥段、薑片、蒜片小火爆香,放入高湯、胡蘿蔔、青豆、玉米粒、茄子小火燒開,放入羊腩小火燒20分鐘,用老抽、鹽、味精、雞粉、海鮮醬、柱侯醬調味,入溼澱粉勾芡,出鍋裝入墊有大蔥段的吊鍋內。
備註:自製滷水用料:毛湯10千克、白芷15克、山奈10克、良姜10克、丁香5克、小茴香18克、八角20克、花椒20克、肉桂10克、白蔻12克大火燒滾1小時即可。
特點:色澤紅亮,濃香可口。
一品滑豆腐
創意 石鍋豆腐是款老菜,我們在傳統做法的基礎上,增加了鮑汁、紅腰豆,給豆腐帶來更加鮮美的味道。
初加工 自製的雞蛋豆腐500克切成大小均勻的10塊。
熟處理 1.豆腐塊拍生粉50克,入燒至七成熱的色拉油中,小火浸炸至色澤金黃,撈出控油。2.鍋內放入鮑汁300克,下入焯水後的紅腰豆100克燒至入味,離火。3.在燒腰紅豆的同時,取石鍋放在煲仔爐上燒燙,放入圓蔥絲50克墊底,再將豆腐均勻地碼放在石鍋內,加入步驟二的原料,小火燒至鮑汁冒小泡時,放入清炒甜豆和清炒蝦仁各25克,上菜即可。
自製雞蛋豆腐 雞蛋20個磕入碗內,倒入豆漿500克,充分攪拌,倒入不鏽鋼盤內(溶液的高度不能超過3釐米),中火蒸至溶液完全凝固即可。
石鍋孺子牛
原料:
牛腩(牛腩先入清水,裡面放蔥薑末、大料、料酒,一般500克牛腩加蔥薑末各20克,大料5克,料酒15克大火煮開,小火煮30分鐘至七成熟,去異味)300克,處理過的貴州煙筍(幹製品,15元/斤,先用清水泡30分鐘。入高湯鍋大火燒開,小火煨40分鐘)150克,泡燈籠椒20克,西芹段5克。
調料:
蔥姜蒜末各5克,自製乾鍋醬150克,高湯150克,色拉油100克。
自製乾鍋醬配方及製作:
原料:
三五牌重慶火鍋底料3袋450克,花椒(顏色發紅)20克,麻椒(更麻,青褐色)20克。辣妹子1瓶200克,老乾媽辣醬半瓶約150克,辣椒麵10克,李錦記排骨醬半瓶約120克,菜子油500克,花椒油20克。
製法:
先將花椒、麻椒打碎,然後將其和火鍋底料、辣妹子、老乾媽、辣椒麵、排骨醬、花椒油拌勻,下入鍋內,小火熬製15分鐘左右,熬製過程中邊熬邊下菜子油。
製作方法:
(1)將牛腩切成4釐米見方的塊,入沸水焯水1分鐘左右待用。
(2)煙筍用溫水泡透改刀成5釐米長的段。
(3)炒鍋燒熱下色拉油,六成熱時下蔥姜蒜末、泡燈籠椒炒香,然後下乾鍋醬中火煸香,下高湯放入牛腩、煙筍。小火燒10分鐘至牛腩熟爛入石鍋,加西芹段點綴,石鍋底下有小爐,裡面放酒精。點燃後一起上桌即可。
薑母鴨起源於泉州,之後傳至閩南地區及臺灣地區,是閩臺一帶的地道傳統小吃,具有滋而不膩,溫而不燥,香氣撲鼻的特點,因而成為了閩臺地區冬季進補首選的美味佳餚。進食薑母鴨後,通體溫暖,寒意盡失,頗受閩臺地區人民的歡迎與喜愛。其實製作薑母鴨並不難,難的是如果在家裡自己做的話,很難找齊其中需要的所有藥材,所以在這裡我就教大家製作家庭版廈門薑母鴨的做法吧!
做法一、
姜條不可撕得太粗或太細,一般以0.8釐米粗細為宜。且姜條要瀝乾水分,便於炒制。調製小料汁時加入白糖,是為了減低其鹹味,但白糖切不可放得太多。另外,小料汁中的幹辣椒末也不可放得太多,以微辣為好做法二、
原料:
半番鴨半隻、老薑(薑母) 100克、香油1大匙。
調味料:
生抽4大匙、糖 1.5大匙、黃酒3大匙。
做法:
1、鴨子洗淨後瀝乾水,用叉子在肉上稍微叉幾下,以便調味料入味;
2、鴨身上倒入調味料,醃製2小時,中間要適時翻動幾下;
3、老薑去皮洗淨,切片,鋪在電子瓦甄底部。鴨子皮朝下放入,調味料一併倒入。高火,燜煮2.5—3個小時;
4、中間要適時給鴨子翻幾次面,以便鴨皮和鴨肉上色均勻。煮至鴨爪關節出綻開,取出瓦甄放在煤氣上,開大火,將汁水不斷往鴨身上舀,至湯汁濃稠,起鍋前加入1大匙香油即可。
貼心建議:
1、這道菜餚特點是鹹鮮甘香,香味撲鼻。所以放料不要小氣。鹹淡可以按照調料比例酌情增減,但是比例儘量保持不變。這是我多年烹煮的經驗總結。
2、電子瓦甄功率小,採用的是燜煮的原理。如果在煤氣或電磁爐上煮,酒要多放些(可以加些啤酒),開到小火,還要時刻盯著,注意別燒乾了。
3、喜歡打邊爐的,可以多加些酒,鴨子吃完後燙些蔬菜、豆腐等,味道也是一級棒。
4、鴨子食用要注意,有些部位吃不得。比如鴨「尖翅」,也是禽類屁股上端長尾羽的部位,學名「腔上囊」,是淋巴腺體集中的地方,因淋巴腺中的巨噬細胞可吞食病菌和病毒,即使是致癌物質也能吞食,但不能分解,故禽「尖翅」是個藏汙納垢的「倉庫」。還有幾處的淋巴結,也同樣不能食用。記住,即使家養的鴨子,淋巴看不到,但是不表示沒有,一定要用剪刀連皮一起去除乾淨。
做法三、
菜系及功效:徽菜
薑母鴨的製作食材:番鴨1/4隻,老薑1大塊(要夠多才有姜味)中藥包1包,2片高麗菜(包菜)。
中藥包裡的材料:有草果1顆,陳皮1塊,熟地1塊,當歸1塊,黨參2條,川芎1塊,黃耆5塊,香葉2片,枹杞子適量、紅棗8顆,(熟地,當歸,川芎的藥味都很重,所以我都放的很少量每樣一片)。
麻油,米酒(我沒有用料酒代替了),鹽,冰糖少許,枸杞酒少許。
1. 番鴨洗淨切大塊,老薑切成長條。
2.鍋中入黑麻油以小火爆香姜條,呈金黃萎縮貌時,撈出姜塊備用。
3.再把番鴨塊放入鍋內翻炒。
4.炒至鴨塊裡面的油出來,表面呈金黃色。
5.把中藥放入紗布包裡,再將炒好的姜條,鴨塊放入冷水鍋內,倒入米酒,放入中藥包,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煮約1小時(用筷子插肉爛了即可)
6.在步驟 5的鍋中加入鹽,冰糖、姜泥調味。
*老薑雖然是薑母鴨的主要食材,但是經過煸炒以及燉煮,姜味難免會流失,加入姜泥可以使湯頭姜味十足。
7.最後放上少量的高麗菜略煮,起鍋前淋入少許枸杞酒及完成此道料理。(沒有可用淡味些的酒代替)
*最後淋上的枸杞酒可以使薑母鴨的湯頭風味更佳,香氣十足。
(包菜臺灣叫高麗菜,我在想放這個菜的原因可能是因為鴨湯太油了,放點菜可以吸油解膩)
做法一、
當年的馬幫,在行徑高原時,就已經懂得用火將石頭加熱炙烤食物的方法。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炙烤用的石頭也逐漸演變成了石鍋,同時烹調的方法也變得更加的多樣。有用炭火直接加溫燒熱石鍋,然後放入湯料和主菜烹食的,也有用液化氣將石鍋邊加熱邊煮燙菜品的……歷經數代人的傳承,由於其獨特的烹飪方式和其獨有的保健功效,讓石鍋魚得到「梅裡山中雪,石頭鍋中魚」的美譽。
下面就以以石鍋回頭魚為例給大家介紹一下石鍋魚的做法和配方。
主料
回頭魚 約500克
1、活回頭魚殺後除內臟洗淨待用,從脊骨兩側下刀將魚肉取下切0.3釐米厚的片,魚骨頭剁4釐米見方的塊待用,姜、蒜切片待用,蔥切蔥花,紫蘇切絲。
2、鍋內放底油燒至七成熱,放姜、蒜、紫蘇大火煸香下入魚骨頭塊用中火煎香,加鮮湯燒滾,依次加入鹽、味精、辣妹子醬、胡椒粉,大火煮3分鐘後撈出骨頭放入燒熱的石鍋內,再將魚片下入原湯中火煮開,略帶湯汁舀入石鍋內撒上蔥花即成。
特點
魚肉細嫩,湯紅微辣。
做法二、石鍋魚是近兩年流行業來的一種特色美食,由於口味豐富所以受到眾多美食愛好者的追捧,其實石鍋魚由來已久,也是一個有著歷史與文化傳統美食。因為傳統所以很多地區對於正宗石鍋魚的爭論也爭論不休,無論是川菜還是湘菜都想為自身爭取獲得又一大特色和文化。
九門寨做為正宗石鍋魚的傳承毋庸置疑,無倫是川菜也好、湘菜也好我們堅持了只有正宗配方。以下即為九門寨所公布的正宗石鍋魚配方和做法:湯底薑末15—20克,小米椒(微辣15克、中辣30克、大辣50克)、白醋10克、鹽2克、白糖2克、味精3克、雞精16克、骨粒香12克、美味湯寶8克、六骨粉4克、乳化矽油10克、中藥粉5克、大料油80克。
熬湯底:炒鍋置灶頭燒熱,下食用油20克,下姜蒜沫、小米椒略炒,在加入白糖,炒香至水汽蒸發,酸味揮發,加水1300克,下入鹽、白糖、味精、雞精、骨粒香、美味湯寶、六骨粉、乳化矽油,燒開後加入大料油、中藥粉,然後裝入石鍋中,這樣這湯料就完成了。
石鍋魚所用的魚是草魚與黑魚兩種。以往認為鱸魚最確切做石鍋魚。
第一步:選好草魚,殺掉,洗乾淨,去掉魚鱗、腮、鰭、腹內五臟,然後把魚核心一劈兩開,從魚尾巴向魚頭方向貼著魚骨初心片,片下的魚肉與殘存的魚排、魚肉片成厚0.5cm、長12cm的片,魚骨斬斷,魚頭對開。
第二步:醃製:魚片按先後放入高彈素、鹽、嫩肉粉、雞精、味精、雞蛋清、生
第三步:炒鍋倒入食用油,燒至6成半熱,下魚頭魚骨魚毛炸制3—5秒,魚片也是相同方法炸制2-4秒
。
第四步:炸制好的魚塊放入石鍋中,在魚片上放置紫蘇葉、香菜、紅泡椒、芝麻燒開後即可出鍋,椒與薑片,一鍋正宗的石鍋魚就完成了。
石鍋魚的做法即可總結為四個字:煞、片、醃、炸,熟練掌握這四個步驟即可做出一道可口美味的正宗石鍋魚。
做法三、
石鍋魚的做法步驟:
1. 魚剖好洗淨,正面剞波浪花刀,反面剞小牡丹花刀,然後用調料醃漬一下。把蝦仁洗淨,上漿待用。將青豆等輔料分別用水焯熟。
2. 將石鍋洗淨,石鍋要選上好的材質,然後將石鍋裡放上少許水,開火,用文火預熱。切記是用文火。
3. 將魚刨鱗後剖魚,然後洗淨。魚的種類不限,很多魚都可以做,花鰱或草魚都可。去刺,剩下魚身是沒有魚刺的,將魚肉切成大又薄的一片片。接著將魚片放入調料盤中,攪上滿帝石鍋魚秘制的調料,拌勻。
4. 紅炒石鍋魚底鍋菜。石鍋魚鍋底伴菜有黃豆牙、香菜,參與薑絲、蔥絲、青椒絲、紅椒絲等輔助材料一起炒。將預熱的石鍋裡水倒掉,將底料和上調料:食用油、鹽、味精、黃酒、澱粉、上湯、蝦油滷、生抽、白糖,一起放入石鍋裡面,中火加熱。
5. 起油鍋,將油燒成七成熱,放入魚頭。保持七成熱的油溫,將魚頭慢慢浸熟後撈出,魚身也按同樣的方法慢慢浸熟,然後放入石鍋黃豆芽底料上面。
6. 鍋中留少許油,放入滿帝石鍋魚的密制的調料、勾薄芡,淋入明油,最後把芡汁澆在魚身上,薑絲、蔥絲、青紅椒絲等輔料圍放兩邊即可。
7. 屬於錦上添花,家裡可以不用這樣哦--另起一口油鍋,放入蝦仁,劃熟後裝盤。將浸熟的魚也放入盤中。鍋中留少許油,放入上湯、鹽、味精、白糖、黃酒、蝦油滷、生抽等調料,勾薄芡,淋入明油。最後把芡汁澆在魚身上,薑絲、蔥絲、青紅椒絲等輔料圍放兩邊,青豆放中間。
做法四、
蝦營養豐富,且其肉質鬆軟,具有超高的食療價值,並用做於中藥材。
原材料:活麻蝦350克
調味料:生薑20克,蒜20克,幹辣椒100克,老乾媽50克,生抽20克,蔥花10克 花椒油20克
做法:A,用竹籤把蝦從尾部至頭部穿起,把蝦的頭剪掉用水洗淨。
B,鍋底燒油至五六成油溫炸,鍋底留油把調味料爆香蓋在炸好的蝦上,撒上蔥花裝盤即可。
菜品特色:外酥裡嫩,鮮香味美,麻辣適中
做法五、
石鍋魚是一款非常受食客喜愛的特色菜。以前,很多師傅製作石鍋魚時都會加入一些香料,我認為香料味太濃反而會遮蓋魚肉的本味。所以,我研發出了新的石鍋魚製作方法,這裡給大家分享一下:
步驟1
製作特色醬料。製作石鍋魚前一定要提前調好醬料,在調製醬料方面,很多廚師喜歡用郫縣豆瓣、泡椒等調料來製作,而我選擇的是鮮味濃鬱的半成品調料、幹紫蘇和幹蔥頭。具體做法:取幹蔥頭2千克洗淨,切成碎粒,放入不鏽鋼桶內,放入幹紫蘇葉(祛除魚的腥味)500克,倒入李錦記精選生抽、李錦記蒸魚豉油各10千克,家樂辣鮮露5瓶(400毫升/瓶),日本燒汁250克調勻,密封后放在陰涼通風處存放15天後方可使用。
步驟2
選魚。製作這道菜可以選擇的魚有很多種,我選擇的是千島湖有機鮰魚、千島湖胖頭魚、草魚和瘦身青魚。當然你也可以根據酒店檔次的不同,使用其他的淡水魚。
步驟3
製作。下面以有機鮰魚為原料,介紹一下菜餚的製作流程。1.取有機鮰魚1條(約1200克,魚按斤銷售)宰殺制淨,在表面打一字花刀,但不要將魚切斷。2.鍋內放入菜子油60克,燒至五成熱時,放入鮰魚小火煎至兩面金黃,烹料酒15克,倒入提前做好的特色醬料20克,倒入清水(沒過魚身),再放入鮮辣椒(根據當地嗜辣程度來調整)、生薑、蒜子各15克,鹽10克,大火燒開,改小火燒15分鐘,再撒入紫蘇碎和芹菜碎各10克,出鍋倒入提前燒熱的石鍋內即可。由於自製醬料的風味已經非常完美了,所以烹調過程中不需要再添加雞精、味精和其他增鮮醬料。
溫馨提示:閱讀是一種修養,分享是一種美德,支持是一種動力!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或者複製連結發送給您的朋友,因為你的分享會幫助更多的人成功!味道中國餐飲美食感謝您的支持!
微信掃描二維碼添加關注:味道中國餐飲美食
聯繫方式: 微信、 QQ:592034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