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是36v 10A 。
電機是250w的 。
改裝費用1500元 ,車子是美利達公爵500 13款的,還買了電筒, 尾燈 ,2100元 ,一共是2100+1500=3600元。
1、最高速度33碼,跟驢友比過騎個15-10公裡的,騎40碼的公路車把我甩了幾公裡。當時想花了1000多還跑不過公路車準備換個350w-500w的大電機怎麼都能比公路車快,但是換500w的電機控制器也要換,而且電池續航能力就差了,用250w的電機省電些。電動主要是上坡助力主要還是你自己騎,如果追求速度3千多可以買輛好一點的入門級的公路車了。
2、中途20-80公裡,我經常騎50公裡左右的距離 ,隨便怎麼騎都能跟上大部隊是比較輕鬆, 人力電動混合騎,還可以給買個36v轉5V的USB轉換器給電筒、手機、MP3、音箱供電,非常卓越騎的也不累
3、騎150公裡以上這車就比較坑了 ,因為敢騎長途的驢友體力都還可以差不到哪裡去,比休閒騎的業餘愛好者要強出很多。你搞個電動車跟他們騎,在沒電的情況下你的車比別人車重,能不掉隊就不錯啦。純電動模式中速能跑個40公裡左右 ,如果 最大速度騎1個多小時電就放完了。當100公裡以後電用完的時候雖然也能騎如果體力不佳,慢慢的會被別人甩很遠,沒電了遇到個大上坡也要比別人累很多。跑長途你也不好意思老要別人等你是吧。說實話跑100-200公裡以上這電動車優勢會慢慢轉變為劣勢,如果騎長途再拖個30-40斤的行李那比別人的車更累。
4、解決跑長途問題,其實多備用幾塊電池在身上就行了,但是鋰電池價格比較高一個就要800-900元左右,買3快電池就要花2-3千元,這價錢又可以買以輛山地車了。如果你是土豪不在乎錢,改裝電動山地車也同樣是為了鍛鍊在相同體力情況下跑的更遠更輕鬆,跑長途全程電動那又失去了騎車鍛鍊的意義了。
前置電機理論上沒有後輪驅動的磁阻。
前驅沒磁阻但是動力沒後驅強勁。
看情況 ,速度型的後驅 通勤用前驅。
無刷有齒電機,電機內部有超越離合器,不論哪種驅動方式都沒有磁阻。
雙電池 ,純電動跑100公裡, 混合騎150公裡。
這種車雖然沒法跟專業的比 ,但是這種混合動力的優點跑長途。
我這兩天想這種電動山地,看了很多資料,你別說,最近發現了有做一款中置式電機的山地車,好處是中置式電機是中軸離合傳動,在不加電騎行時,和普通山地車一樣,沒有磁阻感。
加電後可以有5檔控制,動力還大。
博菲利的專利,但現在又出了一款恪萊博的,也是中置電機,
為什麼加了助力騎行的結果反而比不加低很多呢?
僅僅是因為電機功率小?
或者真的是加裝的電機和電池後,車子的自重增加引起的?
在中軸上加的助力器,應該騎行更省電20%,當踏板轉動助力器檢測到了就會傳給控制器加電帶動電機,當你不蹬的時候就不會加電,這重混合騎行比按住油門要省電。
用助力器的話,還要裝個儀表。
可以控制助力油門 ,檔位,但是加了助力後,為什麼還跑不過不加助力的純山地車呢?
是因為車子的自重增加了這個因素嗎?
關於中軸電機,現在是不用加助力器了,我看了兩款,恪萊博和博菲力的電機是真接和蹬盤一體了,電機做的很小,與蹬盤同軸,電機裡有離合。
所以,在不加電時和普通山地車一樣騎行,而沒有電磁阻力。
配置應該很好 電機1000w以上 ,電池 30ah以上 。
發個圖面看,電動山地車速度30-40就可以了,太快了不安全畢竟剎車強度是按照自行車的速度來的。
電機約5公斤,電池5公斤的還不算好。
一輛山地車也才14公斤左右。
配備48v電機48v20安時電池能跑遠路。同功率不同電壓的電機,裡程有差別。
如果單純電動驅動跑長途會碰到各種複雜路面,再加上長途裝備,車重增加。
小功率的電機容易發熱,電阻增加後,耗電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