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萊旅遊宣傳片
汶萊達魯薩蘭國(馬來語:Negara Brunei Darussalam;爪夷文:نڬارا بروني دارالسلام),也譯作汶萊和平之國,簡稱汶萊或汶萊,舊亦稱婆羅乃,是位於婆羅洲北岸的東南亞國家。汶萊是北婆三邦之一,位於南中國海南岸,整個國土被馬來西亞砂拉越州所分割、環繞。1984年1月1日汶萊脫離英國和平獨立,1月7日加入東協。汶萊經濟狀況頗佳,石油和天然氣的生產和出口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67%,社會福利之程度與範圍皆非常完善,更以不需要繳稅而聞名。
1.地理概況
面積(約0.5萬)
總計:5,765k㎡(第164名)
水域率:8.6%
首都及最大城市:斯裡巴加灣市
2.歷史人文
人口(約41萬)
2015:估計417,200(第175名)
密度:72.11/k㎡(第134名)
官方語言:馬來語
認可的語言:英語
官方文字:羅馬字母,爪夷文
國家語言:馬來語
族群(2004)
66.3% 馬來裔,11.2% 華裔
3.4% 原住民,2.3% 印度裔
16.8% 其他
宗教(2011年)
國教:67% 伊斯蘭教遜尼派
其他宗教:13% 佛教,10% 基督教
10% 印度教和其他宗教
歷史
汶萊王朝成立:1368年
成為英國殖民地:1888年
日本佔領:1941年-1945年
成為英國保護國:1946年
取得內部自治權:1971年
脫離大英帝國獨立:1984年1月1日
東協宣言:1984年1月7日
3.政治概況
政府:伊斯蘭國家
單一制 君主專制
立法機構:汶萊立法會
4.經濟實力
GDP(PPP)2016年估計
總計:$33.376 billion(第116名)
人均:$80,000(第5名)
GDP(國際匯率)2015年估計
總計:$13.002 billion(第111名)
人均:$30,932(第25名)
5.其他
人類發展指數:0.845(2018年)極高 · 第43名
貨幣:汶萊元(B$)(BND)
曆法公曆:伊斯蘭曆
補充
1.歷史
汶萊從8世紀開始有人定居,在中國的唐朝史籍中稱婆利,明朝史籍中稱汶萊,亦有古籍稱之為勃泥或渤泥。
梁時,一位名叫Pinka和他的家人,即Kaundinya,是一名佛教徒。據載他統治了136個區域,用金造皇座,用銀造踏板,用鑽石造皇冠,相傳其皇冠有1尺高。他曾經在518年派遣使者去中國,並送了地毯給皇帝。在523年,他也派使者去了其他國家。
在隋代,汶萊國王Hu Lu Na Po和他的家人,即Chiari Ya Ka在616年,他們也派了使者去中國。唐朝時,汶萊國王被認為是很有錢的,在貞觀年間(669年),曾派遣很多使者去中國。
宋朝年間,一個據載叫Hiang Ta的國王,他擁有過百隻船,還有一些士兵。在宋太宗年間,Hiang Ta送了使者去中國,使者團叫阿布阿里,Sheikh Noh和Kadhi Kasim。在北宋元豐年間1082年2月,也曾送過使者去中國。根據傳說,這使者叫Seri Maharaja,他繼承者是Raha Makatunaw和Sang Aji,而這Sang Aji也就是後來蘇丹馬合謨沙的祖父了。
1395年明太祖朱元璋所著的《皇明祖訓》提到勃泥為15個不徵之國之一。
汶萊長期受中國文化影響,13世紀後伊斯蘭化。當代汶萊由渤泥國蘇丹馬合謨沙和福建移民黃森屏率領的華人勢力聯合組建而成。明代永樂年間浡泥王麻那惹加那曾經親自率使臣來中國拜見明成祖,不幸病故,葬於南京,即今浡泥國王墓。歷史上汶萊王室便奉黃森屏為始祖,至今汶萊仍有所謂「黃總兵墓」。
14世紀,汶萊伊斯蘭教君主國脫離爪哇的控制,在14至16世紀期間一度非常強大,國土包括菲律賓南部以及砂拉越和沙巴;歐洲人的影響使得這一政權走上末路。
1846年,英國以蘇丹王位繼承導致的內部糾紛為理由,入侵汶萊。
1880年代起,汶萊帝國持續衰退。蘇丹將部分領土(今砂拉越)贈與幫助他平亂的詹姆斯·布魯克,並準許他成立砂拉越王國。在那之後,布魯克和他的後繼侄子們多次租借或併吞更多土地。汶萊割讓許多領土給布魯克與他的王朝,又稱白人拉者。
為了對抗布魯克家族的入侵,蘇丹哈欣·再如·阿南·阿馬汀尋求英國的協助。1888年9月17日,在休·羅爵士的協商之下,汶萊和英國籤署〈保護國條約〉。條約規範了「蘇丹不得在未經英國同意下,逕自割讓或租借任何領土給外國勢力」;此條約讓英國實質控制了汶萊的外交,汶萊則淪為英國保護國(直到1984年)。然而當沙拉越於1890年併吞汶萊的班達魯安區時,英國並未做出任何阻止的動作。根據保護國條約,英國並不將沙拉越王國視為「外國」勢力。最後的一次併吞導致汶萊剩下現今的小範圍土地,並被分割為兩個部分。
1941年12月16日,在珍珠港事件爆發8天後,日本入侵汶萊。日軍從金蘭灣派遣了1萬名士兵的川口支隊於馬來奕登陸。經過6天的戰鬥,日軍佔領了汶萊全境。附近唯一的盟軍部隊為駐紮於砂拉越古晉的英國第15旁遮普軍團。
日軍佔領了汶萊後,立即與蘇丹阿哈默德丹祖汀達成了統治全國的協議。英國代表歐內斯特·艾德格·彭利的前任秘書英切·易卜拉辛被日軍任命為最高行政責任者。日軍原先希望留任彭利,但被彭利所拒絕。彭利與其他留在汶萊的英國人全數被日軍囚禁於古晉的巴都林當收容所。
蘇丹依舊保有其王位,並得到日軍的補助與禮遇。在日佔時期的後半段,蘇丹住在林夢Tantuya,並與日軍少有往來。日軍留用多數馬來人政府官員。汶萊與砂拉越王國還有英屬北婆羅洲一起重新劃分為5個行政區。汶萊被劃為美裡州汶萊縣。木村強被認命為縣知事。日本佔領期間,易卜拉辛將許多重要的政府文件藏起來,不讓日軍所用。日軍也將尤拉·哈利姆和其他許多汶萊人,以南方特別留學生的身份送至日本受訓。
日佔期間,學校教授日語,政府官員被要求學習日語。當地貨幣被改為俗稱香蕉票的馬來亞和婆羅洲軍票。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英國軍事管制區成立。該政府主要由澳大利亞官員與公務員組成。1946年7月6日軍事管制區政府將政權交還,汶萊議會也於該年恢復。軍事管制區政府致力於恢復被日軍破壞的當地經濟,並撲滅了日軍在戰敗前撤離詩裡亞油田時所放的火。
1962年12月8日-17日,與汶萊人民黨有關聯的北加裡曼丹國民軍發動反對汶萊蘇丹統治的武裝起義,以失敗告終。
1971年,汶萊實現內部自治;1984年1月1日,汶萊獲得獨立,但仍然是大英國協成員國。
2.政治制度
汶萊的蘇丹,沿襲自14世紀以來世襲的王朝,是國家和政府的領袖和軍隊司令。蘇丹以國家元首身份兼任汶萊首相。全部汶萊立法會立法議員由蘇丹任命,沒有民選立法機關。
統治國策是馬來伊斯蘭君主制,其內容包括以馬來語言、文化和風俗為主體,以伊斯蘭教為國教,推廣伊斯蘭法律與價值觀,王權至上,反對政教分離。
3.經濟
原油和天然氣是國家的主要支柱,總產值幾乎佔整個國家國內生產總值90%。在東南亞,石油儲量和產量僅次於印度尼西亞,居第2位。汶萊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同時也和新加坡是唯二最富有的東南亞國家,但汶萊目前仍被視為發展中國家。
汶萊國教為伊斯蘭教,蘇丹是汶萊伊斯蘭教的領袖。伊斯蘭教徒佔人口的70%,佛教佔12%,基督教佔9%。
5.法律制度
汶萊同時採用兩種法律制度,一種以英國法律為根基,另一種則是伊斯蘭司法制度,伊斯蘭法庭一般只處理穆斯林私人與家庭問題,如婚姻、遺產糾紛等。汶萊雖然保留死刑,但是自從1957年以來從未執行過。入境汶萊需要注意以下法規:
1.因是回教國家,汶萊航空機上不會供應酒,境內也沒有夜生活。
2.回教徒女性必將頭、手、膝都遮起來,異性也不得與之握手。
3.在汶萊境內要避談豬與豬肉的問題。
4.入清真寺前須換上過膝黑袍及拖鞋,步行其間不可踩到祈禱地毯,周五聚禮日不開放參觀。
5.攜帶、吸食、販賣、藏匿毒品刑罰最高處以死刑。
6.汶萊為單一國籍國家,倘被查獲持有汶萊以外之他國護照,汶萊國籍將會立即喪失。
7.未在周五的聚禮日禮拜的話,都將遭到罰款或是入監服刑。
2019年4月3日,汶萊宣布修改法律,以實施更嚴格的伊斯蘭法律,修改與新增法律包括:
1.同性戀及通姦者將會在「一群穆斯林的見證下」被處以石刑。此前同性戀、雙性戀及跨性別者的最高刑法是10年監禁。
2.犯下竊盜罪者,最高刑法將被砍斷手腳。
3.強姦、通姦、雞姦,侮辱或誹謗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皆會處以死刑。
4.墮胎的女性會面臨公開鞭刑。
5.傳播伊斯蘭教以外的宗教被視為犯罪行為。
汶萊皇家武裝部隊成立於1961年5月31日。在1965年5月31日,當時被稱為Askar Melayu Brunei;全名為汶萊皇家馬來兵團。到了1984年1月1日的汶萊獨立紀念日,汶萊皇家馬來兵團再次改名為汶萊皇家武裝部隊。
在傳統上,只有汶萊公民的馬來族(原住民)可以爭取在汶萊皇家武裝部隊服役。這些馬來族包括Belait、Bisaya、Brunei、Dusun、Kedayan、Murut及和Tutong等汶萊憲法所界定的人民。兵役不是強制性的,汶萊也沒有任何徵兵制。
汶萊皇家武裝部隊所使用的外國軍事設備範圍廣泛,有很大比例來自英國、法國等歐洲國家及美國。汶萊皇家陸軍是汶萊規模最大的武裝力量,汶萊皇家空軍和汶萊皇家海軍的規模則相對較小。汶萊缺乏軍事打擊或實戰經驗,但最近已積極參與國際性的人道主義與維持和平任務的區域部署行動。汶萊也廣泛與新加坡進行軍事交流。
7.人口語言
汶萊總人口約41萬,約2/3為馬來人,土著佔6%,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是華人,約佔總人口15%,大多數華人信奉佛教,部分為回族穆斯林,汶萊華人中又以福建金門閩南人佔大多數,其餘12%人口為其他民族(包含印度人)。
官方語言是馬來語,也使用英語和閩南話,因為汶萊華人絕大多數是來自於福建和廣東的移民及後裔,所以他們之間的通用語是東南亞閩南語或客家話而不是華語(現代標準漢語)。但汶萊廣播電視臺的中文節目時段為使用華語播音。
在文字使用上以馬來文和繁體中文為主,而馬來文除了和馬來西亞一樣使用羅馬字外,傳統阿拉伯字母書寫的爪夷文也具有相同的官方文字地位,是少數目前仍然通行爪夷文的國家。
8.與中國關係
中國和汶萊於1991年9月30日建立外交關係,雙邊關係發展順利,各領域友好交流與合作逐步展開。
1999年,兩國籤署聯合公報,進一步發展在相互信任和相互支持基礎上的睦鄰友好合作關係。
2013年,兩國建立戰略合作關係。
2018年,應汶萊達魯薩蘭國蘇丹和國家元首蘇丹·哈吉·哈桑納爾·博爾基亞·穆伊扎丁·瓦達烏拉的邀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領導人於2018年11月18日至20日對汶萊進行了國事訪問。並於19日在斯裡巴加灣發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汶萊達魯薩蘭國聯合聲明》。
9.節日
無知產生偏見,了解多一點,多一些寬容
建設祖國,may the world pe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