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壽田
浙江省杭州市北郊餘杭區境內以良渚古城為核心的良渚遺址,是實證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聖地,是祖國寶貴的文化遺產,也是全人類共同的財富。
燦爛輝煌的物質文明
以良渚遺址命名的良渚文化,距今約5300年—4300年,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最為顯赫發達的考古學文化之一,創造出了燦爛輝煌的物質文明。
良渚文化有著先進的稻作農業,普遍採用犁耕的方式種植秈稻和粳稻,在良渚古城池中寺遺址發現了近20萬斤炭化稻穀,是良渚文化勞動生產率顯著提高的有力證明。
良渚文化擁有門類完備、分工精細、工藝精湛的手工業體系,尤以玉器的生產製作最為突出,玉器種類涵蓋以琮、鉞為代表的禮儀重器以及一般裝飾品。玉器上通常採用淺浮雕、陰線刻和鏤雕等工藝雕刻出精美的紋飾,在反山遺址12號墓出土的一件玉琮上,1毫米的寬度內刻有5條弦紋,充分反映了當時玉器加工製作的高超水平。
1936年11月3日,施昕更先生拉開了良渚遺址考古發掘的序幕。八十多年來,考古學家們在良渚這塊神奇的土地上不斷有驚人的發現,考古研究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果。良渚遺址多次入選「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良渚古城考古發現被國際權威專家投票評選為「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良渚遺址的價值越來越被國際社會所認知與接受。
石破天驚的良渚古城
良渚遺址是良渚文化遺存最密集、最核心的地區,在42平方公裡範圍內,共有建於五千多年前良渚古國的王城遺址、高等級墓地、祭壇、居住地遺蹟等重要遺址近300處。
2007年,良渚古城的發現石破天驚。這座由宮殿區、內城、外城組成的三重結構的史前王城城址,是目前已知五千年前世界最大的城址之一。
良渚古城的內城由四面城牆圍合而成,城牆內的面積就達三平方公裡,其中莫角山宮殿區位於內城的正中心,是中國已發現的最早的「紫禁城」。古城的四周城牆有完全對稱的八個水路城門和一個陸路城門。同時,在古城內外還分布著多處不同大小、不同等級、不同功能的聚落,形象地標示了中國後世王朝「國」「野」之分的政治格局。在2013年首屆世界考古論壇上,來自世界各國的考古學界權威針對全球99個候選的考古發現進行投票,以得票多少評選出了「2011—2012世界十項重大田野考古發現」,埃及金字塔聚落得票第四,良渚古城緊跟其後,名列第五。
經過考古學家長達九年的考古調查,至2015年,在良渚古城北部共發現了由11條大型堤壩組成的人工水利工程,經過碳-14測年和一系列多學科研究論證,這是建於5100年—4700年前的偉大工程,它是目前所知中國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早、規模最大、最完備的防洪水壩系統。它的發現改寫了中國水利史,比傳說中的大禹治水也要早一千多年。它的發現,是繼良渚古城之後又一次石破天驚的重大發現,也再次證明了良渚遺址是中國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物證。因此,該發現毫無懸念地被學術界評為「2015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責任編輯:秦超]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