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中央媒體採訪團來到了「良渚古城遺」進行走訪報導。據悉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遺址獲準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全世界都關注到了這片史前文明聖地,緊接著,以考古為特色的遺址公園向公眾正式開園。
「與一般的公園不同,良渚遺址公園是以考古為特色的公園,今後很長一個時期內仍將持續開展的良渚古城遺址考古發掘與研究工作,這將是參觀者理解古城遺址豐富內涵和遺產價值的重要窗口。」良渚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考古發掘研究、公眾考古展示、互動考古體驗,是良渚古城遺址公園有別於其他公園的特色。
良渚遺址是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聖地
良渚遺址是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聖地,良渚古城遺址公園則是體驗和感悟「中華五千年文明」的重要場所。良渚古城遺址公園地處杭州地區西北部,位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鳳都路與104國道交叉口北200米,距杭州市區約30公裡,距杭州蕭山機場約60公裡。
遺址公園再現了良渚都城水草豐美、河網密布的水鄉澤國風貌,參觀者可在科技體驗、模擬場景幫助下,揭開了這座古城的神秘面紗,體驗5000年前良渚先民的生活場景。
五千年前的水鄉澤國
良渚古城遺址公園規劃總面積14.33平方公裡,分城址區、瑤山遺址區、平原低壩—山前長堤區和谷口高壩區4個片區。其中已經有限開放的區域是城址區的核心部分,面積3.66平方公裡。
根據遺產價值闡釋和訪客服務需要,公園主要設置了城門與城牆、考古體驗、河道與作坊、雉山觀景臺、莫角山宮殿、反山王陵、西城牆遺址、鳳山研學基地、大觀山休憩區和鹿苑十大片區。其中,考古體驗、反山王陵區域每天有定點定時的人工講解。
良渚古城遺址公園的訪客可以在考古體驗點參觀良渚古城的生活面貌展示外還能在互動體驗裡體驗一次平時難得一見的考古發掘工作;在河道與作坊區域,我們還根據考古發現復原了當時作坊區繁榮的生產場景,通過房屋人物的雕塑展示加工玉器、漆器、石器,體驗紡織、夯土、打陀螺等生活和工作場景。
這十大片區中,有哪些精彩看點?
城門與城牆
良渚古城營建於沼澤溼地之上,河網密布,水系發達,猶如一座水城,水路交通為當時最主要的出行方式,良渚先民乘坐獨木舟與竹筏來往於古城內外。
在南城牆中段,考古工作者發現了一座由三處小型夯土臺基構成的陸城門,這是良渚古城唯一的一處陸路交通通道。
河道與作坊
進入內城,河道與作坊區,還原了良渚先民生產生活的原貌。
在良渚古城內的河岸邊曾發現黑石英石片、玉料、鑽芯和漆木器坯件等遺物,說明這裡曾經是玉石加工、漆木器與骨角牙器製作的手工作坊區。這些手工遺物大多工藝精緻、做工複雜。
莫角山宮殿
莫角山宮殿區位於城址中央,地勢最為高敞。
這裡是古人利用自然山體人工堆砌的10-12米高的土臺,面積30萬平方米,上面建有大莫角山、小莫角山、烏龜山三個獨立的宮殿臺基,以及沙土廣場和35座房屋基址。
反山王陵
反山是一處人工堆築的長方形土臺,面積約1萬平方米,位於莫角山宮殿區的西北側,兩者僅一河之隔。
這裡保留了1986年發掘出來的11個墓葬。「為保護遺址不受侵害,我們還原了11座墓葬的出土情況,再現了1986年考古發掘時的情景。真實的墓坑位於展示區下方80釐米處。」工作人員介紹。
反山墓地目前已發現11座墓葬出土物品包括玉、石、陶、象牙、嵌玉漆器等珍貴文物1200餘件組,其中反山12號墓地是迄今為止所見等級最高的良渚文化墓地。
反山墓地,從排列位置、墓坑規格、隨葬品的多寡與種類上分析,能體現出墓主人生前的地位,反映出墓主人的性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