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的餐廳指南,我們一直不敢輕易動筆——因為這座城市真的太好吃,也太會吃了。
那麼多功力深厚的神級小店,深藏市井之間;論粵菜水平,更是全國公認數一數二的頂尖級別。
所以我們積累了近五年時間,橫掃廣州大街小巷,從白切雞、煲仔飯到腸粉,試圖找出每個品類的最優解。
沉澱5年,才敢掏出這份廣州深度美食指南。有不少資深食客都不知道的隱世小店,也有在單一品類裡做到極致的經典名店,滾遍菜單,給出了最佳點單方式。每家餐廳都是我們近幾年反覆回訪,確保水平穩定的店家,才敢放心推薦給你。無論你去過多少次廣州,相信這份指南,會給你再來一次的理由。
從家常小菜到富豪飯堂
讓土著點頭的粵菜館,5家
一份煙火氣的啫啫煲,一盅老火湯
老廣的講究都在細處
廣州粵菜館的確不少,但人均150的價格區間裡,細節比它到位的,我們找不出第二家了。
啫啫煲做得尤其有煙火氣,水平可能比惠食佳更勝一籌!因為廚房離飯桌很近,熱度保持得好,煲仔上桌後還在「滋滋」作響,油星四濺。
啫啫雞,用的是陽山騸雞,肉質更緊實肥美,剛掀開蓋就焦香四溢,連墊底的蒜和洋蔥都想扒光。
也有懷舊的鹹蛋黃啫絲瓜,披掛上一層金沙,閃閃發光。
除了啫啫煲做得好,其他菜細節也挺講究。
比如咕咾肉,粒粒大小一致,掛漿薄而脆,加了酸筍調味,比傳統版本多一重發酵酸香,挺有趣的。
以及很少人知道,這裡的羊腩煲其實非常地道,至今還在按傳統的禾稈草燒法,費時費力,連蘸料也是老派的腐乳+檸檬絲,每年秋冬只賣3個月。
我們通常還會點一鍋煲仔飯,用的泰國香米很靚,每次水分都收得乾爽,能掀出一片焦脆、金黃的鍋巴。
腊味煲仔飯裡有潤腸(鴨肝腸),少見,很出彩。
也可以試試鹹魚蓉煲仔飯,發酵味不重,鹹鮮恰到好處。
燉湯是這家的招牌,每日限量,不預定基本喝不到。只賣30來塊一盅,真材實料到什麼地步呢?會給瓷勺那麼大的日本乾貝,簡直以本傷人。
菜單上有不少貴海鮮,如果想吃得豪華些,我們會點一道臺山膏蟹蒸肉餅。
400+的價位,不便宜,還要等足足40分鐘——肉餅是現場手剁的,螃蟹要拆肉取膏,全是細緻功夫。上桌就覺得值了!
看這飽滿到快要溢出來的紅膏,嘖嘖~
肉餅吸收了蟹肉的精華,滑嫩多汁,手剁的肉粒感很立體,光靠碟底這盤肉汁,就能拌兩碗白飯……
店名叫御膳湯品,菜式整體口味偏重,很適合配酒(推薦自帶,不收開瓶費)。可以預定包房,大廳只能現場等位,記得提前打電話留燉湯。
離市區幾十公裡的小店
藏著即將失傳的懷舊菜
珠三角入海口是鹹淡水交匯區,海鮮出了名的好吃,有些品種離開了當地就很難吃到。想吃一些特別的海鮮,我們願意奔赴幾十公裡去這家店。
看起來是家普通農家菜館,其實早在十幾年前,就有港澳食家組團來刷菜單了。
因為地處入海口附近,能吃到鹹淡水交界特有的海鮮,比如這種蝦,雖然個頭不大,但肉質緊實,比一般的大海蝦更鮮甜。
開業40多年,老闆娘至今依然每天親自進貨,把關食材。
有些稀奇的時令食材,整個珠三角能吃到的店也不多,比如春天那一口比禿黃油還珍貴的禮雲子(蟛蜞卵)。
水鄉人家才會做的泥蝦醬蒸魚(一種浮遊生物製成的醬),有強烈的發酵鹹鮮,第一次吃會打開新世界。
即使不吃海鮮,為了菜單上那些幾近消失的懷舊菜:柚皮魚腸、缽仔蓮藕粉、綠豆釀大腸粉腸……也值得來一趟。
店名是腰記飯店,在化龍鎮開了40多年了,大部分菜式是老番禺菜口味,可能偏甜。
真正好的清蒸魚
才敢極簡調味
想領略一條廣東清蒸魚的妙,我們會去這家店。
大廚在廣州南沙有相熟的海鮮買手,能拿到不少遊水尖貨。點一條魚,經理會推薦油鹽蒸,魚足夠新鮮,才有底氣做減法調味,連蔥和醬油都顯得多餘。
常吃黃腳立,魚肉細嫩得幾乎夾不起來。秋天喜歡點肥美的黃眉頭,包郵區人民也叫梅童魚,筷子一翻,金色魚皮下全是蒜瓣似的魚肉,極鮮美。
蒸魚了得之餘,其他家常湯菜也不普通。
最喜歡豉油皇大腸頭,滷水調得精妙,鹹中回甜,狀態好的時候,能吃到猛火爆炒帶來的焦香,很上頭。
分店火候不穩定,偶爾炒得偏水,鑊氣就不太夠。
每次去都要連喝三碗白果豬肚湯,豬肚處理得很乾淨,再加入白果、馬蹄、腐皮慢燉幾個小時,湯色像豆乳般濃白,清甜溫潤。
最近回訪又發現一個驚喜:沒想到一家粵菜館能把燻魚做得那麼好,水平直逼新榮記,吮著手指默默點了第二盤……
這家店叫花城苑,早年是開在富人小區裡的私房菜,吃了四五年,水平很穩。近年開的海心沙新店火候還不太穩定,只推薦珠江新城總店。
提前預定,能吃到一些熟客隱藏菜單,比如溏心蘿蔔湯、禾蟲焗蛋等等。
紅了30多年的富豪飯堂
有些招牌菜依然無法超越
在廣州16000多家粵菜館裡,這家店也是特別的存在——敢把家常菜賣出酒樓價,而且幾十年來人氣居高不下。
總結起來,無非是選料精,功夫足。
排骨只用骨肉比例最好的肋排,青菜永遠是最嫩的一截,肉餅堅持純手剁,連看似簡單的白蘿蔔,也是用雞湯慢慢煨出來的,每塊都清甜無渣。
後廚班底大概沒怎麼換過,火候一直很穩。一道啫啫腰潤煲就能看出水平,豬肝選了更肥厚的黃沙潤,粉綿起沙,豬腰大片又脆嫩,各自的熟度都恰到好處。
也很喜歡薑汁豬腰,毫無腥氣。
紅了30多年的豉油糖黃花魚,被不少餐廳模仿過,但跟原版比還是差口氣。這盤魚肉火候從不失手,炸蒜香酥而不苦,功夫都在細微處,眼看著它從68塊漲價到98,還是願意點。
店名是雅苑餐廳。菜點多了,老闆娘會勸「這些夠吃啦」,餐後免費奉送一碗糖水,很有老派餐廳的人情味。
菜單大部分可以盲點,唯獨雞和牛肉類不太推薦。菜式份量偏小,一人食也行,一個例湯,一道菜,一份煲仔飯,剛剛好。
買少見少的媽媽味
鑊氣小炒了得,平民之光!
最後想推薦一家平凡的家常菜,出品並不複雜,但很有媽媽味,是附近居民吃了30幾年的私藏飯堂。
五柳炸蛋,雞蛋炸得很到位,邊緣有焦脆的蜂窩,酸甜清新。
每桌必點的紫蘇爆竹腸,比不少貴餐廳炒得有鑊氣,上桌還嫩生生的。
荷葉紅棗冬菇蒸雞,非常local的搭配了,有種奇異的鮮甜。
店名是勝安飯店,想不到吃什麼的時候,來這裡總是沒錯的,點上一碗家常例湯,兩道拿手小菜,埋單人均50,廣州平民之光。
出了廣州可能就吃不到
食材厲害的神級小店,4家
吃雞的最高境界:清水打底
連涮雞皮都是脆甜的!
論吃雞,廣州人最有發言權。
本地有一種很考驗雞質和鮮度的吃雞大法:雞肉去骨起片,清湯開涮。
據說這種吃法起源於廣東陽山。
剩下的雞骨加木瓜滾開,就是湯底了。上桌先喝一碗湯,有股神奇的椰子香氣,來自一種本土湯料——五指毛桃。
好吃的重點,在於雞本身。天然放養的果園雞,如果直接吃,肉質會偏韌,但切薄片再涮,口感完全不同!好爽好彈,比嫩雞的雞味更濃鬱。
分騸雞(閹割的公雞)和老母雞兩種。
更絕的是雞皮!因為足夠新鮮,口感極其脆爽,不像一般雞皮般軟綿綿,除了油脂的迸濺感,回味還有一絲鮮甜。
涮過幾盤肉,湯麵已經浮起一層黃澄澄的雞油……
除此之外,雞子、鵝腸、自製鯪魚丸都可圈可點,還有老闆從增城老家運來的菜心,特別肥厚,嫩且甜,炒飯絕美。
店名叫增城人家,廣州同類的店有幾家,吃下來還是覺得這家的雞最穩定,畢竟在夜宵激戰區屹立了十幾年,經得住檢驗。
秋冬限定羊腩煲
靠一家店帶火一條街
廣州人入冬的儀式感,是一煲炭火羊腩煲。
這家傳奇羊腩煲,每年夏天就關門休息,但一到秋冬,生意有多誇張呢?
本店三層樓全坐滿,老闆不得不盤下隔壁兩家店,連過道跟露天區域也擺滿桌子,以一己之力帶火整條街。
寒冬深夜,大家在老騎樓下支起爐子,空氣裡都飄著炭火味和肉香。
來自海南的東山羊,幾乎沒什麼羊羶味,反而有股淡淡的奶香,已經轉化了好幾個聲稱不吃羊的朋友。
羊腩每塊都肥瘦相間,還帶一層肥糯彈牙的羊皮,嚼起來很上癮。
因為每天宰羊,食材流通快,還能吃到少見的新鮮羊雜:
自製羊肉丸也很棒,加了陳皮、香菜調味,咬開有爆汁感。
肥厚的花菇,吃起來比肉還爽!
最後擼兩把羊肉串,心滿意足。
店名叫百家熟食店,開了30多年,也火了30多年。雖然羊腩煲偏貴一些,但用料實在,不會拿其他部位充數。
環境是典型大排檔,店門前常有大叔推著自行車賣炒螺,偶爾還會有賣涼茶、糖水的移動小攤出沒,碰到可以試試。
敢亮出清水鍋底
食材總有些過人之處
你可能沒法想像,這種清湯寡水的火鍋,真的能讓人吃上癮……
敢搬出清水鍋底,對食材自然很有底氣,光是豬肉就有十幾個刁鑽部位可選,而且無論什麼時候去,鮮度都保持得很好。
店家的要求不僅體現在食材精,連服務也很專業。走進這家店,你唯一的自主權只剩調點姜蔥醬油,其他都由經驗豐富的店員代勞,不給你任何把肉涮老的機會。
最喜歡竹腸,嚼起來咯吱作響,碰到牙齒迅速回彈,除了爽、彈,還能吃出爆漿感,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暢快。
另一種能刷新認知上限的食材,是豬肝。燙至剛好由生轉熟,柔嫩豐腴,綿密如雲,很接近高級鵝肝的口感。
牛脷坑,是牛舌和後部相連處,一頭牛就2兩,出肉率不到0.1%,口感彈韌,嚼起來有明晃晃的濃鬱牛油香。
最後會送一塊籺,一種順德傳統糯米製品。剛拆開葉子就聞到草本清香,紅豆沙尤為綿軟細膩。可惜只送不賣,想吃,只能下次再來。
店名叫順德松記食店,幾家分店裡,最推薦安華產業園店,服務員涮肉更遊刃有餘,進門就能看到牆上掛滿獎牌。
廣州殿堂級燒烤
15年換過無數店,依然是頂流
這家店堪稱廣州燒烤江湖裡殿堂級的存在。15年來,它像打遊擊戰般頻繁換店,開一家火一家,永遠不乏食客追捧。
做的是傳統廣式蜜糖燒烤,偏甜,但美拉德反應帶來的焦香更美妙。
老闆對食材很苛刻,像掌中寶這類食材,絕大部分店會直接買冷凍貨,而這家會去菜場找相熟買手,挑新鮮的。
簡簡單單的燒排骨,也能看出選材功力。每10斤肋排,只能挑出2斤神仙部位,豐沛的肉汁和脆脆的軟骨同時擁有!
生蠔也比大多數店優秀,一隻足足有成人巴掌大。連蒜蓉也不用,直接清燒,滑嫩似果凍,蠔汁在口中噴湧而出。
喝酒的話要點烤魷魚乾,一旦你開始吃,一定會點第二盤……
店名叫老王燒烤,開在沿江路,玻璃窗外就是珠江河畔。這裡曾是廣州夜生活最繁華的地方,可惜現在有些落寞了。
為數不多的早餐配額,
必須留給最值得的早茶!
百吃不膩的點心模範生
有一籠教科書級的蝦餃
如果只喝一家早茶,我們推薦利苑,點心幾乎都是教科書級別的,且價錢合理。
粵式點心的「四大天王」——蝦餃、幹蒸燒賣、叉燒包、蛋撻,利苑交的答卷都無可挑剔,可見功底之紮實。
這裡可能有全城最標緻、穩定的蝦餃,標準彎月型,一口大小,皮薄而透亮,褶子細密,每次蒸的火候都正好。
做好一次不難,能穩定如一就很厲害了。
每次去都會點銀蘿千層酥,其實就是白蘿蔔酥啦,開酥很漂亮,清甜鹹鮮的白蘿蔔絲在嘴裡化開,溫潤如玉。
連踩雷機率極高的流沙包,也拿捏得很好,奶香和鹹蛋黃香氣平衡,剛掰開,就有一汪金色熔巖奔湧而出……
但不太推薦在利苑吃飯,炒菜鑊氣不夠,貴海鮮溢價高,不過有兩道菜值得單點:
冰燒三層肉,利苑的看家招牌,工整優雅,配傳統廣式黃芥末吃,很有意思。
龍蝦湯泡飯,對比了幾家高級粵菜館,仍然是利苑的版本好,高湯熬得足夠鮮濃,炸米「滋啦」一撒,像是在碗裡炸開了煙花,場面很熱鬧。
甜品也推薦兩道:椰皇南瓜露,以及楊枝甘露(最初就是利苑發明的,非常經典了)。
兩家分店的出品穩定性都差不多,綜合服務因素,更推薦宜安廣場店,記得提前訂位,冰燒三層肉這樣的熱門菜也建議預定。
到炙手可熱的高級粵菜館
吃一枚全城最佳叉燒酥
廣御軒,今年最炙手可熱的高級粵菜,開業不到一年便摘下米其林一星。我們去了四五次,覺得點心尤其值得,貴,但穩妥。
店裡不過幾十個座位,光是點心師傅就配了9位,能做到奢侈的現點現做,是普通餐廳無法企及的配置。
點心少而精,有幾道無論手工還是火候,都擔得上全城最佳,確實值這個價:
鮑汁叉燒酥,下單即焗,難得看到這麼漂亮的中式酥皮,層次細密,入口鬆化。
餡料肉眼可見大顆叉燒,太實誠了。
雞絲春卷,皮薄如紙,炸得蓬鬆飽滿,卻依舊乾爽。咬下的聲音,像踩碎了一地秋日落葉,咔嚓咔嚓……
珍珠鹹水角,這樣金黃勻稱的珍珠狀氣泡,對油溫要求極高,咬開脆皮,立刻陷進軟乎乎的糯米糰裡,每口都是層次分明的脆糯。
偶爾也有些off-menu點心,得看當天食材水平,比如碰到新鮮鯪魚,就能吃到少見的手打魚肉燒賣,所以常去常新,總有驚喜。
據聞也有很多富豪來,只惦念一碗白粥,乍看平平無奇,其實用了兩種米熬,泰國米取其香,京都米取其綿稠——高級餐廳往往貴在細節。
吃起來有淡淡豆乳香,瑤柱鮮,白果糯,是近年碰到水平最佳的一碗。
點心之外,有兩道創意菜挺有趣的,不妨試試。
花椒鮮蝦天使面,西式食材和中式調味結合得很好,蝦肉彈嫩,花椒味濃而不麻。松露撈起螺片,連向來不愛黑松露的人,也被這道菜徵服了。脆脆的芋絲,柔韌的響螺片,口感錯落有致;黑松露的濃香裡,會跳出檸檬葉的清香,每一口感受都不同,整體層次非常豐富。
這裡中午的上座率遠比晚餐高,畢竟一頓飯動輒上千,追求實在又嘴刁的廣州人未必買帳,但喝一頓同樣精細的早茶,再單點兩道菜,人均才300出頭,就能吃得很開心了;)
廣州少有的園林式酒家
便宜大份,感受傳統早茶氛圍
如果只想感受早茶氛圍,與其去點都德,不如光顧南園酒家。
這是廣州為數不多的園林式酒家,環境古典氣派,早茶時段永遠排隊。雖然點心出品不夠精緻,但人均不到前兩家1/3,就不要什麼自行車了。
推薦菠蘿叉燒包,12塊錢3大隻,皮夠酥,肉眼可見粒粒叉燒肉,超值!
糖水牛雜雲吞麵……
跟著土著穿街走巷挖小吃!
滑溜溜的布拉腸,牛肉有陳皮香
@六記腸粉
廣州有6937家腸粉,我們一家家吃過來,還寫了一篇極其詳盡的腸粉科普,這家店至少是排前三的水平。
店裡坐滿老西關,能得到他們的認證,味道自然不會差。
最愛招牌三寶腸粉,餡料有牛肉、蝦仁、豬肝,牛肉提前醃過,有淡淡陳皮香。
同樣是老字號,穗銀的肉就會偶爾醃過頭,不夠穩定。
粉皮薄滑,不韌不粘,花生油香味好迷人~配一碗熬出粥油的綿密窩蛋粥,就是老廣最幸福的早餐。
一碗瀑布般的蝦籽撈麵
@慶雲居
一坨爽滑彈韌的麵條,先在豬油裡打個滾,再沾上巨量鹹鮮的蝦子——想想就知道有多罪惡!
這家小店,從面到辣椒醬,全是手工自製,連雲吞都是現點現包的,誠意十足。
喜歡點一份蝦子撈麵,再叫一碗鮮蝦蟹籽雲吞,鮮味排山倒海而來。
掏出湯底就贏了的雲吞麵
@恩寧劉福記
如果喜歡鮮味更濃的湯底,推薦恩寧劉福記。每次聞到店裡傳來的大地魚高湯香氣,就走不動路了……
除了常規銀絲面,節假日還會限量供應手工伊面,可以碰碰運氣~
脆魚皮也是一絕!堪稱中式薯片,咔呲咔呲根本停不下來。
老廣童年回憶裡的牛雜
@肥記牛雜
藏在巷子裡的寶藏小推車牛雜,吃了好多年了,有點不捨得分享
牛肺牛腸牛筋牛肚……全都處理得很乾淨,蘸醬足足有4種可選。20塊能吃到這麼一大盤牛雜,一本滿足!
下水愛好者的天堂
@容意發
這家店簡直是下水愛好者的天堂。
最有名的是牛三星(牛腰、牛肝、牛心),溫和的藥膳湯底,配上辛辣的韭菜和胡椒粉,冬天喝上一碗,很暖身。
我們更推薦你試兩個厲害的小眾部位。
牛骨髓,比內脂豆腐更柔嫩,口感像日本的高級白子般細膩。
牛雙弦,是牛胃最厚的部位,切成薄薄一片,口感彈韌。
想吃記得早點去噢,一般下午4點後會賣光。
臥虎藏龍的老字號糖水
@沙灣姜埋奶
這家糖水鋪就厲害在,幾乎每次端出來的姜撞奶都能完美凝固,穩穩地把瓷勺託住。
原理是利用薑汁裡的蛋白酶,讓牛奶凝固成布丁一樣的質地。
老闆娘是正宗沙灣人,店裡的水牛奶都從沙灣運來,乳脂含量極高,做姜撞奶、鳳凰奶糊尤為香濃。
他們家的馬蹄沙也讓人驚豔!用焦糖烘託出更複雜的甜度,入口瞬間冰冰涼涼地化開了。
綠豆沙加了臭草(一種芸香科植物),有奇異的草本香氣,是傳統的風格。
口味腦洞大開的Gelato
@歎雪糕低糖低脂Gelato
這家Gelato店,放眼全國實力都是少見的強大。主理人是澳門星級酒店西點廚房出身,捨得用很多貴原料做Gelato,比如茅臺、鍋島清酒。
研發能力也很強,你能想像把醬油、雞仔餅、五常香米做成Gelato嘛?
而且幾乎每個月都能吃到新的本土時令限定,目前已經有160多個口味了,並不能快遞……很值得專門來吃!
40多款燉湯,連喝一個月不重樣
@信行豐燉品皇
這家燉品店是41年老字號啦,菜單每天有40多款燉湯,選擇比達揚還多一倍;)
椰子燉竹絲雞湯,大半碗都是肉,真材實料。踢個拖鞋就能下樓喝湯,廣州人的日常真的好幸福噢!TUT
會拉絲的蜜汁雞翅!
@陳仔記
每天下午4點開始,店門前就排起長龍,全是等著「斬料加餸」的街坊。
蜜汁厚得會拉絲的雞翅和叉燒,總是最早賣完的。
更推薦滷水鵝翅,跟白天鵝那種優雅輕柔的白滷水不同,這家更鹹,偏重口,非常適合打包回家下酒!
燒鵝也不錯,不是脆皮風格的,但調味很棒,有複雜的辛香和回甘,鵝肉嫩且多汁,即使放涼了也好吃。
海珠區燒臘王者
@森成美食店
要找好吃的脆皮燒肉,還是去森成吧。妙在每一層的狀態都很到位:脆皮香酥,肥肉不膩,瘦肉不柴。
童年懷舊小吃
@步步高昇缽仔糕
小時候的街邊缽仔糕,現在很少見了。這家店除了經典的紅糖紅豆缽仔糕,還有不少創新口味:薑汁、桂花、斑斕葉……花樣很多,值得去懷舊一番~
傳承三代的味道
@合興小食
老城區僅剩的活標本級別小吃,附近的老廣甚至會自帶保溫桶來外賣。
不僅味道多年不變,連籌碼牌都還是當年的樣子。
把米漿從孔隙中漏下,變成長粉條,稱為為「瀨」,所以這種小吃叫瀨粉。
瀨粉裡有大量冬菇、蝦米、豬油渣,再撒一把辣蘿蔔,滿口鹹香。
口感變化很奇妙,滾燙的時候吃,質地像粘粘的米粥,涼下來會變成豆漿般稀薄。
喝一碗百年歷史的豬腳姜
@耕田公
這家店名叫涼茶鋪,其實最值得吃的是豬腳姜。
熬足4個小時,濃縮成一小碗像墨汁般濃厚的甜醋,豬腳早已軟糯無比,輕輕一扯就脫骨了。
店門口看起來平平無奇,其實有過百年滄桑歷史,還被政府列為「不可移動文物」。
全廣獨此一家的手工素食點心
@菜根香嫡系齋滷味
扎蹄這種手工素食點心,上次還是在香港貴婦零食鋪陳意齋吃到的。製作很費功夫,要人手一層層把腐皮裹緊,全廣州也就這家店還在做。
也有素燒鵝(炸腐皮),撒上芝麻,香得有點停不下來。
廣州人的命,都是檸檬茶和奶茶給的
@賞飲
一家藏在樓上的小店,專做外賣,港式奶茶調得很有水平。
老闆每天親自煮茶、拉茶,還會自己調配茶葉~
市面不少店都是直接買配製好的茶葉。
來買奶茶,可以順便帶一份冰火吐司,烤得熱乎乎的吐司,夾著冰冰涼涼的黃油,當下午茶好幸福哦!
另一家@榕記港式飲品 也好喝,連冰塊也是用奶茶凍成的冰磚,不會稀釋茶底,講究。分店很多,中午不少白領會排隊買一杯,比咖啡提神;)
如果喜歡更清新的香水檸檬茶,推薦這杯@鄰裡 的手打檸檬茶!
賣到出省出國的花生酥@純心餅店
最後推薦一家可以帶手信的吧!
逢年過節,這家糕點店就會開啟瘋狂排隊代購模式……很多人排上一個小時,就為了等一爐花生酥。別以為這種中式糕點很土,花生的香氣洶湧澎湃,吃一口就真香了。
店裡也有不少傳統糕點賣,推薦蔥香沙琪瑪,比一般沙琪瑪更酥脆,入口先是甜味,然後泛起淡淡的鹹蔥香,挺少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