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臺灣的兒童藝術教育:道禾,雲門,朱銘

2021-01-15 德泮素質教育未來館

德泮-2014暑期臺灣親子旅,我們以四個主題,帶著大家認識臺灣的教育•文化•自然•生話。今天跟大家談談兒童藝術教育這個領域,我們這次親子旅將去體驗的學校機構有: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

·道禾實驗學校

·道禾六藝文化館

·朱銘美術館

和自己的身體做一輩子的朋友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

1973年,在臺北市信義路一家小麵攤樓上,全臺灣第一個職業舞團「雲門舞集」誕生,也是所有華語社會的第一個當代舞團。但,雲門的關懷不只是在劇院裡,從早年的「藝術與生活」活動,到近年來的大型戶外免費公演,雲門舞集2的校園小區巡迴演出,帶給千萬人欣賞的喜悅,更希望協助大家透過身體力行,直接從舞動中得到快樂。

1998年,在舞團二十五周年時,「雲門舞集舞蹈教室」正式成立。這是林懷民老師長久以來的願望,教室設立時,林老師語重心長地說:「我們的身體是生命中最大的財富,它不只是四肢、器官來使我們做我們能夠做的事情。但往往必須等到病痛來臨的時候才感覺到我們的身體,基於這樣的一個需要,雲門舞集成立了舞蹈教室,希望能夠讓所有的人,健康、快樂、成長。」

這個「不教拉筋,不教下腰,甚至不教舞步」的舞蹈教室,主要課程「生活律動」是將舞蹈落實到生活中的身體韻律活動,讓每個人找到自己的舞步!

在分布全臺的二十家分館裡,三歲多的小朋友,在教室裡坐著「爸爸媽媽摩天輪」享受空間高低的變化。

幼兒園、小學的孩子,能夠用身體表現氣球和泡泡的不同質地。武術的拳腳,是許多汗水和堅持所打造出來的。

還有,爺爺奶奶們會用手指跳舞,配樂還是世界名曲「月光曲」。

從三歲到八十歲,每周一萬多個家庭在雲門舞蹈教室裡動身體、享受肢體的韻律,也學習傾聽身體的聲音,從容自在地和自己對話,進而和自己的身體做一輩子的朋友。

現代書院式生態人文耕讀村落

道禾實驗學校

道禾於1996年在臺中市的教育土壤中開始萌芽,由幼兒園起步,回首辦學十八年的歷程,一路走來臨深履淵,現有臺中、三義、新竹三座學習村落(涵蓋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

以文化認同為起點,強調人文素養的啟發與培養,透過學習村各類工坊之建立與邀請藝術家、自然教育學者、國內外專業學者、工作者駐校的模式,結合社會資源,成立藝術、文化、自然工作坊與展演場域,讓孩子以拜師學藝的師徒制方式,得以長時間、近距離的跟隨師父實做與學習,發展知行合一的體證工夫。

相信人生而好「學」,不「學」無以成人,而「學」貴為己之學,而非為人之學。透過書院式生態耕讀之校園形態,以文化學程來涵養每個孩子心性的潛值,使孩子的心性更加朗然、清澈、真摯,而能「定、靜、安、慮、得」。道禾致力推動十五年一貫的教育體制,提供多元化的課程,以強化每個孩子的優勢智慧,讓人人得以有自我實現的機會。

面對自己、面對群體、面對天地的生命教育

道禾六藝文化館

「六藝之教」是「通才教育」,教養學生如何經由六個教育範疇,使得生命之才能通達而發展。「禮」是分寸節度,「樂」是「和合同一」,「射」是「對象的確定」,「御」是「主體的掌握」,「書」是「典籍的教養」,「數」是「論理的思辯」。(林安梧,鵝湖論壇,2006)

「六藝之教」不僅是文化教養,更是引導面對自己、面對群體、面對天地的基本道理。如今因緣際會,得以將孔子「六藝之教」之精神,通過不同的省思、批判與繼承,在演武場重新體證,不僅得以善用此歷史建築,更將深化其意義。故名之為「六藝文化館」。

與大自然完全融合的美術館

朱銘美術館

這像一座綠化優美的公園,並不是像一般人想像的室內展示館,朱銘的創作最有名的是人間及太極系列,有木雕、銅塑及後來的鋼塑,這些作品,除了木雕展示在小小的室內美術館本館,其他則依地形地貌不同分布13個天鵝池、藝術長廊、戲水區、藝術表演區、朱銘工作室及朱雋館等。

朱銘美術館座落於新北市金山區北海岸山林間,依山傍水,為一座綠化優雅的藝術公園。朱銘美術館於1999年9月19日開幕啟用,收藏及展示藝術家朱銘各時期的創作,這些聲斐國際藝術舞臺的作品,展示於「青草為地,藍天為頂」的戶外展示場,使得每件作品在各得其所、各有所歸之情境下,充分呈現生動可愛的造形美姿。

十餘年來朱銘美術館藝教工作,透過「從自然與五感出發」、「自思考延伸至行動」、「回歸生活和環境」等注重「內發性」的兒童藝教計劃,從體驗「美」開始,讓孩子在美術館園區這個大藝術品中「快樂學習、自由成長」,引導出屬於孩子自身且源源不絕的感受力、創造力及創意力。

從上面這幾所臺灣民間兒童藝術教育機構的介紹來看,你會發現:

雖然耕耘的教育領域各有側重,而注重回溯傳統文化的自性學習,立足本土、面向世界,依循自然而然的教育方式,多元老師資源的創意整合,尊重孩子與生俱來的天性,是它們共通的教育理念和精神。

具體地,這些教育機構是怎麼做的?有了哪些實質的成果可分享?有熱情、有興趣的家長朋友,不妨跟著德泮-2014暑期臺灣親子旅,親自走一走,看一看。

附:

德泮- 2014暑期臺灣親子旅(介紹會)

5.11(周日),上午10:30,

德泮多媒體劇場

德泮的賴鈺茹館長

親自跟大家細細介紹她的家鄉臺灣

和這次臺灣親子旅

用心的內容設計與線路規劃

希望能兼有廣度與深度,融合創意與美學

讓行、玩、學、食、宿,皆有妙趣與特色

處處能入畫

點點成故事

這是我們想帶給大家的

◎活動諮詢與預約專線:

賴鈺茹老師186-0027-8903

德泮素質教育未來館

地點:北京朝陽區望京阜通東大街12號

寶能中心A座首層(新世界百貨旁)

Tel:(010)8476-3496


相關焦點

  • 2019夏令營|雲門與道禾,那裡的山、海、人,與臺灣大熊老師細品另一半中國 | 臺灣九天營(8.17-8.25)
    這9天的臺灣行,我們在雲門待整整一天,和雲門老師一起舞動,去道禾三代塾當一天學生,泡誠品書店,賞臺北故宮,徒步陽明山雲門舞集由林懷民先生創建於1973年,是華語社會第一個當代舞團,創作了大量的優秀舞作,形成了自己獨特風格。這些作品一再搬演,是臺灣兩三代人的共同記憶,已經內化為臺灣文化一部分。課程結束,我們閒逛淡水小鎮,欣賞臺灣海峽夕陽日落晚上自由活動,建議夜遊臺灣總統府,中正紀念堂。
  • 揚州邗江區與臺灣兩地攜手共培傳統文化教育之花
    中國臺灣網11月30日揚州訊 近日,揚州市親近母語文化教育有限公司一行赴臺開展教育交流,同臺灣民間教育機構道禾教育基金會共同探索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之路。教育交流團組先後參訪道禾實驗學校、幼稚園、教育研究院、六藝館和慈心華德福學校等教育機構,通過聽取專題介紹、實地察看、交流座談、課堂聽課、觀看現場學生演示等,對道禾傳統文化教育、華德福教育,以及臺灣整體藝術和科學教育有了較直接、深切的了解和認識。
  • 雕刻家朱銘建美術館20年:藝術不言「退」
    中新社記者 楊程晨 攝朱銘,1938年生於臺灣苗慄,15歲時師承傳統雕刻師李金川學藝,30歲再拜入雕刻家楊英風門下,自此開啟當代藝術創作人生。他早期作品以刻畫臺灣鄉土為主,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根據學習太極的經驗創作之後使其名聲大噪的「太極系列」作品。
  • 文化與文創——雲門淡水現身說法
    動態感十足的羅曼菲在《輓歌》中旋轉的雕像、朱銘出借的10件「白彩人間系列」雕像作品,共同打造成劇場文藝空間。這裡原為臺灣廣播電臺淡水分臺所在地,已被剝離的「莊敬自強」四個字仍隱約可見。雲門利用這個歷史空間興建排練場教室、小劇場,並在旁邊的斜坡上興建450席的雲門劇場,墨綠色的屋頂上面有朱銘的《降落傘》,戶外的大草坪自然形成綠地劇場,可讓1500人席地而坐,觀賞雲門安排的演出活動。
  • 朱銘,太極人生
    1978年,朱銘在日本東京中央美術館展出,作品「單鞭下勢」被日本雕刻之森美術館收藏。2018年香港蘇富比春季拍賣會上,「單鞭下勢」以1200萬港幣成交。 提起朱銘,多數人首先會想到他的「太極系列」,在亞洲的多個大城市都能看到這一系列的城雕。「太極系列」始創於上世紀70年代末,當時中國功夫正如浪潮般席捲全球,帶動了東方文化的崛起。
  • 坐落在山林中的公園臺灣朱銘美術館一瞥(圖)
    本報記者孔曉寧攝  原以為朱銘美術館只是坐落在山林中一個陳列畫作的館所而已,想不到它竟是一座偌大的公園。  寬闊的戶外空間和零距離的展示方式,令人耳目一新。穿梭於藝術品和綠地之間,感受人文和大自然和諧相處之美,簡直是一種難得的享受。解說人員告訴我們,觀眾往往舉家前來,一家人在公園裡可以遊樂一天,既可以欣賞藝術,也可以坐在長凳上休閒。
  • 淡水「雲門劇場」落成祈福 明年展開40年營運
    這是華人世界第一個以表演藝術為主題的文化園區,也是臺灣第一個由政府與民間合作興建的劇場:新北市提供一點五公頃的土地,興建經費全部來自國內外的捐款。  總統夫人周美青,新北市市長朱立倫,新北市文化局及市府團隊,雲門文教基金會的董事們,建築師黃聲遠,淡水鄰居地方人士,建築營造團隊以及眾多雲門友人,約兩百位貴賓出席了這場慶典。
  • 【啟行冬令營】聖誕/寒假 臺灣親子傳統文化體驗營
    六藝教育既重視禮樂教育,又崇尚射御武藝,要求君子文武兼備、知能兼求。營員們將在道禾六藝文化館,鑑賞歷史悠久的古建築,體驗人文、花藝、射禮、劍道以及茶樂雅集活動,盡情感受傳統文化之雅。根據古籍,「雲門」是中國最古老的舞蹈,起始於五千年前,即黃帝時代,關於雲門舞集的舞容舞步已經失傳。30多年來,雲門的舞臺上呈現了一百五十多出舞作。古典文學、民間故事、臺灣歷史、社會現象的衍化發揮,乃至前衛觀念的嘗試,雲門舞碼豐富精良;多出舞作因受歡迎,一再搬演,而成為臺灣社會兩三代人的共同記憶。
  • 2015朱銘藝術展上海站落戶會德豐國際廣場
    他用快刀表現浮世萬象,在雕刻中落實「藝術即修行」的創作美學觀,從而展現出道在自然、心源為歸的藝術境界。英國《泰晤士報》曾以「我們雖遲至今日才得以認識朱銘,然而一旦認識以後,想必再也無法將他遺忘」的評價予他。2004年朱銘獲頒臺灣對文化界人士所授之最高榮譽獎項「行政院文化獎」時,被譽為「真正、唯一從臺灣這塊土地長出來的國際藝術大師」。
  • 臺灣美育之旅Day4|野柳地質公園 朱銘美術館 擎天崗
    野柳,還是候鳥們南遷到達臺灣的第一站,也是北返時最後一個可以歇腳的地點之一。按照計劃趕到朱銘美術館的時候剛好12:00。一進館門就下了一陣暴雨,大概15分鐘就停了。剛好夠我們逛一下展廳。主展館的展品一直會在變化,這次是《有藝思的動物館》,可惜只展到1月份,我們1月底的冬令營應該就看不到了。
  • 遊學營·臺灣藝術親子暑期行火熱報名!
    四圍堡車站    早上專車到『宜蘭傳統藝術中心』體驗臺灣傳統文化藝術。 宜蘭傳統藝術中心        傳統藝術中心的建築由簡學義、陳森藤、蔡元良、黃聲遠等多位建築師合作,把傳統建築‍表現得十分精美,也讓傳統藝術中心園區榮獲「2001臺灣建築佳作獎」,從戲劇館、曲藝館、圖書館、工藝傳習所、目仔窯、民俗街坊、住宿中心至文昌祠、戲臺、黃舉人宅等等
  • 臺灣道禾教育體驗營
    】這個遊學活動是因為我和幾位朋友特別想去體驗一下臺灣的道禾教育和六藝館。是當時臺灣最大的製酒工廠之一,僱傭員工達400人。至1922年(大正11年)臺灣總督府實施「酒專賣制度」,頒布「臺灣酒類專賣令」,實施專賣制度後先以租用再正式予以收購,改稱為「臺灣專賣支局附屬臺北造酒廠」。1924年臺北專賣局裁撤臺北專賣支局,再更名為「臺灣總督府專賣局臺北酒工場」,並改以製造米酒及各種再製酒為主。
  • 臺灣著名雕塑家朱銘用雕像講述「人間」百態
    「人間系列」作品(新華社)    本報訊(記者李健亞)繼4年前將「太極」打進中國美術館後,臺灣著名雕塑家朱銘又在美術館開始講述「人間」30年的家常。昨日,「朱銘人間系列雕塑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近150件雕塑作品勾勒了朱銘「人間系列」的家譜總貌。其中,「人間系列——囚」這一最新作品則屬於全球首發。據悉,本次展覽將於8月13日結束。    展出近150件「人間」系列    1938年出生的朱銘是華人世界最具知名度的雕塑家之一。其中「鄉土系列」「太極系列」「人間系列」等作品成為朱銘雕塑家譜中的三大分支。
  • 臺灣八旬雕刻家朱銘建美術館20年:做藝術家沒有退休
    【解說】2019年恰逢臺灣朱銘美術館建館20周年。朱銘先生用埋藏超過5000年珍貴古茄苳沉木雕刻的「太極」新作,於9月14日在位於新北的館址開展。  最新力作名為《不朽·朱銘·古沉木太極拱門》,高約三米、重逾兩噸。和過去「太極拱門」作品不同,朱銘將整塊沉木中間掏空的木頭取出,並雕刻出另一尊小型「太極拱門」。朱銘說,他雕刻了67年,這一件的材料讓他最感動。
  • 內情曝光雲門舞集與臺灣文華高中舞蹈院大有隱情?
    ‍‍‍‍中國文化大學不僅是臺灣文化、藝術的發源地,更是政商界眾多知名人士的母校。走進中國文化大學,出訪團將與該校師生開展深入的交流、座談,解密臺灣文化、藝術的起源!臺灣臺中文華高中舞蹈院是臺灣最著名舞蹈資優培訓基地之一,在培養舞蹈專業人才和推廣舞蹈藝術教育方面享譽中外,是海峽兩岸青少年舞蹈交流研習基地,也是青少年學習頂級舞蹈的聖地。在臺灣最具指標性的學生舞蹈比賽中連續七年榮獲特優第一名。該校承辦臺灣所有知名舞蹈學校、院團的專業演出,北京舞蹈學院、中國舞蹈家協會及福建舞蹈家協會交流匯報演出均在此舉辦。
  • 國際雕塑大師朱銘首度攜手國內商業機構 九龍倉《雕刻人間•2015...
    朱銘親臨現場,與九龍倉中國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營運)侯迅共同啟幕。在啟動儀式現場,朱銘表示,之所以選擇成都IFS這樣的公眾商業空間,是希望能夠通過這種方式,消除博物館的藝術展覽與公眾之間的距離,使普通市民在開放的空間裡也能享受文化、感受藝術。據介紹,這也是他第一次在國內與商業機構進行合作。「九龍倉中國一直致力於為市民生活與旅客觀光帶來更豐富的文化生活。」
  • 山東藝協第二屆走進臺灣兩岸文化藝術交流活動圓滿結束
    走進臺灣兩岸文化藝術交流活動是由山東省藝術培訓行業協會聯合臺灣經濟文化交流協會共同打造的每年兩期的兩岸文化藝術培訓機構觀摩考察活動。活動讓「山東藝術教育培訓業」與「臺灣補教業」有了零距離的交匯與對接的機會,這對拓寬山東教育培訓行業的發展思路,推進齊魯教育培訓行業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2016年3月協會首批考察團前赴寶島順利完成考察任務。        2017年4月9日,第二屆臺灣學習考察團踏上了藝術交流之旅,4月16日圓滿結束。接下來讓我們一同走過本次藝術交流考察團的臺灣之行。
  • 探訪臺灣雲門劇場與雲門舞 (1/7)
    探訪臺灣雲門劇場與雲門舞1/7) "← →"翻頁 雲門劇場位於臺灣淡水高爾夫球場與滬尾炮臺之間
  • 臺灣著名舞蹈團「雲門舞集」 西湖再現《白蛇傳》
    臺灣著名舞蹈團「雲門舞集」 西湖再現《白蛇傳》 2010年09月02日 13:41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兒童藝術教育 | 博物館中的兒童教育,讓藝術成為樂趣
    近年來,隨著博物館和博物館對公共教育部門的關注,藝術作品如何更好地被大眾所欣賞和理解,已成為公共教育的一個重要課題。其中,兒童美育是公共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兒童的天性,把藝術作品轉變為溫度的文化體驗,成為眾多博物館和美術館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