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瓷器的故鄉,瓷器是古代勞動人民一個重要的創造。中國最早的原始青瓷,發現於山西夏縣東下馮龍山文化遺址中,距今約4200年。中國的瓷器在歐洲非常受歡迎,甚至被當地人譽為「白色的金子」。歐洲的瓷器直到1708年才被製作出來,這其中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
中國瓷器進入西方
馬可·波羅
據記載,旅行家馬克·波羅首次將中國瓷器帶回歐洲。那是一個精緻小巧的茶壺,表面帶著灰綠兩色文理。除瓷器之外,他還帶回了綢緞、香料和散著麝香氣味的小香爐等。
直到16世紀,葡萄牙和荷蘭才開闢商道,正式與遠東通商,引得大批東方製品流入,市場一片繁榮景象。在這些製品中,瓷器獨由中國出產。當時,只要描述好樣式,下了訂單,就能期待中國優質的瓷器進入西方。
西方人對瓷器的研究
倘若歐洲人能在本土製成瓷器,價格會非常便宜,購買也更為容易,同時也會減少裝運時的破損和差錯。但在長達500多年時間,歐洲人對瓷器的製造束手無策。
馬克·波羅對製作工藝無法找到要領,他認為「瓷器由沙土或黏土製成,土從地下挖出,堆成土丘,露天放置30到40天,接受風吹、雨淋及日光照射,由此,土得到提純,瓷器便製作而出。」
後來又有歐洲人提出「瓷器由地下某種液體加工製成,這種液體為東方獨有」,1557年有人又提出了假設,「將蛋殼或魚鱗研磨至粉狀,與清水攪拌,放入模具中,埋入地底。一百年後,再將其取出,成形後的製品便是瓷器。」在後來的嘗試中,這些方法都失敗了。
瓷器製造始於德國
西方瓷器
歐洲人的瓷器製造始於德國煉丹術士的活動。據說有位木工叫約翰·弗裡德裡希·伯特格曾是一位藥房學徒,最初在柏林傳聞他發現了神秘的哲學家的石頭——點金石,這些流言蜚語使他不得不逃出柏林,先來到威登堡大學,在那裡他學習自然科學,後來到梅森開始開發幾種新興的產業,在一位玻璃製品的監製人的建議下,伯特格開始製造瓷器,在經過多次試驗和歷經艱辛後,他於1708年1月15日進行了第一次成功的燒制,製成了一種白而透明的瓷。他的發現於1709年3月28日公布於眾,最後終於促成了著名的梅森瓷器工廠的建立。
中國是瓷器的故鄉,瓷器是中國勞動人民的一個重要的創造。瓷器的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在英文中「瓷器(china)」與中國(China)同為一詞。製造瓷器技術成了我國人民除了四大發明外,又一項引以為榮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