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離職背後:弘陽地產淨利率斷崖式下跌,千億還有戲嗎?

2020-12-12 房天下

摘要:還有大幅增長的行政開支、融資成本……(歡迎關注槓桿遊戲)

撰文|杆姐&編輯|雯雯

11月22日,房產圈兩件大事。

第一,恆大地產引入了廣深的國企。至此,1257億元戰投轉為普通股,另外43億元戰投通過現金支付回購。

恆大地產啟動借殼深深房A未果,引發的回購壓力問題,等於很好解決了。

第二件事,張良辭任弘陽地產集團的非執行董事及董事會薪酬委員會成員職務,此前他是弘陽地產的執行總裁。

該辭呈11月22日起生效。

恆大的事圓滿落幕,此前槓桿地產也寫了文章,今天說說弘陽,因為這家房企過去幾年,確實是一匹黑馬。

黑馬的故事,飛奔的數據,總是很讓人關注。

1、縱有「豪華天團」,千億目標也只能延後

按照弘陽集團官網《弘陽通訊》的披露,截至10月,該集團實現累計合約銷售金額645億元;累計銷售面積為452.20萬平米;平均銷售價格為每平米14264元。

客觀說,槓桿地產認為,這個銷售成績很不錯。

2019全年,弘陽的合約銷售額也只有651.5億元,也就是說今年前10個月,基本達到了去年全年銷售額。而且還是在今年前幾個月受黑天鵝事件影響的大背景下。

另外值得一說的是,2019年弘陽的平均銷售價格為13283元/平米,今年均價又提升了。

按照這個節奏,完成2020年750億元的銷售目標問題不大,畢竟僅僅10月單月就實現了77.02億元的銷售額。

只是,3年前,2017年弘陽集團董事長曾煥沙提出的「2020戰略」,即2020年完成千億目標,如今顯然實現不了。

延後也是不得已。

2015年時,弘陽銷售100億元都還不到,到了2019年實現600多億元的銷售額。2019年銷售額同比增加37.6%。如果看營收,2019年151.70億元,同比增加約64.19%,這增長力,確實是很高。

但人算不如天算,黑天鵝疊加強力監管槓桿率的三道紅線,弘陽曾經的2020千億目標也就必然回歸理性。

房地產就是這樣,不知道會發生什麼。

放到今天,更能理解此次離職的張良曾言:

「整個地產行業,留給我們超越的時間不多了,我覺得再過3-5年,大局就基本定了。所以這個3-5年你再趕不過去,再等個5年、8年,基本上就進入存量和資產管理的時代了,那時候你再去超就很難。」

弘陽此前並不諱言「高周轉」,這不僅僅是彎道超車的問題,更是長期的生存問題。

如果在特定的時間內,你沒有利用好周期,錯過了甚至就是永遠錯過了。

為了千億目標,這幾年弘陽老闆曾煥沙確實霸氣,有氣魄、有衝勁。正如7月時我寫文章統計過,從旭輝、萬達、龍湖、泰禾等起碼挖了7、8個明星職業經理人。

從張良到前旭輝集團副總裁、上海區域事業部總裁蔣達強,在中海、龍湖都成功經歷的袁春,萬達元老沈嘉穎……

豪華團隊的來,以及此次張良的走,江湖就是這樣來來往往,唯有老闆的戰略目標是重要的。

如今,老闆的宏偉計劃,大概只能留給2021年去實現了。

2、營收大增,淨利負增長;毛利率、淨利率再走低

此前我寫文章注意到,2019年,弘陽營收151.70億元,較上年增加約64.19%。增速不可謂不高。同時,實現歸母淨利潤約14.6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約3.92%——增速則是低了很多。

其實看弘陽這幾年,無論營收多少,從2015年的50多億元,到2019年的超150億元,毛利好像長期不怎麼變,都只有20-30多億元。

這幾年,也僅有2019年毛利超過了30億元,達到38.13億元。如下圖。

如果看歸母淨利潤,這個現象更是如此。

無論看這幾年的年報,還是半年報,大致規律從來不變。今天槓桿地產用最新的2020半年報數據做個對比吧。

如上圖,2020上半年的歸母淨利潤只有6.77億元,2019年同期好歹還有7.43億元。

也就是說,弘陽在2020上半年錄得96.24億元營收,比2019上半年的39.08億元,大增146.29%的背景下,歸母淨利潤不僅沒有增長,反倒下滑了8.83%……

千言萬語,我覺得不如用一個省略號。

我們來看弘陽的毛利率和淨利率,也是如此。從年度趨勢上說,2017年至今,弘陽的毛利率、淨利率持續下滑。

2017年,毛利率超過40%,2018年下降到31%出頭,2019年更是只有25%略多。

弘陽年報解釋說:

該下降主要是由於毛利率較高的產品收入確認比例較2018年有所下降。

淨利率滑坡幅度也是驚人,2017年19.47%,2018年只有14.32%,2019年僅10.78%。

其實2016年時,弘陽的毛利率29%出頭,淨利率也只有10.61%。上市以來的2年,槓桿地產發現,弘陽2019年,其實是回到了上市前的水平。

很多房企上市前後都有類似數據特徵。

我們再來看最新半年報數據,特別是2020上半年的淨利率,簡直是斷崖式下滑。2019同期還有18.54%,如今只剩下9.30%。

3、大幅增長的行政開支、融資成本……

根據半年報披露,2020年上半年,弘陽行政開支約為人民幣5.43億元,較去年同期的3.61億元,增加50.3%。

弘陽解釋說:

此增長主要由於本集團的業務擴充所導致。

從數據上說,2020上半年,弘陽實現合約銷售金額約315.7億元,較去年同期的人

民幣302.5億元增長4.4%。

2020上半年銷售受影響挺大的,但行政開支的增幅沒辦法,很高。

不僅如此,2020上半年,弘陽融資成本約為4.25億元,較去年同期約1.84億元,增加131.3%。弘陽稱:

融資成本的變動主要由於報告期間內本集團土地獲取及物業開發擴張導致借貸增加所致。

不過,半年報披露,弘陽地儲備總建築面積約為18,374,029平米(弘陽應佔土地儲備建築面積約為9,677,837平米),較2019年末的16,931,996平米增加8.5%。

該組數據說明:

第一,融資支出增速和這一數字比起來,確實不低。

第二,意味著弘陽的高增長,確實建立在合作開發之上,權益佔比一半多一點。

這幾年跑步前進的濱江、融信中國、中駿都有類似情況。為做大看上去的規模,大量採取這一方式。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0年6月末,弘陽已竣工物業856,744平米,持作投資

的可租用面積734,520平米,開發中物業16,782,765平米。

如果要更好發展,未來獲得更高的銷售額,土地儲備的持續增加,是不得不面對的問題。但問題是,地好拿嗎?

融資、負債容易嗎?利率,以及槓桿率要求,又該用什麼財技去面對?

截至6月末,弘陽擁有現金及銀行結餘約182.83億元。如下圖,計息銀行及其他借貸、優先票據,一年內須還118.40億元。

弘陽總負債從2019年末的773.51億元,增長至2020年6月末的815.39億元,其中總借貸(包括計息銀行及其他借貸及優先票據)約為321.3億元。

另外,槓桿地產注意到,2020年6月末,弘陽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34.31億元。過去幾年,這一數字多數時候都為負。

高速狂奔過後,弘陽未來到底該如何選擇?

版權及免責聲明:本文系槓桿遊戲創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註明出處和作者,謝謝!槓桿遊戲任何文章之觀點,皆為學習交流探討用,非投資建議。用戶據此進行的一切投資,請自負責任。文章如有疏漏、錯誤歡迎批評指正。

相關焦點

  • 20位集團層面高管離職,10月房企再現離職潮
    在資本寒冬中,中小房企壓力更甚,越來越多地產人或主動或被動地捲入離職大潮。撰文/ 盧泳志編輯/ 繆凌雲秋意漸濃,10月份,房企高管離職潮仍在繼續。據風雲地產界不完全統計,10月份,大概有50位房企集團層面高管職務發生變動,涉及碧桂園、陽光城、招商蛇口等30家企業,其中離職高管共20位。從表面上看,房企高管離職的大多是由於身體、家庭、工作調動等原因造成。實際上,房企高管的離職與市場環境的變化存在緊密聯繫。
  • 弘陽集團高管變動,執行總裁張良離職|地產人·事
    記者 | 馬一凡 「三年之約」到期,曾助力弘陽地產走出江蘇市場的職業經理人張良選擇了離開。 弘陽地產(01996.HK)11月22日晚間公布,張良先生因欲分配更多時間於個人事務上,提出辭任非執行董事及董事會薪酬委員會成員職務,自2020年11月22日起生效。 同時,張良也辭任了弘陽集團執行總裁一職。公告稱,張良辭任後將不再擔任弘陽地產及其附屬公司任何職務。
  • 上演離職潮 數十名高管職務發生變動:房企年終換將謀變
    據《中國經營報》記者不完全統計,過去的11月份,共有40餘名房地產企業高管的職務發生變動,其中離職(包括辭職、卸任、免職和退休等)高管的數量超過20名,涉及萬科、中鐵建和弘陽地產等知名房企。 12月7日,信達地產股份有限公司(600657.SH,以下簡稱「信達地產」)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董事長、總經理丁曉傑申請辭去職務。
  • 上演離職潮 數十名高管職務發生變動 房企年終換將謀變
    據《中國經營報》記者不完全統計,過去的11月份,共有40餘名房地產企業高管的職務發生變動,其中離職(包括辭職、卸任、免職和退休等)高管的數量超過20名,涉及萬科、中鐵建和弘陽地產等知名房企。  12月7日,信達地產股份有限公司(600657.SH,以下簡稱「信達地產」)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董事長、總經理丁曉傑申請辭去職務。
  • 弘陽集團高管變動,執行總裁張良離職
    「三年之約」到期,曾助力弘陽地產走出江蘇市場的職業經理人張良選擇了離開。弘陽地產(01996.HK)11月22日晚間公布,張良先生因欲分配更多時間於個人事務上,提出辭任非執行董事及董事會薪酬委員會成員職務,自2020年11月22日起生效。同時,張良也辭任了弘陽集團執行總裁一職。公告稱,張良辭任後將不再擔任弘陽地產及其附屬公司任何職務。有消息指,張良將切換賽道至醫療行業,離開地產領域。
  • 「三年之約」已至,弘陽千億夢破,執行總裁「棄地從醫」
    導讀:11月22日,有著「地產行業人力資源的泰鬥級人物」之稱的張良離職了,此前他在弘陽的職務是執行總裁,負責人事、行政、運營、IT等板塊。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地產江湖更是充滿了傳奇故事。11月22日,有著「地產行業人力資源的泰鬥級人物」之稱的張良離職了,此前他在弘陽的職務是執行總裁,負責人事、行政、運營、IT等板塊。熟悉張良的人都知道,他喜愛豪車。據說,當初為了讓張良加盟弘陽,老闆曾煥沙曾給他買了一部奔馳s當座駕。
  • 挖來十大高管後,偏居一隅的弘陽地產啟動香港上市
    新股 挖來十大高管後,偏居一隅的弘陽地產啟動香港上市 2018年4月9日 12:37:00
  • 泰禾鄂宇離職加盟網紅房企弘陽,新抬頭:集團營銷中心總經理
    而鄂宇的新東家弘陽,是一家網紅房企,這些年來網紅房企崛起,這些網紅房企一定是有一些特質和亮點吸引到原先在傳統房企的高管去完成一番事業,豔姐也祝福鄂宇總能夠在新東家越走越好。NO. 1鄂宇離開泰禾 加盟弘陽豔姐從知情人士獲悉,泰禾集團營銷部副總經理、上海區域營銷副總經理鄂宇已確認將於2月底離職,而豔姐獲得的獨家消息,鄂宇的新東家,是新晉網紅房企弘陽,擔任集團營銷中心總經理。
  • 泰禾副總裁李亮節後入職弘陽地產 離職或因業績不達標
    來源: 風財訊撰文 | 王迪 來源 | 風財訊近日有報導稱,泰禾集團分管營銷副總裁李亮已提交離職申請。風財訊採訪相關人士得知,李亮本月底將從泰禾集團離職,春節後入職弘陽地產。此外,泰禾營銷副總張世崢已經離職,而李亮離開或與今年業績不達標具有相關性。據了解,李亮1982年出生,曾先後擔任龍湖青島、北京、煙臺的營銷負責人。2018年4月,李亮從龍湖集團離職,加盟泰禾集團,負責泰禾集團營銷、策劃以及各區域營銷體系的搭建。同年,同屬龍湖系的張世錚隨李亮一同入職泰禾。
  • 「進擊」的弘陽:千億目標打了75折,「彎道超車」成空談
    中國地產公司的千億夢想,在一家南京本土房企身上曾經「開花」,卻很難看到它「結果」。 近期,弘陽地產發布了其2019年年報,尷尬的是,其在上市之初,老闆曾煥沙提出的「2020千億戰略」,在這份年報裡,可謂難覓蹤影——2019年,即便同比上升37.6%,弘陽的合約銷售金額依然只有651.5億元,這一數據,甚至無法讓市場記起,弘陽也是期待衝擊千億的選手。
  • 弘陽地產11月19日收盤報2.44元 下跌1.37%
    來源: 風財訊風財訊消息 2020年11月19日,弘陽地產(01996)以2.44元(人民幣,下同)收盤,相比上一個交易日下跌1.37%。當日弘陽地產(01996)開盤價為2.5元,最高價和最低價分別為2.5元和2.42元,成交量總計2.86萬手,總市值為81.1億元。根據財報數據顯示,該股2020年半年報營業收入為96.24億元,淨利潤為8.95億元,每股收益為0.23元,毛利24.34億元,市盈率5.97倍。機構評級方面,1家券商給予買入建議。
  • 旭輝集團副總裁蔣達強離職 傳將入職弘陽集團
    旭輝集團副總裁、上海區域事業部總裁兼海南事業部董事長蔣達強於2018年1月24日確認離開旭輝集團,並將入職弘陽集團擔任總裁,不過未來工作區域仍在上海。對以上信息贏商網與蔣達強本人確認,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其回復。與此同時,傳剛從寶龍商業離職的王壽慶或入職旭輝集團。贏商網向旭輝集團求證,對方稱不清楚。而王壽慶本人未聯繫到。
  • 地產雜誌 2019年房企高管離職路徑:抱團走依然盛行
    據《國際金融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019年有超過90家房企的高管職務發生變動,人事變動多達213起。這其中原因多樣,撇開調任、委任、退任等客觀因素,主觀下的跳槽和離職佔據半壁江山。《國際金融報》記者梳理了這其中典型房企和明星經理人的作別,他們有些再出發,另尋他就,有些辭別後尚無近況。
  • 洶湧離職潮!原董事長武磊再「出走」,和昌為何留不住地產人?
    有市場觀點認為,難以入市的資產包或許是導致胡博等人離職的原因。2020年本是和昌集團衝擊千億的關鍵之年,但克而瑞數據顯示,截至11月底全口徑銷售額排行榜中前100名並沒有其身影,100名的門檻是232.4億元,和昌被攔在之外。這也意味著,2020年和昌千億夢碎幾成事實。
  • 弘陽服務-24載共誠長弘陽,生日快樂!
    南京市江北新區管委會副主任諸淵深、江蘇省民政廳行政審批處主任徐孝武、江北新區社會事業局副局長葛飛翔、鄭斯彥、泰山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郭禮華、弘陽集團董事長曾煥沙及弘陽高管團隊、志願者和員工代表等共計400多人參加活動,共同見證了弘陽24周年的責任與擔當。
  • 高管離職、裁員1/4,郭加迪的下一刀割向哪裡?
    新招的高管待不滿幾個月,紛紛離職另謀新主。是選人不當還是公司難有容人之地,其中緣由難辨。  不過,多人成勢。一人離職不足奇,而多人紛紛離職,中國三迪就很難不被議論。  閩系房企中,中國三迪的規模不算大,上市7年,年收入將近20億元。進入房地產領域二十多年,這樣的發展速度實屬緩慢,當初的地產「黑馬」,是正在蟄伏蓄勢還是後勁不足?
  • 拆解弘陽、朗詩、銀城:五大核心指標剖析寧派房企現狀
    2019年,弘陽地產實現合約銷售金額651.5億元,同比增長37.6%,三家房企中規模最大。2020年上半年,即便受疫情影響,弘陽銷售金額達到315.7億元,同比增速4.4%,對比百強房企平均-2.7%的銷售業績增速,可謂是實現了穩健持續增長。不確定因素下,弘陽業績仍然保持確定性增長。
  • IPO實錄|弘陽服務(01971):恒基(00012)李家傑與公司高管早有淵源...
    作為江蘇省廣受認可的綜合社區服務提供商,弘陽服務在住宅及商業物業管理上擁有強大而均衡的業務管理能力,自2017年首次在中國指數研究院的全國百強物業管理企業中排名第50位後,名次逐年上升,至2020年時,已升至第25位,較2018年時的44位提高19位。排名穩步上升的背後,是弘陽服務的快速發展。
  • 《以家人之名》口碑斷崖式下跌,宋威龍演技人設遭吐槽,誰的鍋?
    《以家人之名》口碑斷崖式下跌,宋威龍演技人設遭吐槽,誰的鍋? 文/聽歌打娛 《以家人之名》開播大火,儼有直逼今年夏天熱播劇《三十而已》的熱度,可惜近期的劇情拉胯,不僅評分和口碑呈斷崖式下跌,網絡熱度也在持續下跌。
  • 惠譽上調弘陽集團及弘陽地產(01996)主體評級至B+ 展望穩定
    來源:智通財經網10月16日,惠譽在香港宣布,已將弘陽集團有限公司(下簡稱「弘陽集團」)和旗下弘陽地產(01996)的主體評級從「B」上調至「B+」,展望穩定;同時,將弘陽集團、弘陽地產的高級無抵押票據評級從「B」提升至「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