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後的新華公園北門。
公園兒童遊戲區。
「新華公園今天重新開園,我們一起去鍛鍊吧!」5月16日早上,家住新華社區的居民郭桂芳約鄰居一起前往全新開園的新華公園去晨練。到達公園後,郭桂芳發現,已經有很多像她一樣住在附近的居民,迫不及待地進入園區參觀鍛鍊了。
據了解,從去年12月閉園至今,新華公園歷經了5個月的提升改造,如今已煥然一新。園內新栽喬木800多株,水體清淤、淨化、拓寬,新建了湖岸觀景風雨廊橋和親水平臺,這一改變讓居民們感到十分愜意。
5月16日一早,已有很多居民在湖邊的風雨廊橋空中走廊散步,呼吸新鮮空氣,一些愛打太極拳的居民在湖邊鍛鍊後來到親水平臺上觀景休息。「以前湖邊很小,水也不是特別清澈,夏天在附近有很多蚊蟲。」郭桂芳說,現在升級打造後的湖邊簡直大變樣了,不光湖面變得更寬敞,湖體也更為清澈,湖內還養了很多小魚小蝦。路面更好,樹木更多,空氣更好,這樣的改變深受中老年居民的喜愛。
曾經的新華公園內設有遊藝區,但隨著時代的發展,遊藝區逐漸因為項目單一、噪聲較大、收費高等原因受到不少詬病。此次經過升級改造,曾經的園藝區變成了免費的兒童遊戲區和園林。適合兒童的遊玩器材讓不少家長讚賞,「終於在家門口就能『遛娃』了。」
5月16日傍晚,不少家長帶著孩子來到新華公園,小朋友一看見全新的遊玩設備就變得十分興奮。「針對兒童遊戲區這一塊,專門設計了兒童防撞設置。」新華社區書記袁正東介紹說,在兒童遊戲區的攀爬區域設有攀爬坡道、傳聲筒、攀爬架和木馬,兒童攀爬區周邊的花壇鑲嵌了亮色的馬賽克,更為細心的是,花壇和其他設施都做了防撞設計,沒有明顯的稜角。
說起新華公園的改變,大部分居民會說,整個公園改變最大的是地面。「我們一般都從北大門進公園,今天一看都快認不出來了。」居民張國強說,公園北大門以前因為長期有人在此打陀螺,石材地面多處破損。而現在,這裡變成了彩色透水混凝土地面。據施工方介紹,北大門地面設計還有一個特別之處:混凝土裡用了發光沙石,白天吸光後,夜晚會發出螢光,「只要周邊光照不是很強,晚上這裡就會非常漂亮。」
除了公園的北大門,整個公園內的路面都進行了改造,鋪上了彩色透水混凝土地面。既然稱作「透水地面」,說明該路面透水能力超強。施工人員搬來飲水機標配的桶裝水,半桶水倒出來,瞬間就滲了下去,腳踩潑水地面,不會有水花濺起。「即便是在下雨天,路面也不會有積水。」施工人員介紹說。
這樣的路面改造,讓運動達人們十分感興趣,「這樣就很好解決了雨後我們沒辦法跑步的問題。」達人李先生說,只要不是大雨天氣,他和跑友們都可以來公園裡跑步鍛鍊了。
據了解,為了方便市民健身,新華公園內原有的籃球場、羽毛球館和健身器材都保留了下來。籃球場的地面鋪上了專業的塑膠網,即便是在雨後,球場表面也不會有積水。
新華社區居民李佔峰今年32歲,他回憶說:新華公園曾是小學生春遊的首選地之一。從新華公園後門進來,再走十多米,便是喚起無數80後、90後成都人的青春、童年記憶的遊樂城。「以前小時候,5塊錢耍2分鐘,想多耍幾次還得向爸媽苦苦哀求,這個時候他們總會說『等你長大了,自己掙錢來耍個夠。』」
居民謝佩佩說,新華公園以前有個鴿子園,幾塊錢一袋飼料,很多小孩可以在這兒餵一下午鴿子。隨手將飼料一拋,便會引來一群鴿子。等飼料吃完了,鴿子們便頭也不回地立馬奔向下一個主人。這個時候,不甘心的小朋友會哭鬧著讓爸媽再買一袋,才會心滿意足。
今年46歲的胡忠說,當年與妻子耍朋友時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新華公園。他們第一次划船,就在新華公園。那時,胡忠穿著救生衣,賣力地踩著腳蹬,臉因此變得通紅的樣子仍歷歷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