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代周報
時代周報記者 潘展虹 發自廣州
2月10日上午9時許,東莞臺盈工業園逐漸恢復人氣。當日,經過醫學觀察隔離的外地員工各自返回工作崗位,按照原定的生產計劃,在生產線上開啟新一年的工作。
按照廣東當地慣例,擂鼓舞獅、派「開門利是」迎接員工返崗,是多數工廠企業節後開工的必備節目。然而,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當下,這些活動都取消了。
與往年相比,廣東企業復產日顯然來得有點晚,並且不是每個企業都能依靠自身力量達到復工復產條件。
「如企業有需要,我們將會為企業代購口罩。」廣州市黃埔區復工復產工作組副組長谷林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物資短缺情況下,不一定能滿足全部企業需求,但會盡力滿足,同時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復工生產口罩等保障物資。」
廣東正為企業提供政策支撐,以此解決復工復產前後的難題。
從2月6日下午,廣東印發《關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的若干政策措施》(下稱「復工復產20條」)開始,據時代周報記者不完全梳理,截至2月9日,廣東已有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東莞、肇慶、茂名、河源8市出臺支持企業復工復產政策,從減稅費、穩信貸、免租金、穩隊伍等多方面,全力保障有關企業復工復產。
企業復工「安全第一」
2月10日,各地符合復工復產條件的製造業企業陸續進入運營狀態。
「依舊按照往常慣例,老闆到每一個員工工位送上『開門利是』。當然,老闆和員工全程會戴口罩,並保持一定距離。」東莞當地一家環保器材製造企業負責人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原定復工時間是2月2日。隨著疫情發展,企業按照廣東疫情防控的要求將復工時間延至10日。此前,企業已做好充分的復工準備,包括自行購入紅外線體溫測量儀、口罩等醫療防護用品,做好員工健康跟蹤等。
對於製造企業而言,復工復產的關鍵因素在於人。幸而,企業受影響並不算大,湖北籍員工佔比約4%,其餘返崗人數百餘人,與往年相比基本沒有變化。「目前庫存的口罩能支撐數周,我們正通過總公司從海外調配。」該負責人說,今年復工復產最大的變化就是提高對消殺清潔工作的重視和注重員工關懷。
並非每家企業復工都如此順利。
佛山某鋁材企業負責人明確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出於對員工安全考慮,10日暫不復工。「暫定延長至2月16日。」但能否在當天復工,視疫情發展情況而定。
事實上,該企業將復工時間一推再推。「以往每年春節初八就會開工,今年原定計劃亦如此。」該負責人說,在廣東明確復工不早於2月9日24時之前,企業就將復工時間改為2月10日,但目前來看情況還是不太明朗。
公司內部統計發現,湖北籍員工佔比6%?7%,有些甚至沒有回鄉過年,但考慮到春節前後老鄉互相走訪,是否處於病毒潛伏期也不太好說,一旦復工後如有員工出現症狀,進而需要觀察隔離的員工不是少數,將會影響整個廠區。「加上部分省市至廣東的交通暫停,部分員工未必能準時到崗。」該負責人說,往年初八開工後返崗員工基本達到80%,正月十五返崗員工能達到98%。
對製造業企業來說,返崗員工人數不足,意味著生產計劃或被打亂。
「復工事小,員工健康事大。員工安全還是企業復工的第一前提。」該負責人說,即便不是在2月10日復工,今年的復工首日亦不會如以往熱鬧。「原定向每一位員工派『開工利是』,或會改成由各部門負責人統一領取後,員工再各自領取。」該負責人說。
暖企政策陸續落地
復工復產只是第一步。接下來,招工是關鍵。
「今年還是會做這樣的工作,但預計招人難度會增加。」前述東莞企業負責人對時代周報記者說,原本計劃返粵人員多數因為交通還滯留在家鄉當地。「何時能回,何時能到崗,這些都難預計。」
另一方面,防護用品短缺是制約企業復工復產的關鍵因素。疫情發生以來,企業會因應自身需求籌措防護用品,但用量需要多少,目前庫存能支持多久,這與員工數量密切相關。「目前庫存一定數量的口罩,但能堅持多久,還要看具體復工復產後員工人數而定。」前述佛山鋁企負責人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事實上,廣東正逐步為此提供政策支撐。「復工復產20條」明確提到,要指派專人指導企業完成復工復產準備工作,一企一策幫助協調解決職工返崗,特別是專業技術人員返崗、以及口罩等防控物資購置等現實問題。
此外,廣東將加強市級用工調劑,強化省內資源開發,深化省際協作,加大用工對接服務力度,為企業復產提供有效勞動力供給。「全省現場招聘和勞務對接活動轉為線上網絡招聘。目前已收儲招聘崗位超28萬個,初步達成就業意向超2萬人。」在近日的廣東省疫情防控發布會上,省人社廳副廳長葛國興表示,將加大網絡招聘活動規模和頻次,確保供需雙方基本達成匹配。
具體至廣東各地市,部分基層實踐已在進行。
如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廣州高新區出臺「暖企八條」,搭建應急物資生產供應與需求採購對接平臺,保障復工企業優先採購急需的口罩、測溫儀等防疫物資,全力保障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區內企業可通過「疫情物資申購」申報需求,相關部門調度供應。
政策支撐推動企業邁出復工復產的第一步。接下來,製造企業前方依舊充滿挑戰:疫情防控影響之下,國內外消費市場又將如何調整,企業如何持續「活下去」。「一切靜待覆工後看疫情和市場的發展。」前述佛山鋁企負責人對時代周報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