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正是踏青好時節。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溫州市最受市民歡迎的十大森林古道之一——九龍山古道。這條古道今年還被入選「浙江最美古道」中的「十大人文古道」。
九龍山古道縈繞於永嘉陡門與古廟之間,起於沙頭鎮古廟社區上路垟村,經潘垟村、陡門村到樂清市四都江岙村,東西走向,全長約17公裡。道路平均寬度約1.2米,路面早期由不規則的頑石築成,後改用條石。
跟在記者的腳步去看看古道上的美麗風景吧!
早上9點,記者從沙頭鎮古廟新星村出發。據同行的新星村黨支部書記謝智強介紹,上路垟岙有十大風景,村裡先人寫下了十景詩以贊之。
九龍山古道,雲深不知處
出了村子,遇上了正要爬山鍛鍊的81歲謝聖泉老人。謝聖泉告訴記者,這條古道裡的山勢比較特別,溪流南面有24條山壟,每條山壟的谷口都朝東,從古道入口向山裡面看過去,根本發現不了南面有山谷;溪流北面,有18條山壟,在古道入口就能看到每一處谷口,但是從古道裡面向西看,又看不到有山谷。一起登山的眾人,仔細看去,果然如此奇特。
進入古道,陣陣濃鬱的香氣撲鼻而來。村民們說,這是山道兩旁盛開的檵木花所散發出來的。抬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白色的檵木花。檵木全身都是寶,花、葉、根、果、種子均可入藥,有止血化瘀、消炎止痛之效。小時候上山砍柴,不小心割傷手指時常用檵木葉嚼爛敷刀傷。
離村1公裡處,路邊有一眼水泉,上書「雁塔龍涎」。謝智強說,這眼水泉夏涼冬暖,口感甘甜。夏天,離水泉兩步半的範圍內,渾身涼爽,因此又名「兩步半」。奇特的是,不管旱澇,常年水位保持在10釐米不變。
在一座古亭附近,有一巨石,形似棺材,有邊有沿有蓋,稜角分明,引起大家的興趣,紛紛說,此石應取名為「發財巖」。
繼續前行,有一長約6米寬3米高5米的石拱橋,村民說此為「外硐橋」,300多年前先祖所建。歷經300年風雨飄搖而屹立不倒,足見謝氏先人們的建築造詣不同凡響。橋邊山花爛漫,橋下流水潺潺,途經此處,不由駐足留影。
走著走著,一堵巨大的石壁聳立在眼前,如一艘巨輪出航。巨輪下是一道石門,由南面的鍘刀巖和北面的「菜頭心」構成,古道就從中間經過,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進了石門,猛一抬頭,又有一個圓柱體般的巨大巖石擋在面前,高數十米。村民朱清紅說,這叫「王巖」,極像一頂王冠。王巖西面全是絕壁,平常人根本沒法攀登。巖石上方,是一處3畝大小的平地。據說,曾建有一所寺院,現在山上還有殘磚舊瓦。
在一處叫「大貓窟」的關口前,謝智強說,裡面是一個30多畝大的盆地,四周呈圓形陡壁,如果大貓(老虎)進去了也會被困在裡面出不來。
上路垟岙裡的溪澗,常年清泉不斷。小瀑布隨處可見。最有名的是,接近西凹附近的龍潭下瀑布,全長約50米。在瀑布下方,只能略窺一斑。只有再爬一段山,登上瀑布頂端時,才能一睹全貌。
古道風光
筆架山
雌雄巖
鍘刀巖
果盒巖
路線指南
溫州方向出發的朋友,可在諸永高速古廟出口下高速,不到3公裡就到新星村。杭州方向來的朋友,可在花坦出口下高速,再轉道到古廟新星村。如果體力尚好,可從九龍山古道穿越到陡門的潘垟村,坐車返回或沿九龍古道折返回新星村。如果體力稍差的朋友,也可以從上塘出發到峙口,轉入虹三線,半小時到達陡門潘垟村,然後採取下山的方式,由山上下來,到達新星村。
來源:永嘉發布
永嘉網記者 汪學斌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