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溫州網–溫州晚報 時間:2014-07-09 08:47:28
浙江在線07月09日訊永嘉鶴盛鎮霞嶺根(嶺窟)村,這個坐落在雁楠公路邊山上的小山村近日備受關注,不是因為這裡距離石桅巖風景區約1公裡,屬於楠溪江旅遊核心景區範圍內風景優美,而是因為該村有公務人員被投訴私建別墅,並佔用古道,破壞歷史古蹟。
【現場】村民反映老路變窄
6月26日,一網帖反映「一家新建別墅侵佔嶺窟村永樂古道,破壞了歷史文化古蹟」在網絡上引起廣泛關注,截止到昨天,約2萬多人查看帖子,回復的樓層蓋到300多層。網友投訴稱,永嘉縣公安局警官李忠孝與其兩個兄弟建了六間三層半的別墅,為了多建一個門臺牌坊,把永樂古道拆了,這與永嘉縣重視發展旅遊業、挖掘歷史文化古蹟相悖。
7月4日,記者前往嶺窟村實地探訪。嶺窟村位於雁楠公路邊的一處山上,地理位置較偏僻,從永嘉楓林下高速,驅車到嶺窟村還需半個多小時。進入村口,就可以發現網友投訴的嶄新「別墅」。
「別墅」建在半山腰,由6間磚瓦房組成,頂層有白色護欄的大陽臺,牆面橘色,與村口灰色的老房子形成鮮明對比。6間房子的側面建了個門臺牌坊,隔離出單獨的院子。
緊鄰著院子的是一條老路,約1米多寬,路面多由石塊堆積而成,接近門臺牌坊的1米多路為水泥澆築。一村民說:「門臺牌坊是2013年下半年修建的,現在被隔成院子的部分以前是連接著老路的。」她告訴記者,在公路通到村裡之前,來趕集的人都是走這條老路的,在她印象中院子邊的老路有2米多寬。
【疑問一】
是否侵佔永樂古道?
記者了解到,「別墅」所有人為李家三兄弟,其中,李忠孝確為公務員。
昨天上午,記者聯繫上了當事人之一的李忠孝。「如果是佔用古道,土地、規劃等職能部門肯定不會坐視不管,2012年規劃許可審批公示7天,也沒有人檢舉。」他對記者說,規劃許可審批的建築面積為1000多平方米,現在建起來6間3層半約900多平方米,其中有兩間房子是原拆原建,另外的房子是老屋拆擴建。「建門臺牌坊並沒有佔道,原來農村廁所都建在外面,門臺牌坊是把原先廁所拆了建的。」
那麼,這條老路是否為永樂古道呢?
永嘉鶴盛鎮分管城建的副鎮長蔣建聰介紹說,嶺窟村李家這6間房是2012年建的,院子前面的路可能是由於原來交通不方便,人們趕集走山路而形成的。「這方面土地規劃部門審批時肯定會把關,如果列入保護範圍也不可能通過審批。」蔣建聰說,他初步了解到,在最早還沒有公路的時候,永嘉到樂清確實有一條永樂古道經過嶺窟村。不過規劃部門沒有任何相關文本,比如說哪個古村落、哪條古道等作為文保單位保護不予審批,「如果是這樣,審批程序這塊就不存在佔用古道的問題。」
另據了解,鶴盛鎮作為生態低碳小鎮,大力發展大旅遊,古道保護是項目之一,今年準備修復的永樂古道為上日川到填垟這段,網民反映的這段古路沒有包括在其中。
永樂古道又稱「永樂通衢」,從永嘉巖頭鎮、「楓葉地,稱樂土」的楓林鎮至樂清芙蓉鎮,自古是連接永嘉東南部與樂清中西部(虹橋、四都等)的便捷通道,樂清虹橋等地的海產品與永嘉的山貨、茶葉等通過這條古道進行貿易流通。古道全程基本保存完好,張田庵至龍抱珠修了部分公路,現存古道10千米左右,也是永嘉縣歷史文化悠久、影響頗大的古道之一。古道周圍散落著平坑、郭公山、黃檀硐三個古村落。
【疑問二】
是否屬於未批先建?
網友投訴還稱,「別墅」未批先建,就屬於違章建築。
記者從鶴盛鎮相關部門了解到,李家三兄弟的建築屬於老屋拆擴建,土地性質是建設用地,由於人員增加等原因,取得土地規劃部門合法的審批,可以進行拆擴建,不過實際中確實存在少批多建的情況。
關於先建後批的問題。蔣建聰解釋說,村莊規劃剛剛編制完成,按規定,要先通過規劃部門審批,再憑規劃許可證到土地部門辦理土地使用權證,雙證齊全才可開工。但農村以前都只有一個證,有些村民誤以為有規劃許可證就是已經取得許可,直接選定日子就開工建房子了。工作人員在巡查過程中發現這個問題就會叫停工程,當事人補辦土地證後才可動工。李家三兄弟中有一家就存在土地證還在辦理中就開始動工建設的情況,但並非如投訴的那樣屬於「先建後批」沒有證的情況。
記者從永嘉鶴盛鎮國土所了解到,嶺窟村李家兄弟的房子在2012年取得規劃許可,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但是截至目前還未辦理土地相關手續。「李家兄弟的房子是老屋拆建,原來是4間老房子,一樓建築佔地面積約150多㎡,規劃許可的一樓的佔地面積為280多㎡,目前建成的房子與規劃許可面積確實存在出入。」鶴盛鎮國土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按照以前的土地法規定,必須要拆掉多建部分,不過省辦公廳6月份下發《關於加快推進全省農村宅基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的意見》提出具體的處置方法,地方相關政策很快也會出臺,屆時將根據文件要求處理。
-相關連結
永嘉古道大部分建設於南宋,依山建嶺,素有十裡一鋪,五裡一亭之稱。這些古道曾經給賣鹽、賣乾貨等挑著擔叫賣的客商提供方便,流傳至今。
在近日市林業局主編的《溫州古道》叢書中,永嘉入選了17條古道,分別是:芙蓉嶺古道、垟坑嶺古道、下寮古道、麻谷寺古道、廿四盤嶺古道、濟嶺古道、下石坑古道、對山崗嶺古道、九龍山古道、勝美尖古道、陶姑洞古道、烏牛纂古道、太平嶺古道、白水漈古道、昆陽嶺古道、北坑古道、南崖古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