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石如所寫的隸書,是你喜歡的字體嗎?

2020-12-11 書法名家堂

鄧石如所寫的隸書,是以篆筆入隸方圓渾厚隸書,代表作品有《至仁山銘》軸、《詠方子云案頭牡丹花詩》軸、《贈甸園二兄大人詞賦》軸、《贈張翰風顏氏家訓》軸、《贈見源禪友世慮全消》四條屏、《敖陶孫詩評》十條屏,等等。而且鄧石如早、中、晚期的隸書,面貌不盡相同:

早期,約五十歲之前,如1790年書《贈曹儷笙老先生論古人》四體書之隸書、1790年書《至仁山銘》軸,形體追求漢碑隸書,秀麗圓勁,字形近扁,風格多樣,或如曹全碑之秀逸多姿、或如《範式碑》之嚴整方勁、或如《史晨碑》之端莊典雅,或如《華山碑》之樸茂古拙。

中期,約五十至六十歲之間,字體變長,篆書意味更濃,風格漸變。1793年書《詠方子云案頭牡丹花詩》軸,為鄧石如偶然於方子云案頭獲觀牡丹所作,簡化隸書特有的蠶頭燕尾,或許是其「篆從隸入,隸從篆出」的早期嘗試。1801年書《贈甸園二兄大人詞賦》,內容是抄錄蔡邕《漢津賦》,一些筆畫有意拉長,強調方折之勢,聚散有致,黑白分明,對比強烈。

晚年作品,即六十歲以後,更加穩健雄強,更具疏密變化。如《敖陶孫詩評》十條屏,是鄧石如臨終之年佳作,詩評作者敖陶孫為南宋江湖派詩人。此十屏剛柔相濟、淋漓盡致,變化不可方物,書藝與詩文俱佳,包世臣評此作「奪天時之舒慘,變人心之哀樂」。 例如鄧石如晚年所作《贈見源禪友世慮全消》四條屏,文尾曰「推半窗明月,臥一榻清風」,書家淡泊於世的傲然情懷與棉中裹鐵的用筆厚勁相結合,字勢中融入篆書筆意則顯得尤為變化多姿。《紫閣蒼山隸書聯》文曰「紫閣花明雲五色,蒼山松老鶴千年」,圓潤厚實,力透紙背,某些字拉長的收筆,讓觀者意猶未盡。

看過鄧石如早、中、晚所書寫的隸書,可以發現鄧石如隸書的一個重要特色就是將篆書筆法融於隸書,其書結構上緊下松,用筆鋪毫直行,方圓渾厚,折中有轉,轉中有折。這樣所書寫的隸書正是我所喜歡臨摹的字體,不知是你所喜歡臨摹的字體嗎?

相關焦點

  • 寫好隸書,你選擇對毛筆了嗎
    譬如,寫二王小今草,應該用小紫毫或小狼毫;寫康有為,應該用長鋒羊毫;寫于右任,應用中鋒羊毫;寫蘇軾,最好用中短鋒筆等。筆的性能不一樣,所表現的線條也不一樣,書者應仔細辨之。  市面上現代的筆工所作的筆,在原材料、做工上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這個暫且不提,就論不同的隸書宜選擇的毛筆。
  • 現代隸書造詣的登峰字帖,劉炳森《百家姓》欣賞,學隸書的必修帖
    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讚、收藏、分享、轉發。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聲明:本文由清雅閣原創發布,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 謝!隸書和楷書都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在當代書法的教程和書法名家的講座上都把楷書可隸書列為了書法學習的基石,也就是書法入門首選的兩種字體,只有把這兩種字體的其中一體寫得爐火純青才能把行書和草書寫好。
  • 隸書,靜心養神的良方
    書法裡面有著多種不同表現形式的字體,如篆、隸、魏碑、草、行、楷等,要是單從以全神貫注、一筆不苟、節奏緩慢、調理氣息等手法來達到靜心養神效果的話,學練正書是最有效的途徑。那就是篆、隸、魏碑及楷書幾個大類。這幾個正書字體,其結構規範嚴謹,筆畫楷法森嚴。寫者非靜下心來、非認真一筆不苟是寫不好的。
  • 你知道書法要先從什麼字體開始學起嗎?
    但其實這五種字體的出現年代並不是按這個順序來的。先是有篆書,然後有隸書和草書,沒錯,在有隸書的時候就有草書了,不過那時候的草書叫章草,字與字之間沒有連寫在一起,而且帶有部分隸書筆法。再之後出現了楷書,然後行書和今草,今草就是我們如今所見到的草書。
  • 當代誰寫的隸書最好 讓人賞心悅目的隸書書法作品欣賞
    隸書,是中國書法藝術中五大字體之一。欣賞隸書,我們能透過其四平八穩的筆法布局,感受到一種歷史感,莊重感。自古至今,隸書以三大特點而著稱:1、厚重,即氣勢渾厚,茂密凝重,雄健壯美;2、樸拙,即樸實率真,稚拙天趣,平中寓奇;3、高古,即取法高遠,古典味濃,金石味重。
  • 王羲之寫的書法,是晉朝時候的「江湖字體」嗎?
    有人問我,江湖字體真的不入流嗎?為什麼會被好多人噴?其實,那些被罵的,都是寫字難看的,而寫得好看的江湖體,一樣有人喜歡。那些被批評的江湖字體,大多數都是不好好寫、寫的不好看的字體;而那些字跡娟秀,雖然還不能說得上合乎法度的字體,其實沒人會罵的。所以寫江湖體,也不是什麼丟臉的事,關鍵是你到底寫的態度是什麼。
  • 漢字形體的演變:隸書、草書、楷書、行書
    隸書秦始皇用小篆統一文字之後,為了適應當時社會越來越多的記事需要,於是產生了一種在小 篆的基礎上省易快寫的應急字體「隸書」。草書是為書寫便捷而連筆寫的一種字體。正如隸書對於小篆那樣,草書也是為了書寫快速,草率地書寫隸書而發展起來的。草書的形體是比較潦草的。它的得名,是從「草稿」的「草」字來的,「草」是草創的意思。文章才創就,沒有寫定,所寫的字自然不必十分工整,叫做「草稿」,因而草書也叫做 「稿書」。
  • 千姿百態的隸書碑刻,獨具特色,飛白書
    被譽為「書中無上神品」的(禮器碑》歷來被人們公認為是漢碑中最典型的隸書。其書法用筆剛勁,筆畫瘦勁,富有彈性和韻律;字體方正,結構緊密又不失舒張。字勢莊重、嚴正、儀表堂堂。洋洋千餘字的《史晨碑》,可稱得上漢碑中的「大肚漢」了。它分前後兩碑,每塊碑都容納了五百餘字。碑上的字體工整,排列得井然有序。
  • 廈門硬筆華哥硬筆隸書作品欣賞:王安石《梅花》寫得怎麼樣?
    此詩前兩句寫牆角梅花不懼嚴寒,傲然獨放;後兩句寫梅花的幽香,以梅擬人,凌寒獨開,喻典品格高貴,暗香沁人,象徵其才氣譙溢。亦是以梅花的堅強和高潔品格喻示那些像詩人一樣,處於艱難環境中依然能堅持操守、主張正義的人。全詩語言樸素,寫得則非常平實內斂,卻自有深致,耐人尋味。
  • 隸書書法作品欣賞(一)
    隸書起源於戰國時期。相傳秦朝有一個叫程邈的徒隸,因為得罪了秦始皇,被關在監獄裡。程邈看到當時獄官的門牌用篆書寫很麻煩,就作了改革,化繁為簡,化圓為方,又創立一種新的字體。秦始皇看了很欣賞,不僅赦了他的罪,還封他為御史,並將這種字體規定在官獄中應用。
  • 篆書、隸書……簡帛裡讀懂書法史
    策展人、湖南省博物館書畫研究副研究館員盧莉說:「通過展覽,你會發現,書體並不是篆書、隸書、行書、楷書……線性發展,而是錯綜的。比如,楚簡中就有『草書』『隸書』的筆意。這次展覽,內容也不局限於文書,還有私人信件和典籍。
  • 肩水金關漢簡,篆書、隸書、隸草、草書全都有
    因《金關簡》為實用性文書,講求書寫效率,故在書寫時大多筆畫粗細均勻,除少數字的末筆、豎筆寫得較為誇張外,少有誇飾之筆。簡文隸字中除標準隸書外,部分微變體的隸書不如標準隸書的筆法講究,但其蠶頭雁尾、撇捺波磔的基本筆法依然存在。
  • 隸書書法作品欣賞 看當代書法家隸書創作
    ——易從網隸書書法作品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體,它所顯示的磅礴的表現力是無可比擬的,中國書法僅以黑白、點線為表現手段,成為「東方藝術美學的核心」、「中國文化核心中的核心」,這種獨特的文化現象成功的訣竅在於書法的美學構成。本文整理了當代擅長寫隸書的三位書法家手寫書法作品,一起來欣賞吧!
  • 隸書的寫法與字形、字態應該是「內圓外方,八分扁」,誰做到了?
    在中國的傳統書法中,篆書、隸書、楷書已經被當代書法界正式列入正書的範疇,這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何為正書?即規規矩矩寫的書法作品,既顯功底,又具美感,欣賞性與實用性並存。而正書的要求是「心正則筆正,筆正則字正」。
  • 探究隸書的起源及在歷史各時期的發展,怎樣練好隸書:隸書雜談
    程邈創立的新字體,秦始皇看了很欣賞,就赦免了他的罪,還封他為御史,並將程邈創立的這種字體在官獄中應用推廣。因為程邈是個刑徒奴隸,這種字體起初又專供隸役使用,所以就把這一書體稱之為隸書。這個關於隸書起源的故事只是一個傳說,文字的發展是一個漫長的演變過程,並不是一個人和幾個人就可為之,程邈在隸書的形成過程中可能只是進行了規範整理。
  • 現代隸書學習的優質字帖,曹全碑的書風,漢簡雙書,結字古色古香
    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讚、收藏、分享、轉發。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聲明:本文由清雅閣原創發布,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 謝!隸書的發展到現在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它是始創於秦朝,在東漢達到頂峰。
  • 漢字演變及字體書寫變化
    小篆是大篆的簡化字體,其特點是形體均勻齊整、字體較籀文容易書寫。在漢文字發展史上,它是大篆向隸、楷的過渡。③隸書也稱「隸字」「古書」,是在篆書的基礎上,為適應書寫便捷的變化誕生的字體。隸書是將小篆加以簡化,又把小篆勻圓的線條變成平直方正的筆畫,便於書寫,分「秦隸」(也稱「古隸」)和「漢隸」(也界「今隸」),隸書的出現,標誌著古代文字與書法的一大變革。隸書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嚴厚重的字體,其結體扁平、工整、精巧。作為初創的秦隸,留有許多篆意,後不斷發展加工,打破周秦以來的書寫傳統,逐步為日後的精書奠定了基礎。
  • 學習毛筆書法,是應該五種字體都練,還是只練一種字體?
    想要在書法上有所成就,那麼五種字體肯定都是需要學習的,但是,並不意味著一開始就要五種字體一起學,應該先以正體字入門,然後,學精一家,再博覽諸家,取其精華融入自身所學。這樣方才可以。一、入門正體字中國書法字體迄今為止一般認可其有篆、隸、楷、行、草五種字體,其中篆書,隸書和楷書是正體字,他們曾經在歷史上的某個時期或者是現在作為官方的文字,這些字體基本上都是比較規範,書寫法度要求比較嚴謹。我們從這些正體字入門學習可以達到先入規範,建立基礎。
  • 口字旁的這些字體,你寫對了,其他類似字體就不難寫了
    我們搞書法藝術,不僅要掌握基礎筆畫,還要正確把握字體的間架結構。筆畫寫得好,不見得就能把整個字體寫好。有些字體,我們的敗筆就在於沒有把握好偏旁與部首的書寫規格,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字體間架結構。學書法要經常臨帖第一、口字在整個字體當中不能喧賓奪主在口字旁的字體當中,尤其是其他與之搭配的偏旁字體筆畫多於口字時
  • 隸書作品看起來不輸於其他字體,怪不得有這麼多人喜歡
    隸書,有秦隸、漢隸等,一般認為由篆書發展而來,字形多呈寬扁,橫畫長而豎畫短,講究「蠶頭燕尾」、「一波三磔」。隸書的結構特點是字形扁方,左右分展,起筆蠶頭,收筆燕尾,變畫為點,變連為斷,強化提按,粗細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