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儘管早在公元前202年,項羽就已經自刎烏江,但是人們對他的敬佩和思念延續了兩千多年。儘管劉邦建立的漢朝十分強盛,但是總有人會忍不住遐想,假如項羽能夠捲土重來,中國古代的歷史會不會就此改寫。
只是歷史沒有如果,項羽留下的那些傳奇也讓人嘖嘖稱奇,甚至想要回去古代一探究竟。比如傳說中項羽單臂能舉千斤鼎的事情就一直讓人好奇,西漢史學家司馬遷也曾對此起了疑心。
公元前209年,項羽和叔父項梁起兵反秦,想要收桓楚為將。桓楚聽聞項羽是個天生神力的英雄少年,就想為難一下他,讓他舉個鼎試試。項羽為了顯示公平,還叫了四名壯漢作為「對照組」,這四名壯漢沒有一個人將重鼎舉起來。
項羽走上前去直接單臂就將鼎給舉了起來,而且還三起三落。桓楚見此情景,深深拜服於項羽,誓死跟隨。為了求真,司馬遷便專門去了項羽的家鄉求證,但是得到的事實連他都不好意思寫出來。
所以司馬遷只好在史記上說項羽「力能扛鼎」,這用詞就很微妙了。首先就是「扛」和「舉」實際情況是不一樣的。比如,現代有些力氣大的能扛起冰箱等家電,但是想舉起來,難度就劇增了。
歷史上也有古人真的試過舉鼎,《史記》中就曾記載了秦武王十分喜好招攬力氣大的人為官。一日,秦武王自己手癢,想和大力士孟說較量舉鼎。孟說沒有將鼎舉起來,秦武王卻雙手舉鼎,但髕骨卻被折斷了。未過多久,秦武王就去世了,而孟說也被滅族。
由此可見,舉鼎是相當危險的,一不小心還會將命搭進去。人的力氣再大,身體承受能力也有極限,項羽單臂承受千斤顯然並不科學。另外,「千斤鼎」本來就是為了表示某人的力氣大誇張之詞,至今為止所有出土的秦朝時期的鼎還沒有超過千斤。
最具代表性的出土於秦始皇陵園的秦青銅大鼎重量是212公斤,這是目前出土的秦朝大鼎中最重的鼎了,其他的鼎基本也就200公斤以內。而這種重鼎還是只有王族才能有資格鑄造和使用,一般情況鼎也就一兩百斤重。
也就是說,滿打滿算項羽當時舉的鼎最多也就400多斤,有可能還是家裡隨便拿出來的兩百斤左右的鼎。為了顯示項羽確實孔武有力,這事便越傳越神了。不過項羽能扛鼎,也是非常了不起的,他若不是這樣勇猛,也不會在巨鹿之戰上以三萬兵力對抗30萬秦兵取勝。
那麼現代人能否能達到項羽這樣的程度呢?相信很多力氣大的男士扛個百來斤重的東西還是沒問題的,兩百斤的重物就需要從小鍛鍊,強身健體了。而目前有明確數據記載的人類最高舉重記錄是263公斤,這也說明如果有天賦,又加強鍛鍊,想要舉鼎也不是沒可能。
但是,普通人盲目比試力氣還是很危險的,最重要的還是多運動,身體健康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