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泡茶時,留不留湯?

2020-12-15 騰訊網

茶友在泡茶時會發現,有的人會把茶湯瀝乾淨,而有的人出湯時,不會把茶湯倒盡,會留一點茶湯在壺中,其實俗稱「留根法」。可以說,能留意到這個細節,說明泡茶的水平在不斷地進步。

那「把湯倒盡」和「留根法」這兩種出湯方式有什麼不同呢?對茶湯口感又有什麼影響?今天小葉子就來給大家分享。

01

出湯的兩種方法

01

留根法

出湯時,不把茶倒盡,保留一點點茶水在壺中,留給下一泡。這樣做的目的可以讓連續幾泡茶濃度下降不會太快,尤其適合是味淡的茶。

02

把湯倒盡

衝茶之後,把茶湯倒入公道杯時,一次性倒盡。這樣有個好處,就是可以避免茶葉一直泡在水裡,等到下一泡茶的時候因為泡得過久而苦澀。

02

這種情況需要把茶倒盡

一般情況,在使用小茶壺、小蓋碗(約100-250ml)泡茶,或者注重茶的滋味和香氣的功夫茶泡法時,需要把茶倒盡。

因為壺的體積小,如果茶湯沒有倒乾淨,留在壺裡,會導致茶底又濃又苦,香味還不好。即使下一泡加水衝泡稀釋,茶仍然會帶有過久浸泡的悶味。通常來說,泡茶一定要耐心把最後的茶湯滴盡,再把蓋子打開,防止茶葉受熱悶壞。

把茶倒盡,能體現每一泡茶的真實水平,每一泡茶細微的變化都能夠感受出來,香氣持不持久、滋味耐不耐泡都一目了然。

對於茶類而言,如味濃而浸出較快的茶,如紅茶、熟普等,使用功夫茶泡法需要把茶倒盡。尤其是紅茶,如果悶泡太久會出現酸澀味。

03

這種情況適用於「留根法」

「留根法」通常適用於兩種情況:

一是用杯泡或者大壺衝泡時,

二是衝泡滋味較淡的茶時。

用玻璃杯泡茶時,茶水是一直接觸不分離的,喝到下半杯,茶湯越來越濃。喝完一整杯,第二杯再衝泡時濃度下降落差很大,到第三杯幾乎沒什麼味道了。所以,可以在杯中保留一定量的茶湯,再衝下一杯。

用大壺衝泡時,通常茶葉會浸泡稍久一些,內含物質進出較多,如果前一泡不給下一泡留點「根」,第二泡就會淡如水。

「留根法」的使用,對於茶類來說也有所不同。比如滋味淡的茶,如綠茶、白毫銀針等,尤其是鮮嫩的新茶,本身滋味比較清淡,而且不太耐泡,如果第一泡全部瀝乾,第二泡就沒有什麼味道了。所以每一泡「留根」約1/3,再衝下一泡,這樣濃度都不會差太多。

其實,茶葉只要浸泡在水中,內含物質就會不斷浸出,也就是說茶湯會越變越濃。採用「留根法」,有稀釋前一泡的茶湯的作用,但是否採用這種方法,還需要依據具體情況而定。

泡茶方法沒有絕對的對錯,多嘗試多比較,注重細節。不同的茶要區別對待,如果你能對你要泡的茶了如指掌,那泡出來的茶會越來越好喝。

... END ...

圖文|由茶頻道整理

&部分元素由包圖網&秀米網授權使用

僅交流分享之目的

如有侵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聯繫處理

愛喝茶的人,點在看

相關焦點

  • T三說茶 丨泡茶出湯時為什麼要把茶湯倒盡?
    留根法可以保留一些濃茶湯在壺裡,留給下一泡,這樣可以讓連續幾泡茶濃度下降不會太快。比如綠茶,出湯時適量留一些「底料」。尤其是較為鮮嫩的綠茶,如果每泡出湯時都把茶湯倒盡,你會發現第二泡的茶香茶味比第一泡都遜色了很多,過了第三泡,幾乎就沒什麼味了。
  • 泡茶時,老茶客們常提的悶泡、坐杯、留根、瀝盡,你都了解嗎?
    泡茶喝茶時,讓茶葉浸泡在密閉的容器內,長時間的泡茶。悶一分鐘,悶兩分鐘,甚至是悶更久的時間,最後再倒出茶湯。悶泡對茶葉的影響,體現在泡茶時間過長。另外在注入熱水泡茶時,悶泡的環境會增加茶葉內質物的壓力。
  • 你泡茶時,熱水直接倒?喝茶4禁忌不要犯!隔夜茶能喝嗎?
    若暫時不開封,想過一段時間再喝,最好放入冷凍庫保存。冷凍保存可維持一年的新鮮度。解凍時若放在室溫下迅速回溫,很容易使茶葉潮溼,此時請放在冷藏室慢慢解凍。 禁忌3:搖晃茶壺 有些人泡茶時為了泡出美味茶湯,會迅速搖晃茶壺。不過,搖晃茶壺不只會釋出鮮味成分,也會溶出更多苦味成分,讓茶湯變苦。
  • 新手牢記玻璃茶具泡茶4步驟,讓你泡茶不丟面
    喜歡喝茶的人,平時和朋友出去聚會,肯定也會選擇茶館之類的,因為在喝茶的過程當中,是可以享受樂趣的,如果讓你登上檯面泡茶的話,總會有點緊張,也會擔心泡不好之後會掉面子,不管茶葉是什麼品牌,什麼價位,你想要喝到真正的茶湯的好滋味,其實和茶具還有泡茶的技術,都有很大的關係,像現在很多人喜歡用玻璃茶具喝茶
  • 泡茶這麼出湯,甘鮮醇爽,好喝!
    通常來說,泡茶一定要耐心把最後的茶湯滴盡,再把蓋子打開,防止茶葉受熱悶壞。把茶倒盡,能體現每一泡茶的真實水平,每一泡茶細微的變化都能夠感受出來,香氣持不持久、滋味耐不耐泡都一目了然。茶不容易出味,或者是大杯泡的時候,避免茶湯濃度下降太明顯,可以使用留根法。比如用玻璃杯泡茶時,茶水是一直接觸不分離的,喝到下半杯,茶湯越來越濃。
  • 圖文詳解,泡茶時需要用到的主要泡茶器具
    喝茶過程中,慢慢了解每一種茶器是一件非常有樂趣的事情,今天就帶大家走進茶器的世界,認識認識喝茶過程中那些你知道的、你不知道的茶具吧![主泡器]蓋碗:泡茶最百搭的茶具,幾乎適用於所有茶類的衝泡,人手一隻也不過分;茶壺:有陶瓷、粗泥各種材質,多用來衝泡嫩度不高的茶;紫砂壺:紫砂壺具有保溫性能高、泡茶不易變味等優點
  • 泡茶易混詞彙:留根、悶泡、坐杯、煮茶,你知道幾個?
    隨著喝茶人數的增多,越來越多的人通過實際操作豐富了自己的泡茶技法,於是衍生出了許多泡茶的專業詞彙。 如:留根泡茶法、悶泡法、坐杯法、煮茶法等方法。對這些專業詞彙,你能認識幾個呢? 今天我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這些泡茶方法,有興趣的茶友也可以多多嘗試哦!
  • 正確的泡茶方法 泡茶這些誤區你犯了嗎
    喝茶是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歡的一件事情,泡茶也是非常有講究的。若是泡茶方法不對的話,會影響茶葉的揮發以及茶水的口感。正確的泡茶方法有哪些呢?小編給大家講講如何正確泡茶、泡茶都有哪些誤區以及哪些人不宜飲茶。一起了解一下吧。
  • 泡茶時撥動茶葉,茶湯會渾濁嗎?實驗告訴你真相
    我們的原則是:不忽悠,不賣弄,不惡意攻擊,不刻意美化,只是客觀、中立地回答您的問題。即使是一些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我們也會儘量做到客觀。前些天,茶友「欣欣向榮」問了懂茶帝一個問題:「聽說用蓋碗泡茶時,不要用蓋子或其他工具撥動葉底,否則會使茶湯會渾濁,這是真的嗎?是什麼原理呢?」
  • 泡茶時,為什麼要「洗茶」?第1泡茶能不能喝?還不知道的快看看
    今天阿凱要跟大家分享一個話題,是茶友找我買茶的時候幾乎每周甚至是每天都會問到我的問題,那就是喝茶時,第一泡茶能不能喝?到底要不要洗茶?為什麼要洗茶?我們先來說說"洗茶",第一泡茶我們倒掉不喝我們就稱之為洗茶,那為什麼要洗茶呢?
  • 給客人泡茶時,這3點禮儀一定不能觸犯!
    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經常會有親朋、好友、客戶來到你家中,沒有什麼事情幹所以經常會給客人來泡茶來以表達對客人的歡迎和尊重。但是新手泡茶時很容易進入泡茶的誤區,所以我羅列了一下幾點。在我們給客人斟茶時不可以斟的太滿為什麼呢?用公道杯茶斟太滿客人會因為品茗杯壁太燙而不好拿,且茶滿容易灑出來燙到客人的手,也容易弄髒客人的衣服,用嘴直接趴著桌子上喝就會像牲畜飲水一樣,表示對客人的十分不尊重。俗話說「茶倒七分滿,留下三分是人情」。
  • 煮湯、泡茶、榨果汁、煮咖啡時產生的泡沫要不要撈掉?
    華龍網7月11日10時訊 日常煮東西(如肉湯、小火鍋)或是泡茶、榨果汁時,水面上都會出現一層泡沫。 有些人認為這些泡沫是食物的精華,有些則認為這些泡沫吃多了對身體有害,這些泡沫到底是「該留」還是「該撈掉」?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解開泡沫的秘密!
  • 日常喝茶時,泡茶、煮茶,需要配備哪些基礎型的茶具呢?
    有圓有方的茶杯,再搭配個極素的純白蓋碗,普通的手工錘紋公道杯,足夠平時大部分的喝茶泡茶所需。前個周末時,剛好有朋友提到他打算在新家布置一下茶室。那如果平時要泡茶,煮茶,配備哪些基礎型的茶具,比較好?蓋碗泡茶出湯時,動作更能直接、迅速、利落,將湯水倒出並瀝盡。因而,茶桌上的主泡茶具,推薦選蓋碗更實用。2、如何挑選不容易燙手的蓋碗?使用蓋碗泡茶,很多新茶友擔心燙手。
  • 佳逸茶具|泡茶時到底要不要用茶濾?
    佳逸茶具 | 泡茶時到底要不要用茶濾?這三個版塊中,茶濾的使用率是完全不一樣的。佳逸茶具 | 泡茶時到底要不要用茶濾?二、不用茶濾的小秘密糾結茶濾用不用,事實上還有幾個隱形的小秘密:一個就是上面提到的「欲蓋彌彰」之嫌,一些茶友會認為是你茶葉的碎度比較高,才會用茶濾來遮蔽;還有一個是因為茶濾這個名稱工具性比較強,不像其它器物,比如:品茗杯、公道杯、紫砂壺、蓋碗、茶盤、茶道六君子等等的名字聽起來或多或少都帶有美化它的文學屬性,而茶濾名稱就顯得過於單調
  • 淺談泡茶方法的今生!
    雖然人人都能泡茶、喝茶,但要真正泡好茶、喝好茶卻並非易事。泡茶時涉及茶、水、茶具、時間、環境等因素,把握這些因素之間的關係是泡好茶的關鍵。2 整茶形詔安式泡茶不用有過濾網的壺,而用單孔壺。因用的都是陳年茶,碎渣多,所以要整形,將茶置紙巾上,折合輕抖,粗細自然分開。整理完茶形,將茶葉置於桌上,請客人鑑賞。3 熱壺、熱蓋詔安泡法燙壺時,蓋斜置壺口,連蓋一起燙。
  • 衝泡白茶時,完整的泡茶流程有哪些要點呢?9大細節給你答案
    而玻璃杯、保溫杯等茶水不分離的茶具,它們泡不出壽眉的茶味層次。至於煮茶喝,煮出來的茶湯風味難以擁有這樣細膩的層次。而紫砂壺,白瓷壺等茶具,造型雖多變,但大多壺嘴太細窄。茶壺泡茶出湯時,壺嘴出湯慢,並且壺內的茶湯不好徹底瀝乾。
  • 手把手教你,23個泡茶步驟
    泡茶亦如是,器具、手法各不相同,但主線差異不大,這篇泡茶心得寫的簡單明了,很適合初學者參考。 一、對茶要有恭敬心 不論你多麼熟悉這道茶,多麼熟悉你手中的茶具,每次泡茶時都要有一份恭敬心,恭敬你手中的每一道茶。
  • 教你6個步驟泡茶法則,絕不會失敗的泡茶方法!
    泡茶最重要的是泡出茶葉的特點。為此,就需要泡茶的人好像了解朋友一般去知曉茶葉的特性,然後不斷積累衝泡經驗。泡多了,自然就有經驗泡出一壺好茶。一般來說,溫水衝泡出來的茶,苦澀的味道較重。隨著溫度的降低,茶的鮮味會越來越明顯。
  • 招待客人時,泡茶還是煮茶?喝白茶三十年的老茶人,教你做出選擇
    連喝了好幾衝後,朋友說,為什麼每次來你這喝茶,基本上都是泡茶喝,很少煮茶?呃,那是因為兩個人泡茶喝,更方便啊。是泡茶還是煮茶,可以根據情況來做決定。《2》衝泡和煮茶,是喝茶的兩種方式。俗話說,斟茶七分滿,剩下三分是人情,人若是茶湯過少的話,只佔杯底,喝上一口也就沒有了,那可就不太禮貌了,也會給客人帶去不美好的回憶。之前,去一位朋友家喝茶,同行的一共是五六人。在泡茶時,朋友用的是一隻較大的蓋碗,在分湯時,若是稍不注意分湯量,就很容易導致最後一位朋友茶湯偏少。
  • 教你如何描述一泡茶
    然而即使是同一款茶,不同的泡茶方式、不同的泡茶人口感滋味都會有細微的差異,更何況不同的茶香氣、口感、喉韻等都不一樣的。然而正是要如何詳細描述這份差異,以讓人切身體會這是一款好茶苦了許多人。色香味歸為茶葉本身的味道,為理性層面;韻味屬於體驗精神層面,韻味的感覺需要不斷修煉,是從內心到大腦不斷交互刺激領悟的過程,不像味蕾天生就有,當然味蕾其實也需要多品才能增加敏感度。下面我們就來詳細講解下如何從「色香味」、「口感」、「韻味」幾個方面描述一泡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