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蘇兩地專家齊聚一堂 共商長三角中醫藥事業一體化發展

2020-12-10 蘇城資訊

為主動對接服務上海,助力蘇州中醫藥高質量發展,11月26日上午,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推動中醫醫院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在蘇州舉行。上海中醫藥大學校長徐建光及該校相關部門、附屬醫院領導等受邀參會。蘇州市副市長曹後靈,市政府副秘書長馬九根,市衛生健康委黨組副書記、副主任盛樂,市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倪川明及蘇州市中醫醫院全體領導班子成員等出席會議。活動現場,與會人員就構建滬蘇同城全方位、深層次、寬領域的中醫藥事業一體化發展戰略協作展開了交流探討。

會上,盛樂簡要介紹了蘇州市衛生事業基本情況,並指出要與上海市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互惠互利,深入合作。他表示,蘇州一直被稱為上海的後花園,希望在長三角一體化深度融合發展過程中,不僅要共同建設最美後花園,還要將蘇州建成最暖會客廳、最佳工作室。

倪川明介紹了蘇州市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基本情況、面臨的短板與不足,以及推進長三角中醫藥事業一體化發展路徑設想。他表示,要堅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思想,搶抓機遇,加強資源對接,深化專科合作,推動科研融合,強化頂層設計,加快完善蘇州中醫藥政策支撐體系。

蘇州市中醫醫院院長徐俊華立足醫院二期規劃實際,提出對接上海,全面形成中醫藥特色優勢明顯的專科體系,幫助醫院確立以重點中醫臨床專科建設為龍頭,以醫院品牌帶動中醫藥發展的戰略目標,實現由省內知名醫院向國內知名醫院轉變、由以臨床為主型向醫教研融合型轉變和由經驗型管理方式向精細化管理方式轉變。

隨後,上海中醫藥大學副校長王擁軍就該校概況及建設一流附屬醫院促進中醫醫院高質量發展做了深入交流,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附屬龍華醫院、附屬嶽陽中西醫結合醫院的院領導也在現場分享了寶貴的醫院管理經驗。

曹後靈表示,蘇州要貫徹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持續推進滬蘇同城化,牢牢把握髮展機遇,強化滬蘇兩地醫療資源對接、深化優勢專科引進、加強創新研究合作,形成優勢互補、錯位發展的新格局,推動蘇州市中醫醫療機構全方位、高質量發展。

活動當天,上海專家團一行還實地參觀考察了蘇州市中醫醫院,重點調研骨傷科門診、二期建設項目等。

據了解,蘇州吳門醫派在溫病治療方面有豐富的經驗和大量經典著作,清代吳醫代表人物葉天士是著名的四大溫病學家之一。作為吳門醫派傳承發展的主力軍、主陣地,蘇州市中醫醫院目前正在進行二期建設,預計明年上半年竣工,致力於建成中醫藥特色顯著,省內領先、全國知名的現代化綜合性中醫醫院。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附屬曙光醫院、附屬嶽陽中西醫結合醫院則為國家臨床研究基地,腫瘤、肝病、內分泌、風溼病、皮膚病、針灸、推拿、急診和重症醫學、中醫外科等專業為國家區域中醫診療中心,三家醫院雲集了眾多中醫藥大師,中醫特色鮮明,專病專科優勢突出。

通過此次活動的舉辦,蘇州市中醫醫院將牢牢把握中醫藥改革及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機遇,對接上海,主動融入,深入合作,不斷促進吳門醫派傳承創新發展,推動醫院高質量發展。(鄒玉芬)

相關焦點

  • 【學會新聞】名醫大家齊聚南京 在長三角一體化中彰顯中醫藥擔當!
    【學會新聞】名醫大家齊聚南京 在長三角一體化中彰顯中醫藥擔當!近日,在江蘇召開的「2020長三角健康峰會(溧水)暨中醫藥博覽會」上,三省一市中醫藥學會再次聚焦長三角中醫藥一體化發展視角,聯合舉辦了「2020長三角中醫藥高質量發展論壇」,這是「長三角中醫藥學會聯盟」成立以來首次聯合召開學術交流活動
  • 滬、蘇、浙、皖:長三角文旅行業謀求聯動發展
    常報全媒體訊 昨天,2020年長三角文化和旅遊聯盟聯席會議在溧陽召開,來自滬蘇浙皖一市三省的文旅人齊聚一堂,共商交流合作,共謀攜手發展。他在介紹我市文旅產業發展情況後表示,長三角地區山水相連、文化同脈、人緣相親、發展共榮。長三角文化和旅遊聯盟是命運共系、資源共享的現代文旅共同體,對推動長三角地區文旅產業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常州期待在各省市文旅部門的領導下,在長三角文化和旅遊聯盟的指導協調下,在各兄弟城市的共同努力下,構建起資源共享、線路互推、客源互送、信息互通的旅遊合作新機制和開放型旅遊新體系。
  • 推進長三角一體化和滬蘇同城化,蘇州加速對接上海
    多年來,蘇州一直處在「學習上海」「接軌上海」的最前沿,是長三角中與上海聯繫最為緊密的城市。兩地同城化,離不開交通一體化。就在今年7月,滬蘇通鐵路開通,將蘇州下轄的三個全國百強縣——太倉、常熟、張家港編入了我國高鐵「八橫八縱」網絡中,結束了「地無寸鐵」的歷史,也將三地劃入到上海的「一小時城市圈」。
  • 上海嘉閔線北延至太倉,滬太對接共促一體化
    在產業合作持續加碼的同時,滬太兩地在醫聯體建設、區域教育合作、沿江環境共治等方面也取得了實效。 昨天下午,以「融入大上海 共促一體化」為主題的2020滬太協同發展推介會在滬舉行,共商推進長三角一體化、滬太率先同城化發展大計,共享太倉發展的無限機遇和廣闊市場。圖說:2020滬太協同發展推介會項目籤約。
  • 跨域破圈「開發者」 共商共建「最江南」: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
    新民晚報記者 徐程 攝跨域破圈·開發者聯盟高手雲集三峽集團、阿里巴巴、華為、復旦……赫赫有名的12路高手化身「開發者」,齊聚青吳嘉。今天上午,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開發者聯盟正式啟動,將凝結多方智慧,為長三角更高質量發展持續賦能。
  • 安徽深入推進重點領域一體化建設 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問題導向相統一,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抓好重點工作,真抓實幹、埋頭苦幹,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不斷取得成效。安徽省牢記總書記囑託,緊緊抓住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機遇,深入推進重點領域一體化建設,在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進程中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位於安徽、江蘇兩省交界的丹陽鎮,一部分屬於馬鞍山市博望區,另一部分屬於南京市江寧區。儘管「一腳踏兩鎮,雞鳴聞兩省」,但江寧、博望長年以來根本不像「鄰居」。
  • 放大「滬蘇」同城效應 共繪長三角「主峰高聳、次峰烘託」壯麗畫卷...
    今天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下,蘇州的目標是:放大「滬蘇」同城效應,奮力描繪長三角「主峰高聳、次峰烘託」的壯麗畫卷。  上海證券報:作為長三角中心區城市,蘇州接下來如何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落實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  沈志棟:蘇州作為長三角城市群的重要一極,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精神,堅持以上海為龍頭,深度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建設,找準定位、深化合作,在邁入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積極探索「滬蘇同城化」新路徑。  一是提高服務一體化的站位。
  • 滬蘇同城化發展是對高鐵運能的再次「挖掘」
    持續強化的蘇滬「同城效應」,對兩地交通和公共服務一體化提出了更高要求。12月7日,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發布《2020長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報告》(下稱《報告》)稱,長三角的上海、杭州、南京三個中心城市均與周邊城市形成了較為顯著跨城通勤聯繫。
  • 為全面融入長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熱身,太倉爭當環滬創新活力第一城
    滬蘇通鐵路一線貫穿兩站,太倉城區內,科教新城南部的鐵路太倉南站,和婁江新城核心地塊的太倉站相繼開通。圍繞鐵路和太倉的共贏發展,太倉將繪就一篇「高鐵+」大文章。滬蘇通鐵路的開通,預示著太倉融滬時代更進一程。太倉成為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後,較早實現交運一體化的蘇南城市,高鐵線的貫通也為太倉融入上海按下「快進鍵」。
  • 在長三角一體化中展現江蘇作為
    在吳江,像英諾賽科這樣看中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示範區政策和資源的企業越來越多,其中包括華為、三峽集團、中新集團等重量級企業。11月1日,示範區掛牌一周年,公布32項制度創新成果。滬蘇浙兩區一縣,吳根越角攜手打造「黃金三角」。
  • ...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專題議政性協商會議召開杜延安湯湧...
    12月16日,為期一天的市政協四屆二十五次常委會暨「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專題議政性協商會議召開。市委副書記、市長杜延安,市政協主席湯湧出席會議並講話。 圍繞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杜延安指出,要打破思想壁壘,發揮比較優勢,全面等高對接,進一步推動思想觀念相融相促。
  • ...共商共建「最江南」: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開發者...
    新民晚報記者 徐程 攝跨域破圈·開發者聯盟高手雲集三峽集團、阿里巴巴、華為、復旦……赫赫有名的12路高手化身「開發者」,齊聚青吳嘉。今天上午,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開發者聯盟正式啟動,將凝結多方智慧,為長三角更高質量發展持續賦能。開發者聯盟緣何而生?
  • 湖州:德清更大力度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
    「以更大力度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以及上海大都市圈、杭州都市圈等區域協同發展戰略,加快對接G60科創走廊、滬湖綠色智造走廊,積極融入杭州全球數字經濟創新策源地打造,重點謀劃『對標連結餘杭』路徑舉措……」在日前舉行的湖州市德清縣「兩會」上,該縣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要以高質量融入長三角一體化
  • 「和衷共濟·同贏未來」 2020長三角一體化(寧波)景區發展大會圓滿...
    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實施,長三角文化旅遊融合發展也進入提速升級階段。為推動長三角各大景區一體化、高質量聯動發展,提升寧波旅遊景區的全國行業影響力,12月14日至12月17日,2020長三角一體化(寧波)景區發展大會暨中國全域旅遊品牌影響力頒獎盛典在溪口鎮舉行。
  • 金澤入滬查控關口前移至省界 兩地一站式查控疫情防控一體化
    新民晚報訊 (記者 毛麗君)今天中午12點30分,通過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聯動工作機制,青浦區金澤鎮區域內的兩處入滬查控關口全部前移至上海與江蘇的省界,即將西岑、金澤兩個檢查站疫情防控職能前移至滬青平公路蘆墟檢查站,統一對經318國道入滬車輛、人員進行檢測。
  • 滬蘇浙的地鐵為何要在這裡交匯
    比如說近期傳出的這則新聞: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內將建設軌道交通網絡,上海地鐵17號線將向西延伸,尚處於規劃中的蘇州地鐵10號線則將向東延伸,兩條線路將交匯於示範區內滬蘇浙交界處的「江南水鄉客廳」。 這「江南水鄉客廳」是個什麼地方呢?
  • 報告佐證「滬蘇同城」:5分鐘一趟城際高鐵還不夠坐
    持續強化的蘇滬「同城效應」,對兩地交通和公共服務一體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作為城際長途交通工具的高速鐵路,在蘇州與上海兩地之間每隔5-10分鐘就會載客開動,然而即便這樣,高頻的發車班次在工作日上下班高峰期仍然不能滿足需要。」《報告》稱。上海財經大學長三角與長江經濟帶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學良告訴第一財經,蘇滬兩地雖然行政分離,但地理相鄰、經濟相關,交通便捷。
  • 江蘇崑山澱山湖鎮立足「沿滬臨湖」主動融入長三角一體化
    隨著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建設不斷深入,地處「世界級濱水人居文明典範」示範區內的江蘇省崑山市澱山湖鎮乘勢而上、主動出擊,進一步擴大對外交流合作、提升整體產業能級、加快科創載體建設,積極主動融入長三角一體化,更深層級融入虹橋商務會展中心配套區建設。
  • 潮湧長三角|「大通州灣」打造江蘇新出海口,滬蘇通大橋助力長三角...
    10月16日,「潮湧長三角·共建進行時」網絡主題活動江蘇-浙江線下採訪團來到江蘇南通,先後走近大通州灣和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探訪南通在長三角一體化共建領域的新成果。  而在新一輪發展中,隨著北沿江高鐵、南通新機場等區域性交通戰略性工程的推進實施,以及蘇通、崇啟、滬蘇通大橋與通滬鐵路的貫通,通州灣已經一躍成為上海都市圈內最優區位的地區——目前已經可以實現1.5小時到上海城區、1小時到浦東
  • 長三角一體化中的「安徽步伐」
    這裡既有「池杉生水上,白鳥舞翩翩」的美景,又毗鄰南京、合肥等城市,高速公路四通八達,建成之後迅速成為長三角的一處網紅旅遊地。越來越多的長三角遊客到此短途休閒度假。池杉湖溼地公園的發展機遇,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一個縮影。襟江帶淮、承東接西的安徽山水,成為長三角後花園,但共享的絕不僅是綠色生態,不僅是交通互聯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