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分類回收,9貝殼要做藍色環保

2020-12-24 獵雲網

9貝殼是一款專注服務於上門回收閒置舊物的App,理念為「隨手環保,分類回收,循環經濟,人人參與」。

【獵雲網杭州】8月29日報導(文/成琨)

當人們談起環保時,首先會想到綠色,而9貝殼聽起來更貼近海,它的創始人兼CEO譚飆稱之為「藍色環保」。9既諧音「舊」也代表數量多,而貝殼是我國最早的錢幣,所以9貝殼的寓意是分類回收、變廢為寶。

9貝殼是一款專注服務於上門回收閒置舊物的App,理念為「隨手環保,分類回收,循環經濟,人人參與」。目前市場上有很多二手回收平臺,其中大部分是專注於某一個領域,例如手機回收平臺回收寶、女性衣服回收平臺空空狐等,而9貝殼的回收類別包括衣服雜物、手機數碼、家具和家電。

用戶下載App後對回收類別進行選擇,設定好回收地點與時間,9貝殼就會安排專業的人員上門回收。關於上門回收環節,譚飆告訴獵雲網(微信:ilieyun),「目前負責回收的人是我們的員工,以後會考慮與第三方合作。」傳統的舊物回收人員,存在著不確定性,也不能保障良好的服務體驗。9貝殼對這一環節尤為看重,定期對回收人員進行培訓,並通過用戶好評率來評定績效。

9貝殼根據不同物品的回收利用價值設定了積分值(即綠豆),綠豆可以用於商城兌換各類商品。對於手機數碼與家電回收,9貝殼會綜合考量物品各方面因素,返還用戶現金和相同數量的綠豆。舊物回收只是環保中的一個小分支,而綠豆相當於對用戶行為的獎勵,未來將被賦予分享與贈送等功能,讓環保精神得以傳遞,這是金錢辦不到的。

譚飆向獵雲網表示,「我們花了大量時間去研究分類處理行業的後端。」舊物被回收後,會變成原材料重新回到製造業,將微量的東西積攢起來交給專業的機構去處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資源利用率。對於9貝殼來說,「收」其實並不是主要動作,用C2B模式來概括倒更為貼切。它實際上是在服務於整個回收行業,讓專業的處理企業與城市的大量資源建立連接。

值得關注的是,9貝殼在線下活動上花了不少心思,如果你恰好經過城西銀泰1樓小中庭,會看到一個非常美麗的藍色貝殼城。貝殼城於8月8日正式開放,裡面不僅有舊電池換新電池、空瓶子換新飲料、免費領取棉花糖、列印照片等活動,還有環保布袋彩繪大賽和獨家動畫片放映,吸引了許多小朋友。貝殼城還未謝幕,9貝殼便於昨日作為浙江省第二屆親子博覽會的活動參展商,開展為期四天的親子體驗活動。

從今年5月正式上線以來,9貝殼便受到了不僅來自於杭州本地居民的關注,主要用戶群是愛整理家務的年輕女性。令譚飆意外的是,9貝殼的用戶中有一小部分是中學生,他很欣慰這些在家中是寶貝的孩子有環保意識。然而9貝殼畢竟不是打車軟體,無法快速直接複製到其他區域,服務能力是整個團隊最大的挑戰。譚飆表示,「作為創業公司,我們不能奔跑得太著急,應該先在杭州做紮實。」目前,9貝殼已經嘗試在北京和上海的部分地區開展了服務。

似乎是巧合,9貝殼有9位創始人,辦公場地在9棟9層。譚飆曾是菜鳥網絡副總裁、天貓電器城總經理,三年線下、八年電商、兩年物流,除了寫代碼,其他崗位都幹過。創業對於譚飆來說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艱難,尋找辦公場所很順利,聚合一群有才華的人很順利,團隊人數已超過70人。在創業初期,9貝殼獲得了天使輪融資,目前因擴展市場需要正在考慮新一輪融資。

 

項目:9貝殼
公司:杭州大滿網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網址:www.9beike.com

1、獵雲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轉載必究,如需轉載請聯繫官方微信號進行授權。

2、轉載時須在文章頭部明確註明出處、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超連結。如轉自獵雲網(微信號:

ilieyun

)字樣。

3、獵雲網報導中所涉及的融資金額均由創業公司提供,僅供參考,獵雲網不對真實性背書。

相關焦點

  • 阿里老兵打造的回收平臺「9貝殼」:3個月如何獲得10萬用戶?
    為了給用戶提供高質量的上門服務,9貝殼制定了一套標準的上門工作流程:按時上門,進門穿鞋套,傳達給用戶分類知識,離開用戶家中時候有特定用語。「中產階級的消費人群很多時候不在乎得到多少錢,省時省事兒,高的服務標準,才能獲得他們的信任。」譚飆告訴B12。
  • 「貝殼」能不能回收?居民自編垃圾分類小口訣
    5月14日上午,在蘇州姑蘇區滄浪街道胥虹社區開展的垃圾分類便民服務活動中,居民通過模擬投放、舊貨回收等環節,了解了垃圾分類的常識和相關政策。一位居民原本以為「貝殼」可以磨成粉,將它投入了可回收垃圾桶內,實際卻屬於「不可回收垃圾」;還有居民自編了垃圾分類小口訣幫助大家記憶,獲得無數點讚。當天,在活動現場的模擬投放點處,居民們將自己學來的垃圾分類小知識運用到實際操作中。剛剛模擬投放完,並且全部投放正確的居民陸蓉獲得了一個小紀念品。
  • 一個礦泉水瓶拆成三類垃圾 龍山環保小站將垃圾分類做得很細心
    思來想去,林妹決定用「垃圾」拉近鄰裡之間的感情,也可為環保做點事情。  對林妹來說,有這樣的想法並不奇怪,「2006年我就開始關注並身體力行地從源頭上進行垃圾分類。」有了這個樸素的想法,她便約上幾位志同道合的小區熱心業主,開始挨家挨戶敲門。  「說實話,剛開始吃了不少閉門羹,有人不理解,覺得這應該是政府做的事情。」
  • 為什麼要進行垃圾分類,垃圾分類有什麼好處
    垃圾分類最好按照垃圾的不同處理要求進行分類。所以可將垃圾分為可回收利用垃圾、可焚燒垃圾、可堆肥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危險填埋場處理)、其他垃圾(衛生填埋場處理)。   增加了為處理垃圾(如堆肥)而做的後續分揀工作:如廚餘垃圾與其他垃圾的混合收集,易滋生蚊蟲細菌,也增大了二次分揀的難度。   因此,提倡並落實生活垃圾的分類收集是必要且相當有意義的。   為響應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部署推動生活垃圾分類。
  • 安平縣城街頭設置分類垃圾箱綜合處理回收利用
    安平縣城街頭設置分類垃圾箱綜合處理回收利用     衡水新聞網-衡水晚報訊(馬麗則 胡玉琛)「媽媽,垃圾箱有兩個口,礦泉水瓶該放在哪個裡邊呢?」「礦泉水瓶是塑料的,可以回收利用,要放在『可回收』垃圾口中。」
  • 環保回收公司主要做什麼?危匯網來解密
    來自工信部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主要再生資源的年回收總量超過2.8億噸。環保回收公司主要做什麼?從類型來看,再生資源主要包括三大類:金屬類再生資源、非金屬類再生資源和廢舊電子電氣機械設備。生活垃圾再生資源包括紙類、塑料類、玻璃類、金屬類、紡織類、廢棄電子產品等。
  • 「飛螞蟻智能環保回收」創始人郇恆偉:讓可回收垃圾實現80%回收率
    飛螞蟻智能環保回收」,郇恆偉心懷的初衷就是想提高可回收垃圾的利用率。在和一個朋友聊天的過程中,郇恆偉產生了智能回收箱的創業想法,於是就和小夥伴們開始了創業行動。  郇恆偉介紹,上海小懶貓環保科技有限公司飛螞蟻智能環保回收項目,是打造網際網路+回收箱這樣一個集線下智能分類回收、線上網際網路運營、後臺大數據平臺管理為一體的新型智能化有償垃圾分類回收項目。
  • 從理論到實踐 垃圾分類不再是一句口號
    雖說垃圾與人類形影不離,垃圾桶也是遍地可見,可一旦給它們分類以後,它們的真正名稱還是讓我們感到意外。原來,「廚餘垃圾」的原名是「餐廚垃圾」,「可回收垃圾」的真名是「可回收物」,而且是早在2015年就被修改了。  生活中也存在許多垃圾分類的誤區。比如,我一直以為要分類回收的一次性電池,竟然不能集中回收,而是歸為「其他垃圾」。這樣的規定早已被寫入國家法律法規,卻少有人知曉。
  • 綜述:日本垃圾分類回收促循環型社會發展
    可以說,垃圾處理廠對於促進城市節能環保發揮了重要作用,而其前提則是對垃圾細緻入微的分類回收。  垃圾分類不分城市鄉村  20世紀50年代後,日本進入經濟高速增長期,由於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和大量廢棄,最終填埋場不敷使用,並發生了很多關於垃圾問題的衝突。
  • 這群臺灣人在上海搞垃圾分類回收 是不是在作秀?
    他注意到一些小區沒有垃圾分類,既不利於資源回收利用,也會汙染周邊環境。這讓林鹹尹想到了30年前的臺北。那時臺北環保問題很嚴重,之後民間組織與政府發起了「垃圾不落地」與「垃圾減量化」運動,如今垃圾分類回收在島內已蔚然成風。 「都是中國人,在臺北可以推廣,為什麼不在上海試試?」於是,這批臺灣環保志願者動了起來。
  • 垃圾分類與減量知識題庫
    A.5~10%B.15%~20% C.30% D.40%33.在日本,生活垃圾不僅要做細緻的分類,對綑紮方式也有要求,比如說,紙箱要拆開平整打捆,廚房垃圾要瀝乾水用報紙包好,食用油瓶要擦乾淨且瓶口要用紙團封住,對鋒利可能扎到人的物品,該國居民是如何處理的呢?
  • 垃圾分類,還有這麼多「洋玩法」
    總體上看,德國垃圾分類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垃圾分類,有效提高垃圾回收再利用效率,減少燃燒、填埋等垃圾處理方式的工作量,從而達到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目的。在德國,一般家庭住宅樓都設有專門的室內或室外垃圾房用於放置各類垃圾箱。其中,有黑色(黑色蓋子,不可回收生活垃圾)、黑色(棕色蓋子,廚餘和生物垃圾)、藍色(廢舊紙張)、綠色(廢舊玻璃)、橙色(可回收垃圾)等。
  • 「只有不到1%的垃圾無法回收利用」——比利時布魯塞爾可回收垃圾...
    重環保、零浪費以及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普通的比利時家庭裡,常常可以看到幾種不同顏色的袋子,它們在家庭生活中必不可少:白色的是用來裝廚餘垃圾等不可回收垃圾的袋子;藍色的袋子用於裝塑料瓶、金屬包裝罐和飲料盒等廢棄物;黃色袋子裝廢紙、紙板等;綠色袋子裝樹葉、枯枝等園林垃圾……比利時的垃圾處理如何做到精細化?
  • 河北首部環保題材雜技兒童劇首演,一起get垃圾分類知識點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曹錚)11月27日晚上,由河北省雜技團演藝有限公司創排的河北省首部環保題材雜技兒童劇《綠色動員令——垃圾分類》在省會石家莊天緣劇場首演。精彩的表演讓環境保護理念悄然滲入觀眾心中。
  • 兩岸聚焦·聚焦臺灣環保之路①:資源再回收 垃圾變黃金
    推行環保 讓孩子來教育大人 推行環保,教育宣導十分重要,只有教育宣導到位,源頭減量、資源回收才有社會基礎。 陳龍吉說,一般教育分為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教大人比較困難,教小孩子比較簡單。
  • 「你是什麼垃圾」闖出分類回收新風口
    垃圾「上門回收」成「好生意」要是人工智慧助力垃圾分類還在發展階段,再生資源「上門回收」則已經成為一門「炙手可熱」的生意。「現在生意好的不得了,每個月要漲3倍」,垃圾分類回收公司仁贏環保的羅俊(化名),這樣向觀察者網形容現在的生意。作為楊浦站的站長,他手底下管著近20名「上門回收員」。
  • 垃圾分類,綠色環保
    分類投放 分類搬運——崇州融媒「垃圾分類」小課堂——環保衛士共同構建和諧家園垃圾分類垃圾分類的意義>垃圾分類和回收利用是對垃圾進行前處置的重要環節。通過分類投放、分類收集,把有用物資,從垃圾中分離出來重新回收、利用,變廢為寶。什麼是垃圾分類垃圾分類,是將垃圾按可回收再使用和不可回收再使用的分類法為垃圾分類。人類每日會產生大量的垃圾,大量的垃圾未經分類回收再使用並任意棄置會造成環境汙染。
  • 賀家土小學:垃圾回收進校園 綠色環保我踐行
    紅網時刻株洲12月11日訊(通訊員 趙海波)12月9日,賀家土街道辦事處向賀家土小學免費捐贈了一臺智能垃圾回收機並安裝到位。黃色的箱體、醒目的顯示屏、自動開關的回收門以及「智能環保、變廢為寶」的宣傳語,迅速吸引了全體師生的關注。它以廢品換環保基金的方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家參與垃圾分類回收的積極性。
  • 李寧品牌攜手愛回收、COSTA推出限定環保T恤
    2020年8月26日,李寧品牌與愛回收旗下愛分類愛回收(LOVERE)、COSTA聯合推出限定環保T恤。該產品以COSTA提供的回收咖啡渣為原料,採用李寧的最新環保面料科技技術,將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咖啡渣通過煅燒加工後生產出可回收的「咖啡碳纖維」環保面料,再製作成衣,從而實現了廢棄物回收的再利用,三方共同倡導公眾環保、健康的生活方式。此次推出的限定環保T恤以「精氣神」作為創意概念,通過「打太極」的漫畫演繹形式,呼籲公眾走到戶外、享受用運動燃燒激情的健康生活方式。
  • 環保手抄報——國外垃圾如何分類處理?
    >環保手抄報——國外垃圾如何分類處理?如今已經成為世界上垃圾分類回收做得最好的國家之一。更重要的是,垃圾分類投放已經成為日本民眾的一種自覺行為,即使沒人監督,民眾也會嚴格執行。日本的垃圾分類非常細,除了一般的生活垃圾分為可燃和不可燃垃圾外,資源性垃圾還具體分為乾淨的塑料、紙張、舊報紙雜誌、舊衣服、塑料飲料瓶、聽裝飲料瓶、玻璃飲料瓶等。除此之外,更換電視、冰箱和洗衣機還必須和專門的電器店或者收購商聯繫,並要支付一定的處理費用。大件的垃圾一年只能扔4件,超過的話,要付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