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是江西面積最大的地級市,贛州臍橙享譽國內外。而且贛州南部和廣東省接壤,是客家人有記錄的最早的棲息地,後來客家人南遷才逐漸發展到廣東省。客家人最有代表性的文化內容,就是客家屋圍,而在贛州就有箱單豐富的屋圍建築留存。雖然客家文化興盛在廣東,但是發源地卻是江西。
而贛州市就建設了一處客家文化城,非常有特點,而且每年都會舉辦客家文化節,比較興盛,屬於贛州「潛力股」山水城,叫做客家文化城。這座客家人的文化城就位於贛州贛縣區內,是2003年開工建設的,耗資6000萬元,於2004年和廣大遊客見面,不僅僅是作為當地的一個旅遊景點,更是一個客家文化的聚集地。
而且客家文化城的選址也是非常的考究,並不是隨意的選定一塊區域,而是選定古代風水大師楊救貧的隱居地,山水俱佳,是一處聚集天地靈氣的福地,所以客家文化又是一座山水城,就位於楊仙嶺之上,山嶺之下還有貢江流過。而且這座山水城的建設也借鑑了客家屋圍建築的一些特點,外面是方形,但是內部其實是圓形,很有建築設計的奇思妙想。
贛州這座客家文化城也是國內首創,同時也是展現客家文化最大的建築群和景點,因此又被譽為「客家文化大觀園」,來形容客家文化在這座山水城中的極大繁榮。城中建築眾多,每個角角落落都體現著客家文化,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有客家宗祠、客家牌坊、藝術長廊、濟和塔等等。
濟和塔是整座山水城的地標性建築,是一種九層高塔,非常的醒目,而且塔邊上就是南遷柱,用圖畫結合文字記錄了當時客家人南遷的場景,很有觀賞價值和紀錄價值。古代對於喪葬文化、祖宗文化非常重視,所以宗祠的建設就代表一個家族和一個文化的精神氣質,非常具有代表性。還有文化長廊客家風雨橋就更是拍照打卡的好去處了。
當然除了比較嚴肅的歷史建築,也有彰顯客家文化與時俱進的內容,像客家風情街,也是城內人氣比較旺的一個區域,這裡有很多的小店鋪,有客家手工藝品,更多的是客家美食,美食總是更能吸引人流的到來。總的來說這座客家文化城,山水城,屬於一個「潛力股」景點,未來很有發展前景。
北京郊區的5大水庫,規模宏大,既是利民工程也是賞景勝地
繼崑山市之後,蘇州又添一員「虎將」,沿江鐵路在此設站
吉林「王牌」小鎮,是渤海國的發源地,3條公路主幹線在此交匯
北京出現「恐婚族」,「彩禮」尚能接受,房價成為最大難題